A. 嶺南天地的嶺南天地商圈項目介紹
佛山嶺南天地是佛山市禪城區祖廟東華里片區的改造項目,當中包括的佛山祖廟、東華里古建築面群更是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嶺南天地保存了中國其中一個最完整古建築物群。項目內的其他著名保護文物包括簡氏別墅、嫁娶屋、孔廟、李眾勝堂祖鋪等22處文物建築及街道。
佛山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底蘊,其中祖廟東華里片區大批內涵豐富的歷史文物建築已成為這座城市傳統文化的精粹代表,是佛山千年歷史名城和古代商業重鎮的縮影。佛山嶺南天地將延續佛山的歷史文化風貌與城市脈絡,將以祖廟、東華里、歷史風貌區為發展主軸,用現代化的手法保護和改造片區內的22幢文物建築及眾多優秀歷史建築,延續歷史街巷,創造尺度適宜的開放空間,並充分運用騎樓、鍋耳式山牆、瓦脊、雕花屋檐、蜿蜒街巷等嶺南建築特色,使得佛山的歷史文化風貌與城市脈絡得以傳承,並賦予其新的生命力。
同時佛山嶺南天地還將充分挖掘佛山粵劇之鄉、陶藝之鄉、武術之鄉、美食之鄉等文化特色,引入各類文化設施及現代化設施,使其成為佛山展示城市文化精髓的綜合社區,推動佛山文化名城建設及國際性現代經濟強市的發展。嶺南天地運用現代手法,改造祖廟東華里片區具有典型嶺南民居風格的珍貴歷史建築。在保留歷史建築原有風情的基礎上,注入現代時尚元素,讓歷史與現代元素和諧地融合。
B. 住房前面空地馬上要建房10-15層(10年通過規劃審批的,但是房屋與房屋之間的距離不足30米,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築消防設計規范規定多層建築之間的建築左右間距最少為6米,多層與高層建築之間為9米,高層建築之間的間距為13米。建築法的規定的建築間距: 1.建築間距定義:建築間距是指兩棟建築物外牆之間的水平距離,城市規劃特別是在詳細規劃中對建築間距有很嚴格的要求。 2.建築間距技術原理----建築法的規定的建築間距主要是根據日照(南北向建築)、通風、採光、防止雜訊和視線干擾、防火、防震、綠化、管線埋設、建築布局形式、以及節約用地,綜合考慮確定。住宅的布置,通常以滿足日照要求作為確定建築間距的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築消防設計規范規定多層建築之間的建築左右間距最少為6米,多層與高層建築之間為9米,高層建築之間的間距為13米。這是強制性規定。 3.設計標准按照國家規定(設計規范)以冬至日照時間不低於1小時(房子最底層窗戶)為標准。間距是用建築物室外坪至房屋檐口的高度/tan(a) a-各地在冬至日正午時的太陽高度角。也可以用:樓高:樓間距=1:1.2比值計算。關於建築間距,具體還有以下相關規定非居住建築間距,除經批準的詳細規劃另有規定外,應符合下列規定:(一)多層平行布置時,其間距不小於較高建築高度的1.0倍,並不小於6米;垂直布置時,其間距不小於9米,山牆間距不宜小於6米。(二)高層平行布置時,其建築間距不小於較高建築高度的0.4倍,並不小於20米;垂直布置時,其建築間距不小於18米。山牆間距不宜小於13米。(三)多、高層平行布置時,其間距不小於18米,垂直布置時,其間距不小於13米。山牆間距不宜小於9米。以上就是建築間距的規定。居住建築與非居住建築間距應符合下列規定要求:(一)被遮擋建築為居住建築,按居住房屋間距規定控制。(二)被遮擋建築為非居住建築,按非居住建築間距規定控制,同時考慮視覺衛生的因素影響。(三)多層建築山牆間距不宜小於8米,高層建築山牆間距不宜小於13米,多層與高層山牆間距不宜小於9米。這些都是房屋間距上的規定。建築間距有法律上的規定,以居住、工作舒適為准則,如若不按照規定,在建設審批上一般是不會被通過的。
C. 2016年哪些政策對住宅設計產生影響
2016年國經濟的主要發展目標和政策基調已基本確立。總體看,2016年宏觀經濟政策將以穩為主基調,強調供給側供給,突出長期發展與短期增長的結合,強化市場的力量,保持政策的相對靈活性。 宏觀調控:供給為主、需求為輔 近年來,國經濟發展面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工業品價格持續回落,工業企業利潤下降;財政收入增速放緩,一些地區甚至出現負增長;潛在風險顯性化的可能性增大。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有國際金融危機後外部市場需求變化的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內在因素,即有效供給不適應市場需求的變化,特別是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即主要矛盾正在由需求側轉向供給側。由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原因主要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面對的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因而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政策實現經濟反彈,而必須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因此,宏觀調控中需要綜合運用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使宏觀調控從僅需求管理的一維政策,升級為同時包括需求管理和供給管理的二維政策體系。首先確定供給管理政策和需求管理政策之間的組合,然後確定供給管理政策內部和需求管理政策內部具體政策工具的組合。 針對2016年的經濟形勢以及穩增長的政策目標,雖然需求、供給二者都擴張,但擴張的力度不一樣,需求方面是適度擴張,而供給方面則擴張力度較大,因此是以供給擴張為主的雙擴張政策組合。 經濟管理:堅持四項原則 堅持總量調節和定向施策並舉。把握好總供求關系的新變化,保持經濟總量基本平衡,明確經濟增長合理區間的上下限,加強區間調控、相機調控,加強政策預研儲備,備好用好政策工具箱。當經濟面臨滑出合理區間的風險時,採取更大力度的穩增長措施,以有效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堅持在區間調控基礎上,注重實施定向調控、結構性調控,瞄準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特別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統籌施策、精準發力,推動重大經濟結構協調和生產力布局優化,努力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堅持短期和中長期結合。一方面,增強宏觀調控的針對性、有效性,通過預調微調,搞好需求管理,促使總需求與總供給基本平衡,熨平短期經濟波動,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防範化解各種經濟風險。另一方面,著眼於改善中長期供給能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結構性改革特別是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加快推動經濟結構優化,不斷提高要素產出效率,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提升經濟潛在增長能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國內和國際統籌。加快形成參與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機制,主動加強與主要經濟體的政策協調和溝通,更加積極地參與多雙邊國際經濟合作,提升國際話語權,推動國際宏觀經濟治理結構改革。 堅持改革和發展協調。一方面,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主動調控、穩中有為,保持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為全面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環境。另一方面,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推動有力促進經濟平穩發展的改革措施及早出台、加快落地,使改革更加有力地服務於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要通過改革創新引導宏觀調控方式創新,以結構性改革破解結構性難題,著力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 財政:降成本、優結構、促改革 2016年,財政政策一方面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促進適度擴大總需求,力求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增強持續增長動力: 一是加快財稅體制改革。推進中央與地方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完善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全面推開營改增改革,將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積極推進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改革,推進消費稅改革。 二是穩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主要體現在:提高赤字率,擴大赤字規模,相應增加國債發行規模,合理確定地方政府新增債務限額;進一步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堅決遏制各種亂收費,堅決不收「過頭稅」,給企業和市場主體留有更多可用資金;加大統籌財政資金和盤活存量資金力度。 三是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壓縮「三公」經費等一般性支出,按可持續、保基本原則安排好民生支出。重點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特別是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的支持力度,加強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的幫扶。創新公共服務方式,能夠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不再直接承辦,能夠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非基本需求主要靠市場解決。 四是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繼續加強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完善預算管理機制,將政府存量債務還本付息納入年初預算,根據批準的限額編制預算調整方案,建立地方政府債務限額及債務收支情況隨同預算公開的常態機制。強化風險預警,督促風險較高的地區制訂中長期債務風險化解規劃,新增債券安排與各地區風險程度掛鉤。 工業:去產能、提效率 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系。化解過剩產能,與深化改革、企業重組、優化升級相結合。一是嚴控新增產能。進一步加大力度,根據市場需求,設定鋼鐵和煤炭等全國總量「天花板」。原則上停止審批新建煤礦、新增產能技術改造和煤礦生產能力核增項目。二是淘汰落後產能。對環保、能耗、安全生產達不到標准和生產不合格或淘汰類產能要依法依規有序關停退出。三是優化存量產能。理順要素價格市場形成機制,提高產業准入能耗、物耗、水耗和生態環保標准,促進企業產品升級,加快向高端、智能、綠色方向轉型轉產。鼓勵企業開展上下游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引導扭虧無望企業主動退出。四是開拓產能利用空間。支持企業利用「互聯中國 +」、國際產能合作和裝備走出去等,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五是創造新的就業空間,為企業人員轉崗提供支撐,支持傳統企業開展「雙創」。 在化解產能過剩的同時,加快結構升級步伐。聚焦《中國製造2025》重點領域,啟動實施一批重大技改升級工程,支持輕工、紡織、鋼鐵、建材等傳統行業有市場的企業提高設計、工藝、裝備、能效等水平,有效降低成本,扶持創新型企業和新興產業成長。促進互聯中國與製造業融合進一步深化,使得製造業數字化、中國絡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推出旨在推進智能製造、下一代信息基礎設施等產業發展的多個行動計劃。 貨幣:穩健、靈活、防風險 2016年,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優化增量,保持靈活適度,大力推動金融改革開放,切實防範化解金融風險,促進經濟金融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靈活運用各種工具組合,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既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又不隨意放水。 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探索建立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繼續運用抵押補充貸款、中期借貸便利、信貸政策支持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投放,引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不斷優化信貸結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加大信貸政策和產業政策協調配合。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要求,全面做好扶貧開發金融服務。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持續釋放改革紅利。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完善市場化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繼續深化金融機構改革。繼續加強對區域金融改革的支持。 推動金融市場規范創新發展。防範和化解經濟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完善外匯儲備經營管理。 房地產:去庫存、促發展 在經濟增速下行和高庫存壓力下,政府更加重視房地產在促進消費和拉動投資方面的重要作用,政策聚焦於挖掘房地產消費潛能,鼓勵需求入市,進而恢復並帶動投資信心。2016年,將推進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的住房體制改革,把去庫存作為房地產工作的重點。 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繼續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努力提高安置比例,將新安排600萬套棚戶區改造任務。實現公租房貨幣化,通過市場籌集房源,政府給予租金補貼。改進房地產調控方式,促進房地產企業兼並重組。進一步落實地方調控的主體責任,實施分城施策、分類調控。 農業:由數量轉質量,加快產業融合 當前,國農產品中低端供給較為充足,另一方面放心安全的農產品供給又明顯不足。因此,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保稻穀、小麥等口糧,保耕地、保產能,保主產區特別是核心產區的糧食生產的前提下,農業生產將由數量為主,逐步轉向數量質量並重、更加註重效益,更加滿足消費者需求。 充分發揮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結構性改革中的引領作用,農業支持政策要向規模經營主體傾斜,惠農政策由普惠向新型經營主體轉變。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以新型城鎮化為依託,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 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建設現代的飼草料產業體系,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加快農業由生產環節向產前、產後延伸,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和附加值。推進農業與旅遊 、教育、文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實現農業從單純的生產向生態、生活功能的拓展,大力發展比如像休閑農業、鄉村旅遊、創意農業、農耕體驗等等。 土地:有保有壓、控製成本 為加強結構性改革,服務穩增長目標,2016年土地政策將強化去產能、去庫存、降低企業成本、防範地方債務風險等基調。制定配套政策,盤活企業存量土地,促進「僵屍企業」分類有序處置,穩妥安置分流下崗職工。以煤炭、鋼鐵行業為重點,加快去產能步伐。嚴把土地供應關口,三年內對煤炭、鋼鐵新上項目一律不得核准、備案。與此同時,綜合考慮房地產去庫存和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實施有保有壓的用地政策。積極保障新產業發展用地,對於國家鼓勵發展的新產業、新業態,各地可結合地方實際,納入重點保障范圍。以「先存量、後增量」的原則,優先安排新產業用地供應。多種方式供應新產業用地,差別化保障新業態用地,鼓勵盤活利用現有用地。 深入研究降低企業特別是實體經濟企業用地成本問題,合理確定地價水平,防止企業用地價格過快上漲、加重企業用地成本。創新企業用地模式,鼓勵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出讓方式,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對利用存量土地、荒廢地開展技術改造項目的企業,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促進企業轉型升級。 區域政策:落實總體戰略,加強合作 支持各地發揮比較優勢,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建設頂層設計以及各省(區、市)參與建設「一帶一路」實施方案,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全面貫徹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支持三省市制定各自方案和支持政策,穩妥有序推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進交通一體化、生態環保、產業發展三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協調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驅動發展和試點示範。發揮京津冀協同發展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支持建立由北京市牽頭的環渤海地區合作發展協調機制,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生態環境聯防聯治、產業發展協同協作、市場要素對接對流、社會保障共建共享等重點領域合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依託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國發〔2014〕39號),認真組織實施即將出台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支持沿江11省市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協商合作機制,高起點高水平合作建設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進沿江產業有序轉移和優化升級,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推動上中下游地區協調發展、沿海沿江沿邊全面開放。發揮長三角區域合作組織作用,加快推進長三角一體化,帶動長江經濟帶協調發展。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三大戰略為引領,積極推動珠江-西江經濟帶等經濟支撐帶建設,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發揮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鼓勵其他地區借鑒京津冀協同發展做法,提高東北地區、中原地區、長江中游、成渝地區、關中平原等城市群內部協同發展水平。推進重點地區一體化發展,支持有條件地區積極探索同城化。根據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探索建立毗鄰省份發展規劃銜接機制,推動空間布局的協調和時序安排同步進行。 建立區域合作資金保障機制,創新利益分享與保護補償機制,強化區域互助機制。尊重基層首創精神,支持各地開展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加強區域合作的新路徑、新方式,力爭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突破,豐富區域合作工作的手段
D. 嶺南天地璟廷和時代香海彼岸這兩個項目現在有什麼戶型在售的
嶺南天地·璟廷位於禪城人民路南側,目前處於待售狀態,具體開盤時間待定的(內2018.7.14信息);
時代香海彼岸位於禪城容桂瀾路與綠景東路交匯處,目前處於待售狀態,具體開盤時間待定,價格待定(2018.7.14信息);
E. 2016年最看好這六類房子!佔一套就賺大了
樓市利好政策不斷:330新政、央行降准降息、全面放開二孩政策……改善性需求強勁,豪宅成交呈井噴之勢。在政策利好有望延續的2016年,有哪些類型的房產會被看好呢?你的手裡有沒有這樣一套?
1、一線或強二線城市中心區普通二手房
北上廣深這五大一線城市,房價高得令人膽寒。而一線城市及強二線城市的吸引力依然不減,人口增量很大。城市的人口競爭力在上升,每個城市的中心區就那麼大。這就導致北京廣州等地面積特大的城市中心區二手房價早就超越了外圍的新房價格。
人口在增長,房子需求依然旺。中心區生活便利,配套齊全,顯然已經沒有地兒建新房了,剩下的二手房自然是搶手貨。
2、教育地產
說起教育地產,很多人會想:教育部不是正在考慮推行多校劃片,為教育地產降溫嗎?對,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教育地產的價格才有上漲的趨勢。教育部推行多校劃片,是會對重點教育地產子價格起到很好的降溫作用,但是對其他學校周圍的房價卻起到了升溫作用。
舉個例子,A片是重點學區,B、C是普通學區,那麼A區房價肯定高於B區和C區很多,但按照教育部規劃是將A、B、C三區劃做一個片區,A區居民的孩子不一定能上A區的學校,但B區和C區的學生也有可能上A區的學校,那麼A區的房子不佔優勢了,而B區和C區的房價會因這個因素而升溫。
3、軌道交通房
無論在哪個城市生活,大家都希望自己生活的環境交通便利。而軌道交通因其用時精準、不會堵車等優勢備受人們青睞。大家應該時刻關注自己所在城市的交通規劃情況,以免錯失良機。
4、大城市周邊有明顯人口增量的二三線城市
這些區域由於地緣關系,再加上人口競爭力的上升,未來房價上漲趨勢明顯。例如北京與天津周圍的保定和廊坊,深圳周邊的東莞與惠州,上海周邊的蘇州。
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蘇州,蘇州本身是強二線城市,2014年蘇州流動人口增長率為6.89%,人口競爭力上升,加之位於上海周邊這個地緣優勢,2016蘇州的房價行情有上揚趨勢。
處於這些城市中的人群,無論剛需還是投資都建議及早下手。
5、在規劃功能調整中受益的房子
比較典型的就是深圳羅湖的筍崗,筍崗以前有著「中華第一倉」的美譽,簡言之就是一個倉庫,如今已變身為現代化的服裝貿易中心、建材家居中心、工藝城、二手車市場。功能的轉變對房價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要多關注自己所在的城市,看看是否也存在這種功能調整片區。機遇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6、大城市城中村舊改與改造
城中村大多是農民房,施行規劃改造,將原來低矮的農民房建成小區與商業住宅,增加住宅數量,如果城中村的地理位置處於城市房價頂尖區域,則可能出現瘋搶場面,大家要根據自己所在城市的具體情況,獨具慧眼,搶得先機。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2-1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搜狐焦點網,為您提供房產信息,房產樓盤詳情、買房流程、業主論壇、家居裝修等全面內容信息
F. 嶺南公司住宅樓會不會拆遷
嶺南公司住宅樓近期應該是不會拆遷
如有疑問
請繼續追問
G. 產證70年的,政府出了20年的規劃圖,房子地塊被規劃進了商業住宅綜合用地,會動遷嗎
現在的事基本上五年幾乎是一變樣,何況是十,二十年以後的事了。要看以後的具體經濟發展形式和當地政策來定。無法估計出准確的未來
H. 住宅建築設計規范2016什麼時候執行
現行《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
關於對工程建設國家標准《住宅設計規范 GB50096-2011》徵求意見的函確實由國家標准〈住宅設計規范〉編制組於2016年2月19日,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關於開展國家標准〈住宅設計規范〉局部修訂工作的函》(建標標函[2016] 27號)的要求,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會同有關單位編寫的《住宅設計規范》局部修訂條文徵求意見稿已經完成。但現仍然是「在編標准「之列。
標准類別: 工程國標
標准編號: GB50096-2011
標准名稱: 住宅設計規范
英文名稱 : Design code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批准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批准日期: 2011-07-26
被替標准號 : GB50096-1999(2003年版)
施行日期: 2012-08-01
主編部門: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主編單位: 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
參編單位 : 中國中建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 中南建築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學院 湖南省建築科學研究院 廣東省建築科學研究院 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 重慶市設計院
主要起草人 林建平 趙冠謙 薛 峰 王 賀 曾 捷 孫敏生 林 莉 陳華寧 劉燕輝 仲繼壽 李耀培 朱昌廉 張菲菲 葉茂煦 李桂文 周湘華 趙文凱 李正春 王連順 胡榮國 李逢元
文 彪 朱顯澤 曾 雁 張 磊 焦 燕 張廣宇 滿孝新 龍 灝 鍾開健 張 播 桑 椹
I. 新常態下的住宅小區規劃設計新理念
2016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回見》 新建住宅要答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樹立「窄馬路、密路網」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設快速路、主次幹路和支路級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打通各類「斷頭路」,形成完整路網,提高道路通達性。科學、規范設置道路交通安全設施和交通管理設施,提高道路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