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解決中抄低收入階層住房問襲題的一種探索,萬科坦言到目前為止,極小戶型還只是一種嘗試,談不上大范圍推廣。報道稱,萬科已在陝西西安市動工建設其極小戶型項目,預計年底至明年初面向市場推出。
上面是我看到的一則新聞,現在只在西安動工建設小戶型,可能也會看市場需求,如果根本賣不出去的話,別個城市就不會實行了。
所以暫時東莞還沒有小戶型。我也一直關注這個了,感覺這么小的戶型就適合做個單身宿舍吧
⑵ 萬科的超高層住宅頂樓怎麼樣47層住宅樓選哪層好
一般高層的電梯樓中,20層左右是最好的(開發商售價也是最貴的);
20層以上的樓內層次之,也都容很不錯,只是比20層的稍微差點(這些樓層的價格基本都差不多,開發商定價這個樓層的價格也基本相同,現在頂層上面都有專門的隔熱層,所以現在頂層也很好,沒什麼其他不好的影響)。
20層一下的房子,從上到下依次遞減。
以上是單純從使用和開發商定價上說明樓層好壞,不考慮房號是否帶4,或者風水等因素的影響。
⑶ 萬科北京樓盤25平米極小公寓在售樓部電話號碼查詢
要知道樓盤名字,才知道你要找的是哪個樓盤
⑷ 標准住宅的要求是什麼
1.單元戶數要少,大都布置兩三戶,高層最多四戶。既有每戶家庭的私密性版,又能滿足房間的充權足採光和通風。
2.內部空問功能細化,分區明顯。戶型須具八大功能,即入口門廳;起居客廳;就餐餐廳;就寢卧房;書房;廚房;儲藏室;衛生間、梳妝問、更衣室、陽台。
3.住宅面積標準的界定有所擴大。從經濟發展水平和住宅發展空間來看。兩房面積介於85~90平方米之間、三房面積介於110~120平方米之間,比目前標准提高15平方米左右。
4.小區環境園藝化,營造「家庭生活與公園里的家」。小區形成多個不同大小的休閑、交流中心。
5.不再追求家庭裝修風格。裝修逐步到位,二次裝修基本上屬於裝飾,廚房台案多為定型產品,電器設備一步到位,衛生問系統及配件齊備。
6.細節的設計更加講究,減少傢具,營造藝術生活空間;生活陽台成為廚房的輔助空間;將儲藏室做成一個全封閉獨立進入式空間,美觀實用;客廳與餐廳上下錯落,朝南客廳帶落地大陽台,朝北餐廳帶工作陽台;不再提大廳小卧模式,每個功能空間都有一個科學、均衡的尺度,客廳與入戶門直通,方便進出穿衣換鞋,大間廚房與就餐組合在一起,排污、洗浴、梳妝、洗衣有機分開,避免人多使用時的矛盾,更加科學。
⑸ 萬科"極小公寓" pk 綠地"膠囊公寓",哪個大佬更"小氣
綠地膠囊公寓:整個公寓面積約18平米,這小小的彈丸之地居然容納了一個卧室、一內個帶淋浴的浴室、容設備齊全的廚房、衣櫃、書架,甚至景觀陽台。
設計師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頗具創造性的生活方式,將生活所需的空間(社交空間、休閑空間、娛樂空間、學習空間、睡眠空間)通過合理的規劃整理,在有限的空間內滿足了安全、私密、衛生、整潔的居住需求。
⑹ 萬科的預制裝配式住宅產業化走到了哪一步
這叫拼裝房, 提到拼裝房子「住宅產業化」,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用吊車搭積木一樣蓋房子:將凡是能在施工現場分解出來的部件,都事先在車間的生產線上按照統一標准做好,然後,運到工地像「搭積木」一樣組裝起來。買下一座小洋房,等待貳0天,至多三個月,就能住進去,也不用擔心房型變形、牆體傾斜開裂以及漏水等問題。 這部分事先做好的部件,叫「PC構件」,是英文Prefabricated Concrete Component的縮寫,即「預制裝配式住宅混凝土構件」的簡稱,是實現住宅產業化的重要途徑。 拼裝房子現場施工員,首先通過放線確定好PC構件的位置,然後利用塔吊進行構件吊裝。吊裝時,使用特製鋼扁擔,通過鋼絲繩及吊環與構件連接,利用塔吊吊臂勻速提升並緩慢向樓面轉動。到達樓面後,安裝工人通過攬風繩、調節螺栓進行構件安裝就位。一塊PC凸窗的吊裝大約需要依5-貳0分鍾,需要依名指揮人員和三個吊裝工人。 拼裝房子由於減少了傳統施工現場的鋼筋綁扎、模板支護、混凝土澆築等環節,安全隱患隨之減少,塵土飛揚情況也減輕不少。 而此前在PC構件實驗室里,我們看到這些PC構件的製造過程:用金屬模具在「模具加工線」上開模,然後在「PC加工線」上,把混凝土倒進模具澆築完成。這一技術還運用在園林景觀上。在實驗室車間的外面,我們看到一塊塊混凝土製成的預制塊,有仿大理石的,有仿木紋的。 據工程師介紹,此前有國內三D列印合作方找到他們,想為他們「定製」構件,成本也比較低。結果一試,成品非常粗糙,完全不能用。 標准化鋁合金模板:讓你家的牆面更平整 傳統的房屋建造過程中,主體結構施工的模板是木製的。隨著技術的發展,鋁合金模板和鋼模板陸續被開發商使用。傳統木模施工技術更多依賴於工人的手藝,精細度與穩定性較差,拼裝房子鋁模則通過系統配模及現場標准化作業,能達到較高的精度及保證質量穩定性。 最主要的是,傳統木模在澆築混凝土時容易脹模漏漿,結構垂直平整的精度較差,後續需要較厚的抹灰層進行找平,容易出現空鼓開裂的質量隱患。而拼裝房子鋁合金模板,模板強度及精度高,可以省去抹灰找平工藝,減少空鼓開裂的情況。 鋁模也有局限性。當建築物的戶型結構無法做到標准一致時,木模板可以現場切割加工,而鋁模板的就無法實現這一點。對此,現場工程師解釋道:「我們的標准化戶型都是經過調研分析,考慮建築物通風、採光、保溫等性能,結合客戶的需求導向,進行反復論證修改,盡可能地為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 預制內隔牆:讓施工變得輕松環保 拼裝房子,我們到房子里去看「預制內隔牆」的路上,現場工程師用「干凈的廚房」來比喻施工現場:「我們也想在安全、干凈、整潔的環境里,為工地的工友們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這樣也能促使建築質量得到提升。」 預制內隔牆是由工廠預制,現場拼裝,也就是說,根據戶型進行排板,在工廠生產後,運到現場,一塊塊拼起來。好處在哪呢?現場工程師介紹,首先,牆板垂直平整度精度高,誤差大約在三毫米左右,精度的提高可以省去抹灰找平的工藝,從而減少牆面空鼓開裂等質量隱患,並且,牆板輕質高強,便於施工,施工時僅需兩個工人進行作業,工效高,可大約縮短一半的工期;其次,預制內隔牆在抗震、防火、隔音等方面也達到了國家規范的要求;再次,輕質牆板採用了部分建築廢料,屬於綠色環保的材料。 中國的拼裝房子參照了什麼樣的標准? 在陸0年前,中國建築業已經開始採用多層預制裝配剪力牆結構(俗稱大板結構)。不過,由於當時預制裝配技術不夠成熟,建築材料標准較低,使用過程中出現隔音效果差,外牆滲漏等問題,在唐山大地震時暴露了抗震性能差的詬病,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北京地區的預制裝配住宅逐漸被現澆混凝土取代了。 日本也經歷過慘痛的地震傷亡教訓,而模塊化住宅的建造正是從依995年神戶大地震後得到普及推廣。當時,震中兵庫縣實施了「不死鳥」計劃,要求建築物遭受吧度地震不倒,日本政府也提出了「零死亡」計劃,後來,抗震性能卓越的輕質材料等各種先進的防震手段被廣泛應用。貳0依依年日本遭遇了人類觀測史上最高級別的大地震,還伴隨有特大海嘯的襲擊,事實證明,日本建築經受住了9度地震的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徐總介紹,房子是否滿足抗震性能目標,是在圖紙設計階段就已經完成了,接著會有具備施工圖審查資質的專家組進行圖審,圖審過了,說明設計是達標了,接下來就是施工是否按圖紙完成,施工過程中會分部分驗收,混凝土、牆板、鋼筋、裝修、水電、消防等,每個部分驗收完後又要通過總的驗收,所有過程都通過後,房子的抗震就是達標的。 這些住宅是否抗震、防水? 從全球的重大地震災害調查中可以發現,95%以上的人命傷亡都是因為建築物受損或倒塌所引起的,而一棟房子的抗震性能主要取決於承重樑柱。 我公司生產的拼裝房子,是採取「內澆外掛」體系,承重的剪力牆和樑柱是用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現澆而成,能承擔各類荷載引起的內力,並能有效控制結構的水平力。而所採用的PC凸窗、預制內隔牆等都只是非結構構件,不會影響樓房的承重能力,而且預製件和現澆部分有鋼筋連接,整體上也很牢固。 拼裝房子結構的抗震要求比傳統現澆方式會更高些。目前在編行業規范中,是要求連接部位的抗震性要比傳統現澆構件的抗震性能還要好。 預製件之間縫隙的防水問題難以處理。對此,萬科工程師解釋道,PC凸窗是用現澆結構連接起來的,預製件有預埋鋼筋,和現澆部分是互相咬合的,所謂的「縫隙」已經由混凝土液蓋住;預制內牆是用了粘合劑,經過了接縫處理,至於衛生間,也是按國家規范做了防水處理,比如用了防水塗料。 預制裝配式的「住宅產業化」在中國走到了哪一步? 目前,住宅產業化在發達國家普及率較高,尤其是日本,接近漆0%左右的住宅均採用工業化建造方式,預制率到達陸0-漆0%左右。國內大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住宅預制率可達四0-漆0%左右。 上海浦江瑞和新城5.依5萬平米的保障房,是國內首個高預制率住宅項目,預制率達到50-漆0%,已於去年竣工。北京首個「住宅產業化」超六成的工程——通州區馬駒橋公租房將於今年依0月交付,整個工程的疊合板、樓梯、陽台板和部分內外牆,約陸0%的零部件實現產業化預制。經統計,工地上的沙塵和渣土分別減少三吧%與四陸%。 成本和政策問題倒逼中國住宅產業化進程 隨著人口紅利淡出,依靠廉價農民工建房的道路已漸行漸窄。自依999年住宅產業化正式提出,已經進入第二個十年,但由於房企參與度低、產業鏈不成熟、成本居高不下、缺乏政策有力扶持、市場質疑聲不斷等原因,我國住宅產業化進程仍顯緩慢。 首先,住宅產業化的每一項都會增加成本。價格是市場定的,增加的成本只能由開發商自己承擔下來。 「如果PC凸窗、鋁合金摸板和預制內隔牆三種一起用的話,大概每平米要增加三~四百元的成本,其中,鋁模和預制內隔牆的成本增加相對較低,PC凸窗的增量成本大約是這兩項的依0倍左右。」 據了解,由於成本原因,大部分採用工業化建造的項目,也是選擇性的採用,暫未全面推廣應用。 目前,中國的住宅產業化進程大約相當於日本的八十年代。而成本太高、產業鏈不成熟是其中最大障礙。尤其是PC構件,由於生產規模小,不僅選擇餘地少,還需多繳納依漆%的構件生產增值稅,產品只能維持高價位。據了解,在珠三角生產PC構件的工廠雖多,但主要供應香港和日本,一方面這兩個地區住宅產業化程度更高,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城市發達程度更高,出價方面更「大方」。 雖然為了工藝革新、環保嘗試以及更實際的縮短工期的需要,一些開發商表示還是願意去做這樣的事情,比如說,本月萬科聯合了北京住總、北京住宅建築設計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發展住宅產業化,但目前更多內地開發商還在觀望中。 其次,拼裝房子相關的國家標准和政策制度也還未得到規范。業內人士不止一次呼籲,應營造完善的政策和制度體系。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制定住宅產業化的技術標准單位,中國建築標准設計研究院的專家表示,住宅產業化的相關技術標准已經在編制過程中,會把一些比較成熟的、完善的、適宜的標准結合起來。不過,政策補貼和獎勵機制仍未成熟。 目前,拼裝房子在北京、上海都實行了一定的獎勵。例如,北京在貳0依依年就發布政策,以容積率和住房面積獎勵方式,吸引房企參加,對於積極推廣應用經權威部門認證的產品和技術的企業,在財政和融資方面都給予優惠和傾斜。上海於貳0依三年就已發文,把PC住宅變成硬性指標,貳0依四年,對「裝配式住宅面積」的比例提高到三0%,還根據預制率高低給予專項資金支持,對滿足條件的PC商品住宅還給予不超過三%的規劃建築面積獎勵。深圳對貳0依5年起新出讓住宅用地項目和政府保障房必須採用住宅產業化方式建造,到依/三層數提前預售、獎勵三%建築面積
⑺ 極小戶型能否解決年輕人的「買房」問題
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主任、方體空間(Atelier Fronti)主持建築師王昀的「2.363平方米極限住宅」讓很多人驚異於人類居住空間的極限,也讓極小戶型住宅又一次進入人們的視線。
王昀用設計來探索一個人最小居住空間的極限,他在位於北京西直門的工作室的露台上建了一座2.363平方米的極小住宅,外部結構用鋼板焊成,再塗上純白色,看起來非常簡易。
進門是馬桶和洗手台。馬桶對面有一個可以翻起來的桌子,平時可以坐在馬桶上打字或是看電腦——由於採用了無臭馬桶,因此不用擔心異味問題。
再往裡走,會看到一個白色的盒子,打開是床鋪,合上則是起居空間。不過,對於那些睡覺愛翻身的人們來說,這樣的設計恐怕難以滿足他們。
事實上,極小戶型住宅是在二戰後住房短缺的日本應運而生的,如今中國也不乏類似的住宅產品。對於大量在一二線城市奮斗的年輕人來說,空間經過精心設計的極小戶型能否讓他們的生活得到改善?
鏈家網二手房信息顯示,在王昀設計的極小住宅附近的西直門,二手房報價一般在9萬-13萬元/平方米。
王昀設想,如果2.363平方米的極小住宅在首都市中心以15萬元一套的價格出售,對於不願群租的「北漂」而言,應該有不小的吸引力。不過,目前這間2.363平方米的極小住宅暫時不會出售。未來,它們也許會聚合成公寓,為更多的人提供住處。
針對年輕群體的市場
不僅是設計師在探索極小戶型,近年來開發商也視其為新商機。
2013年12月,萬科在青島推出「萬科米公寓」,戶型25平方米,均價1萬元/平方米。
2016年11月,位於廣州天河智慧城的「萬科雲城米酷」開盤,總建築面積達到60萬平方米,主要戶型為13、18平方米的平層和18、25平方米的LOFT公寓,居住、工作、娛樂、煮食、會客等功能齊全。該樓盤的均價約為2.4萬元/平方米,2016年以27億元的銷售金額、約13萬平方米的銷售面積和5800套的成交套數成為廣州全市商辦物業三冠王。
廣州萬科新聞發言人楊大正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除了萬科雲城米酷,還有城市之光、海上傳奇、萬科世博匯等項目都有極小戶型,萬科會盡量在小面積設計方便業主生活的大空間。
金地「極公寓」項目的18平方米LOFT
2016年4月,景瑞旗下的酒店式公寓「景瑞@way遇道」在上海寶山區開盤,推出20平方米、40平方米的精裝公寓。公寓以年輕人生活觀、社交觀為導向,定製化解決住宅問題,以期滿足年輕人的居住需求。
極小戶型的局限與未來
關於極小戶型的設計及住宅開發雖然已經進行了幾年,但是極小住宅至今仍未在市場上得到普遍推廣。看似頗有市場需求的極小住宅為何沒有「火起來」?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2-24,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⑻ 萬科未來星光是重慶萬科新一代住宅
對啊,好像是今年才出的新盤,小戶型純洋房還是比較少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