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住宅開發 > 住宅產業化沈陽

住宅產業化沈陽

發布時間:2021-02-08 00:25:04

住宅產業現代化與新型建築工業化的區別有哪些

分析「住宅產業現代化」與「新型建築工業化」兩個概念,兩者在內涵、外延上既有區別,又有重疊。新型建築工業化側重於在建造過程中的某一個「點」,主要指生產建造方式的變革,即區別於傳統的粗放式的建造方式,故名為新型建築工業化,把現場施工改為工廠化生產、現場裝配的方式。

用沈陽衛德的總結就是:現場的事情工廠做、高空的事情地面做、室外的事情室內做、危險的事情機器做。

住宅產業現代化側重於「鏈」和「系統」,是基於產業鏈上的各參與主體、全過程、各環節的資源整合與優化,表徵為社會化大生產、社會化分工與合作。而其中的新型建築工業化就是這個全過程、大系統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住宅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但遠遠不是住宅產業現代化的全部內容,它是住宅產業現代化的重要標志之一,但僅僅是反映了建築過程中的工業化水平。因此,住宅產業現代化是一個過程,也是一個長期性的目標,其外延要大於新型建築工業化,二者的交集為住宅工業化,即在住宅建設中採用新型建築工業化的方式。

特別強調的是,住宅產業現代化是一種約定俗成的叫法,其內涵已遠遠超越住宅的范疇,而是擴展到更大范圍的建設領域的產業現代化進程,把住宅產業現代化僅僅理解為專指「住宅」是一種狹隘的理解。

從各國發展的實踐看,因住宅量大面廣,與商業、辦公物業相比,其個性化相對較弱,更容易、更有意義推進產業現代化。因此,大多數國家都是以「住宅產業現代化」概念來代表建設領域的技術進步和現代化發展進程,實質上也未必專指住宅,並且都是藉助住宅建設大規模發展時期,同步推進住宅產業化。因此,從這一點上,「住宅產業現代化」也有利於進行國際交流與對比分析。

因此,概括說,住宅產業現代化是指全產業鏈、全壽命周期的發展進程;新型建築工業化是指其中建造過程中的技術革新與進步。二者相輔相承,共同促進,沒有全過程的住宅產業化,僅實現建築工業化也不是完整的、全面的技術進步。反之,沒有建築工業化支撐的住宅產業化,也是缺乏核心技術支撐的低水平的產業化。二者同步發展,才能真正體現建設領域的技術進步。

希望能幫到你哦!

② 住宅產業化操作流程

你所問的具體實施步驟,這個基本上沒有範本,現在只能根據做過此類技術服務的公司提供的服務項目作為參考,沈陽衛德住宅工業化科技有限公司所能夠提供的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一、工藝設計
工廠規劃設計,生產線方案設計
二、建廠服務
工廠設計,生產線深度設計,經濟測算,生產線工藝,設備選型服務

三、深化設計培訓

四、模具設計培訓
五、生產培訓
六、安裝培訓
不知道回答對你是否有幫助。

③ 住宅產業化最早是怎麼產生的

 縱觀國外住宅產業化的發展,會發現歐洲、美國和日本等國家地區都在進入二十世紀後相繼提出過相似理念。但住宅產業化的初具規模和迅猛發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得以形成。戰後的十幾年中,上述地區都面臨著戰後重建、人口增長和住宅需求加劇的問題,住宅的批量、快速生產成為必需。而中國亦在新中國成立後逐步開始了住宅工業化進程,並隨著商品房市場的開放進一步有計劃地發展住宅產業化的進程。

  一、日本

  1955年,日本的房地產業在二戰後進入了復甦階段。日本政府為促進住宅的大規模批量生產制定了一個十年計劃,大批量相對簡易的住宅快速建成以滿足市場需要。隨著房地產業的發展,日本政府提出了住宅工業化的想法。1965年,日本政府發布了第一個住宅工業化的五年計劃,把預製件住宅比率占市場份額15%作為目標。在隨後的30年中,日本政府通過連續的五年計劃持續推進住宅工業化進程,並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提出了住宅產業化的理論,將住宅的設計、建造、建材生產、科技研發有機的聯系起來,形成一條產業鏈。

  為推動住宅產業化的發展,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1974年由政府頒布的《工業化住宅性能認定規程》和《工業化住宅性能認定技術基準》被認為是日本住宅產業化標注化的奠基政策。日本對工業化住宅的具體認定標準是:建築物所需的全部材料和部件66%以上必須在工廠中完成製造,其中房屋的主要結構如牆體、樑柱、地面、外立面、樓梯等必須為工廠生產的標准部件,建築物有現場組裝建成。

  在日本,住宅的工業化程度隨項目的不同而變化。通常高層集合建築的預制率最高,而中低層建築和低層獨棟建築的預制率逐步下降。這一變化主要是由項目成本決定的。首先,高層集合建築所用的模板重復利用率高,有效攤薄建設成本。其次,高層建築物建造過程中混凝土泵送成本高且施工耗時,預製件現場組裝有效的緩解了該問題。

  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和土地的日益稀缺,高層住宅在日本市場所佔比率逐漸升高。目前,日本超過八成的高層住宅都不同程度的使用工業化生產的預制部件。

  二、歐洲

  歐洲各國在二戰後都面臨住房短缺的問題。住宅產業化隨著市場的需求應運而生。其中發展較早、較典型的是法國。

  1950年-1960年的十年間,法國面臨嚴重的住房短缺問題。為此,法國政府集中建設以強調功能性為主的高密度高層建築,以便快速實現以較少的佔地建成較多住宅的目標。這部分住宅多採用預制混凝土結構,採用預制板和工具式模板組裝的施工方式,是法國工業化住宅的雛形。這種施工方式使短時間內建設大量成片的住宅小區成為可能。這一時期在法國被稱為「數量時期」。施工企業與建築設計公司聯合開發了結構-施工體系:一種或幾種模式的住宅由建築師設計後,由大中型建築企業批量施工建造。這些「結構-施工」體系,雖然有很多實際工程遵循,但是沒有形成確定的設計標准。預制板在工廠加工生產的過程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由於沒有一個統一的技術標准,預製件會隨著不同住宅的需要進行調整。這種有體系沒標準的情況並沒有大幅度提高建築成本,因為法國社會當時對住宅的需求量非常大,因而每種磨具使用的絕對數量仍能保證攤低生產模具的成本。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法國社會對住宅的需求已基本緩解,此時人們開始更加註重建築物的功能性和品質,住宅產業化從數量階段進入質量階段。市場對住宅提出新的要求,在功能上要求新建住宅具有更高的保溫、隔熱、隔音等性能,更大的居住面積和更好的裝修質量;在住宅品質上開始強調建築物的美學外觀和更好地居住區環境。順應市場的要求,法國政府制定並推廣樣板住宅政策,推行住宅建設的標准化。六十年代末,法國政府就已經開展住宅標准化設計競賽,在全國或者區域范圍內篩選出優秀的設計方案推廣使用。獲得認可的設計方案在全國公開發行,任何工廠都可以按照標准批量生產。這一舉措推動法國住宅產業化由「有體系-沒標准」階段進入標准化階段。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前半段,法國政府通過設計競賽的方式進行建築物設計和施工技術的創新,並選拔出25種住宅設計樣本,建立起以單元住宅標准為體系的住宅標准化體系。

  七十年代後期,法國政府還提出過一種以模數協調為基礎的「模數體系」,但由於模數理論太過復雜難懂以及照此模式設計生產出來的建築過於呆板僵化而難於推廣。

  1978年,法國政府提出了以建築物結構配件為標准化的生產體系―構造體系。按照構造體系建設的住宅由一系列可以相互拼接組裝的配件構成。建築物主體結構所有的配件都有設計製造標准並全部對外公布,任何工廠都可以批量生產,建造企業可以按照施工需要進行采購再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組裝。這一體系推動了法國住宅產業化向開放式工業化的過渡。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法國政府對本國住宅產業化的政策進行了調整,新政策提出政府在住宅產業化進程中的作用是設立目標,然後由企業自行決定怎樣達到這一目標。政府不再制定或推廣某種體系,而是由企業自行研發適合市場要求的技術並實施推廣。法國政府進一步制定出「居住88計劃」,提出到1988年全國應該有2萬套樣板住宅,其成本要比1982年降低25%並且質量不能降低。

  三、美國

  上世紀的五十年代後,美國對於住房的需求大幅攀升。主要歸結為以下幾種因素。其一,美國出現「嬰兒潮」美國家庭平均人數增加。其二,與此同時,二戰後的現役軍人大規模復原。復員軍人回歸社會,產生住房需求。其三,從世界各地湧入美國的移民,又增加了美國人口總數。在這多方因素的推動下,美國住房供需缺口不斷擴大。為了迅速解決住房短缺的矛盾,美國政府放鬆了政策限制,許可簡易房屋的使用。使用汽車作為簡易房屋的替代品的現象由此產生。這種民間自發產生的現象,給予房屋製造商以啟發,部分房屋製造商發明了可移動房屋。他們都被統一製作,外觀與傳統房屋類似,功能與傳統房屋一致。但是房屋的重量較輕便於搬運。如有需求,房屋製造商可以使用運輸設備,將其運輸至指定地點簡易安裝即可。至此,工業化、標准化住宅的雛形出現了。

  由於美國的傳統居住習慣和豐富的土地原材料資源,政府在住宅建設方面,沒有採用預制構件裝配的住宅建造模式,而延用了傳統的低層木結構建造模式。這樣的方式更注重住宅的舒適性、多樣性。為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製造成本,適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住宅設計和建造出現了細化的社會分工。住宅部件和結構構件逐漸標准化和系列化,房屋製造商根據客戶的功能需求,設計出不同樣式和不同品類的產品,供客戶自由挑選。獲得訂單後,拆分訂單到不同的部件和工種。最終歸類訂購標准構建,委託專業承包商建設,形成一整套流水線作業方式。這樣既保證了建造速度,又保證了工程質量。

  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先的簡易房屋已經不能滿足美國國民的需求。更大居住面積,更全使用功能,更美觀並突出個性的房屋,成為消費者的新訴求。1976年,美國政府批准通過《國家工業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並制定了HUD國家標准以適應房地產市場發展的需要。HUD國標對房屋設計、施工和建造的諸多指標進行了規范,並要求所有標准化工業化住宅必須遵守。在其出售時,建造商必須出示第三方檢查機構的證明。

  到2001年,美國已經建成使用約一千萬套工業標准化住宅,供2200萬人口居住。2007年,美國的工業化住宅國民生產總值總值達到118億美元。

  由於工業化住宅的成本只有非工業化住宅成本的50%,成本優勢促進了工業化住宅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低收入人群、無福利購房者住房問題。

  四、中國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住宅產業化在中國進入萌芽階段。中國政府學習蘇聯模式,發展預制建築模式,推行建築業的工業化、標注化、機械化。

  1970年至1980年的十年是中國住宅工業化的初級階段。這一時期中國開始住宅建設的「三化一改」即設計標准化、配件生產工廠化、施工機械化和牆體改革,為實現建築工業化的高速度、高質量、高功效和低成本打下基礎。同時,政府出台一系列相關政策推進住宅產業發展,包括改革城鎮居民住房制度,逐步停止福利分房。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政府開始引導批量建設住宅小區,發展房地產業。隨著住宅的逐步走向市場,住宅產業逐漸發展起來。八十年代末期,政府提出住宅產業化概念。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前五年是中國房地產業第一個迅猛發展時期,但此期間住宅產業化並沒有同步發展甚至有所倒退。直到1995年,隨著中國政府對房地產業畸形發展的反思和實現小康社會的需要,國家開始注重住宅的功能和質量,提出:建築工業化,尤其是住宅建築工業化仍是今後的發展方向。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住宅產業化提高住宅質量的若干意見,1999年)九十年代中後期建設部正式大力提倡住宅產業化發展並進行了試點建設。

  二十世紀的最後五年,中國政府部門與日本合作,先後推出了「中國住宅技術與人才培訓中心」以及「2000年小康型城鄉住宅科技產業工程研究」等項目,中國住宅產業化的技術改革由此開始。同時,建設部頒布了《住宅產業現代化試點大綱》並在全國范圍內選取重點城市、企業作為住宅產業化試點基地。1998年,中國住宅產業化辦公室正式成立,標志著中國的住宅產業化進程進入快車道。

  2000年以後,建設部擴大了住宅產業化試點基地的規模。2010年,住建部在天津設立了全國首個「住宅產業化集團型」模式基地―天津住宅集團。天津住宅集團建立了一個涵蓋科技研發、規劃設計、新型建材和住宅部品生產、房地產經營開發、建築施工、綜合服務等多方面綜合性建設模式,形成住宅產業化的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數十年的努力大力推動了中國住宅產業化的發展,對房地產業產生立深遠的影響。但是目前住宅產業化在中國仍處於初級階段,需要國家政策扶植和資金支持。
沈陽衛德住工科技

④ 什麼是住宅產業化

住宅產業化(Housing Instrialization),從本義來講就是要實現住宅生產、供應等的工業化。工版業化的必須權前提是標准化。

住宅產業化是指用工業化生產的方式來建造住宅,是機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產的生產方式升級換代的必然要求,以提高住宅生產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住宅的整體質量,降低成本,降低物耗、能耗。

住宅產業化是一種住宅建造方式的變革,就是由現在的半手工半機械比較落後的建造方式,轉變成一種工業化生產方式。

⑤ 國家現代建築產業化示範城市城市有多少

國家住宅產業化綜合試點城市:

1. 深圳

2. 南通

3. 濟南

4. 北京

5. 合肥

6. 紹興

7. 廈門

8. 烏海

9. 太原

10. 大同

國家住宅產業化示範城市:沈陽

⑥ 單位準備去考察學習住宅產業化,計劃去深圳和沈陽,到那以後我該就那些問題提問呢,就是具體點的問題

考察學習住宅產業化,一般就三方面:一是發展情況,二是具體做法,三是內實地考察園區、示範工程。容
從降低能源和資源消耗,實現住宅建設領域的可持續發展方面提問題吧
一般也就是項目工程管理、施工工藝、質量控制和構件吊裝、節點連接、成品保護等關鍵性技術的情況
再有就是住宅產業化後,門窗外牆滲漏、外牆空鼓開裂等住戶投訴熱點問題少了多少,構件平整度超差、外觀露筋漏漿等質量缺陷的發生有多少。
參觀企業,就企業的經營規模、管理標准、生產工藝、技術特點、市場推廣等情況提提問題

然後依據上述這些,就能寫出完整的考察報告了

⑦ 住宅產業化和建築工業化有什麼關系

1,沈陽衛德講過住宅產業化是圍繞住宅提出的概念,把住宅設計、生產、銷售及售後服務整合版成產業系統權,實現住宅產業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提升。
2,其實現的基礎是工業化的建造體系和部品體系。
3,建築工業化是指按照大工業生產方式改造建築業,使之逐步從手工業生產轉向社會化大生產的過程。
4,建築工業化和住宅產業化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兩者各自的目標不一樣,包含的內容也不一樣。

⑧ 國內都有哪些企業涉足住宅產業化

國家住建部在全國先後批准建立了25個國家住宅產業化基地,包括(按批准時間順序內):
容1、北新集團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2、青島海爾集團
3、正泰集團
4、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
5、長沙遠大住宅工業有限公司
6、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
7、萬科企業股份公司
8、南京棲霞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9、深圳市人民政府
10、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11、黑龍江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12、萬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
13、天津住宅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
14、黑龍江宇輝建設集團
15、廣州松下空調電器有限公司
16、深圳市嘉達高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17、浙江杭蕭鋼構股份有限公司
18、北京金隅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19、沈陽市人民政府
20、江蘇新城地產股份有限公司
21、中南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22、濰坊國建高創科技有限公司
23、上海城建(集團)公司
24、唐山惠達陶瓷(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5、大連花園口經濟區
26、威海豐薈集團(已通過論證審核)
27、江蘇龍信建設集團(已通過論證審核)

⑨ 我國住宅產業化前景怎麼樣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住宅產業經過了一個驚人的歷程,現在正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如何擺脫現有的土地本位和規模型的單一開發模式,使住宅產業更加理性和有序發展,更加註重效率、品質和質量,實現資源最大化和節能效益化,這是關繫到中國住宅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

所謂住宅產業化,就是讓住宅建設融入社會化大生產的模式來進行發展,將開發、設計等各個緩解組合起來、集成起來,進行規模化生產。然而,由於歷史及其它一些原因,我國住宅產業發展仍處於初級階段,傳統生產方式,落後管理模式和粗放型的經濟增長,嚴重製約了住宅產業的發展。要推進住宅產業化的進程,提高住宅產業生產力水平,解決居民日益增長的居住需求和資源短缺的矛盾,對於住宅工業化技術的發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目前我國住宅產業有了較大發展。但從全國整體上看,傳統的粗放式的建設方式未從根本上改變,與中央提出的節能減排以及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突出表現為:1、住宅產業化水平低,建設方式粗放。2、供熱計量收費改革進展緩慢,既有住宅(建築)節能改造難度大。3、農村住宅建設問題突出。4、住宅(建築)使用壽命短。

我國住宅產業化起步較晚,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期,隨著近年來改革開放和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我國住宅產業化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住宅產業化的實踐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目前沈陽衛德住宅工業化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進行住宅工業化發展實踐,通過科技創新和推廣適用新技術,加速對傳統住宅業的改造,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住宅質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豐富與提高,高質量的家居生活水平己越來越為世人所關注與重視。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國家住房分配製度的改變,更使商品住宅日益成為消費的熱點。住宅產業也自然成為拉動居民消費需求、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從世界各國的建設發展歷史可以看出,住宅工業化是強盛住宅建設、優化房地產開發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的住宅建設正在發生質的變化,從追求外表的美觀發展到講究內在的居住性能與質量。特別是在當前大力提倡中小套型開發建設模式的背景下,房地產開發更需要精明發展、精細化建設,要提高住宅的居住品質和開發效率,盡量降低成本,要對環境保護和資源、能源的合理利用做出理性的決策。

住宅工業化的出現帶來了一場建築產業革命,不僅極大提高住宅生產工業化程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工人強度,縮短生產周期;而且能提高住宅質量,改善居住水準;通過減少能耗和資源損耗,減輕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的壓力。
工業化不僅可以應用在住宅項目上,待技術和市場成熟後,也適用於賓館酒店、學校醫院、辦公等公用建築上。這將引起建築生產翻天覆地地變革,使建築工人從手工操作中解放出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科技享受。

閱讀全文

與住宅產業化沈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