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裝配建築設計與普通建築有何不同裝配建築如何進行標准化設計
首先先介紹下什麼是裝配式建築。
由預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裝配而成的建築,稱內為裝配式建築。容裝配式建築從結構形式上可分為鋼結構、木結構和鋼筋混凝土結構。現階段最為常見的是鋼結構和木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是近代至今最堅固安全的結構形式,通俗的講,是將一塊塊牆、樓板、梁、樓梯和柱子等構件,在工廠預制生產加工好,運到施工場地利用可靠的連接方式拼裝起來的建築。與傳統粗放型建築的不同,是將加工場地搬到工廠,更加環保、節約、節材、節水、節時,更符合我國提倡的新型工業化建築體系。
目前我國正大力推行裝配式建築,同時住建部也給各省、直轄市下達任務要求,一系列相關政策條件相繼出台,標准化設計是推動裝配式建築發展的動力。標准化設計的原則是:
①
構件標准少規格、多組合,增加利用率。
②
模塊化設計:核心筒、戶型、公共管井、整體廚房、整體衛浴。
③
建築部品部件、採用標准化介面。
㈡ 性價比高,最受歡迎的農村自建房戶型效果圖是什麼樣子的
農村地區自建房屋的樓層一般不會太高。如今,由於許多人在世界各地購買房屋,也會在農村建房。農村生活非常緩慢和舒適。偶爾享受下一個假期,用來度假也不錯。所以是農村最受歡迎的自建房。其中風格一:棕紅色傾斜屋頂設計風格與溫暖的黃色石頭牆相匹配。它溫暖而熱情。它的高度為11.3米,深度為13.6米。它有一個室外車庫和兩層磚混結構。在二樓的車庫上方設計了一個大露台,便於烘乾和室內裝飾。
風格六:還有雙人別墅,一個三層磚混結構。開放式房間在農村流行的原因是方便有兩個兄弟的房間。它不會影響兩個家庭之間的私人空間,也可以方便地相互通信和幫助。它也是農村一個受歡迎的建築。
㈢ 裝配式輕鋼別墅優缺點
1、節能環保
輕鋼結構材料節能環保,百分百循環利用,與傳統的磚混結回構比較,節省耗能至少答65%以上。
2、自重輕,省材料
輕鋼材料自重輕,強度高以及厚度薄,用鋼材料節省,房屋整體結構自重輕,也是傳統磚混結構的四分之一,很大程度降低運輸費、吊裝費,並整體降低建築費。
3、居住實用性
輕鋼結構運用優良的保溫隔音節能材料,提高房屋使用面積,輕鋼別墅優勢可塑性強,實現復雜、美觀與多樣的房屋結構。輕鋼室內舒適度高,非常利於室內居住,並且實用性強,滿足日常居住的條件要求。
4、抗風強
輕鋼結構具有很強的抗風能力,據科學專業數據分析,輕鋼結構房屋能抵抗12級以上台風,源於輕鋼結構自重是磚混結構的五分之一,具有強度高、重量輕以及變形能力強的優點,當然也需要專業標準的施工體系。
㈣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結構形式有幾種
裝配式混凝土建築的結構形式分為:
1、全預制裝配式結回構
2、預制答裝配整體式結構
由預制的大型內外牆板、樓板和屋面板等板材裝配而成,又稱大板建築。它是工業化體系建築中全裝配式建築的主要類型。板材建築可以減輕結構重量,提高勞動生產率,擴大建築的使用面積和防震能力。
(4)裝配式住宅戶型擴展閱讀: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預制構件間的連接技術在保證整體結構安全性、整體性的前提下,盡量簡化連接構造。降低施丁中不確定性對結構性能的影響。目前.我國預制構件的連接方法主要採用套筒灌漿與漿錨連接兩種,開發工藝簡單、性能可靠的新型連接方式是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發展的需要。
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的預制構件在設計方面,遵循受力合理、連接可靠、施工方便、少規格、多組合原則。在滿足不同地域對不同戶型的需求的同時,建築結構設計盡量通用化、模塊化、規范化,以便實現構件製作的通用化。
㈤ 裝配式建築夠安全嗎
未來的趨勢,已有規范、圖集。但是有些住宅不合適,例如格局復雜,內牆多,戶型復雜都不合適。有待進一步發展,南方較多,裝修布局南北有差距。
㈥ 裝配式建築中的剪力牆該如何設計
裝配式建築咱們都知道,雖說沒有在現實生活中蓋過這類的房子,但是一些理論知識還是懂得;尤其是裝配式的性能跟長處,更是如此,但是咱們知道裝配式建築中,最重要的剪力牆是如何設計的嗎?磚混結構的剪力牆與裝配式建築的剪力牆有何區別?
以上就是裝配式建築中的剪力牆設計方法,大家學會了嗎?關注本號,帶你走進裝配式建築的世界!
㈦ 萬科的預制裝配式住宅產業化走到了哪一步
這叫拼裝房, 提到拼裝房子「住宅產業化」,人們往往會聯想到日本、歐美等發達國家用吊車搭積木一樣蓋房子:將凡是能在施工現場分解出來的部件,都事先在車間的生產線上按照統一標准做好,然後,運到工地像「搭積木」一樣組裝起來。買下一座小洋房,等待貳0天,至多三個月,就能住進去,也不用擔心房型變形、牆體傾斜開裂以及漏水等問題。 這部分事先做好的部件,叫「PC構件」,是英文Prefabricated Concrete Component的縮寫,即「預制裝配式住宅混凝土構件」的簡稱,是實現住宅產業化的重要途徑。 拼裝房子現場施工員,首先通過放線確定好PC構件的位置,然後利用塔吊進行構件吊裝。吊裝時,使用特製鋼扁擔,通過鋼絲繩及吊環與構件連接,利用塔吊吊臂勻速提升並緩慢向樓面轉動。到達樓面後,安裝工人通過攬風繩、調節螺栓進行構件安裝就位。一塊PC凸窗的吊裝大約需要依5-貳0分鍾,需要依名指揮人員和三個吊裝工人。 拼裝房子由於減少了傳統施工現場的鋼筋綁扎、模板支護、混凝土澆築等環節,安全隱患隨之減少,塵土飛揚情況也減輕不少。 而此前在PC構件實驗室里,我們看到這些PC構件的製造過程:用金屬模具在「模具加工線」上開模,然後在「PC加工線」上,把混凝土倒進模具澆築完成。這一技術還運用在園林景觀上。在實驗室車間的外面,我們看到一塊塊混凝土製成的預制塊,有仿大理石的,有仿木紋的。 據工程師介紹,此前有國內三D列印合作方找到他們,想為他們「定製」構件,成本也比較低。結果一試,成品非常粗糙,完全不能用。 標准化鋁合金模板:讓你家的牆面更平整 傳統的房屋建造過程中,主體結構施工的模板是木製的。隨著技術的發展,鋁合金模板和鋼模板陸續被開發商使用。傳統木模施工技術更多依賴於工人的手藝,精細度與穩定性較差,拼裝房子鋁模則通過系統配模及現場標准化作業,能達到較高的精度及保證質量穩定性。 最主要的是,傳統木模在澆築混凝土時容易脹模漏漿,結構垂直平整的精度較差,後續需要較厚的抹灰層進行找平,容易出現空鼓開裂的質量隱患。而拼裝房子鋁合金模板,模板強度及精度高,可以省去抹灰找平工藝,減少空鼓開裂的情況。 鋁模也有局限性。當建築物的戶型結構無法做到標准一致時,木模板可以現場切割加工,而鋁模板的就無法實現這一點。對此,現場工程師解釋道:「我們的標准化戶型都是經過調研分析,考慮建築物通風、採光、保溫等性能,結合客戶的需求導向,進行反復論證修改,盡可能地為客戶提供滿意的產品。」 預制內隔牆:讓施工變得輕松環保 拼裝房子,我們到房子里去看「預制內隔牆」的路上,現場工程師用「干凈的廚房」來比喻施工現場:「我們也想在安全、干凈、整潔的環境里,為工地的工友們提供安全舒適的環境,這樣也能促使建築質量得到提升。」 預制內隔牆是由工廠預制,現場拼裝,也就是說,根據戶型進行排板,在工廠生產後,運到現場,一塊塊拼起來。好處在哪呢?現場工程師介紹,首先,牆板垂直平整度精度高,誤差大約在三毫米左右,精度的提高可以省去抹灰找平的工藝,從而減少牆面空鼓開裂等質量隱患,並且,牆板輕質高強,便於施工,施工時僅需兩個工人進行作業,工效高,可大約縮短一半的工期;其次,預制內隔牆在抗震、防火、隔音等方面也達到了國家規范的要求;再次,輕質牆板採用了部分建築廢料,屬於綠色環保的材料。 中國的拼裝房子參照了什麼樣的標准? 在陸0年前,中國建築業已經開始採用多層預制裝配剪力牆結構(俗稱大板結構)。不過,由於當時預制裝配技術不夠成熟,建築材料標准較低,使用過程中出現隔音效果差,外牆滲漏等問題,在唐山大地震時暴露了抗震性能差的詬病,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北京地區的預制裝配住宅逐漸被現澆混凝土取代了。 日本也經歷過慘痛的地震傷亡教訓,而模塊化住宅的建造正是從依995年神戶大地震後得到普及推廣。當時,震中兵庫縣實施了「不死鳥」計劃,要求建築物遭受吧度地震不倒,日本政府也提出了「零死亡」計劃,後來,抗震性能卓越的輕質材料等各種先進的防震手段被廣泛應用。貳0依依年日本遭遇了人類觀測史上最高級別的大地震,還伴隨有特大海嘯的襲擊,事實證明,日本建築經受住了9度地震的考驗。 值得注意的是,徐總介紹,房子是否滿足抗震性能目標,是在圖紙設計階段就已經完成了,接著會有具備施工圖審查資質的專家組進行圖審,圖審過了,說明設計是達標了,接下來就是施工是否按圖紙完成,施工過程中會分部分驗收,混凝土、牆板、鋼筋、裝修、水電、消防等,每個部分驗收完後又要通過總的驗收,所有過程都通過後,房子的抗震就是達標的。 這些住宅是否抗震、防水? 從全球的重大地震災害調查中可以發現,95%以上的人命傷亡都是因為建築物受損或倒塌所引起的,而一棟房子的抗震性能主要取決於承重樑柱。 我公司生產的拼裝房子,是採取「內澆外掛」體系,承重的剪力牆和樑柱是用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現澆而成,能承擔各類荷載引起的內力,並能有效控制結構的水平力。而所採用的PC凸窗、預制內隔牆等都只是非結構構件,不會影響樓房的承重能力,而且預製件和現澆部分有鋼筋連接,整體上也很牢固。 拼裝房子結構的抗震要求比傳統現澆方式會更高些。目前在編行業規范中,是要求連接部位的抗震性要比傳統現澆構件的抗震性能還要好。 預製件之間縫隙的防水問題難以處理。對此,萬科工程師解釋道,PC凸窗是用現澆結構連接起來的,預製件有預埋鋼筋,和現澆部分是互相咬合的,所謂的「縫隙」已經由混凝土液蓋住;預制內牆是用了粘合劑,經過了接縫處理,至於衛生間,也是按國家規范做了防水處理,比如用了防水塗料。 預制裝配式的「住宅產業化」在中國走到了哪一步? 目前,住宅產業化在發達國家普及率較高,尤其是日本,接近漆0%左右的住宅均採用工業化建造方式,預制率到達陸0-漆0%左右。國內大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住宅預制率可達四0-漆0%左右。 上海浦江瑞和新城5.依5萬平米的保障房,是國內首個高預制率住宅項目,預制率達到50-漆0%,已於去年竣工。北京首個「住宅產業化」超六成的工程——通州區馬駒橋公租房將於今年依0月交付,整個工程的疊合板、樓梯、陽台板和部分內外牆,約陸0%的零部件實現產業化預制。經統計,工地上的沙塵和渣土分別減少三吧%與四陸%。 成本和政策問題倒逼中國住宅產業化進程 隨著人口紅利淡出,依靠廉價農民工建房的道路已漸行漸窄。自依999年住宅產業化正式提出,已經進入第二個十年,但由於房企參與度低、產業鏈不成熟、成本居高不下、缺乏政策有力扶持、市場質疑聲不斷等原因,我國住宅產業化進程仍顯緩慢。 首先,住宅產業化的每一項都會增加成本。價格是市場定的,增加的成本只能由開發商自己承擔下來。 「如果PC凸窗、鋁合金摸板和預制內隔牆三種一起用的話,大概每平米要增加三~四百元的成本,其中,鋁模和預制內隔牆的成本增加相對較低,PC凸窗的增量成本大約是這兩項的依0倍左右。」 據了解,由於成本原因,大部分採用工業化建造的項目,也是選擇性的採用,暫未全面推廣應用。 目前,中國的住宅產業化進程大約相當於日本的八十年代。而成本太高、產業鏈不成熟是其中最大障礙。尤其是PC構件,由於生產規模小,不僅選擇餘地少,還需多繳納依漆%的構件生產增值稅,產品只能維持高價位。據了解,在珠三角生產PC構件的工廠雖多,但主要供應香港和日本,一方面這兩個地區住宅產業化程度更高,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城市發達程度更高,出價方面更「大方」。 雖然為了工藝革新、環保嘗試以及更實際的縮短工期的需要,一些開發商表示還是願意去做這樣的事情,比如說,本月萬科聯合了北京住總、北京住宅建築設計研究院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作發展住宅產業化,但目前更多內地開發商還在觀望中。 其次,拼裝房子相關的國家標准和政策制度也還未得到規范。業內人士不止一次呼籲,應營造完善的政策和制度體系。作為全國唯一一家制定住宅產業化的技術標准單位,中國建築標准設計研究院的專家表示,住宅產業化的相關技術標准已經在編制過程中,會把一些比較成熟的、完善的、適宜的標准結合起來。不過,政策補貼和獎勵機制仍未成熟。 目前,拼裝房子在北京、上海都實行了一定的獎勵。例如,北京在貳0依依年就發布政策,以容積率和住房面積獎勵方式,吸引房企參加,對於積極推廣應用經權威部門認證的產品和技術的企業,在財政和融資方面都給予優惠和傾斜。上海於貳0依三年就已發文,把PC住宅變成硬性指標,貳0依四年,對「裝配式住宅面積」的比例提高到三0%,還根據預制率高低給予專項資金支持,對滿足條件的PC商品住宅還給予不超過三%的規劃建築面積獎勵。深圳對貳0依5年起新出讓住宅用地項目和政府保障房必須採用住宅產業化方式建造,到依/三層數提前預售、獎勵三%建築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