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美國人都認識李小龍嗎
1940年11月27日早晨辰時(龍時),在美國三藩市(舊金山市)的唐人街的中華醫院里,李小龍誕生。
1941年2月,李海泉把僅僅3個月大的李小龍搬上銀幕,這就是李小龍的處女座《金門女》。
1941年3月底,李海泉舉家返回香港。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李小龍開始了動盪不安的童年。
1946年,6歲的李小龍進入香港名校拉薩爾書院小學部就讀。
1950年,10歲的李小龍主演了電影《細路祥》,影片後來被稱為是50年代香港動作影壇的力作。
1953年,李小龍第一次在巷戰中被人痛擊擊倒。
1954年,14歲李小龍開始學習跳舞,後獲得香港恰恰舞大賽少年冠軍。
1954年,14歲李小龍師從名師葉文,開始系統學習詠春拳(WING CHUN)。成為「街頭小霸王」。
1955年,16歲的李小龍勉強讀完初中,進入·查米耶爾書院就讀高中。
1957年,17歲的李小龍代表校方參加全港中學校際拳擊賽,在師兄黃淳梁的指導下,以嫻熟的「東方式拳擊」大勝全勝而得冠軍名銜。
1958年,李小龍還拍了他離開香港前的最重要一部影片《人還孤鴻》。
1958年11月,李小龍隻身離開了香港,抵達美國舊金山闖天下。
1959年1月,他離開了舊金山到了西雅圖。同年,李小龍進了當地愛迪生高級職業學校補習英語。
1959年,李小龍結識了後來給他在事業上很大幫助的摯友木村。木村亦放棄了所擅長的柔道而改學中國功夫,這時木村已經36歲,他比李小龍大17歲。
1960年,19歲的李小龍在西雅圖開設了他的第一間武館「振藩國術館」(「Jun Fan Gung Fu In-stituet」),下決心要獨創一門武術。
1961年,21歲的李小龍順利考上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主修哲學(Phiosophy).
1961年,李小龍還把武館遷到了學校附近一個停車場內。十多年後中國功夫風靡一時正是從這間不太起眼的小武館開始的。
1962年,應朋友嚴鏡海之邀,李小龍在奧克蘭與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並認識了柔術高手威利·傑伊。
1962--1963年,李小龍曾被美國政府征為預備役軍人,准備開赴越南戰場。因為有扁平足而沒有體檢通過。
1963年,既李小龍上大學的第三年,他認識了美國著名空手道大師埃迪·帕克和拉爾夫·卡斯特,此兩人均為李小龍平生關鍵人物。
1963年秋,李小龍認識了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學生蓮達·愛米莉,這是一位具有英國和瑞士血統的美國姑娘。
1963年,李小龍正式出版了他生平唯一的一本著作《基本中國拳法》(Chinese Gung--Fu)。
1964年2月,李小龍與蓮達在西雅圖教堂舉行了婚禮。
1964年6月,為了到風氣較開放的加州去發展,他們夫婦雙雙輟學。
1964年8月,李小龍攜妻子移居加州,並與美籍華裔名家嚴靜海合辦了一個「振藩國術館」。
1964年,李小龍參加了全美空手道(Karate)冠軍大賽,這是李小龍一生的轉折點。這次盛會中,李小龍結識了共同出場表演的美國著名武術家達尼·伊諾山度(Dan lnosanto)和著名跆拳道(Jae Kwon Do)教育家朱瑞(Julian),朱瑞是32歲李小龍23歲。後來,伊諾山度成了李小龍的弟子。此外,在這次盛會中,李小龍還結識了成為良師益友和高徒的兩屆空手道大賽冠軍查克·勞力士(Chuck·Norris).
1964年初冬,加州長堤(Long Beach)舉辦的世界空手道大賽上,李小龍又應邀表演了自己獨創拳法截拳道,且獲得了極大成功,這也是他功夫事業的一次飛躍。這次盛會上,與李小龍同一表演的還有「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有消息說是「長島」大賽其實不是)。
1965年初,李小龍從奧克蘭搬家至洛杉磯,進了「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的演員學校,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正規表演訓練。
1965年2月1日,李小龍之子李國豪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東奧克蘭醫院。
1965年2月底,李小龍之父李海泉逝世,李小龍攜妻兒回香港奔喪。
1965年8月一家三口離開香港返回洛杉磯。
1965年底,李小龍參加了美國電視連續劇《青蜂俠》的拍攝,任2號男主角,由於李小龍演技出眾,其風頭壓過了飾主角的威廉士《Willtumes》一籌,而引起了轟動。
1966--1967年,《青蜂俠》陸續播出,此後李小龍又連續在電影《盲人追凶》等片中客串演出,並收了一大批名人學生為徒,如史達靈·施里芬、詹姆斯·高賓等。
1967年,李小龍伊諾山度與泰德·王(Tef Wong)的幫助下,完成了《李小龍技擊法》(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的一書初稿,後來該書由烏耶哈拉整理後出版發行。
1967年,李小龍在洛杉磯貝爾區買下了一幢帶有花園草坪的住宅,並擁有了自己的德產名牌汽車。這一切是李小龍成功的標志。
1969年初,李小龍寫下了他的著名預言;「1970年開始,我會贏得世界性的聲譽......。」
1969年,李小龍客串了好萊塢米高梅公司的影片《丑聞喋血》,主演由其弟子詹姆斯擔任。
1969年,李小龍與施里芬共同策劃的中國功夫片《無笛聲》告吹,這是李小龍在戲中擔當主角夢想成了泡影。
1969年,李小龍女兒李香疑(Shanohn)出生。
1970年,李小龍因腰部扭傷而卧床半年之久,在卧床期間他寫出了《李小龍截拳道》(Tao ofJeetkune Do)一書手稿,後來該書由其弟子吉爾伯特·約翰整理出版,並成了闡述截拳道武道哲學及技擊結構的權威性經典名著。
1970年,李小龍攜妻子及兒女回香港度假,並與香港電影界進行了初次接觸,同時應邀在電視台做了精彩表演。
1970年7月,李小龍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Golfen Harvest)之邀,回港簽約,並去泰國拍攝了《唐山大兄》一片。自此,李小龍踏上了其一生最輝煌的從影之路。
1970年8月,李小龍在華人武師陳阿金的安排下,與一位泰國退役拳王進行了一次友誼性較量,戰而勝之。
1971年10月,《唐山大兄》在香港公映,結果該片打破了當地影片的最高票房紀錄,李小龍一夜成了影壇中「天皇巨星」。
1971年12月9日,李小龍在香港接受了加拿大名記者皮埃爾·伯頓的電視采訪,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半小時英語采訪。
1972年3月16日,李小龍的第二部影片《精武門》《Fist of Fury》公映。該片的票房收入達400完港幣,這是一部體現李小龍個人風格的影片,也是李小龍生平表演最逼真的一部影片。
1972年夏天,李小龍認識了剛出道的丁佩。
1972年夏天,李小龍舉家搬入九龍塘高級新居「棲(亦說為梅)鵲小築」。
1972年春天至當年年底,李小龍曾牽頭籌組「香港演員工會」,結果因孤掌難鳴而告吹。
1972年下半年,李小龍組建了自己的影片公司----「協和」,並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Way of the Dragon")。
1972年12月30日,《猛龍過江》公映,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轟動,其票房收入超過了500萬港幣。
1972年秋,《猛龍過江》剛停機,李小龍便又開始拍攝《死亡游戲》。
1973年元月,李小龍放下手中《死亡游戲》,而開始拍攝美國華納公司的《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
1973年5月10日,在為《龍爭虎鬥》配音時,李小龍突然昏倒。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與嘉禾總裁鄒文懷赴女演員丁佩家商討《死亡游戲》劇本。晚9時45分,李小龍昏迷不醒,被送入伊麗莎白醫院急救,11時30死亡。
1973年7月25日,在香港數萬人為李小龍舉行了葬禮。
1973年7月28日,在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李小龍生前好友又為他舉行了美式葬禮。
1973年8月19日,《龍爭虎鬥》在美國公映。
1973年10月18日,《龍爭虎鬥》在香港公映,創下了史無前例的票房紀錄。
1978年,由嘉禾公司與華納公司補拍了《死亡游戲》,但這部影片並不成功。因為這部片子,李小龍許多意念已消失殆盡。
B. 李小龍故居在哪裡
李小龍的祖籍抄和祖居在廣東省順德市均安鎮上村鄉。李小龍祖居離李氏宗祠不遠,大約有半里路左右,位於以李小龍的名字命名的「小龍巷」中部。李小龍祖居佔地51.8平方米,分一房一廳一廚一天井,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傳統的磚木結構民居。
李小龍在香港的故居前後共三處:
一處是九龍彌敦道218號的一樓,此處是李小龍父母李海泉、何愛瑜夫婦的住宅,李小龍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就是在這里度過的。1963年3月,李小龍首次從美國回港探親;1965年5月,李小龍攜同妻兒返港拜祭亡父時也住在這里。
二是位於窩打老道(即滑鐵盧道)的「明德園」住宅。1971年9月,李小龍把妻子兒女從美國洛杉磯接來香港居住時就住在這里。「明德園」是當時嘉禾電影公司為李小龍一家所租下的一個套間的公寓名稱。李小龍一家在此處居住的時間較短,只有10個月的時間。
三是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豪宅,又名「棲鶴小築」別墅。這是李小龍從1972年7月29日遷入,直到1973年7月20日逝世前的最後寓所。因此,此處被公認為是「李小龍故居」。
C. 李小龍的子女 現在可在
李小龍兒子李國豪,8歲前居住香港,8歲時父親李小龍去世,移居美國洛杉磯。就專讀於波士頓埃馬遜屬卡列電影學校學習電影製片,中途輟學。1986年由該校推薦赴演技教室學習表演,後出演影視片。20歲時出演電視劇《功夫圈》Kongfu the Movie,作為李小龍的替身登上熒屏,一鳴驚人。1986年出演D&B公司製片的電影《龍在江湖》Logacy of Rage。曾出演原西德的動作李香凝片。1990年出演美國電影《小東京殺人事件》Show Down in Littel Tokyo 1991年。1992年主演好萊塢電影《烈焰》Rapid Fire,獲巨大成功。1993年4月1日零點30分,李國豪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偉爾明頓市電影《烏鴉》片場中真子彈,12小時後宣布死亡,年僅28歲,遺作是《烏鴉》。
李小龍女兒李香凝還在世,也從影,和陳小春、袁詠儀、王敏德拍過《渾身是膽》
D. 李小龍的家叫什麼名字
廣東省順德來市均安鎮
李小源龍在香港的故居前後共三處:
一處是九龍彌敦道218號的一樓,此處是李小龍父母李海泉、何愛瑜夫婦的住宅,李小龍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就是在這里度過的。1963年3月,李小龍首次從美國回港探親;1965年5月,李小龍攜同妻兒返港拜祭亡父時也住在這里。
二是位於窩打老道(即滑鐵盧道)的「明德園」住宅。1971年9月,李小龍把妻子兒女從美國洛杉磯接來香港居住時就住在這里。「明德園」是當時嘉禾電影公司為李小龍一家所租下的一個套間的公寓名稱。李小龍一家在此處居住的時間較短,只有10個月的時間。
三是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豪宅,又名「棲鶴小築」別墅。這是李小龍從1972年7月29日遷入,直到1973年7月20日逝世前的最後寓所。因此,此處被公認為是「李小龍故居」。
E. 李小龍死在什麼地區
1973年7月21日的香港報紙,頭條新聞皆是李小龍的猝亡,口徑幾乎一樣:「當紅
功夫巨星,年僅32歲的李小龍,昨日深夜ll時30分,在伊莉莎白醫院暴斃。李小龍昨晚
在家中(注意『在家中』三字)突然暈倒,李妻蓮達急送伊莉莎白醫院急救,不幸不治而
亡。醫院方面未能確定死因,其屍已暫安放鹼房,待醫官開剖驗屍結果……」
一早醒來,港民皆被「李小龍暴斃」、「一代巨星隕落」、「猛龍歸天」的報道震
驚了!
李小龍的死訊很快傳遍香港、台灣、東南亞以及整個世界,影迷們無不為之扼腕、
悲傷。但有許多影迷們認為是為李小龍拍攝《死亡游戲》製造的宣傳噱頭。李小龍怎麼
會死呢?他堅如鐵,壯如牛,躍如虎,行如龍……李小龍在銀幕上的形象太英雄化了,
他的暴斃,人們難以置信!
然而,越來越多的信息證實,李小龍確已死了。
「李小龍是怎樣死的?」這一疑問,最後鬧得滿城風雨,新聞界深挖李小龍的死因,
報紙連篇累牘報道。那時候,數百萬港民都在談論李小龍之死,或悲,或奇,或怨,或
恨,眾說紛壇,莫衷一是。一個人的死,造成如此大的轟動,這在香港開埠以來,空前
絕後。
這一方面說明李小龍名氣之大,另一方面卻說明他死因之奇。
最初一天,震驚悲傷之中的人們只有靜待驗屍官的死因報告。
但第二天,也就是7月22日,《新星日報》赫然出現這樣的大字標題:「本報獨有
可靠消息,李小龍死前昏迷地點,是在姓丁明星香閨內!」
文稱:「前晚7時左右,李小龍在丁某明星家中『閑談』,末幾,李小龍以頭痛不
舒服,而在該明星睡房裡休息。及至9時20分,丁某入到睡房,有意叫醒李小龍,赴鄒
文懷之約……丁某推李小龍,只見全無反應,赫然發現李小龍竟昏迷在床上,丁某大驚,
手足無措,終於撥電話找得一位私家醫生替李小龍急救,但末見效,遂將李小龍送往伊
莉莎白醫院……李小龍入院後,其妻蓮達與鄒文懷才接得消息,於是匆匆趕至,可惜他
們來遲一步,李小龍告返魂無術……」
毋庸置疑,丁某即是丁佩,李小龍的情人。倆人皆港埠名人,之間緋聞,已是家喻
戶曉,並演繹出頗多「肉彈」與「武士」的艷情故事,為港民茶餘飯後談資。
《新星日報》此舉,在李小龍死因的帳幕上捅了個大洞,石破天驚,全港嘩然。李
小龍之死疑竇百出,最大的兩點:一、最初宣布李小龍噩耗的鄒文懷為何隱瞞事實?二、
李小龍死前,他正在跟丁佩干什麼?
7月24日,香港的《中國郵報》向最初發言人發難,頭條大標題是:「李小龍死亡
事件中,是誰在撒謊?」
文中寫明李小龍確確實實死於丁佩家。而鄒文懷在李小龍暴斃次晨,在李小龍家門
口接受記者群訪時,卻說李小龍是在自己家出事的。
《英文星報》從救護車的來龍去脈打破一個缺口,文道:「根據我們的調查:九龍
十字軍總部於當日10時30分接到電話,要求派出救護車,地址是畢架山道67號三樓A二
座,也就是丁佩的家中。總部立即通知馬頭涌消防局派出的是43號十字軍(救護車)……
政府發言人證實:一名32歲的男子李振藩(李小龍原名),於該日晚間11時被送入伊莉莎
白醫院。急症室里駐守的5106號女警,也證實了李小龍的入院時間是11時24分……」
這樣,李小龍在自己家中,即金巴侖道寓所中昏倒之說,不攻自破!那麼,最初發
言人鄒文懷為什麼要掩蓋事實?他在其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畢架山道67號,成了新聞界追蹤的熱點,記者紛紛而至,在報上炒得熱鬧非凡。
據稱,一看更員,在7月20日下午3時親眼所見:李小龍與鄒文懷步入丁佩所居大廈
內。鄒文懷4時離開,李小龍卻末下來,不見蹤影。
據稱,一白衫黑褲女工,在20日傍晚,聽見李小龍在丁佩寓所里大叫大鬧,狀若瘋
狂,而其間還有大力擊門之聲。
其時,公眾輿論還流傳著李小龍遭仇敵暗算陷害之新聞,但證據不確鑿,不足為信。
眾多疑點,最後集中在鄒文懷與丁佩二人身上。
他們成為眾矢之的!
鄒文懷確確實實在撒謊。
鄒文懷是最早向外界透露李小龍的消息的。在李小龍被送進伊莉莎白醫院時,蓮達
急切地用英語向急症室的登記員敘述:李小龍在家昏倒,症狀如何。登記員不懂英語,
由鄒文懷充當翻譯。
凌晨,鄒文懷向新聞媒介發布李小龍死訊前,鄒文懷問蓮達有什麼聲明要發表。蓮
達正處悲痛之中,由鄒文懷作主,說李小龍死於家中就行。於是鄒文懷向報界發表聲明
中稱:李小龍死於家中,其妻蓮達在他身旁。
其後,鄒文懷接受記者采訪(在李宅門前),又將李小龍死亡經過復述一遍。
另外,李小龍哥哥忠琛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亦是說李小龍在自己私寓出事的。
「假的就是假的」,「紙包不住火」。蓮達、鄒文懷、李忠琛三人雖都口徑一致說
李小龍在自己家裡出事,但具體地點、時間卻不同。也難怪,當時一切都在悲痛慌亂之
中,來不及將「謊言」編造得天衣無縫。有「小諸葛」之稱的鄒文懷,好幾次李小龍
「肇事」都給他封鎖或掩飾得嚴嚴實實,這次卻末然。
他們之間的漏洞是:一說李小龍飯後在院中散步,突感不支;另一說是李小龍未吃
晚飯就躺在卧室床上昏迷不醒。其中最大的疑點是,為什麼李小龍晚飯前後出的事,到
深夜才將已是屍體的李小龍送醫院急救呢?
正因為有這么多疑點,才促使記者盤根究底深入采訪,最後挖出救護車的「出車記
錄」,證實:「急症」中的李小龍,不是從自家中運往醫院,而是從其情人丁佩家!從
而掀起軒然大波。
鄒文懷代表嘉禾公司,代表協和公司的合夥人,亦代表李小龍家屬,向報界發布李
小龍的死訊。輿論的矛頭皆戟指鄒文懷。
平心而論,不論鄒文懷,還是蓮達與李忠琛,撒謊是出於善意的目的。試想:一個
有婦之夫,卻死在一個待字閨中的少女香閨,任憑長了一萬張嘴,也是說不清的。再者,
李小龍與丁佩早已緋聞迭出,被好事者所利用,現在終於「樂極生悲,亢奮而卒」,李
小龍已經落有污點的形象算是徹底毀了!
鄒文懷當時被弄得十分尷尬。
當時被弄得最狼狽、最慘的要算是丁佩。
丁佩愛李小龍刻骨銘心,現在她親眼所見她心愛的人棄她而去,已是悲痛欲絕。據
知情人道,丁佩愛李小龍之深之痴之狂,勝於蓮達。不管鄒文懷、蓮達是否曾為丁佩著
想過,他們掩蓋李小龍是在丁佩家出事的做法,對丁佩是有利的。
那麼,丁佩盡可去一心哀悼她心愛的人,而不必去應付種種責難。
李小龍在丁佩家出事的新聞爆出,丁佩立即被捲入輿論的旋渦中。當時頗為流行的
說法:李小龍死於「馬上風」。不管此事虛無還是確有,李小龍死已死矣,活著的人無
論如何評議他醜化他,他皆不知。中國人素有寬容死者而苛求生者的舊習。於是,一切
污水統統潑於丁佩身上,似乎丁佩應該對李小龍之死負一切責任!
丁佩大呼「冤枉」。丁佩也確實有些冤枉。李小龍並非每天都去丁佩構築的「愛
巢」。李小龍早死一天,晚死一天,都不會牽扯上丁佩,而正是去丁佩家的這一天死最
麻煩。當時演藝圈還風傳著名笑星李昆的一句諧語:「李小龍死在任何地方都不要緊,
但偏偏死在那個最不適當的地方,這可真是老天爺的安排了!」
丁佩痛失心上人,又面臨強大的輿論壓力,她原先視「人言可畏」於無物,這次才
算真正領略其滋味了。丁佩一時方寸大亂,神經近乎失常,舉止言論頗為失態。當記者
向她證實,李小龍是否從她家中送往醫院的,她竟答非所問,聲嘶力竭疾呼:「我與李
小龍是清白的:相信不久就會水落石出!」
丁佩向《星報》記者否認一切,她說:「關於李小龍在我家昏迷的報道是完全不正
確的!星期五晚上,當他去世的時候,我不在家中,我同我的母親一起出去了。我最後
一次看見李小龍,是幾個月前,是在馬路上無意中遇到的。」
但是,就在丁佩說此話之前,政府新聞處已證實了李小龍的出事地點,而鄒文懷此
時也修正了他最初的「謊言」,說他這天與李小龍在丁佩家「討論劇本」。丁佩矢口否
認這一切,反給人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人們愈是疑心丁佩心懷鬼胎,有不可告人的
秘密!
還有一次,丁佩不待記者提問,就泣淚叫喊「冤枉」。
丁佩不是那種老於心計的女人。就後來公布的事實,她不該為李小龍之死負有責任。
但她卻是因李小龍之死,受損害最大的一位。就這點來說,丁佩是值得同情的。
鑒於李小龍名氣之大,而他的死疑點頗多,當局特組成死因研訊法庭。出庭作供的
證人一共十位,他們依次是:李忠琛、鄒文懷、丁佩,第一個替李小龍診治的醫生朱博
懷、高級救護員彭德生、伊莉莎白醫院急症室醫生曾廣照、伊莉莎白醫院緊急救治單位
醫生鄭寶志、警察法醫官葉志鵬、探員劉樹、軍裝警員柏文利。
證人供詞摘要如下,並略加分析:
李小龍哥哥李忠琛說,他不知道他弟弟有吸大麻的習慣,他上月見到李小龍時,他
的神態正常。
鄒文懷說,他在李小龍暴斃前,幾乎每天都和李小龍會面,並末發覺他的神態有什
么不正常的地方,並且,未聽說他有過家庭糾紛。
鄒文懷的供詞,排斥了李小龍自殺的可能性。
丁佩在作供時,著重回答蓮達律師羅德丞關於「7月20日,李小龍在丁佩家所發生
一切」的提問,另據鄒文懷的證詞,以及記者從其他渠道了解的材料,可將李小龍在這
一天的活動及死後的情形勾勒出一個大致的輪廓:
7月20日下午l時許,蓮達因要外出購物而與李小龍吻別,李小龍說:他與鄒文懷有
一個約會,他們要一起討論《死亡游戲》,也許不能回家吃晚飯了。
李小龍所說基本是事實,只是未向妻子提到丁佩。
約2時,鄒文懷來到李小龍家,二人談了一會《死亡游戲》的劇本大綱。然後一道
離開,約4點鍾,來到丁佩家。他們是與丁佩預約好的,丁佩在《死亡游戲》中擔任一
個角色,同時還約定晚上去一酒家,同一名澳洲演員佐治拉辛比見面,商議他在片中擔
任哪個角色。
三人就《死亡游戲》談了約兩個多鍾頭,7時左右,李小龍說他「不舒服」,「有
點頭痛」。丁佩就讓李小龍服了一片丁佩常服的止痛葯,並讓李小龍去她卧房休息。李
小龍跟鄒文懷說他會去凱悅酒樓見鄒文懷,就進丁佩卧房的床上睡下。
約8時,鄒文懷去接佐治拉辛比。
半小時後,丁佩進卧房看李小龍,李小龍已睡沉,她不忍叫醒他,就打電話給鄒文
懷,說:「李小龍睡得很熟。」9時,李小龍仍末醒,她又打了一次電話給鄒文懷。
9時45分,鄒文懷來到丁佩家。李小龍還未醒。鄒文懷就試著叫醒李小龍,李小龍
沒反應。鄒文懷就去推他,還摑他的臉,但還是「不得其法」。
鄒文懷無法弄醒李小龍,丁佩就打電話把她的私人醫生朱博懷叫來。約10點過一點
點,朱博懷趕到丁佩家。
朱博懷在法庭上說:他10點左右趕到丁佩家檢驗李小龍時,李小龍已經昏迷。無法
叫醒他。這時,李小龍已沒有了心跳、脈搏和呼吸,瞳孔雖末完全開啟,卻已沒有了
「有生命徵象」。
實際上,李小龍這時已經死亡。
朱博懷說:李小龍神態安祥,看來沒有被騷擾過……我至少用了10分鍾嘗試使他恢
復知覺,但無效,我建議立即轉送伊莉莎白醫院。
朱博懷還談到他開給丁佩常服的止痛葯(EQUAGESIC),這種葯比阿司匹靈還強烈,
普通人服一片並無害處(李小龍也是服一片),但對有敏感反應的人來說卻是有害的。
高級救護員彭德生作供時說,他同救護車是當晚10時37分到達丁佩寓所的,檢驗時,
發覺李小龍已沒有了呼吸和脈搏。他曾為李小龍做了人工呼吸和給氧急救,均無效。在
送醫院途中,仍做急救工作,仍無效。
伊莉莎白醫院急症室的曾廣照醫生說,當晚11時,他檢驗了李小龍,發覺他無心跳,
無呼吸,瞳孔擴大,對光不產生反應,理論上說,那是已經死亡了的徵象。
緊急救治單位的鄭寶志醫生說:當晚11時他檢驗李小龍時,李小龍已經沒有了脈搏
和呼吸,因此認為李小龍已死亡,但仍用腎上腺素替他做了一次「心臟內注射急救」,
注射後無反應。
當晚11時半,一位米高·麥醫生才正式簽署了李小龍的死亡證明書。
警察法醫官葉志鵬作證,說在檢驗李小龍屍體時,他發覺李的左腳趾處有一處切開
過輸血痕跡,左胸處有一個針孔(是做心臟內注射急救時留下的針孔),身軀外表並無新
的傷痕,嘴唇和指甲呈青色。
葉志鵬又說,他在檢查丁佩寓所時,並未發現打鬥和發生糾纏所遺留下的痕跡,也
沒有發現任何有毒的物品。李小龍的屍體上並未有任何受到過暴力的跡象。因此他認定
李小龍是「沒有遭受謀殺而致死的證據」。
葉志鵬醫生事後同另幾位醫生交談過,另幾位醫生的意見都認為「李小龍可能是死
於自然的病因」。因為李小龍生前,曾有過突然昏迷的病史。葉志鵬醫生因此認為李小
龍的「大腦血管可能不正常」,而死因便是由此而造成的。
而法庭對李小龍死因的最初裁定是「死因不明」。
李小龍的驗屍工作,是在他死後36小時後開始的。其後,法庭進行調查取證。李小
龍的屍體被剖驗後,他的胃殘存物、血、肝、腎、小腸和結腸的樣本馬上被送到化驗室,
由港府法醫部的林醫生檢驗。而另外的樣本,送往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化驗室。第一批
驗屍報告出來,李小龍已下葬。
驗屍報告最引人注目的,是李小龍體內發現大麻,但份量極微。林醫生在法庭作證
時說,大麻不致於致人於死。
負責剖驗屍體的伊莉莎白醫院病理學家黎史特醫生在法庭供稱:李小龍之死不可能
由大麻中毒引致,比較有可能是他對鎮痛葯中的某些成份極敏感。他說:李小龍頭部沒
有發現傷痕,但腦部有中度腫脹。但他又說:完全沒看腦出血的可能,因為腦血管並無
梗塞之處。
黎史特醫生說,李小龍的其他器官均正常。至於他的腦腫,可能在暴卒前半分鍾發
生,也可能在半天前發生,就李小龍的情形而言,他的腦腫來得非常之快。
但腦腫並非一定致人於死亡。
此案還邀請了倫敦大學法醫學教授迪雅來研究,他的意見是:死因是急性腦水腫,
原因是對鎮痛葯(EQUACESIC)中的某些成份的過敏反應。
但這只是推測,並非結論。
李小龍死因的檢驗及論證經歷了兩個多月,1973年9月24日上午,法庭作終審裁定。
董梓光法官引導陪審員判案,解釋判案之7種可能性時指出:
一、謀殺:
即惡意及不合法殺人。對此案來說,可無須考慮此點,因無證據證明李小龍受謀殺。
二、誤殺:
意思是不合法殺人而無惡意。此點亦無須考慮。
三、合法殺人:
此案亦無須考慮此一種可能性。
四、自殺:
根據證供,李小龍在死前,精神無受困擾現象,同時,亦無厭世情緒,故無須考慮
死者是出於自殺。
五、自然死亡:
伊莉莎白醫院驗屍官黎史特醫生在剖驗死者之屍體時,試圖找出自然死亡因素,但
沒有找到,英國倫敦大學迪雅教授亦同意黎史特醫生的意見,故對此案來說,自然死亡
亦難成立。
六、意外死亡或死於非命:
情形是差不多,只是死於非命比意外死亡更不幸,此種可能性,對本案來說,最為
可能。
七、死因不明:
即所有證供都無法指出死者之死因,而陪審員未能從上述六種可能性中選一種作為
本案的判決,最後的選擇就是死因不明。
董榨光法官復述案情及引導陪審員如何判案後,於上午11時退庭。11時10分,陪審
團即把一致的裁定回報法官。
法庭對李小龍死因的最後裁定是:
「死於非命」。
這就是人們翹首以盼李小龍確切死因的最後結果——不痛不癢,模稜兩可。香港響
起一片失望掃興之聲。保險公司的代表律師陳子忠當場就表示不滿,他說:此一裁定,
過於含糊,仍舊無法確定李小龍的死因。
李小龍的死因最終是不明不白,但從當局如此興師動眾、港民如此關注、耗時如此
之長這幾點來說,九泉之下的李小龍似乎該知足
F. 李小龍一生的所有經歷!
1940年11月27日早晨辰時(龍)時,在美國三藩市(舊金山)的唐人街的中華醫院里,李小龍誕生。 ●1941年2月,李海泉把僅3個月大的李小龍搬上銀幕,這就是李小龍的處女作《金門女》。 ●1941年3月底,李海泉舉家返回香港。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李小龍開始了其動盪不安的童年。 ●1946年,6歲的李小龍作為童星,正式演出他的首部影片《人之初》,並獲得極大的成功。 ●1946年9月,6歲的李小龍進入了香港名校拉薩爾書院小學部就讀。 ●1950年,10歲的李小龍主演了電影《細路祥》,影片後來被稱為是50年代香港影壇的力作。 ●1953年,李小龍第一次在巷戰中被人痛擊而倒。 ●1954年,14歲的李小龍開始學跳舞,後獲香港恰恰舞大賽少年冠軍。 ●1954年,李小龍師從名師葉問,開始系統學習詠春拳〈WING CHUN〉。成為「街頭小霸王」。 ●1955年,16歲的李小龍勉強讀完了初中,進入聖查米耶爾書院的高中部就讀。 ●1957年,17歲的李小龍代表校方參加全港中學校際拳擊賽,在師兄黃淳梁的指導下,以嫻熟的「東方式拳擊」大獲全勝而得冠軍名銜。 ●1958年李小龍還拍了他離港前的最重要的一部影片〈人海孤鴻〉。 ●1958年11月,李小龍隻身離開香港,抵達美國舊金山闖天下。 ●1959年1月他離開舊金山到了西雅圖。同年李小龍進了當地的愛迪生高級職業學校補習英語。 ●1959年,李小龍結識了後來給他在事業上以很大幫助的摯友木村。木村亦放棄了所擅長的柔道而改學中國功夫,這時木村已經36歲,他比李小龍大17歲。 ●1960年,19歲的李小龍在西雅圖開設了他的第一間武館「振藩國術館」(JUN FAN GUNG FU INSTITUET)。下決心要獨創一門武術。 ●1961年21歲的李小龍順利考上了西雅圖華盛頓州立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主修哲學(Philosophy)。 ●1961年,李小龍還把武館遷到學校附近的一個停車場內,十多年後中國功夫風靡一時,正是從這間不太起眼的小武館開始的。 ●1962年,應朋友嚴鏡海之邀,李小龍到奧克蘭與其進行了廣泛的交流,並認識了柔術高手利·傑依。 ●1962-1963年,李小龍曾被美國政府征為預備役軍人,准備開赴越戰戰場。 ●1963年,即在李小龍上大學的第三年,他認識了美國著名空手道大師埃迪·帕克和拉爾夫·卡斯特,此兩人均為李小龍生平中的關鍵人物。 ●1963年秋,李小龍認識了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學生蓮達·愛米莉,這是一位具有英國和瑞士血統的美國姑娘。 ●1963年,李小龍正式出版了他生平唯一的一相專著《基本中國拳法》(Chinese Gung_Fu)。 ●1964年2月,李小龍與蓮達在西雅圖教堂舉行了婚禮。 ●1964年6月,為了到風氣較開放的加州去發展事業,李小龍夫婦雙雙輟學。 ●1964年8月,李小龍攜妻子移居加州,並與美藉華裔名家嚴鏡海合辦了一個「振藩國術館」。 ●1964年,李小龍參加了全美空手道(Karate)冠軍大賽,這是李小龍一生中的轉折點。在這次盛會中,李小龍結識了共同出場表演的美國著名武術家達尼·伊諾山度(Dan Lnosanto)和著名跆拳道(Jae Kwon Do)教育家朱瑞(Julian),當時朱瑞是32歲,李小龍23歲,後來,伊諾山度成了李小龍的弟子;此外,在這次盛會中,李小龍還結識了成為良師、益友和高徒的兩屆空手道大賽冠軍查克·勞力士(Chuck·Norris)。 ●1964年初冬,加州長堤(Long Beach)舉辦的世界空手道大賽上,李小龍又應邀表演了自己的獨創拳法截拳道,且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這也是他功夫事業上的一次飛躍。在這次盛會上與李小龍一同表演的還有「美國跆拳道之父「李俊九。 ●1965年初,李小龍又從奧克蘭搬家至洛杉磯,進了「20世紀福斯電影公司」的演員學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正規表演訓練。 ●1965年2月1日,李小龍之子李國豪出生於加利福利亞州的東奧克蘭醫院。 ●1965年2月底,李小龍之父李海泉謝世,李小龍攜妻兒回香港奔喪。 ●1965年8月,李小龍一家三口離開香港返回洛杉磯。 ●1965年年底,李小龍參加了美國電視連續劇《青蜂俠》的拍攝,任2號男主角。由於李小龍演技出眾,其風頭壓過了飾主角的威謙士(Willtumes)一籌,而引起轟動。 ●1966-1967年,《青蜂俠》陸續播出,此後李小龍又連續在電影《盲人追凶等片中客串演出,並收了一大批名人學生為徒,如史達靈·施里芬\詹姆斯·高賓等。 ●1967年,李小龍在伊諾山度與泰德·王(Tef Wong)的幫助下,完成了〈李小龍技擊法〉(Bruce Lees Fighting Method)一書的初稿,後來該書由烏耶哈拉整理出版並發行。 ●1967年,李小龍在洛杉磯貝爾區買下了一幢帶有花園草坪的住宅,並擁有了自己的德產名牌汽車。這一切是李小龍開始成功的標志。 ●1969年初,李小龍寫下了他著名的預言:「從1970年開始,我會贏得世界性的聲譽……。」 ●1969年,李小龍客串演出了好萊塢米高梅公司的影片《丑血喋聞》,主演由其弟子詹姆斯擔當。 ●1969年,李小龍與施里芬共同策劃的中國功夫片《無聲笛》告吹,這使李小龍在戲中擔綱演出的夢想成了泡影。 ●1969年,李小龍的女兒李香凝出生。 ●1970年,李小龍因腰部扭傷卧床達半年之久,在卧床期間他寫出了《李小龍截拳道》(Tao of jeetkune DO)一書的手稿,後來該書由其弟子吉爾特約翰整理出版,並成了闡述截拳道武道哲學及技術結構的權威性經典名著。 ●1970年,李小龍攜妻子及兒女回香港渡假,並與香港電影界進行了初次接觸,同時應邀在電視台做了精彩表演。 ●1970年7月,李小龍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之邀,回港簽約,並去泰國拍攝了《唐山大兄》一片。自此,李小龍踏上了其一生中最輝煌的從影之路。 ●1970年8月,李小龍在華人武師陳阿金的安排下,與一位泰國拳王進行了一次友誼性較量,戰而勝之。 ●1971年10月,《唐山大兄》在香港公映,結果該片打破了當地影片的最高票房記錄,李小龍在一夜之間成了影壇中的「天皇巨星」。 ●1971年12月9日,李小龍的第二部影片《精武門》公映,該片的票房收入達400萬元港幣,這是一部體現李小龍個人風格的影片,也是李小龍生平表演最逼真的一部影片。 ●1972年夏天,李小龍認識了剛出道的丁佩。 ●1972年夏天,李小龍舉家搬入九龍塘高級新居「棲鵲小築」。 ●1972年春天至當年年底,李小龍曾牽頭籌組了「香港演員工會」,結果因孤掌難鳴而告吹。 ●1972年下半年,李小龍組建了自己的電影製片公司——「協和」,並自編、自導、自演了影片《猛龍過江》。 ●1972年12月30日,《猛龍過江》公映,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其票房收入超過了500萬港元。 ●1972年秋,《猛龍過江》剛停機,李小龍便又開始投拍《死亡游戲》。 ●1973年元月,李小龍放下手中的《死亡游戲》而開始投拍美國華納公司的《龍爭虎鬥》(Enter the dragon) ●1973年5月10日,在為《龍爭虎鬥》配音時,李小龍突然昏倒。 ●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與嘉禾總裁鄒文懷赴女演員丁佩家商討《死亡游戲》劇本。晚9時45分,李小龍昏迷不醒,被送往伊麗莎白醫院急救,11時30分死亡。 ●1973年7月25日,在香港有數萬人為李小龍舉行了葬禮。 ●1973年7月28日,在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李小龍生前好友又為他舉行了美式葬禮。 ●1973年8月19日,《龍爭虎鬥》在美國公映。 ●1973年10月18日,《龍爭虎鬥》在香港公映,創下了史無前例的票房記錄。 ●1978年,由嘉禾公司與華納公司補拍了《死亡游戲》,但這部片子並不成功。因為在這部片中,李小龍的許多意念消失殆盡,可以說中國功夫片的特色也早己盪然無存。
滿意請採納
G. 從容桂到李小龍故居怎麼坐車,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你是順德的吧,順德是李小龍的祖籍和祖居,在廣東省順德市均安鎮上村鄉專。李小龍祖居屬離李氏宗祠不遠,大約有半里路左右,位於以李小龍的名字命名的「小龍巷」中部。李小龍祖居佔地51.8平方米,分一房一廳一廚一天井,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傳統的磚木結構民居,但李小龍一生都沒在那住過,所以說意義不大。
李小龍在香港的故居前後共三處:
一處是九龍彌敦道218號的一樓,此處是李小龍父母李海泉、何愛瑜夫婦的住宅,李小龍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就是在這里度過的。1963年3月,李小龍首次從美國回港探親;1965年5月,李小龍攜同妻兒返港拜祭亡父時也住在這里。
H. 李小龍怎麼死了的
李小龍死因: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於女星丁佩家中猝死,醫院公布的資料稱其死於「腦水腫」。
1973年7月20日,正當壯年的李小龍突然去世,救護車將李小龍送到伊麗莎白醫院,後被證實已經死亡,當時李小龍還未滿33歲。追悼會當天香港幾萬人湧向葬禮只為送他最後一面,所有香港明星到場弔唁, 李小龍的同事和好友苗可秀、小麒麟等也紛紛到場送別。諸位親友瞻仰了李小龍的遺容香港葬禮結束後遺體被運往美國後又舉行的葬禮儀式,後下葬於美國西雅圖公墓園。
李小龍的墓地位於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那裡被全世界武術愛好者視為聖地。李小龍的墓碑是絳紅色的,上面有他的照片、英文名字「BruceLee」以及中文原名李振藩。墓碑上面還註明,他是截拳道的創始人。在他墓碑的下方是一塊黑色的類似一本翻開的書的石雕。左面一頁刻著道家的黑白太極圖。圖兩側用中文刻著這樣兩句話:「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李小龍英年早逝,1993年他兒子李國豪在美國北卡羅萊那州拍攝影片《烏鴉》時意外身亡,李國豪的墓碑就在李小龍的右側。
李小龍在香港的故居位於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的獨立別墅,1972年由一美籍商人手中購得,李小龍在1972年遷入,命名「棲鶴小築」(「棲」字是用簡體的「棲」命名)。
在李小龍去世後,鄒文懷等業主透過律師以85萬元出售給余彭年,余氏再租出成為「時鍾酒店」(可理解為「計時收費」)。2008年四川地震後,余氏將包括李小龍故居等五塊地皮出售,每售出一幅地皮即捐出2,988萬元給四川災區。
拓展資料:
李小龍(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師承葉問,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祖籍中國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截拳道創始人、華人武打電影演員,中國功夫首位全球推廣者、好萊塢首位華人主角。他在香港的四部半電影3次打破多項記錄,其中《猛龍過江》打破了亞洲電影票房記錄,與好萊塢合作的《龍爭虎鬥》全球總票房達2.3億美元。
1962年李小龍開辦「振藩國術館」,1967年自創截拳道,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香港逝世,享年33歲。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補拍版《死亡游戲》的開映日6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7月8日為錯誤翻譯)。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20周年紀念鈔票,好萊塢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同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1998年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李小龍一直認為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還有更多的事要做。對於中國人來說,他們要向世界所展示的也只剛剛開始而已。他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自豪,他希望通過電影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部分文化。
李小龍的武術觀極為實際,目標是實戰中取勝,1969年他就說,他走的習武路線是講求實效的街頭打鬥,所有招式都能派上用場,一切招數都可以為他所用。因此他甚至會用一些近乎無賴的打法,而這么做也並非是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在對手說話時搶先出擊,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無禮行為。現實化的表現,還包括躡手躡腳的神態,靜如處子、動如脫兔似的機警。這是現實生活里一個武者所必需的,遠不是別的電影里角色們大搖大擺、毫無防備的樣子。
I. 電影明星李小龍家住那裡是哪裡人
出生於美抄國加利福利亞州舊金山,祖襲籍廣東順德均安鎮.
李小龍在香港的故居前後共三處:
一處是九龍彌敦道218號的一樓,此處是李小龍父母李海泉、何愛瑜夫婦的住宅。
二是位於窩打老道(即滑鐵盧道)的「明德園」住宅。1971年9月,李小龍把妻子兒女從美國洛杉磯接來香港居住時就住在這里。
三是九龍塘金巴倫道41號豪宅,又名「棲鶴小築」別墅。這是李小龍從1972年7月29日遷入,直到1973年7月20日逝世前的最後寓所。因此,此處被公認為是「李小龍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