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住宅開發 > 日本的住宅的特點

日本的住宅的特點

發布時間:2021-02-06 13:48:07

① 日本傳統建築有什麼特點

在世界建築發展大潮中,日本建築無疑是令人矚目的。作為經濟、文化、科技三者結合的產物,日本當代建築創造了建築史上劃時代的作品。日本的當代文學、美術、音樂似乎還沒有日本當代建築這樣高的成就。中國建築界一直關注日本建築界的發展動向,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馬國馨院士的《日本建築論稿》(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年版)就是這方面的重要著作。

《日本建築論稿》包括《日本建築文化淺析――吸收與創造》和《日本建築國際化的第四次浪潮》這些很有分量的長篇論文,還有關於丹下健三、黑川紀章及日本女建築師的專題研究,還涉及日本的野外博物館、日本桂離宮及其大修、日本的村山水、賴特和日本等問題,內容十分豐富,顯示了作者的淵博學識。本書最吸引人的當然是作者對日本建築近現代步伐和新時代新發展的精彩論述。馬國馨認為:日本有著與眾不同的強烈的傳統文化,有著固有的獨特的建築觀,同時又存在著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和吸收。在創作方法上,日本存在著多種理論和流派,比如老一輩建築家村野藤吾就始終和現代建築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丹下健三則一直致力於日本的的現代建築運動,使之逐漸在日本建築界占統治地位;磯崎新使用的視覺語言,是在世界的文脈中找出他認為適當的語言;黑川紀章則要在東洋的思想中表現現代日本的主題;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最簡潔的質感體現了低技――高手工技術。這些建築家各有不同的立場和方法,主要觀點有三:其一是努力研究和提煉日本的特點,然後用現代的手法來加以實現。其二是追求「無形」的普遍性,也就是如何把日本的精神用一種曖昧的形式來加以表現。其三是一種新的和洋折中的方法,但有時一看就完全是日本的風格,又都只是表層的內容。在實際創作中,日本的建築家常常在這些觀點之間搖擺、彷徨,從中努力尋找新的結合點,尋找一條新的出路。

本書論述的「日本建築國際化」亦是讀者感興趣的問題。80年代後半期到90年代初,日本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泡沫經濟」,出現了一時的建築熱潮。國外建築師尤其歐美建築師大量湧入日本建築市場,隨之出現了日本建築國際化的「第四次浪潮」(日本建築史學家鈴木博之語)。馬國馨在本書中討論了日本建築國際化的第四次浪潮,分析了其中深刻的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從世界級大師到後起之秀,從建築設計到室內設計,從歐洲到美國,最引人注目的大師如美國的格雷夫斯、埃森曼、屈米、貝聿銘,英國的福斯特、羅傑斯、斯特林,義大利的皮阿諾、羅西,瑞士的波塔等都在日本留下了作品,表明日本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有數的建築活動的中心和熱點。這次浪潮,如鈴木博之認為追求的是一種「同時代性」,即不僅是追求一種異國情調而是和別的國家「現時」同一水準的內容,是日本建築和外國建築的「平起平坐」。馬國馨則認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考察,尚沒有完全達到「平起平坐」的地步,引進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就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次浪潮將深刻影響到日本建築界。這種外來建築文化和日本本土建築文化之間包含著復雜的內容。他們既有彼此在一定時期內共存的一面,也有產生激烈沖突的一面,由此將引起日本建築系統整體結構的變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建築界在吸收與創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樣值得中國建築界思考。在西方建築文化佔主流地位的情況下,日本建築界作出了有力的回應,日本建築文化因此成為當代世界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丹下健三、磯崎新、安藤忠雄等也成為國際知名的建築家。而中國,雖經過長期的奮斗,但似乎還未能在國際建壇上起主要作用。整個20世紀,能在世界建築史上留下名字的中國建築師恐怕只有戴念慈一人,他是具有保守傾向的古典主義大師(這里的「保守」指一種文化態度,沒有貶義)。而力圖創造中國現代建築的建築師,則因為沒能解決世界性的難題而不為國際建壇所關注。追求創新的建築師,有時卻只能落得「勇敢的犧牲」的結局。面對中國建築的現狀,日本建築的發展應該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參考資料:書名:日本建築論稿 (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學術叢書)

② 日本傳統民居具有的特點是什麼

日本民居多用質地較輕的建築材料建造,可以減輕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員傷害及減輕地震造成的損失.
故選:C.

③ 地理 從日本房屋的建築風格看,日本文化具有什麼的特點

日式建築的房屋大多是以木材與紙材所搭建而成,一直延續演進到現代的日專式住宅設計則充滿了屬沉穩、富有個性,不管是鋼筋水泥所搭建的古木樑柱,或是傳統優雅純粹的日式空間,透過內部設計的裝潢,愈來愈多人以各自喜好的形式盡情發揮並享受和風家居的生活樂趣。

在日式風格中,回歸自然就是最大的特色。無論是在色彩、功能、造型的設計上都推崇貼近自然,強調自然主義,讓使用者有置身自然的感覺。例如日式的庭院就獨具特色,它強調室內與室外的互相映襯,在景石的擺放、植物的定位、構景的布局都蘊涵著深刻的哲學思想和東方文化。插花、盆景更是要不可或缺地擺放在家中每一個角落。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即使是茶杯的擺放或一個浴室角落也要與插花搭配了,各種自然元素的互相造型、搭配功不可沒。同時,日本人講究禪意,淡泊寧靜,清新脫俗,所以傢具大多強調其功能性,裝飾和點綴較少,造型簡潔,多為直線條,豪華、奢侈的風格幾乎不可能在日式家居當中出現。

④ 日本民居的特點

建築材料仿自然
日本的建築材料普遍採用工業化生產人造仿自然材料。例如,地板磚採用高強度無污染的塑料製成,再壓繪上各種各樣的木紋,厚度約幾厘米,需要時可以成卷地運到目的地,近房間的大小裁成所需的尺寸進行鋪設。由於工藝先進,花紋逼真,這種地板磚看起來就像是木材製作的。另外,內牆根本不用粉刷,全部貼上牆紙。這種牆紙不僅美觀大方、成本低廉,而且具有不起皺、不受潮的優點,長達十幾年都不會脫落變色,更換也很方便。門、窗、屋頂、地板等建築材料都有各種各樣的規格各顏色供用戶挑選。日本人口多、國土面積小、資源緊缺,因此,資源意識也特別強。建房屋的木材全部靠進口,而本國的森林卻倍加保護。
住宅設施多功能
日本地震多,因此防震是房屋建築開發商重點考慮的問題。在日本,一般民用住宅都是兩三層,建築材料少用鋼、鐵、混凝土等,而大多採用輕質材料,柱腳全部嵌有用橡膠特別製成的緩沖墊,這樣就大大減輕了地震房屋倒塌時可能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對於高層建築除採用整體結構好的鋼架結構外,還力求做到「有多高,地面下的甚礎就有多深,確保樓房具有極好的抗震性能。另外是講究方便舒適,如廚房裡的櫥櫃是用高強度塑料根據廚房的大小形狀壓制的,與廚房十分吻合,冰箱、微波爐等家電的位置也事先留好,日本人喜歡在塌塌米上圍桌而坐,房屋建築開發商就在塌塌米上設計了圍桌而坐可以放腿的空間;還有些桌子是電動的,平時桌子跟塌塌米一樣平,需要時一按電鈕,桌子就會慢慢升起。有一些房屋塌塌米下面全部是空的,一時用不著的被子、雜物可以放在裡面,整個房間顯得干凈、利索。

⑤ 日本的建築有哪些特點

日本除北部外氣候溫濕,木材豐盛,其傳統建築形式是木架草頂。欽明天皇時期(539~571)日本建築受到中國建築的影響,出現了佛寺、宮室和庭園。

⑥ 日本傳統建築的特點是什麼

當您沿著公園游覽時,景色也隨著您的移動而改變:比如,池塘有時消失不見,有時又出人意料地出現在您的眼前。空前的不斷移動——這是日本傳統建築的特點,要知道日本人是將自然景色融進狹窄空間的大師。

⑦ 日本建築的特點

在世界建築發展大潮中,日本建築無疑是令人矚目的。作為經濟、文化、科技三者結合的產物,日本當代建築創造了建築史上劃時代的作品。日本的當代文學、美術、音樂似乎還沒有日本當代建築這樣高的成就。中國建築界一直關注日本建築界的發展動向,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馬國馨院士的《日本建築論稿》(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9年版)就是這方面的重要著作。

《日本建築論稿》包括《日本建築文化淺析――吸收與創造》和《日本建築國際化的第四次浪潮》這些很有分量的長篇論文,還有關於丹下健三、黑川紀章及日本女建築師的專題研究,還涉及日本的野外博物館、日本桂離宮及其大修、日本的村山水、賴特和日本等問題,內容十分豐富,顯示了作者的淵博學識。本書最吸引人的當然是作者對日本建築近現代步伐和新時代新發展的精彩論述。馬國馨認為:日本有著與眾不同的強烈的傳統文化,有著固有的獨特的建築觀,同時又存在著對外來文化的包容和吸收。在創作方法上,日本存在著多種理論和流派,比如老一輩建築家村野藤吾就始終和現代建築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丹下健三則一直致力於日本的的現代建築運動,使之逐漸在日本建築界占統治地位;磯崎新使用的視覺語言,是在世界的文脈中找出他認為適當的語言;黑川紀章則要在東洋的思想中表現現代日本的主題;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最簡潔的質感體現了低技――高手工技術。這些建築家各有不同的立場和方法,主要觀點有三:其一是努力研究和提煉日本的特點,然後用現代的手法來加以實現。其二是追求「無形」的普遍性,也就是如何把日本的精神用一種曖昧的形式來加以表現。其三是一種新的和洋折中的方法,但有時一看就完全是日本的風格,又都只是表層的內容。在實際創作中,日本的建築家常常在這些觀點之間搖擺、彷徨,從中努力尋找新的結合點,尋找一條新的出路。

本書論述的「日本建築國際化」亦是讀者感興趣的問題。80年代後半期到90年代初,日本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泡沫經濟」,出現了一時的建築熱潮。國外建築師尤其歐美建築師大量湧入日本建築市場,隨之出現了日本建築國際化的「第四次浪潮」(日本建築史學家鈴木博之語)。馬國馨在本書中討論了日本建築國際化的第四次浪潮,分析了其中深刻的外部原因和內部原因。從世界級大師到後起之秀,從建築設計到室內設計,從歐洲到美國,最引人注目的大師如美國的格雷夫斯、埃森曼、屈米、貝聿銘,英國的福斯特、羅傑斯、斯特林,義大利的皮阿諾、羅西,瑞士的波塔等都在日本留下了作品,表明日本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有數的建築活動的中心和熱點。這次浪潮,如鈴木博之認為追求的是一種「同時代性」,即不僅是追求一種異國情調而是和別的國家「現時」同一水準的內容,是日本建築和外國建築的「平起平坐」。馬國馨則認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考察,尚沒有完全達到「平起平坐」的地步,引進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就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這次浪潮將深刻影響到日本建築界。這種外來建築文化和日本本土建築文化之間包含著復雜的內容。他們既有彼此在一定時期內共存的一面,也有產生激烈沖突的一面,由此將引起日本建築系統整體結構的變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建築界在吸收與創造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樣值得中國建築界思考。在西方建築文化佔主流地位的情況下,日本建築界作出了有力的回應,日本建築文化因此成為當代世界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丹下健三、磯崎新、安藤忠雄等也成為國際知名的建築家。而中國,雖經過長期的奮斗,但似乎還未能在國際建壇上起主要作用。整個20世紀,能在世界建築史上留下名字的中國建築師恐怕只有戴念慈一人,他是具有保守傾向的古典主義大師(這里的「保守」指一種文化態度,沒有貶義)。而力圖創造中國現代建築的建築師,則因為沒能解決世界性的難題而不為國際建壇所關注。追求創新的建築師,有時卻只能落得「勇敢的犧牲」的結局。面對中國建築的現狀,日本建築的發展應該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⑧ 日本的建築特點是什麼

日本傳統民族服裝。日文稱著物。
日本古代曾長期使用附袖貫頭衣,稱"小袖",是結內合南方"身頃容"、北方"筒袖"所創制,袖裉下有"身八口"(通風口)。從公元3世紀開始,中國袍傳入日本並產生影響,"小袖"不斷吸收吳服(中國三國時期吳國服裝、五代十國時期吳國服裝)、唐衣(中國唐代服裝)和中國明代服裝特點,在室町時期(1338~1573)發展成擺長過膝、袖口寬大的"長丈小袖",確定了和服的基本形式。
和服分男用、女用、兒童用和單衣、夾衣,有"表著"(外袍)、"下著"(內袍)等種類。和服長度一般齊踝,交領,右大襟,寬袖,留身八口,上下無扣無襻,系腰帶,衣上印有家族徽記。男和服採用黑、褐、灰、深藍等色的布料,或用細格、圓點、鳥眼圖案的布料。女和服通常採用色彩艷麗的絲綢面料,有精細的刺綉、繪畫及附加飾物。女和服腰帶(奧比)質地為織花或綉花的綢緞,長約3~5m,寬約25~40cm,通常單條織造而不加裁剪,用時裹於腰胸之間,在背後打結,結眼考究,有200多種。腰帶後中部有一小墊襯,用以撐住腰帶的褶飾。在各種社交活動中,和服一直深受日本人民喜愛。 !

閱讀全文

與日本的住宅的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