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美洲有哪些海灣
呃,好復雜呀,很好奇為什麼會問這個。怎麼說呢,從阿拉斯加灣順時針是:阿拉斯加灣、布西亞灣、巴芬灣、福克斯灣、哈德孫灣、詹姆斯灣、聖勞倫斯灣、墨西哥灣、加利福尼亞灣。貌似就這些了吧。
㈡ 北美家園對面的小區叫什麼
北美家園
地址:怒江北街39號
對面是加州花園
採納吧
㈢ 代表性的北美住宅有哪些風格
北美地域遼闊,而人口稀少,早期多為原始森林,只有土著居民在那裡耕織、狩獵。後來,隨著新航路的開辟,歐洲移民到達北美,開發森林,建起了木屋,他們多以林業、礦業及漁業為主。因為北美木材豐富,用地寬裕,因此住宅多採用木結構及木維護材料,以單層、3/2層及2層為主,住宅周圍均有大片綠地。
到現代,隨著人口增長,土地越來越緊湊,在市區或近郊開始發展組團式住宅群,也有的建造公寓式住宅,同時也開始向空間發展。
北美氣候冬季較寒冷,但由於三面臨海,受海洋季風的影響,沿海某些地方冬天溫度一般高於零度,由於夏季不熱,因此住宅設計中主要考慮冬季保溫措施,主要房間向陽,減少向北開窗戶的面積並採用雙層玻璃。
北美自然景色優美,物產豐富,人們熱愛自然,並注重生態平衡。在住宅周圍種植各種花草樹木,環境清新,人們習慣換鞋進屋,在住宅大門處均設有換鞋地方和衣櫃。北美人熱愛活動,周末時他們大多數都全家出遊。
北美人很講究實用,因此在住宅設計方面注意使用方便,以及節能。選址的時候多選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較好的地方。
住宅一般有兩個車位的車庫,並用來做儲藏室和工作間。有的車庫為半露天式。
主人的衣服習慣於掛存,因此,房間中有大量衣櫃,甚至在門廳、浴廁中都有衣櫃。廚房和廁浴商品化程度高,並且一般在住宅竣工出售時這些設備就已完善。
北美住宅很多都沿用過去的的壁爐形式。因為壁爐可以創造一種溫馨氣氛,因此,仍有不少住宅拿它來做裝飾,並多採用煤氣或電熱設備來模仿那種炭在爐中燃燒的形式。
北美建築的傳統為就地取材,多採用木結構、木裝修、混凝土地基。屋面防雨材有油氈瓦、木板瓦及陶瓦3種。油氈瓦的色彩豐富,質輕,可以減少結構荷載,因而採用較多,一般可用10—15年。外牆裝飾材料有磚、石、抹灰及木板4種,以石料最貴。由於當地環境清潔,外裝修能長時間保持鮮艷色彩。
住宅內部牆各採用紙面石膏板,表面油漆或貼牆紙。為取得良好的隔聲效果,在樓板及隔牆內添加隔聲及保溫材料。室內地面多鋪設地毯,也有採用拼花木地板。浴廁及廚房內則用塑料鋪塊或瓷磚鋪地。
住宅能源採用電及煤氣兩種,以電能為主。炊爐、洗漱、取暖、洗衣烘乾等均用電熱。住宅中設有一小鍋爐間,多與洗衣房相連。為節約冬季取暖用電,卧室及北向房間開窗面積較小,門窗多為雙層玻璃,周邊鑲嵌密封條。牆體、天花板、地板的構造縫也被嚴嚴實實堵住,以避免室內熱空氣進入結構,形成凝結水,同時也節約能源。
現代建造的多數住宅還採用通風或空調系統,以更新室內空氣和控制室溫。有的住宅將電熱系統安裝在樓板內,形成舒適的冬季環境。
坐落於花團錦簇優美環境中的北美住宅,造型十分講究。由於歐洲遺民的歷史傳統,給北美帶來豐富多彩的建築形式。概括起來大致可以分為7種形式,科德角式、都鐸式、喬治亞式、西班牙式、早期殖民地式、法蘭西式及現代式。
科德角風格科德角是美國麻薩諸塞州南部巴恩斯特布爾縣的鉤狀半島。為一沙質、由冰川造成的半島。伸入至大西洋105千米,寬1.6~32千米,北部和西部與科德角灣為界,西為巴澤茲灣,南瀕溫亞德和南塔克特海峽。28千米長的科德角運河穿過半島基部,將半島與大陸分開,使紐約市和波士頓之間的船運距離縮短120千米多,形成大西洋沿岸水道的一部分。
房子簡潔小巧,易於建造、維修和改造。在20世紀前半葉是美國最普遍的住宅形式,現在形成的一層半住宅仍然是退休者及一般別墅常用的形式。傳統的卧室設在一層,後來在樓上增加了卧室及浴室。外裝修是白色木板牆及木百葉窗,檐口不加裝飾,往往用紅磚突出煙囪(現已多樣化)。
都鐸風格是由15—16世紀英國式房子演化而來,最初是為有錢人家建造的,以後被廣泛採用。其特點為有突出的交叉骨架山牆,也有2個或者3個的,磚石砌的大煙囪,並有裝飾線腳。牆體採用磚石及抹灰等材料組合而成。喜用凸窗,用狹長的窗扇組成。雙懸式或棱形窗也較普遍。入口用石料砌成拱形邊框。半木料牆體造型,過去是和結構骨架一致,現在則成為純裝飾物了。
這一風格因流行於英國都鐸王朝而得名。這個時期大型的宗教建築活動停止了,新貴族們開始建造舒適的府邸,在這種情況下,混合著傳統的哥特式和文藝復興風格的都鐸式就應運而生。都鐸式府邸建築體形復雜起狀,尚存有雉堞、塔樓,這些屬於哥特風格;但其構圖中間突出,兩旁對稱,已是文藝復興風格。這一時期,還出現許多半木結構(halftimber或叫露木結構)的房屋,供小康人家居住。這種房屋內外牆均用木構架,而在構架之間填以磚或灰泥。漆成深色的木材和淡色牆面形成強烈對比,屋頂為陡峭的雙面坡頂。這種房屋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常為遊人所注目。英國藝術史上,喜歡用王朝或君王的名字命名近代藝術風格。除上面提到的都鐸式外,還有詹姆斯式、喬治亞式和維多利亞式等。
喬治亞風格這種形式在300年前的英國喬治王朝時期傳入美國,並成為新興的中產階級顯示榮耀的象徵。這是一種有規律的、對稱的立面處理,外型簡潔,按開間排列門窗,一般採用五開間。厚重的大煙囪是移民生活取暖必不可少的,至少可設有一個大壁爐。
新英格蘭的早期喬治亞式建築往往採用樑柱結構,外飾大板,以後採用磚牆,在一、二層之間有腰飾。在外牆頂部也常以齒飾與屋檐交接。坡頂上採用山牆頭飾的老虎窗,窗為多格的雙扇窗,在殖民時期均有白面窗扇,而現在不一定設了。入口用壁柱和山頭加以強化,在門的兩側或上部嵌以採光窗。
西班牙風格這是一種充分考慮陽光的布局。其樣式朴實無華,緩坡的屋頂,對稱的立面,拱及拱廊白色(或淺黃色、玫瑰色)抹灰牆面。紅瓦屋頂為西班牙式的重要標志,現以輕質組合材料代替傳統的重瓦,有半圓筒及S形兩種瓦。
西班牙建築注重室內外的結合,有豐富的室外活動場地,如庭院、陽台、平台(室外就餐處)及噴泉等。西班牙式還喜歡採用鑄鐵欄桿和窗格,或用鑄鐵做拱廊。入口為木板門,用石料或磚做裝飾。有裝飾的煙囪頂部,有時還採用瓦屋頂以強化其效果。
早期殖民地風格早期殖民時期生活艱苦,雪及寒冷是建房的主要問題。美國的移民們在馬薩諸塞和弗吉尼亞並不住在原始的小木屋中,而是以他們熟悉的英國的建築技術適應新的環境,採用樑柱結構,方盒式的房子,只有一間進深(以後則擴大了);較陡峭的坡頂及山牆,木板瓦,中間有一個巨大的煙囪;挑出的上層,這是來自英國的傳統,往往在臨街的一面挑出,可遮蓋下部的街道;經過認真的設計與加工的木板門,菱形格子的窗子,早期窗洞很小,以後逐漸擴大。外牆早期採用垂直木板條,後來很快改成水平的,在南方則以磚牆更為普遍。
在殖民時期,圍爐取暖及做飯是唯一方式,到17世紀,廚房已完全成為家庭的中心。一個總是燃燒著的火爐兼炊爐使廚房形成鄉村家庭的各功能區——溫暖舒適的餐室、工作室及集聚處。現今的素特博克斯形式也是將廚房布置在中間偏後的地方,周圍布置了大房間或大空間。
法蘭西風格法蘭西式住宅在美國有悠久而光榮的歷程。從18世紀移民時期到19世紀20—30年代流行,然後有一段時間停滯,到了20世紀70年代又興旺了,直到現在還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當然由於時代的發展,現在式樣越來越豐富,但仍保留法蘭西住宅的一些特徵:斜脊屋頂,磚牆,拱形門窗與老虎窗,側翼與主屋直接相接相連,並保留了一些喬治亞式的細部。雙折屋頂是17世紀法國建築師昂普埃爾的創造,直到20世紀仍保留著這種傳統。這種房子立體感強,結構勻稱,另外室內空間較大,顯得較寬敞。隨著時間的推移,雖然法蘭西式在美國的發展經過一段滯留,但後來它仍很快地擴散開來,成為北美人較為容易接受的住宅樣式。
現代風格到20世紀50年代,建築師們開始尋求一種脫離美國傳統形式的建築樣式,他們改變了過去精雕細刻的建築細部,採用流暢的線條,多數為單層房子,也有一層半、兩層及多層的住宅。既有坡屋頂也有平屋頂。建築設計與環境規劃結合起來,使室外與室內間相互滲透。
現代派建築的特點是簡潔,避免傳統的裝飾。大挑檐形式系20年代由萊特等建造師首創,並成為現代派喜歡採用的形式之一。在一些住宅內梁兼有結構及裝飾的作用,有時則單純是裝飾作用。
現代派往往用一個或多個山牆與主山牆的屋頂垂或交叉,或是將山牆錯位,再加上長短坡的變化,使得建築的體型組合在簡潔中富有變化。
現代派自己更加靈活地運用材料對比,更注重住宅與周圍環境景觀的結合,力求減少室內外的差別。喜歡採用大玻璃窗,天窗、室內外鋪地相連,室外休憩、就餐等。現代派建築師成功地創造了多種形式的建築,也改變和豐富了美國人的生活。
別具一格的機器人建築看到這個題目,你千萬別以為是用機器人建成的房子,也別指望這房子具有機器人一樣的功能。至於名字的由來,是因為這種建築在外觀上就象一個笨拙的機器人。它的始作俑者就是泰國著名建築師朱姆賽依。
朱姆賽依畢業於劍橋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他返回泰國開始創作。這一時期,他力圖在作品中體現出現代性,從70年代後期開始,他進入了一個新的創作階段。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在一群無特色的建築叢林的無文脈的環境下從事個人的創作。於是他的機器人建築學便問世了。
到目前為止,機器人建築學的代表作品有兩座。一是位於曼谷新商業區的機器人大廈,這是一幢20層高、建築面積為2.3萬平方米的銀行大樓。1983年開始設計,1986年建成。它的建築形象,只要一看照片便知。建築體形在4,8,12,16及18層步步向內收縮,形成機器人的頭顱、肩膀、腰身和雙腿。東西兩側為實牆,但配上幾個大螺栓為窗(其外徑為3.8米,內徑2米,用玻璃鋼製成),既顯示機器特色,又起到節能作用。頂層有兩顆直徑6米的大眼球,到了晚上可以由電腦控制一亮一暗,似乎奏出一曲機器人交響樂,親善地向你眨眼,它對於夜航的飛機來說,又能起到導航的作用。頭頂豎起兩根16.8米的觸角,那是通訊天線和避雷針。
如果說,英國的匯豐銀行以幾億美元之巨在香港建造了由高技派N·福斯特設計的52層高的大廈,顯示了自身的經濟實力,同時成為在香港一片高層石林中出類拔萃的城市形象的話,那麼,朱姆賽依卻以他的後高技派手法,為一批泰國新興的青年銀行家設計了一幢投資1000元(包括室內裝修與綠化)的同樣拔萃的新型建築,它是亞洲新小龍的象徵,不可謂不機智也。朱姆賽依的第二個機器人建築,建在曼谷正在發萬近郊區,叫作民族大廈,它11層高,7平方米,目前尚未完工,預計投資為350萬美元,它與一號機器人不同,側面是一片白牆面,上面刁豎細槽的窗口,頗像電腦中的晶元和線路,說明機器人差不多,雖是兄弟,卻一文一武,各有特色,絕非像汽車,錄音機那樣,千篇一律。
如果你認為僅僅是建築的外形和外部像一個機器人,那麼你錯了。內部也不例外。大廈的室內設計,包括由泰國雕塑家設計的作品,以及由6家室內設計師共同創作的室內裝修,特別是作成像電腦內線部那樣的頂部線槽等,總體看來還是個名符其實的機器人呢!
㈣ 愛這城,福特納灣,華潤中央公園,哪個樓盤性價比高有發展潛力,請指教,謝謝
都是好樓盤啊,愛這城的價格低些,買樓盤要選對地方,看哪個離你工作的地方近些啊。
愛這城是首創置業旗下一條成熟的產品線。項目以「盡展生活可能」為理念,倡導了豐富、秩序的生活理念,看齊時尚的生活感受。天津是該產品線成功開發的第三站,是首創置業在北京、成都成功開發後,攜成功經驗,在天津結合整體城市開發、發展方向,打造的品牌升級版。
首創愛這城位於天津大梅江區域,處於梨雙公路與微山南路的交匯處,位於首創福緹山50萬平米的墅區規劃之內,盡享墅區生活的高尚人文品質。首創愛這城包含了悠客公寓、朗仕公館、再見百貨、公園商務、早安公園等幾種產品形態。首創愛這城在梨雙公路與微山南路的交匯處規劃了11萬平米的商業組團,即:悠客公寓、公園商務與再見百貨,預計未來它將成為包含主力店商業、特色商業街,以及酒店式公寓與商務辦公等形式,使客戶在項目豐富的產品形式中,能夠感受到項目所倡導的豐富、多樣的生活理念與生活方式。
首創福特納灣是首創集團傾力打造的北美草原風格的高尚低密居住區,同時也是首創置業在津成功開發的第五個項目。
福特納灣住宅建築面積為14.8萬平米,規劃為5層、6層的濱湖洋房和聯排別墅形式的低密產品。容積率為1.0左右。
首創福特納灣項目地塊分為南、北兩塊,中間為現狀的「音樂主題廣場公園」。形成了一個中心開敞式的休閑廣場配套。其中南側地塊整體環湖而建,可以享受愜意的湖邊散步的休閑生活。湖畔旁設計了聯排別墅產品。北側地塊全部規劃設計為洋房產品,同時還規劃了17000平米的商業配套。
首創福特納灣地處友誼南路延長線,交通便利,周邊生活配套齊全。
華潤中央公園位於微山南路旁,屬後梅江區域。項目通達性良好,通過友誼南路、解放南路、津港高速、梨雙公路、微山南路等交通幹道能方便到達。地鐵六號線建成通車後,雙港新家園站緊鄰本項目,從項目主入口至地鐵站不足100米。項目位於海河教育園北側,距天津大學新址500米,未來可盡享海河教育園成熟的配套及百年學府的濃厚人文氣息。
來自長沙樓盤網
㈤ 北美地區
加拿大於1991年發現第一個有經濟價值的金伯利岩金剛石礦床,自1998年首次成為生產金剛石國家以來,到2003年產值已過13億美元,超過南非,佔世界第三位(第一是波札那,第二是俄羅斯),產量佔世界第六位,分別佔世界的14%和7%。該國西北地區的埃卡蒂礦山(以BHPB公司為主)1998年始產,戴維克礦山(里奧廷托公司)2003年初投產。接著努納武特地區的傑里科礦床(Tahera公司)、西北地區的Snap湖礦床(戴比爾斯公司)和安大略省詹姆斯灣低地的維克多礦床(戴比爾斯公司)將依次在2005年底、2007年和2008年投產。全國約有130家公司在勘查金剛石,有些已進入勘探後期,如戴比爾斯公司與兩個小公司聯合的西北地區Gahcho Kue(亦稱Kennady湖)項目在進行最終可行性研究;有些在采大樣評價,如薩斯喀徹溫省的斯塔岩體等。加拿大迄今已發現的金伯利岩體幾乎有700個。到2002年底已發現的金伯利岩體超過540個,含金剛石的超過350個,其中17個(或3.1%)有經濟開采價值,也就是說32個岩體中就有1個有經濟價值。這比世界平均值(0.7%,即133個中有1個)高得多(據統計當時全球已知金伯利岩體有6395個)。2003年在加拿大不同地區又發現了約50個金伯利岩體。
在加拿大努納武特地區維多利亞島迄今已發現約20個金伯利岩體,主要在藍冰礦地,2004年鑽探得8顆大於1.2毫米的金剛石。威爾士太子島和巴芬島等地也在找金伯利岩體。巴芬島傑克遜因累特的Brodeur半島除已發現含金剛石的Freightrain岩體和Cargo 1岩筒外,附近又發現幾個含金剛石的岩體。Freightrain岩體最初是Cominco公司1975年發現的,2000年時Twin公司才做取樣調查,1669公斤探槽樣獲得了681顆金剛石,其中69顆大於1毫米的,最大3顆分別重0.768克拉、0.176克拉及0.139克拉。2001年鑽探采樣(228.2噸),平均品位為0.202克拉/噸。最大的為1.56克拉(寶石級),另有4顆0.8至0.9克拉多的鑽石。2001年夏鑽探Freightrain東4.2公里處直徑為140米的航磁異常時,發現了含金剛石的Cargo 1岩筒。2002年又鑽。該區的太古宙結晶基底上有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的沉積蓋層。在梅爾維爾半島北部Aviat礦地,2002年發現含金剛石轉石,2003年初鑽一航磁異常發現AV-1金伯利岩體,2003年鑽探還發現AV-2岩體,2004年又找到4岩體,均含金剛石,且微金剛石含量高,初始品位達0.8克拉/噸。在半島南部Qilalugaq發現9個含金剛石的金伯利岩體。在哈得孫灣西岸蘭金因累特北的丘奇爾地區,丘奇爾項目鑽探了數十個物探異常,在2003年以來一直在工作。迄今已發現39個岩體,約1/3含金剛石,含量不多,且絕大部分為微金剛石,但該區一些標志顯示有遠景,仍在工作。傑里科項目從1993年勘查以來,在380平方公里租地發現了7個岩體,工作集中在1995年發現的傑里科岩筒,此外還有4個岩筒和2條岩牆。傑里科岩筒長300米,寬100米,已打133孔(2.8萬米),鑽至350米深,有推定和推測資源710萬噸,品位為0.84克拉/噸,即有600萬克拉金剛石。岩體中部金剛石每克拉可值103美元,北部值82.5美元。在科羅內申灣地區的Rockinghorse項目(傑里科西北120公里),2001年發現含金剛石的Anuri岩筒(250米×150米),初步品位為0.39克拉/噸,見到最大顆粒重0.79克拉。2002年又發現Alani岩體,至2003年底共發現5個岩體。科羅內申灣南75公里埃普沃思的Knife湖岩筒(地表超過6公頃)為多期火口相,含金剛石,戴比爾斯公司要采小、大樣。科羅內申灣地區Kim和Ric礦地2001年發現5個岩體,其中阿塔米西亞(3公頃)品位為0.4克拉/噸。
在加拿大西北地區,埃卡蒂礦山現年產約350萬克拉。戴維克礦山2003年初開始在A154岩筒露采,其頂部有一層原認為是湖積層的物質,實際為金伯利岩質火山灰層,從而使儲量增加20萬克拉。戴維克項目合夥公司仍在其租地積極尋找新的岩體(包括使用Bell AeroSpaceAIR FTG系統航空重力梯度測量),2004年又找到2個較有希望的岩體。戴維克礦地面積約2400平方公里,在格拉湖周圍,至2004年春已發現64個岩體。20世紀90年代初鑽了24個岩體後才發現有一岩體含有價值的金剛石。2003年始采時,4個岩筒有儲量2710萬噸,品位3.9克拉/噸,即含金剛石1.07億克拉,2003年產380多萬克拉。2004年初重新計算有儲量2560萬噸,品位3.8克拉/噸(9780萬克拉),另有資源1100萬噸,品位2.4克拉/噸(2640萬克拉)。在周圍地區有小公司在對DO-27(前稱TliKwi Cho)岩筒進行再研究,擬采2000噸大樣。戴比爾斯公司的Hardy湖項目區至少已有25個岩體,其中至少20個含金剛石。該公司的Snap湖礦床緩傾金伯利岩牆,有2280萬噸可采儲量,品位1.46克拉/噸,計劃2007年投產,井采,年產150萬克拉金剛石,壽命20年。金剛石價值平均每克拉109美元。Gahcho Kue項目至少有8個不大的岩筒,還有若干岩床和岩牆。主要將開采赫恩、5034和圖佐岩筒,采樣已回收到重9.9、8.7、6.4和4.9克拉的大鑽石。這3個岩體有儲量3510萬噸,平均品位1.5克拉/噸,金剛石平均價值為每克拉超過70美元。Doyic湖岩床和干骨湖岩體仍在評價。在大熊湖與馬更些河之間,2002年開始找礦,發現馬更些金伯利岩區,認為Lena西約81平方公里地區有遠景。
艾伯塔省中北部野牛山(有稱「牛頭山」的)項目,阿什頓公司在繼續勘查。總面積1.4萬平方公里,已發現38個岩體。最有希望的K252岩體采22.8噸小大樣,品位為0.55克拉/噸,最大的金剛石重0.94克拉。岩筒面積不及2公頃,有電磁異常。在該區檢查時間域航電磁異常結果,2003年初發現了K296和K300岩筒,幾乎無磁性,含在沉積岩中,鑽探均見金剛石。該岩田最大岩筒是1997年發現的K6(250米×600米),采一個13噸樣得品位0.06克拉/噸,最大金剛石重0.78克拉,2002年發現其南葉,采5.7噸樣,得品位0.09克拉/噸。
在薩斯喀徹溫省東中部的科爾訥堡金伯利岩田地區,自1989年首次發現金伯利岩體以來,發現的金伯利岩體已逾80個。岩體表面積可自2.7至250公頃,不少岩體平面分布面積頗大,但這些年工作結果是,總的品位較低。該區的岩體與上述西北地區和努納武特地區不同,後兩區岩筒小,要供一中心選廠生產,一般就要有兩、三個至更多岩體。薩斯喀徹溫省與之不同,已知單個岩體礦石量從300萬噸至6.75億噸(有的岩體連接起來甚至可達10億噸),多數規模很大,而且約70%含金剛石。更有意義的是約一半岩體產宏金剛石(直徑大於0.85毫米),且大約70%的宏金剛石屬寶石級,22%為近寶石級。但薩斯喀徹溫省岩體地質情況復雜,品位較低,開發面臨岩體獨特性的挑戰。而且它們一般位於100米左右厚的冰磧層下,無地表露頭。它們主要由「火山口相」火山碎屑物組成,而且火山口相一般保存完全,而西北地區和努納武特地區則岩體頂部幾被幾期冰川作用刨除,留下的是爆發岩筒相和根部帶。薩斯喀徹溫省的岩體有不同形狀和大小,但典型橫剖面是淺香檳酒杯狀,與西北地區和努納武特地區的胡蘿卜狀岩筒不同。薩斯喀徹溫省還很少發現岩筒的根部,目前只有南端屬於Shore公司的工作程度最高的地表面積為2.4平方公里的斯塔岩體,有一鑽孔打到539米金伯利岩,且鑽孔仍在金伯利岩中(因鑽機能力限制而終孔),其中下部350米樣品中有爆發岩筒相,也含金剛石,表明它是岩體的陡而狹窄的補給通道,往下可能是根部。政府資助的地質科研計劃通過岩石學和地球化學研究,鈾鉛法同位素年齡測定,二維和三維地震測量以及井中物探,證實該岩體是一多期(至少4期)噴發雜岩體,有2個或更多個補給噴孔。該岩體由多期從空中落下的火山碎屑形成的一系列火山碎屑岩層組成,大部分由原位的層狀橄欖石晶屑凝灰岩組成,有較少經改造的火山碎屑金伯利岩。金伯利岩噴發進入了白堊紀地層中。
科爾訥堡區岩體一般是側向延伸寬廣的、堆疊的、近水平的薄餅狀或透鏡狀的火山口相火山碎屑金伯利岩體,其直徑可大至2公里。單個透鏡體厚可有100米左右,邊緣為薄至30米的不規則「裙邊」。這些岩體主要由火山碎屑沉積物組成,它們與早白堊世的海相、邊緣海相和陸相沉積成夾層狀產出,是在「西加拿大內部海道」邊緣海進和海退時形成的。由於岩體內部地質情況有相當大變化,可有若干火山岩層和侵入相,致使金剛石品位變化大,對評價構成挑戰。20世紀90年代至2003年,大部分公司在該區注重於評價最有希望目標的平均品位,用鑽探、采小大樣等手段意欲確定各目標的整體遠景,但到2003年底,肯定了是岩體中的一定相或地質單位有較富的金剛石含量(高品位帶)。於是改變了戰略,轉向確定復雜岩體中的高品位單元評價。在斯塔岩體,2003年7月至2005年打了一口250米深豎井采大樣,從2個中段(2個地質單位)共采出並處理了27837噸金伯利岩,得4048.81克拉金剛石,平均品位近14.6克拉/100噸,下部單位的品位為16.54克拉/100噸,厚度也較大。該岩體總資源5億噸,大金剛石不少。目前發現的最大一顆為19.7克拉白色鑽石。該岩體金剛石平均價值為每克拉110美元,模擬價值為每克拉135美元。該項目已開始預可行性研究,計劃2年半完成,還要進行坑道采樣和鑽探取樣,以確定儲量。在斯塔岩體西北3公里,Kensington公司和戴比爾斯公司聯合項目的140/141岩體和122、148等岩體,在2000~2003年進行過評價和圈定。2004年起改變戰略,進一步鑽探和取小大樣,以圈出其中的高品位帶,幾個相近岩體的高品位帶合起來,可成為有利開採的資源。目前這3個岩體中的4個高品位帶3.69億噸礦石中,已查明約3500萬克拉金剛石,品位10~20克拉/100噸。金剛石價值預計為每克拉115~148美元。目前回收到的最大金剛石是140/141岩體小大樣中得到的10.53克拉的寶石級鑽石。該項目在繼續加緊工作,圈定3個岩體礦量,采580噸小大樣等,並對附近10餘個岩體(在半徑5公里地區內有20個大岩體)進一步工作,目的是再圈出高品位帶約3500萬克拉礦量。計劃到2008年能進入預可行性研究。看來科爾訥堡這個巨大而獨特的含金剛石金伯利岩田,經過十餘年勘查,其作為重要金剛石產地的前景已慢慢展現出來,且已更現實了。2005年起這兩個項目投資頗大,最近還將合並起來工作。
安大略省北部Attawapiskat附近岩體群自1988年以來已發現24個岩體,大多含金剛石。戴比爾斯公司在繼續評價Attawapiskat西90公里的維克多岩筒。該礦床2003年完成可行性研究,在准備開發。有礦石2870萬噸,品位0.22克拉/噸(含640萬克拉金剛石),金剛石質優,平均每克拉價值300美元。計劃2008年投產,可露采12年。該岩筒系一復雜多相岩體,由在地表連成一體的2個岩筒組成,地表面積16公頃,時代屬侏羅紀。在蒂米斯卡明,已發現7個岩體,其中95-2岩筒地表約400米×150米(5.6公頃),至300米深有1550萬噸儲量。不同相品位不一,東部較富(上部風化的礦石品位為16.31克拉/100噸,下部未風化的為13.28克拉/100噸),西部為3.72~5.49克拉/100噸。沃瓦(Wawa)地區的太古宙花崗岩-綠岩剖面岩石(低級角閃岩相)中的金剛石勘查工作,因未找到有經濟價值礦床而趨弱,不過因其微金剛石含量較高(迄今該地所見金剛石最大為0.9克拉),仍有公司在工作,如Festival項目。該地金剛石產在太古宙的27億年變質鹼性超基性噴出岩和岩牆中,與典型金伯利岩金剛石礦床不同。最近找礦人還在該區太古宙礫岩中找到金剛石,已有公司對此進行勘查。
魁北克省北中部沿伊斯特門河的奧蒂什山脈的Foxtrot礦地是該省目前金剛石最有希望之地,它是阿什頓公司與省營Soquem公司的聯合項目。自2001年鑽探磁異常發現雷納德1、2號岩筒以來,已發現10個含金剛石的岩筒和1個含金剛石的Lynx岩牆。2005年對雷納德4號岩筒採的11.1噸樣得品位0.69克拉/噸。對4個岩體采樣共得457克拉,最大的重4.3克拉。在繼續鑽探2、3、4號岩體。這些岩體面積頗小(≤1.5公頃),但有6個很接近。雷納德65號岩體面積為1.5公頃,初步品位為0.55克拉/噸。Lynx岩牆取樣31.8噸,得金剛石37.5克拉。
2002年美國阿拉斯加州南中部Shulin湖發現大概是鉀鎂煌斑岩的侵入體,其中找到15顆微金剛石。
這兩年有幾家公司在格陵蘭繼續找金剛石,最近活動集中在西南部Sarfartoq地區的Garnet湖探區。哈得孫公司2004年在該區發現金伯利岩轉石,取108公斤樣得150顆金剛石,其中5顆有一邊≥0.5毫米。於是開始找其來源地,進行地面電磁測量和磁測,打6淺孔,鑽到一組堆疊的陡傾金伯利岩牆及交切的岩床,最寬3.9米。
㈥ 碧林灣的小區描述
建築面抄積約25萬平方米,分三期襲開發。由聯排別墅、2幢小高層和6幢多層組成,規劃總戶數2169戶。一期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共400套房源。主力戶型:2房為86-95平方米;3房為119-128平方米;別墅為195-220平方米。小區規劃有北美風情休閑商業步行街及中心會所。周邊有銀七星滑雪場、熱帶風暴水上樂園及體育公園等設施,距離七寶老街和樂購商城1.55公里。 碧林灣可選擇房型還較多,各樓層都有,二房95平左右,三房130-140平方,相對緊湊,交通依賴七莘路。多層8000元/平米,小高層7700/平米, 77萬主力房型2/2/1 100萬主力房型3/2/2,聯排別墅的均價為12000元/平米 碧林灣的主力房型為,100平米的2/2/1、133平米的3/2/2,聯排別墅中的主力房型為,200平米。
㈦ 北美的居民信息
北美是以英語為主的美洲國家。位於美洲北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范圍包括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島(丹麥)。
全洲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20%,海拔200米的平原和丘陵約佔2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佔58%,全洲平均海拔700米。大陸地形的基本特徵是南北走向的山脈分布於東西兩側與海岸平行,大平原分布於中部。地形明顯地分為三個區。
東部山地和高原:聖勞倫斯河以北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為阿巴拉契亞山脈,地勢南高北低,海拔一般為300~500米。阿巴拉契亞山脈東側沿大西洋有一條狹窄的海岸平原,西側逐漸下降與中部平原相接。
中部平原:位於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脈與落基山脈之間,北起哈得孫灣,南至墨西哥灣,縱貫大陸中部。平原北半部多湖泊和急流,南半部屬密西西比河平原。
平原西部為世界著名的大平原。西部山地和高原:屬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從阿拉斯加一直伸展到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條平行山地,東帶為海拔2,000米以上的落基山脈,南北延伸5,000千米,是北美洲氣候上的重要分界線;西帶南起美國的海岸山嶺,向北入海,形成加拿大西部的沿海島嶼,海拔一般為1,000~500米;中帶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脈、加拿大的海岸山脈、美國的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嶺等。
阿拉斯加的麥金利山海拔6,194米,為北美洲最高峰。東帶和中帶之間為高原和盆地,大盆地底部海拔1,300~800米,盆地南部的死谷低於海平面86米,為西半球陸地的最低點。
三大南北縱列地形區為西部高山區,山脈(落基山等)、高原、盆地相間,山脈是美洲與太平洋板塊相撞而成,中部平原為中央大平原(南部-密西西比平原、西部-大平原),東部高原山地區以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亞山地為主,地勢較低。本區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伊利湖、休倫湖、安大略湖)。
五大湖中的蘇必利爾湖世界最大淡水湖,五大湖是冰川刨蝕作用形成的冰蝕湖,除密歇根湖外均為美、加兩國共有。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大部分在北溫帶。地形對氣候影響大。
西部高山阻擋,溫帶海洋性、地中海氣候僅分布在沿海,高原山區降水少;東部低緩,阻擋作用不顯著,降水由沿海向內陸逐漸減少;
中部地形平坦,冷空氣可長驅向南,夏季暖濕氣流也可自由北上。無熱帶雨林、草原氣候(大部分在北溫帶)。 1.海岸山脈緊逼著太平洋沿岸,迎風坡地形雨豐沛。但是,海岸山脈阻擋了太平洋上的暖濕西風向東深入,限制了山脈以西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向東延伸,使上述二種氣候呈南北向帶狀分布於沿海地區。山間高原盆地由於地形閉塞,海洋水汽難以進入,因此,氣候乾旱,呈現出荒漠的景象。
2、東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風,常造成大雪;東南坡面對大西洋水汽產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東部高低緩,連續性差,冬季乾冷的西北風可影響到東海岸,夏季從大西洋的暖濕氣流亦可越過高地,進入內陸。
3、中部平原地區氣溫、降水季節變化最大,大陸性較強。這是因為中部平原地勢低平,無東西走向山脈,南北開敞,致使南北氣流暢通無阻。冬季極地冷氣團可長驅南下,驟然降溫。夏季來自墨西哥灣的熱帶暖氣團可自由北上,天氣悶熱多雨。中部平原在冷暖氣團爭逐交鋒、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氣溫、降水季節變化據烈、大陸性較強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居民為 外來移民大匯集,英裔和法裔較多,英語為主。原居民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是黃種人。
㈧ 沈陽北美家園怎麼樣
物業全國第一爛,最爛最爛的物業,全是老倒子
㈨ 美豪瑞特·北美灣怎麼樣好不好值不值得買
樓盤名稱:美豪抄瑞特·北美灣
樓盤位置:涇渭新城桑軍大道與六橫路十字東北角
開發商:陝西美豪·瑞特置業有限公司
產權年限:70年
建築類型:高層,板塔結合,
公交線路:公交:315路、316路、318路、319路、328路至韓村站下; 園區內:經緯內環1號線、2號線至涇渭新城站下。
其他交通方式:三環以外
規劃信息:其佔地面積為242811平方米,容積率,綠化率35%,共0棟樓,停車位車配比為1:0.8
周邊配套:綜合商場: 九州商場、家福樂超市、金三角商場、天天樂購物商場、後期華潤萬家超市也會入駐園區;
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陝西信合、中國郵政;
醫院:中心衛生院、陝汽職工醫院、長慶醫院(三級甲等)、太和醫院、陝西省人民醫院涇河分院;
幼稚園:坡吉育幼兒園;
中小學:長慶二中、涇渭中學、崇皇中學、交大經發高中。
(所載信息僅供參考,最終以售樓處信息為准。)
買新房,就上搜狐焦點網
㈩ 恩施市北美花都小區
金龍大道與金沙路交匯處
公交線路:30路 → 25路b線,全程約11.2公里
1、從恩施市專步行約110米,到達市政府站
2、乘坐屬30路,經過13站, 到達金子壩站
3、乘坐25路b線,經過6站, 到達金龍大道路口站
4、步行約1.1公里,到達金龍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