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海寧梅里達花園2016年交房日期今年什麼時候交房
一、交房指的是依據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約定,開發商在合同約定的交房期限內將符合約版定交付權條件的住宅交付於買受人的行為。該合同約定的日期具有法律效力的。標志著小區物業管理建設正式啟動,物業管理企業和業主、用戶共同管理和相互監督局勢已然形成。
二、具體的房屋交付使用時間在買賣雙方簽訂的購房合同里應該有明確的約定日期的,可以翻看購房合同里的具體約定時間。如果開發商如期未交付使用的話,開發商屬於違約行為。依據《合同法》的有關規定,出賣人延期交付房屋的,應當支付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三、合同沒有約定違約金數額或者損失賠償額計算方法的,可以按照延期交付使用房屋期間有關主管部門公布或者有資格的房地產評估機構評定的同地段同類房屋租金標准確定。
❷ 異國風情英語資料
西班牙是個很有意思的國家。我第一次正式的presentation就是關於它的。
Spanish Cuisine 和 flamenco 推薦你這兩個
Spanish cuisine consists of a variety of dishes which stem from differences in geography, culture and climate. It is heavily influenced by seafood available from the waters that surround the country, and reflects the country's deep maritime roots. Spain's extensive history with many cultural influences has led to a unique cuisine with literally thousands of recipes and flavors. It is also renowned for its fantastic flavours and fresh ingredients.
維 基 百 科 的內容網路不讓發,你可以搜他的英文版,裡面的資料很多
❸ 委內瑞拉周邊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旅遊業收入在委內瑞拉經濟中占重要地位,主要旅遊地區是安赫爾瀑布和瑪格麗塔島等。主要旅遊景點有馬拉開波、巴倫西亞、馬拉開波湖、安赫爾瀑布、海洋公園、卡奈瑪國家公園、梅里達熱帶雪山等。其中,馬拉開波湖是拉美最大的湖泊;安赫爾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為著名的游覽勝地;卡奈瑪國家公園是委內瑞拉最大自然保護區。這是個美麗的國度,它熱情奔放,安赫爾瀑布傾瀉之下,梅里達雪山仿若珍珠,然而更迷人的是那些美麗的少女們。
馬拉開波湖
馬拉開波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位於委內瑞拉西北部沿海馬拉開波低地的中心,湖北端經長35千米、寬3~12千米的水道與委內瑞拉灣相通。馬拉開波湖是安第斯山北段一斷層陷落的構造湖,口窄內寬,南北長190千米,東西寬115千米,湖岸線長約1000千米,面積1.34萬平方千米,北淺南深,最深達34米,容積2.8億立方米。
馬拉開波湖以其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石油資源聞名遐邇。馬拉開波湖是世界上產量最高、開采歷史最悠久的石油湖,其開采歷史已有90多年。馬拉開波湖被譽為世界上最富饒的湖泊,放眼望去,湖上井架林立,整個湖區有7000多口油井,年產7000多萬噸原油。馬拉開波湖的漁業資源也十分豐富,盛產魚蝦,湖邊的許多地方還搞起了水產養殖。
安赫爾瀑布
安赫爾瀑布亦稱丘倫梅魯瀑布,是委內瑞拉玻利瓦爾(Bolivar)州蓋亞那高原卡羅尼(Caroni)河支流丘倫河(Rio Churun)上的瀑布。安赫爾瀑布落差979公尺,底寬150公尺,為世界最高瀑布,也是世界十二大瀑布之一。瀑布為密林遮掩,宜從空中賞看。安赫爾瀑布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丘倫河水從平頂高原奧揚特普伊山(Auyan-tepui)的陡壁直瀉而下,幾乎未觸及陡崖,落差達979.6米,大約是尼亞加拉瀑布高度的18倍。
瀑布分為兩級,先瀉下807米,落在一個岩架上,然後再跌落172米,落在山腳下一個寬152米的大水池內。近看瀑布勢如奮奔閃電的飛虹,遠眺其柔美又如月籠輕紗。每當晨昏之際,雲霧彌漫崖頂,只見瀑布從懸崖上飛瀉直下,宛如一條英姿勃勃的銀龍從天而降,發出隆隆的雷鳴聲。安赫爾瀑布飛流落下,濺得滿山谷珠飛玉散,如果在陽光的照射下,便有一條美麗的彩虹懸掛在柔媚的水霧上,像是有誰撒出彩練,在引逗這奇騰咆哮的蛟龍似的,再加上瀑布兩旁藤纏葛繞的參天古木和嶙峋山石,使其更顯得磅礴壯觀。
海洋公園
海洋公園:自然保護區,世界著名的海洋公園之一。位於加勒比海南部,距大陸北部海岸約120千米。由海底山脈露出海面形成的300多個小島和附近海域組成。這里魚蝦富饒,水鳥成群。主島上有700多人居住。
卡奈馬國家公園
梅里達熱帶雪山
卡奈馬國家公園建立於1962年,地處玻利瓦爾州東部高原,面積3萬平方公里,海拔從450米到2810米起伏很大。卡奈馬國家公園65%的土地由石板山覆蓋,這些生物地質學的實體構成的石板山極具地質學價值。陡峭的懸崖和高達1000米的瀑布,構成了卡奈馬國家公園的獨特景觀。卡奈馬國家公園內分布著廣闊的熱帶稀樹草原。在局部潮濕的沼澤地上,土壤相對肥沃,樹木生長。森林僅在潮濕的窪地和桌山下的峽谷里有所分布。
卡奈馬國家公園的蘭花種類也十分豐富。委內瑞拉政府1993年登記在冊的蘭花品種超過500種。卡奈馬公園的動物數量雖然並不太多,但多樣性十分突出。據統計,大約有118種哺乳動物、550種鳥類、72種爬行動物和55種兩棲動物。它是美洲獅、美洲豹等珍貴動物的避難所。奈馬國家公園的地質岩層日久天長不斷受到陽光和雨水的侵蝕,形成了著名的桌山。遠遠望去,它矗立在濃密平坦、一望無際的熱帶雨林中,十分壯觀。桌山之間是寬闊的谷地,谷地十分平坦,生長著茂密的熱帶雨林。河水從桌山上流下,形成了眾多的瀑布。青蛙瀑布、小蛙瀑布、寬瀑等都是著名的景點。卡奈馬國家公園的岩層、瀑布、湍流、湖泊和溪流的命名,均是來自於其神話中的描述。
梅里達熱帶雪山
梅里達熱帶雪山位於委內瑞拉馬拉開波湖南邊,它像綠樹林海中的一顆明珠,鑲嵌在高山峽谷中。那裡有泛著白色浪花的溪水在奔流,在溪畔有甘蔗園和咖啡園,還有一望無際的熱帶雨林。在梅里達,有五座高峰,終年被白雪覆蓋,那白色的雪冠就像落在山尖上的白色雄鷹,人們把這5座山峰稱作5隻鷹。5座山峰中玉柱峰頂高5000米,是全國最高點。為紀念玻利瓦爾,玉柱峰被命名為玻利瓦爾峰。
這里有世界海拔最高長度最長的纜車,坐纜車游覽時一種不錯的選擇。同時,可以看得到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四種地區的植被,有星星點點的白色植物、世界上獨一無二的86種植物、紫色的和黃色的不知名的花以及寒帶的針葉林。到了山頂,山已經全然沒有了生機的綠色,寸草不生,看來到這樣的氣候條件下,連植物都難活得下去,只有皚皚白雪才耐得住這里的寂寞。
加拉加斯
加拉加斯位於委內瑞拉北部靠近加勒比海的山谷之中,是委內瑞拉的首都,全國最大城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該城市三面環山,屬南美洲西岸典型的高地氣候,其氣候四季如春,僅比波哥大氣溫高數度,宜人居住。
在加拉加斯,人們既可以享受風和日麗的春光,又可以領略熱帶海灘的情趣,被眾多的遊客稱為「美洲大陸上得天獨厚的首都」。玻利瓦爾廣場為加拉加斯最知名的廣場,廣場中央矗立著西蒙·玻利瓦爾的青銅像和國會大廈,兩側為總統府和內閣大樓。城市的東部為文化區,建有委內瑞拉中央大學、美術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城北辟有阿維拉國家公園,樹林蔥郁,風景秀麗,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勝地。
加拉加斯街心公園處處可見,為這個城市增添了不少色彩。公園內綠樹成蔭,綠樹、草坪和噴泉構成一景,噴泉在綠茵茵的草坪上四散飛揚。
馬開拉波
馬拉開波位於委內瑞拉西北馬拉開波湖畔,是該國僅次於首都加拉加斯的第二大城市,也是蘇利亞州的首府。該城市為世界著名的石油工業中心和石油輸出港之一,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石油輸出港。
馬拉開波也有「小威尼斯」的美譽,因為曾經有一位探險隊到此地後發現馬拉開波湖沿岸的風光和土著居民的水上住宅酷似義大利威尼斯,因而稱之為「小威尼斯」。馬拉開波的文化是獨一無二的,受到了當地的西班牙風笛、沙漠氣候、傳統和風俗的影響,體現在當地的建築之上。馬拉開波的建築可謂是別具特色,十七、八世紀的古建築隨處可見,與現代化樓房交相輝映,別具一格。
馬拉開波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也是馬拉開波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為世界上最富饒的湖泊,放眼望去,湖上井架林立,整個湖區有7000多口油井,年產7000多萬噸原油。
赤若妮海灘
赤若妮海灘位於委內瑞拉中北部阿拉瓜州,緊鄰赤若妮小鎮(village of Choroní),並因此命名。從本州省會城市馬拉凱開車出發,沿途經過濃郁的森林以及亨利·比特國家公園(Henri Pittier National Park),僅有兩個小時的車程便可以到達。赤若妮海水涼爽清澈,沙灘上陽光燦爛,片片棕櫚樹葉伴著微風沙沙作響,笑迎八方遊客;這里的水上運動設施完備,不論你是想悠閑的享受安靜還是希望盡情的娛樂,一定能滿足您的要求。
海灘附近的赤若妮小鎮於1616年建鎮,至今仍然保留著很多殖民時期的建築。這里古老、寧靜、優美,也是委內瑞拉海岸沿線最著名的小鎮之一,這里民風淳樸,居民熱情好客。它以高質量的可可聞名世界,而且在早期殖民統治時期,西班牙殖民者從非洲販來許多奴隸,就形成了這里融合加勒比音樂、西班牙音樂以及非洲音樂相結合的獨特音樂。
觀花宮
觀花宮是委內瑞拉的總統府,位於首都加拉加斯市老城區中心。原為華金·克雷斯波總統為其夫人米西亞·哈辛塔建造的私人住宅。1911年起始為總統府,西普里亞諾·卡斯特羅將軍是第一位入住該宮的總統。
觀花宮設有總統辦公、生活的地方和幾個主要的大廳,其中以阿亞庫巧廳(Ayacucho)、博亞卡廳(Boyacá)、華金·克雷斯波廳(Joaquín Crespo)、秘魯太陽廳(Sun of Peru)最為有名。阿亞庫巧廳因阿亞庫喬戰役而得名,是總統接見國外領導人的地方,也是總統向全國致辭的地方,大廳內還懸掛著西蒙·伯利維爾的肖像。
博亞卡廳是為了西蒙·玻利瓦爾(Simón Bolívar)在1819年的戰爭中獲勝而命名的,該大廳始建於20世紀60年代,是觀花宮最大的大廳之一,主要用來舉辦宴會;華金·克雷斯波廳原名鏡廳(Hall of the Mirrors),是總統正式接見內閣部長、國內企業界人士的地方,也是總統任命新部長以及大使的地方。大廳的正中間擺放著一張很長的桌子,在總統椅後面的牆壁上還懸掛著兩張精美的壁畫。此外,該廳還設有4個巨大的白水晶鏡子,「鏡廳」便由此而來。
秘魯太陽廳是為了紀念秘魯政府贈送的太陽畫而命名的,廳內繪有象徵晝夜、四季的圖畫。該廳是觀花宮最具代表性的大廳之一,也是總統接受外國使節遞交國書和與外國簽約的地方。觀花宮整體採用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庄嚴肅穆,周圍花草遍地,綠樹成蔭,是委內瑞拉最重要的建築之一。
❹ 從巴黎出發參團坐游輪游地中海在哪裡上船有中文翻譯嗎費用是多少有幾條線路
地中海郵輪如果單訂船票一般是沒有中文服務的 ,不過可以中途參加國內出發的打包行程,您自己從歐洲那邊港口上船,在船上與領隊匯合就可以享受整個行程的中文服務了,費用只需要吧機票錢和簽證費扣除掉就可以了哈 。具體情況具體核算,七海都比較人性化,比如以下這條航線,就非常不錯,船是新下手的新船,設施和服務都非常不錯。
皇家加勒比游輪 Royal Caribbean Cruise 海洋交響號 Symphony of the Seas 葡萄牙、西班牙、法國、義大利 地中海+西葡16天深度體驗豪華郵輪之旅 2018年4月23日北京出發 巴塞羅那登船
第十天 5.2(星期三) 佛羅倫薩/比薩,義大利 到港時間08:30 離港時間20:30
清晨抵達義大利拉斯佩齊亞,可前往比薩親眼看看列名世界七大奇景的比薩塔,比薩塔歷經多年的整修,終於停止了傾斜,受洗堂亦是受歡迎的景點之一,亦可前往位於義大利中部-佛羅倫斯,此地為文藝復興發源地,公元前1000年就有人在此定居,凱撒軍於公元前59年在此建殖民城市,當年紀念花神芙蘿拉曾在此舉行花神祭,故而得名自古就有【花城】美稱,以它的風景如畫確實當之無愧,著名詩人徐志摩依其義大利語發音,譯作【翡冷翠】也傳頌一時,如今雖已無昔日繁榮,但在文化藝術上地位依然重要無比。雄偉的市政廳,是高度發達社會經濟之下的遺產。聖母百花大教堂則展現出讓世人驚艷的富麗。在米開朗基羅廣場,可以鳥瞰到紅屋瓦的市區,出色非凡。
餐食:早餐(豪華郵輪)中餐(豪華郵輪)晚餐(豪華郵輪) 住宿:豪華郵輪(來源:七海郵輪 更多資料可以參考網頁鏈接)
❺ 異國風情的手抄報
法國風土人情
注重服飾的華麗和式樣的更新。婦女視化妝和美容為生活之必需。時間觀念強,工作計劃性強,奉行「女士第一」的原則。習慣行握手禮,有一定社會身份的人施吻手禮。少女常施屈膝禮
❻ 墨西哥羽蛇的傳說
羽蛇神的傳說
羽蛇神
羽蛇神的名字叫庫庫爾坎(kukulcan),是瑪雅人心目中帶來雨季,與播種、收獲、五穀豐登有關的神只。事實上,它是一個舶來品,是在托爾特克(Toltec)人統治瑪雅城時帶來的北方神只。中美洲各民族普遍信奉這種羽蛇神。
羽蛇神在瑪雅文化中的地位可以從許多方面觀察到。古典時期,瑪雅「真人」所持的權杖,一端為精緻小形、中間為小人的一條腿化作蛇身、另一端為一蛇頭。到了後古典時期,出現了多種變形,但基本形態完全變了,成為上部羽扇形、中間蛇身下部蛇頭的羽蛇神形象。
羽蛇神與雨季同來。而雨季又與瑪雅人種玉米的時間相重合。因而羽蛇神又成為瑪雅農人最為崇敬的神只,在現今留存的最大的瑪雅古城,奇岑-伊扎中。有一座以羽蛇神庫庫爾坎命名的金字塔。在金字塔的北面兩底角雕有兩個蛇頭。每年春分、秋分兩天,太陽落山時,可以看到蛇頭投射在地上的影子與許多個三角形連套在一起,成為一條動感很強的飛蛇。象徵著在這兩天羽蛇神降臨和飛升,據說,只有這兩天里才能看到這一奇景。所以,現在它已經成為墨西哥的一個著名旅遊景點。而在當年,瑪雅人可以藉助這種將天文學與建築工藝精湛地融合在一起的直觀景緻,准確把握農時。與此同時,也准確把握崇拜羽蛇神的時機。
羽蛇神的形象還可以在瑪雅遺址中著名的博南帕克畫廳等處看到。要說它的形象,與中國人發明的牛頭鹿角、蛇身魚鱗、虎爪長須,能騰雲駕霧的龍,還著實有幾分相像。起碼在蛇身主體加騰飛之勢(羽蛇的羽毛)的基本組合上,是一致的。此外,如畫廳一室屋頂上畫的羽蛇頭、瑪雅祭司所持雙頭棍上的蛇頭雕刻,與龍頭也有較大的類以。而且,羽蛇神和中國龍崇拜都與祈雨有關。
有人說瑪雅人的羽蛇神是殷商時期的中國人帶過去的中國龍。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麼其中所說的瑪雅人,首先應該改成中美洲人。因為,中美洲的許多民族都有對羽蛇神的崇拜。而且,與中國龍有關的雨水紋圖案也可以在中美洲許多國家和地區的古跡中發現。
羽蛇神的故鄉
奇琴伊察古城遺址,位於墨西哥東南部的尤卡坦州,離尤卡坦首府梅里達100多公里。它被認為是瑪雅-托爾特克時代最重要的城市,現存數百座古代建築物,是尤卡坦半島上最大的瑪雅文化遺址,有「羽蛇神的故鄉」之稱。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奇琴伊察」在瑪雅語里是「伊察人的井口」的意思。這是因為在距離奇琴伊察城不遠的地方,有兩個天然泉瀑布,早在五六世紀時,伊察人就在靠近兩口泉水的地方定居,從此這里就叫奇琴伊察。
羽蛇神
羽蛇,一種會飛的蛇的形象,或說是圖騰。羽蛇神是墨西哥古代印第安人崇拜的神,掌管雨水和豐收。羽蛇神頭部的造型和我們的龍非常相象,而且,羽蛇神和中國龍崇拜都與祈雨有關。因此,包括墨西哥和我們中國的一些學者在內,世界上許多研究者都認為,墨西哥印第安人的祖先可能來自中國,中墨兩國古代文明可能有某種聯系。
羽蛇神的名字叫庫庫爾坎,是瑪雅人心目中帶來雨季,與播種、收獲、五穀豐登有關的神只。事實上,它是一個舶來品,是在托爾特克人統治瑪雅城時帶來的北方神只。中美洲各民族普遍信奉這種羽蛇神。
羽蛇神在瑪雅文化中的地位可以從許多方面觀察到。古典時期,瑪雅「真人」所持的權杖,一端為精緻小形、中間為小人的一條腿化作蛇身、另一端為一蛇頭。到了後古典時期,出現了多種變形,但基本形態完全變了,成為上部羽扇形、中間蛇身下部蛇頭的羽蛇神形象。
羽蛇神的形象還可以在瑪雅遺址中著名的博南帕克畫廳等處看到。要說它的形象,與中國人發明的牛頭鹿角、蛇身魚鱗、虎爪長須,能騰雲駕霧的龍,還著實有幾分相像。起碼在蛇身主體加騰飛之勢(羽蛇的羽毛)的基本組合上,是一致的。此外,瑪雅祭司所持雙頭棍上的蛇頭雕刻,與龍頭也有較大的類以。有人說瑪雅人的羽蛇神是殷商時期的中國人帶過去的中國龍。如果這種說法成立,那麼其中所說的瑪雅人,首先應該改成中美洲人。因為,中美洲的許多民族都有對羽蛇神的崇拜。
與羽蛇神有關的建築
1、庫庫爾坎金字塔
羽蛇神與雨季同來,而雨季又與瑪雅人種玉米的時間相重合。因而羽蛇神又成為瑪雅農人最為崇敬的神只,在現今留存的最大的瑪雅古城,奇岑-伊扎中。有一座以羽蛇神庫庫爾坎命名的金字塔。庫庫爾坎金字塔是為了祭祀奇琴伊察主神而得名。在瑪雅人的傳說中,庫庫爾坎神被認為是他們遠古時代的教誨者,傳說他教給人們天文、數學和工藝,並制定和頒布了法律。當瑪雅人獲得了知識並建立起國家之後,庫庫爾坎神登上蛇變成的飛船,回到了天外的故鄉。
庫庫爾坎金字塔是奇琴伊查古城中最高大的建築、佔地約3000平方米。其由塔身和神廟兩部分組成,高約30 米,塔底面為正方形,四方對稱,底大上小,四邊稜角分明。台基每邊長55.5米,共9層,向上逐漸縮小至梯形平台,上有高6米的方形神廟。塔的四面各有91級台階,四面共有364級,加上最上層的平台,正好是一年的天數。塔的每個側面都整齊排列著52塊雕刻的石板,52這個數字也正對應著瑪雅人的一個歷法周期。這座古老的建築,在建造之前,經過了精心的幾何設計,它所表達出的精確度和玄妙而充滿戲劇性的效果,令後人嘆為觀止:每年春分和秋分兩天的日落時分,北面一組台階的邊牆會在陽光照射下形成彎彎曲曲的七段等腰三角形,連同底部雕刻的蛇頭,宛若一條巨蛇從塔頂向大地游動,象徵著羽蛇神在春分時蘇醒,爬出廟宇。每一次,這個幻像持續整整3 小時22 分,分秒不差。這個神秘景觀被稱為「光影蛇形」。庫庫爾坎金字塔,是瑪雅人對其掌握的建築幾何知識的絕妙展示,而金字塔旁邊的天文台,更是把這種高超的幾何和天文知識表現得淋漓盡致。
2、奇琴伊察的武士廟
在庫庫爾坎金字塔的東面一座宏偉的四層金字塔被稱為勇士廟,廟的前面和南面是一大片方形或圓形的石柱,名為「千柱群」,這些石柱過去曾支撐著巨大的宮殿。武士廟的入口處是一個用巨大石頭雕成的仰卧人形像,古瑪雅人稱它「恰克莫爾」神像,它的後面是兩個張著大嘴的羽蛇神。環繞著這片中心區方圓幾公里內還有很多奇琴伊察舊城的石砌建築,均為同一時代的遺址。
比起瑪雅人早先建造的那些古城,奇琴伊察的建築雖然稍晚,但別具特色,也可以說,這座舉世聞名的武士廟是當時世界上最為超前的傑作。該廟建於公元11世紀,以內部佔地廣闊著稱。穹窿形的石房頂用木楣支持,木楣則置放在石柱之上。現在,房頂和木楣都已不見,只有石柱石牆仍然留存。武士廟刻有極其豐富的浮雕裝飾。大門上有兩根纖細的蛇形柱,蛇頭雕刻精美,兩邊牆面雕有龍頭蛇身圖案浮雕,梯道兩邊的頂端立有武士小雕像,在武士廟中通到聖殿的階梯頂上,有座稱為「查克穆爾」的人像。考古發現,托爾特克人在尤卡坦半島,留下許多這種石刻人像。而當時奇琴伊察的祭師,可能把活人祭品的心臟擺在這個斜倚的人像上。
3、聖井
瑪雅人對雨神極為崇拜,每到春季都要舉行盛大的祭獻儀式。每當祭獻的日子,國王都要將挑選出來的一名14歲的美麗少女投入這口通往「雨神宮殿」的聖井,讓她去做雨神的新娘子,向雨神乞求風調雨順。在獻美女的同時,祭司和貴族們也把各種黃金珠寶投入聖井,以示誠意。
在瑪雅人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之後,傳說中的這口聚集著巨大寶藏的聖井也漸漸被荒野叢林所湮沒。
19世紀,有個名叫湯普遜的美國人試圖尋找這口「聖井」,他在這座羽蛇之城發現了一處神秘的人造洞穴。據說,有次湯普遜在聖井旁的神廟中轉悠時,無意中發現神廟地板中間的一塊大石板敲打時有空洞聲。他將石板撬開,發現下面是一個寬敞的地下室,室中有一個大石墩。他使勁將石墩挪開,下面露出一個巨大的洞口,洞里有條4米長的巨蛇盤繞在一個正方形的石室中間。湯普遜打死了巨蛇,然後跳進洞里。他發現,洞里的地板上還有兩具被大蛇攔腰咬斷的人的骨骸。死人的骨骸下面還鋪著一塊大石板。他把石板撬開,下面又是一個豎洞。就這樣湯普遜一連撬開了五塊石板。當他撬開第五塊石板時,下面露出一條鑿在岩石上的階梯。從階梯一直走下去,就通向一間人工鑿出來的石頭房子,階梯和房子里到處都是木炭,湯普遜把這些東西清理干凈後,發現在地板上蓋著一塊非常大的石板,他憑借著全身的力氣把石板挪開,結果下面又露出一個大約15米深的豎洞,豎洞的地板上有無數用玉石和寶石雕刻的花瓶,用珍珠製成的項鏈和腕鏈。
1903年,湯普遜把神廟中發現的寶藏公之於世,他雖然找到了離聖井不遠處的這個人造洞穴,也發現了一些洞中隱藏的珍寶,卻並未找到真正的瑪雅人的聖井。
4、奇琴伊察的天文觀象台
奇琴伊察的天文觀象台是瑪雅建築中極為重要的一座建築物。這座圓塔過去是瑪雅人的天文台,塔高12.5米,天文台建在兩層高台之上,和庫庫爾坎金字塔一樣,高台上面的台階的位置,是經過精心計算後才決定的,與重要的天象相配合。台階和階梯平台的數目分別代表了一年的天數和月數。52塊雕刻圖案的石板象徵著瑪雅歷法中52年為一輪回。這座建築物的方向定位也顯然經過精心考慮,其階梯朝著正北、正南、正東和正西。塔內有一道螺旋形樓梯直接通到位於塔廟的觀測室,室中有一些位置准確的觀察孔,供天文學家向外觀測,可以十分准確地算出星辰的角度。
雖然我們今天看到的只是瑪雅人的天文台殘跡,但近代考古學家仍然可以核對瑪雅人的計算結果。瑪雅人測量的偏差角度,最多隻有2度,而事實上發生的偏差通常不超過0.005度。如此准確的成就,並不靠經緯儀等類的觀測儀器,對於古代人來說,這怎麼可能呢?
隨著對這座天文台和庫庫爾坎金字塔的深入研究,人們對瑪雅人的歷法和天文知識也越來越感到迷惑不解。人們發現,自古埃及以後,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比瑪雅人更為時間一去不返這個問題所困擾了。
那麼瑪雅人的歷法又是怎樣的呢?有興趣的同學,不妨和我們一起來看看。就現在來看,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瑪雅人的歷法是古代各民族中最精確的。瑪雅人的歷法究竟精確到什麼程度呢?他們把一年分為18個月,每個月20天,年終加上5天禁忌日,共365天。他們測算的地球年為365.2420天,而現代人的准確計算為365.2422天,誤差為0.0002天(即24.48秒),也就是說5000年的誤差才僅僅一天。
瑪雅人用一套非常復雜的方法來記錄重要事件的日期。這套方法以三種不同的計時法為基礎:除了使用陽歷之外,他們還有金星歷和佐爾金歷。他們計算出金星歷年為584天,而現代人測算的金星歷年為583.92天,兩者差別每天只有12秒。至於佐爾金歷更是一種特殊的宗教歷法,這種歷法一年分為13個月,每月20天,每年共260天。這種歷法從何而來,實在令人不解。因為這種紀年法不是以地球上所能觀察到的任何一種天體運行為依據的。前蘇聯學者卡扎切夫等人認為,佐爾金年歷法是瑪雅人的祖先依據另一個至今我們尚不知道的星球運行規律制定的。
有位研究瑪雅文明的專家寫道:瑪雅人的思維一步一步邁向地老天荒,時間進行的路線一直延伸到遠古的時代,融入千年期,千年期融入萬年世,最後遠古到人類的心靈無法想像和理解的永恆深處。在瑪雅人的一塊石碑上,他們計算出9000多萬年前的一個日期。而這些都是實際的演算,精確地標明日月的位置。面對著瑪雅人的天文數字,現代人無法不感到茫然。
羽蛇神的後代
今天,1/10的金字塔建造者的後裔還在其古老帝國的地域里生活,一並經歷了長期的征服後頑強地存活下來了的,還有他們自己獨特的語言。「印第安人」——這個詞包含了太多的難以置信的解釋和景象。
1、佐齊爾人
為了到達拉斯卡薩斯的聖克里斯托瓦爾,要穿越松樹林中的曲折蜿蜒的道路,要翻過恰帕斯的馬德雷山脈。恰帕斯是墨西哥人數最多的土著人——佐齊爾人的領地,他們是經歷了人口膨脹之後的少數種族之一。而聖克里斯托瓦爾是一個殖民地城市,用玫瑰紅色的瓦片作裝飾,建築外觀是巴羅克風格,貴族氣派的住宅被雕刻得像糖果盒一樣。它是印第安查姆拉地區和佐齊爾人的首都。在市場上,和數個世紀前一樣,人們對銅色皮膚的人畢恭畢敬。他們的傳統服裝是黑羊毛罩衫,飄逸的褲子用多彩的帶毛邊的腰帶束住。
在幾個村莊之中,聖胡安查姆拉村是佐齊爾人最大的聚居地。
2、納瓦人
海拔2162米的普埃布拉在墨西哥的東南部,是與其同名的普埃布拉州的首府。這是一個建於1531年的城市,最初的城市名是天使之城。它是100萬居民的榮耀。眾多的鍾樓,小教堂,教堂的球形屋頂,大教堂以及西班牙貴族的住宅的外牆都因鑲嵌了阿茲雷荷磁磚而熠熠閃光,真正是一個五彩斑斕、色澤艷麗的地方。
納瓦地區延伸在普埃布拉山脈之中,在多山的平原上,在高海拔的山坡的蜿蜒處。冬天,山頂被雪覆蓋,此地區整年都在下大雨、發洪水。在火山的山坡上越往高處,可耕種的土地就越少,山谷底覆蓋著殘存的森林。從17世紀起,西班牙殖民者在這個地區破壞了森林,他們把樹木製成木炭,燒制普埃布拉的陶瓷器和各種各樣青銅和鐵的工藝品。35萬納瓦人生活在這個區域,他們講尤脫特卡語系的兩種方言。納瓦人在墨西哥人反抗支持墨西哥皇帝馬克西米連的法國軍隊的戰爭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勛。如今,在極小的村莊也經常會遇見一些跳舞者,他們穿著被擊敗的法國朱阿夫團士兵的紅褲子。給人的感覺是他們首先是印第安人,其次才是墨西哥人。
3、塔哈斯克人
這些居住在巴茲瓜羅湖岸上的游牧人信奉火神和太陽神,他們曾以飾有太陽符號的囚犯向眾神獻祭。這些村莊的居民大部分生活來源是捕魚,用竹漁叉捕獵野鴨。在一根樹干製成的平底大船上,可以看見佳尼酋島的漁民們在用纖細優美的蝶形漁網捕魚。
在塔哈斯克人的想像中,宇宙分為3個世界:天的世界、地的世界和亡靈的世界。塔哈斯克人最重要的宗教儀式於每年的1月5和6日在聖德羅尼莫舉行,這是聖夢日,人們在這幾天跳一種特別的舞蹈。跳舞者帶著鬼臉、面具,只穿著褲子,模仿駝背的老人,裝出老成的樣子模仿他們過去的成就,突然又以機靈鬼輕率的姿態跳起來,然後,歲月的重量突然壓在了每個人的身上,使得他們又重新變為老人那老態龍鍾的模樣了。扮老人的碩大的面具由一種植物的漿汁製成——在西班牙人之前就擁有的一種非常精細的技術。面具的框架先用一些細細的麥秸桿捆綁在一起,上面再塗上一種樹膠的漿。製造此種樹膠,首先要將一種蘭科植物的黏液脫干,然後將其從帶石灰的石頭中篩出來,最後,要特別小心地把它浸濕,以便產生薄薄的漿。這種漿幹了以後會有很好的硬度,能遮風擋雨以及應付其他惡劣的天氣。
古代瑪雅人居住在今天的墨西哥南部、瓜地馬拉和宏都拉斯地區。在漫長的遠古年代裡,瑪雅人以他們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血汗,創造了輝煌燦爛的瑪雅文化。庫庫爾坎金字塔、武士廟、聖井等等,這些奇妙的建築更是這一寶庫中的瑰寶。
=================================================================================
羽蛇神和黑暗之神
在羽蛇神奎茲爾科亞特爾統治世俗萬神時期,人們生活所需要的各種物產都很豐富。玉米神、花神、雨神、水神等助民農耕以及豐饒,玉米豐收,葫蘆像人的手臂一樣粗,各種色彩的棉花自己生長,不需要人去染色。各色各樣的羽毛豐滿的鳥兒在天空中翱翔歌唱。黃金、白銀和寶石都很豐富。奎茲爾科亞特爾使天下太平,生活富裕平和。
但是這個幸福的時期並不長久。三個好戰嗜血的神非常妒忌奎茲爾科亞特爾和他的臣民們和平安寧的生活,覺得自已被人們所忽視,所以密謀顛覆他們。這三位神,就是戰神惠齊洛波契特利,黑暗之神狄斯克特里波卡和妖神特拉克胡潘。
他們在狄斯克特里波卡的牽頭主使下對國都圖蘭城施加妖術。黑暗之神扮成一個白頭老翁,來到奎茲爾科亞特爾的王宮前,對侍從們說:
「請帶我去見羽蛇神,我要和他說幾句話。」
侍衛們勸他退下,因為奎茲爾科亞特爾身體不適,無法會客。
但黑暗之神竭力請求他們轉告天神說,他之所以來就是為醫治天神而來,侍衛們便進去代為稟告,羽蛇神准允會見他。
走進羽蛇神的寢宮之後,狡猾的黑暗之神裝出對這位生病的天神十分關切的樣子:「你的病體如何?」他問道,「我特地給你帶來一種靈葯,您喝了它,病一定會好的!」
「你來得正是時候,」羽蛇神答道:「許多天以來,我一直在想著您的到來。我的病已經相當沉重,整個身體都受到影響,手腳都無法活動了。」
黑暗之神對羽蛇神說,他的葯對羽蛇神的健康大有好處。羽蛇神把那葯喝了一些,覺得精神果然立刻有了好轉,奸詐的黑暗之一就勸羽蛇神喝了一杯又一杯。其實那種葯是酒神最新釀造的烈酒,不久,羽蛇神就被灌得神志不清,任由他暗中的敵人擺布了。
狄斯克特里波卡用龍舌蘭酒迷倒羽蛇神之後,又決定去勾引威馬克王的女兒,威馬克是奉羽蛇神的旨意治理圖蘭國世間俗務的國王。黑暗之神想依此來推毀羽蛇神的基業和他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
黑暗之神扮作一位英俊庸灑的印第安人,化名圖威育來到威馬克的宮殿。
威馬克的女兒非常漂亮,國王把她視為掌上明珠,盡管有許多門當戶對的王公貴族前往求婚,卻都因為沒有被眼高於頂的公主看中而被拒絕。這位公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這位喬裝的圖威育,不由得被他雄健野性的赤裸的肌體所吸引,勾起被壓抑太久的男歡女愛的慾望。而且這火愈燃愈旺,以致於神魂顛倒,寢食俱廢而身染沉痾。威馬克王在探知女兒病因之後,出於對女兒的愛,便決定召見那奇特的圖威育。
圖威育被帶到國王面前,故作驚恐地伏在地上說:
「小人罪該萬死,竟以卑污之軀致使公主殿下身染重病,理當千刀萬剮。」
威馬克不勝煩惱地想,若是殺了這位陌生人的話,自己的女兒肯定難逃一死,迫不得已只好退一步說:
「既然如此,那你有何良策可以讓我女兒重新恢復健康?」
「小人既非巫師也非良醫,只有這赤條條的身子可供公主驅使。」狡詐的黑暗之神心懷叵測地說。
威馬克心想也只好如此了,使命圖威育到公主宮中去侍候。不久,公主病體康復,而且面色愈發紅潤嬌美,整日與圖威育在宮中纏綿的事傳遍了王宮內外。威馬克王無奈只好讓他們成婚。
圖威育與公主的這段奇情,使得所有臣民非常不滿。他們時常議論紛紛:「那麼可愛的公主怎麼嫁了個傷風敗俗的大淫公?這位駙馬肯定是個妖魔,專門來勾引公主的。」
威馬克風聞臣民的抱怨,也深感臉上無光,為了分散臣民的注意力,便在黑暗之神的唆使之下,決定向鄰國科特龐克開戰。
托爾特克人被徵召入伍,全付武裝,積極准備發動戰爭。當他們來到科特龐克這個同樣信奉羽蛇神的鄰國時,便有意讓圖威育帶領他的侍從打頭陣,希望借敵人的手把他殺掉。但黑暗之神和他的手下大發雄威,一路上攻城略地,殺人如麻,很快就征服了鄰國的大片土地。威馬克為圖威育的勝利舉行了盛大的慶祝活動。圖威育的頭上被插上印第安武士的羽毛,他的身體被塗上黃色和紅色相間的古怪圖案,以表彰他的赫赫戰功。
被人們刮目相看的黑暗之神於是開始實施他的第二步計劃。
他借著圖蘭城國王威馬克的名義,在城中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宴會,召集鄰近國家的青年男女來參加聚會,在那裡和著鼓聲跳舞唱歌,瘋狂作樂。狄斯克特里波卡唱著奇妙動聽的曲子,要求集會的人合著他的歌聲節拍起舞,於是人們的舞是越跳越快,到最後他的步子快得使他們都發瘋了,他們身不由主地跟著黑暗之神死亡之歌的節拍,一股腦兒地滾進一個很深的山谷中,變成了凌亂不堪的石頭。
後來,黑暗之神又假借一位名叫得基瓦的勇士的名義,邀請圖蘭城居民和近郊的居民到一個名叫「霍奇特拉」的花園里去遊玩。當人們集聚一堂的時候,他用魔力催動一把遮天蔽日的大鋤頭肆無忌憚地攻擊他們,屠殺了許多在場的人,其餘驚惶逃竄的人相互踐踏,死傷殆盡。
然後,狄斯克特里波卡和他的同夥特拉克胡潘一同來到圖蘭城最大的集市。在那裡,狄斯克特里波卡的手掌上放著一個很小的嬰兒,他讓他在乎掌上跳舞,玩魔術。這個嬰兒就是戰神惠齊洛波契特利。托爾特克人看到這種奇異的把戲,都爭相湧上前來想看個明白,結果許多人被踩死了。這使得托爾特克人(阿茲特克人的一支)大為憤怒。他們照著特拉克胡潘的詭計,把黑暗之神和戰神都殺死了。
誰知,這兩個神死後,屍體發出有毒的惡臭,使得成千上萬的托爾特克人得病而死。於是妖神特拉克胡潘又唆使人們把屍體扔掉。但是當人們准備把屍體搬走的時候,他們發現屍體非常沉重,根本搬不動。他們集合幾百名勇士把屍體用繩子捆住,但是他們一拉繩子就斷了。所有拉繩子的人都倒地而亡。
特拉克胡潘的妖法使得圖蘭城裡的托爾特克人非常苦惱。他們很明顯地看出,他們的國家在混亂中日漸衰敗,彷彿末日就快來臨了。
羽蛇神看到他的臣民在妖神的驅使下把國家搞到這種程度,非常失望和氣憤,他決定離開圖蘭,回到故土特拉巴蘭國去。他把他所造的宮殿全都放火焚毀了,將自己的所有財寶都埋藏起來。他使田野荒蕪,使樹木枯萎,獸類遷往南方的高原;他使太陽黯淡無光,他又命令所有羽翼豐滿的鳥兒都離開安娜胡阿克山谷,跟隨他到遙遠的故國去。
他神黯心傷地一路來到一個名叫瓜奧蒂特蘭的地方。他在那裡的一棵大樹下休息了一會兒,他叫侍從拿一面鏡子給他。
他在鏡子中照著自己的臉,喊道:「我老了!」然後,又再向前走去,由吹笛的樂師陪伴著他。走倦了,就坐在一塊石頭上休息,他在那石頭上留了一個手印,後來人們就叫那裡為「手印」。
他在柯阿潘的地方,遇到了那些跟他作對的眾神。
「你到哪裡去?」他們不懷好意地問他,「為什麼離開你的都城?」
「我回特拉巴蘭去,」羽蛇神說,「我就是從那兒來的。」
「為什麼又要回去呢?」那些妖神追問道。
「我必須回到我們的父親那裡,「羽蛇神答道,「總有一天,你們也必須回到那裡。那時,我還會回到這里來!」
「那麼,你就高高興興地走吧,」他們說,「但請你把你所知道的技術都教給我們吧!」
「你們用不著這些,你們只會破壞,嗜血和戰爭。除非有一天,我再從海上來時,人們才會需要它們。」羽蛇神昂然地說。
然後,他來到海邊,踏上一條由蛇編成的筏子,漂流到特拉巴蘭去了。
❼ 歐洲自然遺產。急!!!!!!!!!
歐洲文化遺產有:
阿爾巴尼亞(2項)
2項文化遺產。
布特林特(c,1992年,1999年)
吉諾卡斯特古城(c,2005年)
安道爾(1項)
1項文化遺產。
馬德留-佩拉菲塔-克拉羅爾谷(c,2004年)
奧地利(8項)
8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匈牙利共有)
薩爾茨堡城歷史中心(c,1996年)
申布倫宮殿和花園(c,1996年)
薩爾茨卡默古特的哈爾施塔特-達赫施泰因文化景觀(c,1997年)
塞默靈鐵路(c,1998年)
格拉茨城歷史中心(c,1999年)
瓦豪文化景觀(c,2000年)
維也納歷史中心(c,2001年)
費爾特湖/新錫德爾湖文化景觀(c,2001年)(與匈牙利共有)
白俄羅斯(4項)
3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波蘭共有,1項與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比亞沃韋扎森林(n,1979年,1992年):波蘭的比亞沃韋扎森林(1979年)-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1992年)(與波蘭共有)
米爾城堡建築群(c,2000年)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涅斯維日的拉濟維烏家族城堡建築群(c,2005年)
比利時(9項)
9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法國共有)
佛蘭德地區的貝居安女修會建築(c,1998年)
拉盧維耶爾和勒勒的中央運河上的四座水力升降機及其周邊設施(埃諾)(c,1998年)
布魯塞爾大廣場(c,1998年)
比利時和法國的鍾樓(c,1999年,2005年):比利時佛蘭德地區和瓦隆地區的鍾樓(共30處)(1999年)-法國北部的鍾樓(共23處)、比利時讓布盧的鍾樓(2005年)(與法國共有)
建築師維克多·奧爾塔設計的主要城市建築(布魯塞爾)(c,2000年)
斯皮耶納的新石器時代燧石礦(蒙斯)(c,2000年)
圖爾奈的聖母大教堂(c,2000年)
布魯日歷史中心(c,2000年)
普朗坦—莫雷圖斯印刷博物館(c,2005年)
波黑(1項)
1項文化遺產。
莫斯塔爾古城的古橋地區(c,2005年)
保加利亞(9項)
7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博亞納教堂(c,1979年)
馬達拉騎士浮雕(c,1979年)
卡贊勒克的色雷斯古墓(c,1979年)
伊萬諾沃的岩洞教堂(c,1979年)
里拉修道院(c,1983年)
內塞伯爾古城(c,1983年)
斯雷伯爾納自然保護區(n,1983年)
皮林國家公園(n,1983年)
斯韋什塔里的色雷斯古墓(c,1985年)
克羅埃西亞(6項)
5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c,1979年,1994年)
斯普利特古建築群和戴克里先宮(c,1979年)
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n,1979年,2000年)
波雷奇歷史中心的尤弗拉西安教堂宗教建築群(c,1997年)
特羅吉爾古城(c,1997年)
希貝尼克的聖詹姆斯大教堂(c,2000年)
捷克(12項)
12項文化遺產。
布拉格歷史中心(c,1992年)
克魯姆洛夫歷史中心(c,1992年)
泰爾奇歷史中心(c,1992年)
澤萊納霍拉的內波穆克聖約翰朝聖教堂(c,1994年)
庫特納霍拉:歷史城區及聖巴巴拉教堂和塞德萊茨的聖母大教堂(c,1995年)
萊德尼采-瓦爾季采文化景觀(c,1996年)
克羅梅日什的花園和城堡(c,1998年)
霍拉索維采歷史村落保護區(c,1998年)
利托米什爾城堡(c,1999年)
奧洛莫烏茨的三位一體聖柱(c,2000年)
布爾諾的圖根哈特別墅(c,2001年)
特熱比奇的猶太社區和聖普羅科皮烏斯大教堂(c,2003年)
丹麥(4項)
3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耶靈墓地、古北歐石刻和教堂(c,1994年)
羅斯基勒大教堂(c,1995年)
克倫堡宮(c,2000年)
伊盧利薩特冰灣(n,2004年)(位於屬地格陵蘭)
愛沙尼亞(2項)
2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塔林古城歷史中心(c,1997年)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芬蘭(7項)
6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瑞典共有,1項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勞馬古城(c,1991年)
芬蘭堡(c,1991年)
佩泰耶韋西古教堂(c,1994年)
韋爾拉磨木紙板廠(c,1996年)
薩馬拉赫登邁基的青銅時代墓地(c,1999年)
克瓦爾肯群島/高海岸(n,2000年,2006年):瑞典的高海岸(2000年)-芬蘭的克瓦爾肯群島(2006年)(與瑞典共有)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法國(30項)
28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西班牙共有,1項與比利時共有)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c,1979年)
沙特爾大教堂(c,1979年)
凡爾賽的宮殿和園林(c,1979年)
韋茲萊的教堂和山丘(c,1979年)
韋澤爾峽谷的岩洞群(c,1979年)
楓丹白露的宮殿和園林(c,1981年)
亞眠大教堂(c,1981年)
奧朗日的古羅馬劇院和凱旋門(c,1981年)
阿爾勒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c,1981年)
豐特奈的熙篤會修道院(c,1981年)
阿爾克-塞南的皇家鹽場(c,1982年)
南錫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卡里耶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c,1983年)
加爾唐普河畔聖薩萬的教堂(c,1983年)
科西嘉的吉羅拉塔灣、波爾托灣、斯康多拉自然保護區和皮亞納卡蘭切斯(n,1983年)
加爾橋(古羅馬水槽)(c,1985年)
斯特拉斯堡—大島(c,1988年)
巴黎的塞納河畔(c,1991年)
蘭斯的聖母大教堂、聖雷米修道院和塔烏宮(c,1991年)
布爾日大教堂(c,1992年)
阿維尼翁歷史中心(c,1995年)
南運河(c,1996年)
卡爾卡森設防城(c,1997年)
比利牛斯山脈—珀杜山(nc,1997年,1999年)(與西班牙共有)
法國境內的通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c,1998年)
里昂的歷史古跡(c,1998年)
聖艾米倫區(c,1999年)
比利時和法國的鍾樓(c,1999年,2005年):比利時佛蘭德地區和瓦隆地區的鍾樓(共30處)(1999年)-法國北部的鍾樓(共23處)、比利時讓布盧的鍾樓(2005年)(與比利時共有)
敘利到沙洛訥間的盧瓦爾河流域(c,2000年)
普羅萬中世紀集鎮(c,2001年)
奧古斯特·佩雷重建的勒阿弗爾城(c,2005年)
德國(32項)
31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英國共有,1項與波蘭共有)
亞琛大教堂(c,1978年)
施派爾大教堂(c,1981年)
維爾茨堡宮及宮廷花園和廣場(c,1981年)
維斯教堂(c,1983年)
布呂爾的奧古斯圖斯堡城堡和法爾肯盧斯特(c,1984年)
希爾德斯海姆的聖瑪麗亞大教堂和聖米夏埃爾教堂(c,1985年)
特里爾的古羅馬建築、聖彼得大教堂和聖母教堂(c,1986年)
漢薩同盟城市呂貝克(c,1987年)
羅馬帝國的邊界(c,1987年,2005年):英國的哈德良長城(1987年)-德國的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2005年)(與英國共有)
波茨坦(無憂宮)和柏林的宮殿和公園(c,1990年,1992年,1999年)
洛爾施的修道院和教堂(c,1991年)
拉默爾斯貝格礦和戈斯拉爾古城(c,1992年)
毛爾布龍修道院建築群(c,1993年)
班貝格城(c,1993年)
奎德林堡的牧師會教堂、城堡和古城(c,1994年)
弗爾克林根鋼鐵廠(c,1994年)
梅塞爾坑化石遺址(n,1995年)
科隆大教堂(c,1996年)
魏瑪和德紹的包豪斯遺址(c,1996年)
艾斯萊本和維滕貝格的馬丁·路德紀念地(c,1996年)
古典魏瑪(c,1998年)
柏林的博物館島(c,1999年)
瓦爾特城堡(c,1999年)
德紹-沃利茨園林王國(c,2000年)
修道院之島賴謝瑙島(c,2000年)
埃森的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c,2001年)
萊茵河中上游流域(c,2002年)
施特拉爾松德歷史中心和維斯馬歷史中心(c,2002年)
不來梅的市政廳和羅蘭像(c,2004年)
馬斯科夫公園/馬扎科夫斯基公園(c,2004年)(與波蘭共有)
德累斯頓易北河谷(c,2004年)
雷根斯堡古城(c,2006年)
希臘(16項)
14項文化遺產,2項雙重遺產。
巴賽的阿波羅·伊壁鳩魯神廟(c,1986年)
德爾斐考古遺址(c,1987年)
雅典衛城(c,1987年)
聖山(nc,1988年)
邁泰奧拉(nc,1988年)
塞薩洛尼基的古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築(c,1988年)
埃皮達魯斯考古遺址(c,1988年)
羅得島中世紀古城(c,1988年)
米斯特拉斯(c,1989年)
奧林匹亞考古遺址(c,1989年)
提洛島(c,1990年)
達夫尼修道院、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和希俄斯的新修女院(c,1990年)
薩摩斯島的畢達哥利翁和赫拉神殿(c,1992年)
韋爾吉納考古遺址(c,1996年)
邁錫尼考古遺址和梯林斯考古遺址(c,1999年)
帕特莫斯島的科拉歷史中心及聖約翰修道院和天啟洞穴(c,1999年)
梵蒂岡(2項)
2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義大利共有)
羅馬歷史中心、羅馬城中享有治外法權的梵蒂岡管轄建築和聖保羅教堂(牆外)(c,1980年,1990年):義大利的羅馬歷史中心(1980年)-梵蒂岡管轄的羅馬城中享有治外法權的建築和聖保羅教堂(牆外)(1990年)(與義大利共有)
梵蒂岡城(c,1984年)
匈牙利(8項)
7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斯洛伐克共有,1項與奧地利共有)
布達佩斯,包括多瑙河岸、布達城堡地區和安德拉希大街(c,1987年,2002年):布達佩斯,多瑙河岸和布達城堡地區(1987年)-安德拉希大街和地鐵(2002年)
霍洛克古村落及其周圍地區(c,1987年)
奧格泰萊克喀斯特岩洞和斯洛伐克的喀斯特地貌(n,1995年,2000年)(與斯洛伐克共有)
蓬農豪爾毛的千年本篤會修道院及其自然環境(c,1996年)
霍爾托巴吉國家公園—匈牙利大平原(c,1999年)
佩奇的早期基督教墓地(c,2000年)
費爾特湖/新錫德爾湖文化景觀(c,2001年)(與奧地利共有)
托卡伊葡萄酒產地歷史文化景觀(c,2002年)
冰島(1項)
1項文化遺產。
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c,2004年)
愛爾蘭(2項)
2項文化遺產。
博因河河曲考古遺址(c,1993年)
斯凱利格邁克爾島(c,1996年)
義大利(41項)
40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梵蒂岡共有)
瓦爾卡莫尼卡岩畫(c,1979年)
聖瑪麗亞感恩教堂和多明我會修道院以及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c,1980年)
羅馬歷史中心、羅馬城中享有治外法權的梵蒂岡管轄建築和聖保羅教堂(牆外)(c,1980年,1990年):義大利的羅馬歷史中心(1980年)-梵蒂岡管轄的羅馬城中享有治外法權的建築和聖保羅教堂(牆外)(1990年)(與梵蒂岡共有)
佛羅倫薩歷史中心(c,1982年)
比薩大教堂廣場(c,1987年)
威尼斯及其潟湖(c,1987年)
聖吉米尼亞諾歷史中心(c,1990年)
馬泰拉的岩洞民居(c,1993年)
維琴察城和威尼托地區的帕拉第奧風格別墅(c,1994年,1996年)
阿達的克雷斯皮(c,1995年)
文藝復興城市費拉拉及其波河三角洲(c,1995年,1999年)
那不勒斯歷史中心(c,1995年)
錫耶納歷史中心(c,1995年)
蒙特堡(c,1996年)
拉韋納的早期基督教建築(c,1996年)
皮恩扎城歷史中心(c,1996年)
阿爾貝羅貝洛的楚利建築(c,1996年)
卡塞塔的18世紀皇宮以及園林、萬維泰利水道和聖萊烏喬建築群(c,1997年)
阿格里真托考古區(c,1997年)
龐貝考古區、赫庫蘭尼姆考古區和托雷安農齊亞塔考古區(c,1997年)
帕多瓦植物園(c,1997年)
摩德納的大教堂、市民塔和大廣場(c,1997年)
阿馬爾菲海岸景觀(c,1997年)
韋內雷港、五村鎮和群島(c,1997年)
薩伏依皇家建築(c,1997年)
巴魯米尼的蘇努拉西石頭建築(c,1997年)
卡薩爾的羅馬別墅(c,1997年)
阿奎萊亞的考古區和主教教堂(c,1998年)
奇倫托和迪亞諾河谷國家公園及帕埃斯圖姆考古遺址和韋利亞考古遺址以及切爾托薩-迪帕杜拉(c,1998年)
烏爾比諾歷史中心(c,1998年)
蒂沃利的阿德里亞納別墅(c,1999年)
阿西西的聖方濟各教堂和其他方濟各會建築(c,2000年)
維羅納城(c,2000年)
伊奧利亞群島(n,2000年)
蒂沃利的伊斯特別墅(c,2001年)
東南西西里諾托谷地的晚期巴洛克風格城鎮(c,2002年)
皮埃蒙特和倫巴第的聖山(c,2003年)
切爾維特里和塔爾奎尼亞的伊特魯里亞墓地(c,2004年)
瓦爾迪奧西亞(c,2004年)
錫拉庫薩和潘塔立克石墓群(c,2005年)
熱那亞的新街和羅利宮殿體系(c,2006年)
拉脫維亞(2項)
2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里加歷史中心(c,1997年)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立陶宛(4項)
4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俄羅斯共有,1項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維爾紐斯歷史中心(c,1994年)
庫爾斯沙嘴(c,2000年)(與俄羅斯共有)
柯納維考古遺址(c,2004年)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盧森堡(1項)
1項文化遺產。
盧森堡城的老城區和防禦工事(c,1994年)
馬爾他(3項)
3項文化遺產。
瓦萊塔城(c,1980年)
哈爾薩夫列尼地宮(c,1980年)
馬爾他的巨石廟(c,1980年,1992年):傑剛梯亞神廟(2座)(1980年)-馬爾他島的5座神廟(1992年)
黑山(2項)
1項自然遺產,1項文化遺產。
科托爾的自然與文化歷史區(c,1979年)
杜米托爾國家公園(n,1980年)
註:黑山獨立後尚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現有2項世界遺產為前南斯拉夫時期申報
荷蘭(7項)
7項文化遺產。
斯霍克蘭及周圍地區(c,1995年)
阿姆斯特丹的防線(c,1996年)
威廉斯塔德歷史區、內城和港口(c,1997年)(位於屬地荷屬安的列斯)
金德代克-埃爾斯豪特的風車群(c,1997年)
沃達蒸汽泵站(c,1998年)
比姆斯特爾圩田(c,1999年)
里特維爾德設計的施羅德住宅(c,2000年)
挪威(7項)
6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布呂根(c,1979年)
烏爾內斯木板教堂(c,1979年)
勒羅斯(c,1980年)
阿爾塔岩畫(c,1985年)
維加群島(c,2004年)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西挪威峽灣(n,2005年)
波蘭(13項)
12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共有,1項與德國共有)
克拉科夫歷史中心(c,1978年)
維利奇卡鹽礦(c,1978年)
奧斯威辛集中營(c,1979年)
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及比亞沃韋扎森林(n,1979年,1992年):波蘭的比亞沃韋扎森林(1979年)-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1992年)(與白俄羅斯共有)
華沙歷史中心(c,1980年)
扎莫希奇古城(c,1992年)
馬爾堡的條頓騎士團堡 瑪麗安堡(c,1997年)
托倫中世紀古城(c,1997年)
卡爾瓦里亞-澤布日多夫斯卡:風格獨特的建築和園林景觀群與朝聖公園(c,1999年)
亞沃爾和希維德尼察的和平教堂(c,2001年)
小波蘭南部的木結構教堂(c,2003年)
馬斯科夫公園及馬扎科夫斯基公園(c,2004年)(與德國共有)
弗羅茨瓦夫的百年廳(c,2006年)
葡萄牙(13項)
12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英雄港中心區(c,1983年)(位於自治區亞速爾)
托馬爾的基督教女修道院(c,1983年)
巴塔利亞修道院(c,1983年)
里斯本的聖哲羅姆派修道院和貝倫塔(c,1983年)
埃武拉歷史中心(c,1986年)
阿爾科巴薩修道院(c,1989年)
辛特拉文化景觀(c,1995年)
波爾圖歷史中心(c,1996年)
科阿山谷的史前岩畫遺址(c,1998年)
馬德拉的月桂森林(n,1999年)(位於自治區馬德拉)
上杜羅葡萄酒產區(c,2001年)
吉馬朗伊什歷史中心(c,2001年)
皮庫島葡萄園文化景觀(c,2004年)(位於自治區亞速爾)
摩爾多瓦(1項)
1項文化遺產。(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羅馬尼亞(7項)
6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多瑙河三角洲(n,1991年)
摩爾達維亞教堂(c,1993年)
霍雷祖修道院(c,1993年)
特蘭西瓦尼亞的村落及其設防教堂(c,1993年,1999年)
奧勒什蒂耶山的達契亞人城堡(c,1999年)
錫吉什瓦拉歷史中心(c,1999年)
馬拉穆列什的木結構教堂(c,1999年)
俄羅斯(23項)
15項文化遺產,8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立陶宛共有,1項與蒙古共有,1項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瑞典、烏克蘭共有)
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c,1990年)
基日島的教堂(c,1990年)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和紅場(c,1990年)
索洛韋茨基群島的文化歷史建築群(c,1992年)
諾夫哥羅德和周邊地區的歷史古跡(c,1992年)
弗拉基米爾和蘇茲達爾的白色建築群(c,1992年)
謝爾吉耶夫鎮的三位一體修道院建築群(c,1993年)
科羅緬斯克的耶穌升天教堂(c,1994年)
科米原始森林(n,1995年)
貝加爾湖(n,1996年)
堪察加火山群(n,1996年,2001年)
阿爾泰「金山」(n,1998年)
西高加索山(n,1999年)
庫爾斯沙嘴(c,2000年)(與立陶宛共有)
喀山城堡歷史建築群(c,2000年)
費拉蓬特修道院建築群(c,2000年)
中錫霍特山脈(n,2001年)
傑爾賓特的古城和城堡建築(c,2003年)
烏布蘇盆地(n,2003年)(與蒙古共有)
新聖母修道院建築群(c,2004年)
弗蘭格爾島自然保護區(n,2004年)
雅羅斯拉夫爾城歷史中心(c,2005年)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瑞典、烏克蘭共有)
塞爾維亞(3項)
3項文化遺產。
斯塔里拉斯和索波察尼(c,1979年)
斯圖代尼察修道院(c,1986年)
科索沃的中世紀建築(c,2004年,2006年)(位於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
斯洛伐克(5項)
4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匈牙利共有)
班斯卡-什佳夫尼察(c,1993年)
斯皮什堡及其相關文化建築群(c,1993年)
弗爾科利內茨(c,1993年)
奧格泰萊克喀斯特岩洞和斯洛伐克的喀斯特地貌(n,1995年,2000年)(與匈牙利共有)
巴爾代約夫城保護區(c,2000年)
西班牙(39項)
35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2項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法國共有)
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赫內拉利費和阿爾貝辛(c,1984年,1994年)
布爾戈斯大教堂(c,1984年)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c,1984年,1994年)
馬德里省的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c,1984年)
安東尼·高迪的建築作品(c,1984年,2005年):古爾公園、古爾宮和米拉公寓(1984年)-文森公寓、神聖家族大教堂的耶穌降生正面及地下室、巴特洛公寓和古爾住宅區教堂地下室(2005年)
阿爾塔米拉洞窟(c,1985年)
奧維耶多和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的建築群(c,1985年,1998年)
阿維拉古城及其城外教堂(c,1985年)
塞哥維亞古城及其水道(c,1985年)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c,1985年)
加拉霍艾國家公園(n,1986年)(位於加那利群島)
托萊多古城(c,1986年)
阿拉貢的穆德哈爾式建築(c,1986年,2001年)
卡塞雷斯古城(c,1986年)
塞維利亞的大教堂、城堡和西印度群島檔案館(c,1987年)
薩拉曼卡古城(c,1988年)
波夫萊特修道院(c,1991年)
梅里達的考古遺址群(c,1993年)
通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c,1993年)
瓜達盧佩的聖瑪利亞皇家修道院(c,1993年)
多尼亞納國家公園(n,1994年)
昆卡古城(c,1996年)
巴倫西亞的絲綢交易廳(c,1996年)
拉斯梅德拉斯(c,1997年)
比利牛斯山脈—珀杜山(nc,1997年,1999年)(與法國共有)
尤索和素索的聖米蘭修道院(c,1997年)
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宮和神聖和平醫院(c,1997年) 回答者: 養傷的小妖 | 一級 | 2007-12-29 17:08
相關內容
2009-6-15 既跨南北半球又跨東西半球和日界線是?A.歐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 6
2010-5-2 英語專業留學歐洲或者大洋洲
2008-9-12 我想把亞洲、歐洲、美洲、大洋洲以及非洲的女人都試一試,怎麼樣? 13
2009-3-7 北美洲、歐洲、非洲、大洋洲分別在亞洲的什麼方位 23
2010-9-5 屬唇形科薰衣草屬,原產於地中海沿岸、歐洲各地及大洋洲列島,後被廣泛... 2
更多關於歐洲自然遺產的問題>>
查看同主題問題: 世界文化遺產 建築類型 大洋洲
等待您來回答0回答護理簡歷模板請發至[email protected]回答安防網址導航,監控安防網址大全是哪個站啊?.0回答5四川廣元劍閣小學英語教材是什麼版本的?.1回答20請問有沒有適合中學生的課本劇,最好不要太長,人數限制六人~希望能夠....0回答小學3分鍾最短英語課本劇.0回答英語課本劇有哪些.2回答20求畢業生簡歷模板(word版)!急求! 請發到郵箱[email protected]回答10誰有汽車連接器網址大全,最好是深圳東莞一帶的廠家。.更多等待您來回答的問題>>轉發到: 佟泳馨一級我的提問 我的回答 積分商城
(1)條消息等待處理
今天你做任務了沒?全部任務新手任務之回答篇 +20.新手任務之入門篇.揚帆起航 +660..進入個人中心
來網路推廣社會民生
使用網路Hi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提問有新回答」「回答被採納」「網友求助」的通知。查看詳情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來獲取免費代碼吧!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
請到網路知道投訴吧反饋。
&;2011 Bai 使用網路前必讀 知道協議 任務提醒x
❽ 有關歐洲大洋洲建築類型的世界文化遺產
歐洲文化遺產有:
阿爾巴尼亞(2項)
2項文化遺產。
布特林特(c,1992年,1999年)
吉諾卡斯特古城(c,2005年)
安道爾(1項)
1項文化遺產。
馬德留-佩拉菲塔-克拉羅爾谷(c,2004年)
奧地利(8項)
8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匈牙利共有)
薩爾茨堡城歷史中心(c,1996年)
申布倫宮殿和花園(c,1996年)
薩爾茨卡默古特的哈爾施塔特-達赫施泰因文化景觀(c,1997年)
塞默靈鐵路(c,1998年)
格拉茨城歷史中心(c,1999年)
瓦豪文化景觀(c,2000年)
維也納歷史中心(c,2001年)
費爾特湖/新錫德爾湖文化景觀(c,2001年)(與匈牙利共有)
白俄羅斯(4項)
3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波蘭共有,1項與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比亞沃韋扎森林(n,1979年,1992年):波蘭的比亞沃韋扎森林(1979年)-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1992年)(與波蘭共有)
米爾城堡建築群(c,2000年)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涅斯維日的拉濟維烏家族城堡建築群(c,2005年)
比利時(9項)
9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法國共有)
佛蘭德地區的貝居安女修會建築(c,1998年)
拉盧維耶爾和勒勒的中央運河上的四座水力升降機及其周邊設施(埃諾)(c,1998年)
布魯塞爾大廣場(c,1998年)
比利時和法國的鍾樓(c,1999年,2005年):比利時佛蘭德地區和瓦隆地區的鍾樓(共30處)(1999年)-法國北部的鍾樓(共23處)、比利時讓布盧的鍾樓(2005年)(與法國共有)
建築師維克多·奧爾塔設計的主要城市建築(布魯塞爾)(c,2000年)
斯皮耶納的新石器時代燧石礦(蒙斯)(c,2000年)
圖爾奈的聖母大教堂(c,2000年)
布魯日歷史中心(c,2000年)
普朗坦—莫雷圖斯印刷博物館(c,2005年)
波黑(1項)
1項文化遺產。
莫斯塔爾古城的古橋地區(c,2005年)
保加利亞(9項)
7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
博亞納教堂(c,1979年)
馬達拉騎士浮雕(c,1979年)
卡贊勒克的色雷斯古墓(c,1979年)
伊萬諾沃的岩洞教堂(c,1979年)
里拉修道院(c,1983年)
內塞伯爾古城(c,1983年)
斯雷伯爾納自然保護區(n,1983年)
皮林國家公園(n,1983年)
斯韋什塔里的色雷斯古墓(c,1985年)
克羅埃西亞(6項)
5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杜布羅夫尼克古城(c,1979年,1994年)
斯普利特古建築群和戴克里先宮(c,1979年)
普利特維采湖群國家公園(n,1979年,2000年)
波雷奇歷史中心的尤弗拉西安教堂宗教建築群(c,1997年)
特羅吉爾古城(c,1997年)
希貝尼克的聖詹姆斯大教堂(c,2000年)
捷克(12項)
12項文化遺產。
布拉格歷史中心(c,1992年)
克魯姆洛夫歷史中心(c,1992年)
泰爾奇歷史中心(c,1992年)
澤萊納霍拉的內波穆克聖約翰朝聖教堂(c,1994年)
庫特納霍拉:歷史城區及聖巴巴拉教堂和塞德萊茨的聖母大教堂(c,1995年)
萊德尼采-瓦爾季采文化景觀(c,1996年)
克羅梅日什的花園和城堡(c,1998年)
霍拉索維采歷史村落保護區(c,1998年)
利托米什爾城堡(c,1999年)
奧洛莫烏茨的三位一體聖柱(c,2000年)
布爾諾的圖根哈特別墅(c,2001年)
特熱比奇的猶太社區和聖普羅科皮烏斯大教堂(c,2003年)
丹麥(4項)
3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耶靈墓地、古北歐石刻和教堂(c,1994年)
羅斯基勒大教堂(c,1995年)
克倫堡宮(c,2000年)
伊盧利薩特冰灣(n,2004年)(位於屬地格陵蘭)
愛沙尼亞(2項)
2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塔林古城歷史中心(c,1997年)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芬蘭(7項)
6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瑞典共有,1項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勞馬古城(c,1991年)
芬蘭堡(c,1991年)
佩泰耶韋西古教堂(c,1994年)
韋爾拉磨木紙板廠(c,1996年)
薩馬拉赫登邁基的青銅時代墓地(c,1999年)
克瓦爾肯群島/高海岸(n,2000年,2006年):瑞典的高海岸(2000年)-芬蘭的克瓦爾肯群島(2006年)(與瑞典共有)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法國(30項)
28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1項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西班牙共有,1項與比利時共有)
聖米歇爾山及其海灣(c,1979年)
沙特爾大教堂(c,1979年)
凡爾賽的宮殿和園林(c,1979年)
韋茲萊的教堂和山丘(c,1979年)
韋澤爾峽谷的岩洞群(c,1979年)
楓丹白露的宮殿和園林(c,1981年)
亞眠大教堂(c,1981年)
奧朗日的古羅馬劇院和凱旋門(c,1981年)
阿爾勒的古羅馬建築和羅馬式建築(c,1981年)
豐特奈的熙篤會修道院(c,1981年)
阿爾克-塞南的皇家鹽場(c,1982年)
南錫的斯坦尼斯拉斯廣場、卡里耶爾廣場和阿利揚斯廣場(c,1983年)
加爾唐普河畔聖薩萬的教堂(c,1983年)
科西嘉的吉羅拉塔灣、波爾托灣、斯康多拉自然保護區和皮亞納卡蘭切斯(n,1983年)
加爾橋(古羅馬水槽)(c,1985年)
斯特拉斯堡—大島(c,1988年)
巴黎的塞納河畔(c,1991年)
蘭斯的聖母大教堂、聖雷米修道院和塔烏宮(c,1991年)
布爾日大教堂(c,1992年)
阿維尼翁歷史中心(c,1995年)
南運河(c,1996年)
卡爾卡森設防城(c,1997年)
比利牛斯山脈—珀杜山(nc,1997年,1999年)(與西班牙共有)
法國境內的通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c,1998年)
里昂的歷史古跡(c,1998年)
聖艾米倫區(c,1999年)
比利時和法國的鍾樓(c,1999年,2005年):比利時佛蘭德地區和瓦隆地區的鍾樓(共30處)(1999年)-法國北部的鍾樓(共23處)、比利時讓布盧的鍾樓(2005年)(與比利時共有)
敘利到沙洛訥間的盧瓦爾河流域(c,2000年)
普羅萬中世紀集鎮(c,2001年)
奧古斯特·佩雷重建的勒阿弗爾城(c,2005年)
德國(32項)
31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英國共有,1項與波蘭共有)
亞琛大教堂(c,1978年)
施派爾大教堂(c,1981年)
維爾茨堡宮及宮廷花園和廣場(c,1981年)
維斯教堂(c,1983年)
布呂爾的奧古斯圖斯堡城堡和法爾肯盧斯特(c,1984年)
希爾德斯海姆的聖瑪麗亞大教堂和聖米夏埃爾教堂(c,1985年)
特里爾的古羅馬建築、聖彼得大教堂和聖母教堂(c,1986年)
漢薩同盟城市呂貝克(c,1987年)
羅馬帝國的邊界(c,1987年,2005年):英國的哈德良長城(1987年)-德國的上日耳曼-雷蒂安邊牆(2005年)(與英國共有)
波茨坦(無憂宮)和柏林的宮殿和公園(c,1990年,1992年,1999年)
洛爾施的修道院和教堂(c,1991年)
拉默爾斯貝格礦和戈斯拉爾古城(c,1992年)
毛爾布龍修道院建築群(c,1993年)
班貝格城(c,1993年)
奎德林堡的牧師會教堂、城堡和古城(c,1994年)
弗爾克林根鋼鐵廠(c,1994年)
梅塞爾坑化石遺址(n,1995年)
科隆大教堂(c,1996年)
魏瑪和德紹的包豪斯遺址(c,1996年)
艾斯萊本和維滕貝格的馬丁·路德紀念地(c,1996年)
古典魏瑪(c,1998年)
柏林的博物館島(c,1999年)
瓦爾特城堡(c,1999年)
德紹-沃利茨園林王國(c,2000年)
修道院之島賴謝瑙島(c,2000年)
埃森的關稅同盟煤礦工業區(c,2001年)
萊茵河中上游流域(c,2002年)
施特拉爾松德歷史中心和維斯馬歷史中心(c,2002年)
不來梅的市政廳和羅蘭像(c,2004年)
馬斯科夫公園/馬扎科夫斯基公園(c,2004年)(與波蘭共有)
德累斯頓易北河谷(c,2004年)
雷根斯堡古城(c,2006年)
希臘(16項)
14項文化遺產,2項雙重遺產。
巴賽的阿波羅·伊壁鳩魯神廟(c,1986年)
德爾斐考古遺址(c,1987年)
雅典衛城(c,1987年)
聖山(nc,1988年)
邁泰奧拉(nc,1988年)
塞薩洛尼基的古基督教和拜占庭建築(c,1988年)
埃皮達魯斯考古遺址(c,1988年)
羅得島中世紀古城(c,1988年)
米斯特拉斯(c,1989年)
奧林匹亞考古遺址(c,1989年)
提洛島(c,1990年)
達夫尼修道院、俄西俄斯羅卡斯修道院和希俄斯的新修女院(c,1990年)
薩摩斯島的畢達哥利翁和赫拉神殿(c,1992年)
韋爾吉納考古遺址(c,1996年)
邁錫尼考古遺址和梯林斯考古遺址(c,1999年)
帕特莫斯島的科拉歷史中心及聖約翰修道院和天啟洞穴(c,1999年)
梵蒂岡(2項)
2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義大利共有)
羅馬歷史中心、羅馬城中享有治外法權的梵蒂岡管轄建築和聖保羅教堂(牆外)(c,1980年,1990年):義大利的羅馬歷史中心(1980年)-梵蒂岡管轄的羅馬城中享有治外法權的建築和聖保羅教堂(牆外)(1990年)(與義大利共有)
梵蒂岡城(c,1984年)
匈牙利(8項)
7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斯洛伐克共有,1項與奧地利共有)
布達佩斯,包括多瑙河岸、布達城堡地區和安德拉希大街(c,1987年,2002年):布達佩斯,多瑙河岸和布達城堡地區(1987年)-安德拉希大街和地鐵(2002年)
霍洛克古村落及其周圍地區(c,1987年)
奧格泰萊克喀斯特岩洞和斯洛伐克的喀斯特地貌(n,1995年,2000年)(與斯洛伐克共有)
蓬農豪爾毛的千年本篤會修道院及其自然環境(c,1996年)
霍爾托巴吉國家公園—匈牙利大平原(c,1999年)
佩奇的早期基督教墓地(c,2000年)
費爾特湖/新錫德爾湖文化景觀(c,2001年)(與奧地利共有)
托卡伊葡萄酒產地歷史文化景觀(c,2002年)
冰島(1項)
1項文化遺產。
辛格韋德利國家公園(c,2004年)
愛爾蘭(2項)
2項文化遺產。
博因河河曲考古遺址(c,1993年)
斯凱利格邁克爾島(c,1996年)
義大利(41項)
40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梵蒂岡共有)
瓦爾卡莫尼卡岩畫(c,1979年)
聖瑪麗亞感恩教堂和多明我會修道院以及列奧納多·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c,1980年)
羅馬歷史中心、羅馬城中享有治外法權的梵蒂岡管轄建築和聖保羅教堂(牆外)(c,1980年,1990年):義大利的羅馬歷史中心(1980年)-梵蒂岡管轄的羅馬城中享有治外法權的建築和聖保羅教堂(牆外)(1990年)(與梵蒂岡共有)
佛羅倫薩歷史中心(c,1982年)
比薩大教堂廣場(c,1987年)
威尼斯及其潟湖(c,1987年)
聖吉米尼亞諾歷史中心(c,1990年)
馬泰拉的岩洞民居(c,1993年)
維琴察城和威尼托地區的帕拉第奧風格別墅(c,1994年,1996年)
阿達的克雷斯皮(c,1995年)
文藝復興城市費拉拉及其波河三角洲(c,1995年,1999年)
那不勒斯歷史中心(c,1995年)
錫耶納歷史中心(c,1995年)
蒙特堡(c,1996年)
拉韋納的早期基督教建築(c,1996年)
皮恩扎城歷史中心(c,1996年)
阿爾貝羅貝洛的楚利建築(c,1996年)
卡塞塔的18世紀皇宮以及園林、萬維泰利水道和聖萊烏喬建築群(c,1997年)
阿格里真托考古區(c,1997年)
龐貝考古區、赫庫蘭尼姆考古區和托雷安農齊亞塔考古區(c,1997年)
帕多瓦植物園(c,1997年)
摩德納的大教堂、市民塔和大廣場(c,1997年)
阿馬爾菲海岸景觀(c,1997年)
韋內雷港、五村鎮和群島(c,1997年)
薩伏依皇家建築(c,1997年)
巴魯米尼的蘇努拉西石頭建築(c,1997年)
卡薩爾的羅馬別墅(c,1997年)
阿奎萊亞的考古區和主教教堂(c,1998年)
奇倫托和迪亞諾河谷國家公園及帕埃斯圖姆考古遺址和韋利亞考古遺址以及切爾托薩-迪帕杜拉(c,1998年)
烏爾比諾歷史中心(c,1998年)
蒂沃利的阿德里亞納別墅(c,1999年)
阿西西的聖方濟各教堂和其他方濟各會建築(c,2000年)
維羅納城(c,2000年)
伊奧利亞群島(n,2000年)
蒂沃利的伊斯特別墅(c,2001年)
東南西西里諾托谷地的晚期巴洛克風格城鎮(c,2002年)
皮埃蒙特和倫巴第的聖山(c,2003年)
切爾維特里和塔爾奎尼亞的伊特魯里亞墓地(c,2004年)
瓦爾迪奧西亞(c,2004年)
錫拉庫薩和潘塔立克石墓群(c,2005年)
熱那亞的新街和羅利宮殿體系(c,2006年)
拉脫維亞(2項)
2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里加歷史中心(c,1997年)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立陶宛(4項)
4項文化遺產。(其中1項與俄羅斯共有,1項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維爾紐斯歷史中心(c,1994年)
庫爾斯沙嘴(c,2000年)(與俄羅斯共有)
柯納維考古遺址(c,2004年)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挪威、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盧森堡(1項)
1項文化遺產。
盧森堡城的老城區和防禦工事(c,1994年)
馬爾他(3項)
3項文化遺產。
瓦萊塔城(c,1980年)
哈爾薩夫列尼地宮(c,1980年)
馬爾他的巨石廟(c,1980年,1992年):傑剛梯亞神廟(2座)(1980年)-馬爾他島的5座神廟(1992年)
黑山(2項)
1項自然遺產,1項文化遺產。
科托爾的自然與文化歷史區(c,1979年)
杜米托爾國家公園(n,1980年)
註:黑山獨立後尚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現有2項世界遺產為前南斯拉夫時期申報
荷蘭(7項)
7項文化遺產。
斯霍克蘭及周圍地區(c,1995年)
阿姆斯特丹的防線(c,1996年)
威廉斯塔德歷史區、內城和港口(c,1997年)(位於屬地荷屬安的列斯)
金德代克-埃爾斯豪特的風車群(c,1997年)
沃達蒸汽泵站(c,1998年)
比姆斯特爾圩田(c,1999年)
里特維爾德設計的施羅德住宅(c,2000年)
挪威(7項)
6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布呂根(c,1979年)
烏爾內斯木板教堂(c,1979年)
勒羅斯(c,1980年)
阿爾塔岩畫(c,1985年)
維加群島(c,2004年)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多瓦、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西挪威峽灣(n,2005年)
波蘭(13項)
12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白俄羅斯共有,1項與德國共有)
克拉科夫歷史中心(c,1978年)
維利奇卡鹽礦(c,1978年)
奧斯威辛集中營(c,1979年)
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及比亞沃韋扎森林(n,1979年,1992年):波蘭的比亞沃韋扎森林(1979年)-白俄羅斯的別洛韋日自然保護區(1992年)(與白俄羅斯共有)
華沙歷史中心(c,1980年)
扎莫希奇古城(c,1992年)
馬爾堡的條頓騎士團堡 瑪麗安堡(c,1997年)
托倫中世紀古城(c,1997年)
卡爾瓦里亞-澤布日多夫斯卡:風格獨特的建築和園林景觀群與朝聖公園(c,1999年)
亞沃爾和希維德尼察的和平教堂(c,2001年)
小波蘭南部的木結構教堂(c,2003年)
馬斯科夫公園及馬扎科夫斯基公園(c,2004年)(與德國共有)
弗羅茨瓦夫的百年廳(c,2006年)
葡萄牙(13項)
12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英雄港中心區(c,1983年)(位於自治區亞速爾)
托馬爾的基督教女修道院(c,1983年)
巴塔利亞修道院(c,1983年)
里斯本的聖哲羅姆派修道院和貝倫塔(c,1983年)
埃武拉歷史中心(c,1986年)
阿爾科巴薩修道院(c,1989年)
辛特拉文化景觀(c,1995年)
波爾圖歷史中心(c,1996年)
科阿山谷的史前岩畫遺址(c,1998年)
馬德拉的月桂森林(n,1999年)(位於自治區馬德拉)
上杜羅葡萄酒產區(c,2001年)
吉馬朗伊什歷史中心(c,2001年)
皮庫島葡萄園文化景觀(c,2004年)(位於自治區亞速爾)
摩爾多瓦(1項)
1項文化遺產。(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俄羅斯、瑞典、烏克蘭共有)
羅馬尼亞(7項)
6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
多瑙河三角洲(n,1991年)
摩爾達維亞教堂(c,1993年)
霍雷祖修道院(c,1993年)
特蘭西瓦尼亞的村落及其設防教堂(c,1993年,1999年)
奧勒什蒂耶山的達契亞人城堡(c,1999年)
錫吉什瓦拉歷史中心(c,1999年)
馬拉穆列什的木結構教堂(c,1999年)
俄羅斯(23項)
15項文化遺產,8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立陶宛共有,1項與蒙古共有,1項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瑞典、烏克蘭共有)
聖彼得堡歷史中心及相關建築群(c,1990年)
基日島的教堂(c,1990年)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和紅場(c,1990年)
索洛韋茨基群島的文化歷史建築群(c,1992年)
諾夫哥羅德和周邊地區的歷史古跡(c,1992年)
弗拉基米爾和蘇茲達爾的白色建築群(c,1992年)
謝爾吉耶夫鎮的三位一體修道院建築群(c,1993年)
科羅緬斯克的耶穌升天教堂(c,1994年)
科米原始森林(n,1995年)
貝加爾湖(n,1996年)
堪察加火山群(n,1996年,2001年)
阿爾泰「金山」(n,1998年)
西高加索山(n,1999年)
庫爾斯沙嘴(c,2000年)(與立陶宛共有)
喀山城堡歷史建築群(c,2000年)
費拉蓬特修道院建築群(c,2000年)
中錫霍特山脈(n,2001年)
傑爾賓特的古城和城堡建築(c,2003年)
烏布蘇盆地(n,2003年)(與蒙古共有)
新聖母修道院建築群(c,2004年)
弗蘭格爾島自然保護區(n,2004年)
雅羅斯拉夫爾城歷史中心(c,2005年)
斯特魯維地質測量地點(c,2005年)(與白俄羅斯、愛沙尼亞、芬蘭、拉脫維亞、立陶宛、挪威、摩爾多瓦、瑞典、烏克蘭共有)
塞爾維亞(3項)
3項文化遺產。
斯塔里拉斯和索波察尼(c,1979年)
斯圖代尼察修道院(c,1986年)
科索沃的中世紀建築(c,2004年,2006年)(位於科索沃和梅托希亞自治省)
斯洛伐克(5項)
4項文化遺產,1項自然遺產。(其中1項與匈牙利共有)
班斯卡-什佳夫尼察(c,1993年)
斯皮什堡及其相關文化建築群(c,1993年)
弗爾科利內茨(c,1993年)
奧格泰萊克喀斯特岩洞和斯洛伐克的喀斯特地貌(n,1995年,2000年)(與匈牙利共有)
巴爾代約夫城保護區(c,2000年)
西班牙(39項)
35項文化遺產,2項自然遺產,2項雙重遺產。(其中1項與法國共有)
格拉納達的阿蘭布拉、赫內拉利費和阿爾貝辛(c,1984年,1994年)
布爾戈斯大教堂(c,1984年)
科爾多瓦歷史中心(c,1984年,1994年)
馬德里省的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c,1984年)
安東尼·高迪的建築作品(c,1984年,2005年):古爾公園、古爾宮和米拉公寓(1984年)-文森公寓、神聖家族大教堂的耶穌降生正面及地下室、巴特洛公寓和古爾住宅區教堂地下室(2005年)
阿爾塔米拉洞窟(c,1985年)
奧維耶多和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的建築群(c,1985年,1998年)
阿維拉古城及其城外教堂(c,1985年)
塞哥維亞古城及其水道(c,1985年)
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c,1985年)
加拉霍艾國家公園(n,1986年)(位於加那利群島)
托萊多古城(c,1986年)
阿拉貢的穆德哈爾式建築(c,1986年,2001年)
卡塞雷斯古城(c,1986年)
塞維利亞的大教堂、城堡和西印度群島檔案館(c,1987年)
薩拉曼卡古城(c,1988年)
波夫萊特修道院(c,1991年)
梅里達的考古遺址群(c,1993年)
通往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c,1993年)
瓜達盧佩的聖瑪利亞皇家修道院(c,1993年)
多尼亞納國家公園(n,1994年)
昆卡古城(c,1996年)
巴倫西亞的絲綢交易廳(c,1996年)
拉斯梅德拉斯(c,1997年)
比利牛斯山脈—珀杜山(nc,1997年,1999年)(與法國共有)
尤索和素索的聖米蘭修道院(c,1997年)
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宮和神聖和平醫院(c,1997年)
❾ 2020年去委內瑞拉旅遊有什麼最值得去的景區嗎
委內瑞拉是南美洲北部國家,除山地外屬熱帶草原氣候。因此,委內瑞拉除了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之外,也是創造很多美景的國家。有幾個美景堪稱天上人間。
馬拉開波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位於委內瑞拉西北部沿海馬拉開波低地的中心,以其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石油資源聞名遐邇,因為曾經有一位探險隊到此地後發現馬拉開波湖沿岸的風光和土著居民的水上住宅酷似義大利威尼斯,因而稱之為「小威尼斯」。
安赫爾瀑布,是世界十二大瀑布之一,也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丘倫河水從平頂高原奧揚特普伊山(Auyan-tepui)的陡壁直瀉而下,幾乎未觸及陡崖,落差達979.6米。
每當晨昏之際,雲霧彌漫崖頂,只見瀑布從懸崖上飛瀉直下,宛如一條英姿勃勃的銀龍從天而降,發出隆隆的雷鳴聲。如果在陽光的照射下,便有一條美麗的彩虹懸掛在柔媚的水霧上,像是有誰撒出彩練,在引逗這奇騰咆哮的蛟龍似的,再加上瀑布兩旁藤纏葛繞的參天古木和嶙峋山石,使其更顯得磅礴壯觀。
梅里達熱帶雪山,位於委內瑞拉馬拉開波湖南邊,它象綠樹林海中的一顆明珠,鑲嵌在高山峽谷中。那裡有泛著白色浪花的溪水在奔流,在溪畔有甘蔗園和咖啡園。還有一望無際的熱帶雨林。在梅里達,有五座高峰,終年被白雪覆蓋,那白色的雪冠就像落在山尖上的白色雄鷹,人們把這5座山峰稱作5隻鷹。
但委內瑞拉現在的局勢惡化,因為委內瑞拉又跟美國較上勁了,要跟美國斷交,又要驅趕美國的外交機構。因為美國要支持一位反政府的議會主席當臨時總統,現政府領導當然不樂意了。於是現政府就面臨國內和國外的雙重壓力,或者說雙重危機,國內兩方發生戰爭,美國又發出威脅。所以,盡管委內瑞拉有天上人間般的美景,去委內瑞拉旅行的人,也要注意安全。
另外,隨著油價的暴跌,委內瑞拉經濟陷入了深淵,政府收入銳減,為彌補財政赤字,委內瑞拉央行選擇了最簡單的辦法——開動印鈔機,紙幣發行的泛濫,自然造成通脹的飆升。
所以,國家旅遊局提醒已在委內瑞拉或近期前往委內瑞拉的遊客密切關注局勢,提高自我防範意識,做好必要的安全防護,減少不必要外出,避免前往遊行騷亂地區,做到不參與不圍觀,遇到緊急情況冷靜應對,並及時報警。
❿ 異國風情
捷克首都布拉格
一座美麗而古老的山城。城市依山傍水,古跡眾多,國家重點保護的歷史文物達2000多處。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老城區每一條大街小巷,幾乎都可以找見13世紀以來的各種形式的建築物,如始建於1344年的著名聖維特教堂,建於1357年的伏爾塔瓦河上的聖像林立、藝術價值無比的查理大石橋,建於1348年的中歐最古老的高等學府查理大學以及金碧輝煌的布拉格宮和歷史悠久的民族劇院等。老城區的一些偏僻寧靜的街巷迄今依然保持著中世紀的模樣,街道用石塊鋪成,街燈是古老的煤氣燈式,許多房屋帶有宗教色彩的壁畫。隨著城市交通的發展,老城區的許多街道已經顯得過於狹窄,只准許汽車和電車單行通過。 老城中心的老城廣場已經存在900多年了,是群眾集會的場所。廣場上的老市政廳,建於1338年,是一座哥特式建築。廣場南面有著名的卡羅利努姆宮,它是查理大學最古老的建築物。卡羅利努姆宮附近有著名的伯利恆教堂。火葯門樓,是老城13座城門中的僅存者。廣場上有一座建於1410年的鍾樓,盡管鍾樓的外牆牆皮因年代久遠已部分剝落,但它卻以精美別致的自鳴鍾而聞名於世。凡是到布拉格的遊人,總要前往老城廣場觀賞這座古老的鍾樓,路經鍾樓的布拉格市民也常常停下來校對自己的手錶。每到整點,鍾上的窗門便自動打開,鍾聲齊鳴,12個聖像如走馬燈似地一一在窗口出現,向人們鞠躬。這個復雜而又奇妙的自鳴鍾,是15世紀中期由一位鉗工用錘子、鉗子、銼刀等工具建造的,至今走時准確,成為人們觀賞的一件珍品。
奧地利首都維也納
維也納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環境優美,景色誘人。冬溫和夏涼爽。東阿爾卑斯山支脈維也納林山伸展於西郊,綠林成片。山之西是華麗住宅區,花園及葡萄園圍繞。多瑙河流貫市內,水碧山秀,風景如畫。登上城西的阿爾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維也納森林」盡收眼底;城東面對多瑙河盆地,可遠眺喀爾巴阡山閃耀的綠色峰尖。北面寬闊的草地宛如一塊特大綠色絨氈,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間。房屋順山勢而建,重樓連宇,層次分明。登高遠望,各種風格的教堂建築給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層古老莊重的色彩。市內街道呈輻射環狀,寬50米,兩旁林蔭蔽日的環形大道以內為內城。內城卵石街道,縱橫交錯,很少高層房屋,多為巴羅克式、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築。中世紀的聖斯特凡大教堂和雙塔教堂的尖頂聳入雲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香布倫宮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宮,有希臘式建築、雕像及噴泉。多瑙河及多瑙運河間的島上有大公園。1869年建成的國立歌劇院,被稱為世界歌劇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寬、4公里長的環形大道兩旁為博物館、市政廳、國會、大學和國家歌劇院等重要建築,成為歐洲最優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環形大道與另一相平行的環行路之間為中間層,這一帶為商業區、住宅區、也有宮殿、教堂等夾建其間。第二環形路外為外層,市西有幽雅的公園,美麗的別墅以及其它宮殿建築。在這眾多的宮殿中,以位於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龍宮引入注目,這是奧地利歷史上繁榮時期的一個遺跡。城區東南部的「美景宮」為18世紀初卡爾皇帝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戰功的歐根親王所造。旅遊業發達。東北郊和南郊是工業區,有冶金、機械、汽車、鐵路車輛、化工等部門,服裝及印刷產量佔全國一半以上。
維也納的名字始終是和音樂連在一起的。許多音樂大師,如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約翰•斯特勞斯父子、格留克和勃拉姆斯都曾在此度過多年音樂生涯。海頓的《皇帝四重奏》,莫扎特的《費加羅的婚禮》,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田園交響曲》、《月光奏鳴曲》、《英雄交響曲》,舒伯特的《天鵝之歌》、《冬之旅》,約翰•施特勞斯的《藍色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著名樂曲均誕生於此。許多公園和廣場上矗立著他們的雕像,不少街道、禮堂、會議大廳都以這些音樂家的名字命名。音樂家的故居和墓地常年為人們參觀和憑吊。如今,維也納擁有世界上最豪華的國家歌劇院、聞名遐邇的音樂大廳和第一流水平的交響樂團。每年1月1日在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金色大廳舉行新年音樂會。
威尼斯
素有「亞得里亞海明珠」之稱的威尼斯(英文:venice 、義大利文:venezia) 四周環海,位於義大利東北部亞得里亞海濱的威納托省(Veneto)。從地圖上看,威尼斯彷彿一顆鑲嵌在美妙長靴靴腰上的水晶,在亞得里亞海的波濤中熠熠生輝。
西北角有一條四公里長的長堤與大陸相通,它不但是義大利重要的港口,也是一座文化藝術古城。威尼斯及其瀉湖,由118個島嶼組成。素有「水都」、「水城」、「橋城」或「百島之城」的美稱,是義大利威尼斯省的省會(另一資料:威內託大區的首府),也是義大利北部的主要港口。這座世上獨一無二的水上城市景色旖旎、風光獨好,城內歷史古跡比比皆是,是一座風景如畫而又古韻十足的歷史名城。威尼斯全市有117條大小河道(另一資料:177條大小運河)相通,靠401座各式橋梁把它們連接起來。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馬路,市內沒有汽車和自行車,也沒有交通指揮燈,船是市內唯一的交通工具。
威尼斯是一個美麗的城市,它建築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這個面積只有不到7平方公里的城市,一度曾握有全歐最強大的人力、物力和權勢。威尼斯的歷史相傳開始於公元453年;當時這個地方的農民和漁民為逃避酷嗜刀兵的游牧民族,轉而避往亞德里亞海中的這個小島。肥沃的沖積土質,就地而取材的石塊,加上用鄰近內陸的木頭做的小船往來其間;在淤泥中,在水上,先祖們建起了威尼斯。威尼斯10世紀開始發展,14世紀前後,這里已經發展成為義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被譽為整個地中海最著名的集商業貿易旅遊於一身的水上都市;14~15世紀為威尼斯全盛時期,成為義大利最強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國」、地中海貿易中心之一。16世紀始,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威尼斯逐漸衰落,1797年被奧匈帝國吞並。1849年反奧地利的獨立戰爭取得勝利。直到1866年才成為義大利王國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