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築房屋防雷分幾類
建築物應根據其重要性、使用性質、發生雷電事故的可能性和後果,按防雷要求分為三類。
策2.0.2條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劃為第一類防雷建築物:
一、凡製造、使用或貯存炸葯、火葯、起爆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質的建築物,因電火花而引起爆炸,會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
二、具有0區或10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築物。
三、具有1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築物,因電火花而引起爆炸,會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
第2.0.3條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劃為第二類防雷建築物:
一、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築物。
二、國家級的會堂、辦公建築物、大型展覽和博覽建築物、大型火車站、國賓館、國家級檔案館、大型城市的重要給水水泵房等特別重要的建築物。
三、國家級計算中心、國際通訊樞紐等對國民經濟有重要意義且裝有大量電子設備的建築物。
四、製造、使用或貯存爆炸物質的建築物,且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
五、具有1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築物,且電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壞和人身傷亡者。
六、具有2區或11區爆炸危險環境的建築物。
七、工業企業內有爆炸危險的露天鋼質封閉氣罐。
八、預計雷擊次數大於0.06次/a的部、省級辦公建築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築物。
九、預計雷擊次數大於0.3次/a的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築物。
註:預計雷擊次數應按本規范附錄一計算。
第2.0.4條遇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劃為第三類防雷建築物:
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的建築物及省級檔案館。
二、預計雷擊次數大於或等於0.012次/a,且小於或等於0.06次/a的部、省級辦公建築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築物。
三、預計雷擊次數大於或等於0.06次/a,且小於或等於0.3次/a的住宅、辦公樓等一般性民用建築物。
四、預計雷擊次數大於或等於0.06次/a的一般性工業建築物。
五、根據雷擊後對工業生產的影響及產生的後果,並結合當地氣象、地形、地質及周圍環境等因素,確定需要防雷的21區、22區、23區火災危險環境。
六、在平均雷暴日大於15d/a的地區,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的高聳建築物;在平均雷暴日小於或等於15d/a的地區,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煙囪、水塔等孤立的高聳建築物。
B. 全框架房屋中樑柱鋼筋連通頂端避雷針能否避雷
全框架房屋中樑柱鋼筋,連通頂端避雷針可以實現避雷,不過房屋中的鋼筋必須是一個整體,且接地電阻必須小於10歐姆,越小越好。
1、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94)國家標准中的規定:
第3.3.5條利用鋼筋混凝土柱和基礎內鋼筋作引下線和接地體,國內外在六十年代初期就已經採用了。現已較為普遍。利用屋頂鋼筋作為接閃器國內外從七十年代初就逐漸被採用了。
2、關於利用鋼筋體作防雷裝置,IEC1024—1防雷標準的規定如下:
在其2.1.4款的規定中,對利用建築物的自然金屬物作為自然接閃器包括「覆蓋有非金屬物的屋頂結構的金屬體(桁架、互相連接的鋼筋網等等),當該非金屬物處於需要防雷的空間之外時」;在其2.2.5款的規定中,對利用建築物的自然金屬物作為自然引下線包括「建築物的互相連接的鋼筋網」;其2.3.6款對自然接地體的規定是,「混凝土內互相連接的鋼筋網或其它合適的地下金屬結構,當其特性滿足2.5節(譯註:即對其材料和尺寸)的要求時可利用作為接地體」。
C. 樓房怎麼防雷的
建築物防雷分外部防雷和內部防雷。外部防雷裝置為接閃器、引下線、接地裝置,內部防雷裝置為屏蔽、等電位連接、電涌保護器等。
從建築防雷的角度可以將鋼筋混凝土結構內的鋼筋或鋼結構等作為接閃器,用以攔截雷閃放電,一般情況下,被直擊雷打中以後影響不大。需要注意的是,因雷擊引起的非金屬物著火,以及建築物表面的牆皮瓷磚等打下來造成的二次傷害。
防雷裝置:
1、接閃器
避雷針、避雷線、避雷網和避雷帶都是接閃器,它們都是利用其高出被保護物的突出地位,把雷電引向自身,然後通過引下線和接地裝置,把雷電流泄入大地,以此保護被保護物免受雷擊。接閃器所用材料應能滿足機械強度和耐腐蝕的要求,還應有足夠的熱穩定性,以能承受雷電流的熱破壞作用。
2、避雷器
避雷器的作用是用來保護電力系統中各種電器設備免受雷電過電壓、操作過電壓、工頻暫態過電壓沖擊而損壞的一個電器。避雷器的類型主要有保護間隙、閥型避雷器和氧化鋅避雷器。保護間隙主要用於限制大氣過電壓,一般用於配電系統、線路和變電所進線段保護。
避免和減輕雷電災害損失,應由有資質的專業防雷檢測機構對學校、醫院、賓館和高層建築進行定期檢測。
建設單位在防雷裝置的設計和建設時,應根據地質、土壤、氣象、環境、被保護物的特點、雷電活動規律等因素綜合考慮,採用安全可靠、技術先進、經濟合理的設計施工和技術、質量均符合國家標準的防雷設備、器件、器材,確保建築防雷安全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此外,應加強公眾的防雷科學知識普及,提升公眾的防雷意識和防災避險與自救能力,從而遠離雷災,給生命以呵護。
D. 普通民宅如何設置防雷設施
普通民宅設置防雷設施方法:避雷針是保護建築物用的,與保護電器無關。電源線是從很遠內的地方引容來的,如果在遠端遭到雷擊,雷電流會沿著金屬線路進入室內。還有,僅僅關掉開關是沒用的,雷電流的高壓足以在瞬間擊穿電視的低壓開關。避雷針的保護范圍要根據公式進行計算,與建築物的防雷類別、針高和被保護物高度有關,但肯定沒有150m那麼遠。以三類防雷、針高60m,被保護物高度10m計算,保護半徑約為27m。
防雷設備就是通過現代電學以及其它技術來防止被雷擊中的設備。防雷設備從類型上看大體可以分為:電源防雷器、電源保護插座、天饋線保護器、信號防雷器、防雷測試工具、測量和控制系統防雷器、地極保護器。
E. 房屋避雷可以直接焊到房屋框架鋼筋混凝土
一、應該注意幾個問題:
1、考慮到金屬房體是否良好接地;
2、所有經過室外進入室內的電氣線路,是否安裝相應防雷器;
3、有雷電時最好不要用電氣設備;
4、有經濟能力還是考慮當地防雷公司,做好相關防雷措施。
二、雷電發生時如何注意人身安全:
1、雷電時,要關閉電視、音響、影碟機、電腦等室內的用電設備,並斷開電源及信號線路。
2、雷電時,不要觸摸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築物外牆,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類似金屬裝置。緊閉門窗,防止雷電侵入。
3、雷電時,不要帶金屬物體在露天行走,不要使用金屬雨傘,不要騎馬、騎自行車等。
4、雷電時,在野外要立即尋找躲蔽場所。裝有避雷針的混凝土建築物是避雷的好場所。
5、雷電時,在野外不要擠在一起,可躲避在較大的山洞裡。
6、雷電時,不能停留在高樹林子的邊緣,電線、旗桿的周圍和乾草堆、帳篷、鐵軌、長金屬欄桿、龐大金屬物體旁,山頂、制高點等場所。
7、雷電時,不宜在室外游泳。
8、雷電時,如果躲蔽條件不允許,應該立即雙膝下蹲,向前彎曲,雙手抱膝。
9、盡快進入有完好避雷裝置的建築物內,關閉門窗,切不可停留在樓的頂面上。
10、不倚靠建築物的外牆、柱,不靠近更不可觸摸金屬水管或金屬門窗和其它帶電設備。
11、在電源和電話.及電視等室外引入的信號紋沒裝避雷器的情況下,盡量不要看電視、打電話,也不要用其它電器,最好拔掉插頭。
12、不要在家洗淋浴,特別是太陽能熱水器裝在屋頂,又處在直擊雷保護范圍之外的更要特別注意。
13、坐在車廂里是安全的,千萬不要在雷電發生時下車,那是十分危險的。
14、不要進沒有防雷措施的孤立棚舍或崗亭躲雨。
15、離開大樹或電線桿三米以上。
16、盡量不要打手機電話。
17、避開一切容易導電的物體,如金屬、炭、潮濕的動物和植物等,也不要穿濕衣服。
18、不要在樹下避雨,特別是空曠環境中的樹木,因其極可能成為雷電放電的通路;不要在高大建築物(如塔等)旁邊避雨;也不要在倒塌的陰濕的老建築物(如古廟等)旁避雨;不要在鐵軌上行走;
要遠離建築物的避雷針及其接地引下線。
19、如果處在野外無處躲避,雷雨交加時要立即蹲下,雙腳並攏,雙臂抱膝,頭部下俯,盡量縮小身體體積和接地面積。手中如果有金屬物品(如金屬桿的雨傘、鐵器皿、鐵鍬等),要迅速放到較遠的地方。
20、在室內,不要靠近暖氣管片和自來水管;不要繼續收看、收聽電視機或收音機(特別是裝有室外天線的),要切斷電源,並要把室外天線與電視機脫離而與地線連接。為安全起見,最好暫停使用電燈和其他電器,移開較大的容易導電的東西,也盡量不要打電話。
21、如果雷電越來越猛烈,要關閉門窗,熄滅爐火,並在屋內中央鋪一張粗毯或放張長木凳,然後放家人站在上面,這較為安全。
22、如發現電氣設備被雷電燒壞時,應趕快將電源切斷,並找電工檢查修理。在無法判斷它是不是停電時,應看做時有電,在通知電工檢查處理的同時,要看好現場,不要讓人或牲畜接近,應保持8米以上的距離。
23、遇到雷擊事故時,應積極開展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等現場急救措施。
F. 30層的住宅樓防雷均壓環規范要求
1、《建築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中綜合第4.2.4第4款及第7款,第一類防雷建築物從30米以內起每六米設一道;而對第二類和第三類防雷建築物沒有作出要求。
2、《民用建築電氣設計規范》JGJ16-2008中,11.3.3條第2款以及11.4.3對第二類和第三類防雷建築物作出要求,分別是超過45米、60米結構圈樑中的鋼筋應每三層連成閉合迴路,並應同防雷裝置引下線連接。
(6)框架住宅防雷擴展閱讀:
防雷措施:
一、應裝設獨立避雷針或架空避雷線(網),使被保護的建築物及風帽、放散管等突出屋面的物體均處於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架空避雷網的網格尺寸不應大於5m×5m或6m×4m。
二、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間應處於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內,當有管帽時應按表3.2.1確定;當無管帽時,應為管口上方半徑5m的半球體。接閃器與雷閃的接觸點應設在上述空間之外。
三、排放爆炸危險氣體、蒸氣或粉塵的放散管、呼吸閥、排風管等,當其排放物達不到爆炸濃度、長期點火燃燒、一排放就點火燃燒時,及發生事故時排放物才達到爆炸濃度的通風管、安全閥,接閃器的保護范圍可僅保護到管帽,無管帽時可僅保護到管口。
四、獨立避雷針的桿塔、架空避雷線的端部和架空避雷網的各支柱處應至少設一根引下線。對用金屬製成或有焊接、綁扎連接鋼筋網的桿塔、支柱,宜利用其作為引下線。
五、獨立避雷針和架空避雷線(網)的支柱及其接地裝置至被保護建築物及與其有聯系的管道、電纜等金屬物之間的距離。
G. 住宅樓房如何做防雷接地
將防雷接地極和陰極保護陽極二合為一:在犧牲陽極陰極保護中,要求陽極的接地電阻盡量低,這和防雷接地的要求是一致的。如果加大陽極連接電纜的截面積,使之達到防雷接地的要求,被普遍認為可以用犧牲陽極系統代替防雷接地系統,使得犧牲陽極起到陰極保護和防雷的雙重作用。
在儲罐接地線或接地網之間安裝接地電池,接地電池由雙鋅棒製成的,平時雙鋅棒都是處於斷路狀態,當有雷擊或者故障電壓時,故障電流通過雙鋅棒導入接地網,對儲罐起安全保護作用。
(7)框架住宅防雷擴展閱讀
防雷接地作為防雷措施的一部分,其作用是把雷電流引入大地。建築物和電氣設備的防雷主要是用避雷器(包括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和消雷裝置等)的一端與被保護設備相接,另一端連接地裝置,當發生直擊雷時,避雷器將雷電引向自身,雷電流經過其引下線和接地裝置進入大地。
此外,由於雷電引起靜電感應副效應,為了防止造成間接損害,如房屋起火或觸電等,通常也要將建築物內的金屬設備、金屬管道和鋼筋結構等接地;雷電波會沿著低壓架空線、電視天線侵入房屋,引起屋內電工設備的絕緣擊穿,從而造成火災或人身觸電傷亡事故,所以還要將線路上和進屋前的絕緣瓷瓶鐵腳接地。
H. 框架結構的自建房怎樣做防雷接地
框架結構的自建房怎樣做防雷接地
如果你家在周圍並不是很突出,建議不要安裝避雷回針。也就無需防雷接答地線。
從家用電氣安全的角度來說,如果進戶是有地線的,基本上也不需要再單獨去做接地了。
如果電源進線只有火線和零線,沒有地線,那麼你可以考慮自己做接地:找鋼管、角鋼砸到土壤里去作為接地極,最好是熱浸鍍鋅的鋼,然後從接地極引出地線拉到配電盤中的接地端子排上,可能要用6平方的多芯銅線。
I. 關於防雷!請問兩層樓的住宅需要做防雷嗎
如果是在市區,沒必要做。雖然說肯定做比不做好,但一般兩屋樓的房屋周內圍肯定有比你的房子高的容樓屋和建築,所以不必要做。我是深圳安普迅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的,也是專業生產防雷器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如還有疑問,可以打電話聯系。0755-86621089
J. 普通小高層住宅建築是怎麼做防雷系統的
從地下說起
首先是接地體。一般隨基礎埋於地下,接地體的接地面積回要大,分布要均勻。一般使答用大於40*4的鍍鋅扁鋼製作。網格一般不大於8*8米,最外一圈離建築1米,埋深大於1米。接地體與主樓鋼筋要有有效的連接。最好在外側做幾根引出線埋深1米,做好標記,萬一接地電阻偏大,可以利用它增加接地極。
然後是引下線。一般採用直通頂層的角柱和邊柱柱內的鋼筋作引下線,每根柱內選擇兩根對角的角豎筋(其中一根必須在建築外側),隨施工焊接到屋面並引出。不一定每根邊柱都設,一般間距不大於16米就行。
最後是接閃器。一般不上人屋面明設接閃器(就是人們說的避雷帶),採用10或16的鍍鋅圓鋼製作,除建築四周一圈外,還應做網格(一般不大於5*5米)。上人屋面暗設,就做在剛性保護層下面,不要埋得太深。四大角和局部高點設避雷針。
再說說均壓環。在12層以上,每隔幾層要把建築四周的外側地鋼筋連為一體並與引下線連接。以防止側擊雷。
關於其他連接就不細說了。大抵包含以下內容。
其他等電位或電氣接地的線路與這個系統要有可靠連接。
屋面所有外露金屬件也要與這個系統可靠連接。
進出建築物所有的金屬管道要與這個系統可靠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