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方建築有哪些
公元前3000年
巴比倫城逐漸形成。
約公元前27世紀
埃及薩卡拉建昭賽爾金字塔,為台階形。
約公元前27~前26世紀
埃及吉薩建金字塔群,其中最大的為胡夫金字塔。
公元前2350~前1750年
印度按規劃建摩亨朱—達羅城,有大量磚建築。
公元前2000年
埃及代爾·埃爾—巴哈里建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公元前2000年
克里特島建米諾斯王宮。
公元前19世紀
埃及興建卡洪城。
公元前1530~前323年
埃及卡納克建阿蒙神廟。
公元前8世紀
亞述建薩爾貢王宮。
公元前6世紀
建新巴比倫城,伊什達門用琉璃貼面。
巴比倫建空中花園。
希臘建普南城,前4世紀重建。
公元前518~公元前460年
波斯建波斯波利斯豪華宮殿。
公元前500年~公元750年
墨西哥留存特奧蒂瓦坎城,有太陽神金字塔建築群。
建雅典衛城,中有帕提農神廟等建築。
希臘希波丹姆規劃米利都等城,建立了城市規劃模式。
公元前3世紀
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築園於雅典。
約公元前250年
印度桑吉建窣堵波。
公元前27~前23年
羅馬維特魯威著《建築十書》。
公元70~82年
羅馬建大角斗場。
公元82年
羅馬建第度凱旋門。
公元98~112年
羅馬建國拉真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為教堂建築的濫觴。
公元120~124年
羅馬建萬神廟,為當時穹頂技術最高成就。
公元126~134年
羅馬建哈德良離宮。
公元211~217年
羅馬建卡拉卡拉浴場。
公元224~226年
羅馬建君士坦丁凱旋門。
公元366年
中國開鑿敦煌石窟。
公元5世紀末
瑪雅人在蒂卡爾城(今墨西哥境內)建神殿(現稱1號神殿)。
公元532~537年
拜占廷在君士坦丁堡建聖索非亞大教堂。
開羅建伊本·土倫禮拜寺。
德國建沃爾姆斯主教堂,為羅曼建築實例。
公元1063~1092年
義大利建比薩主教堂,1174~1350年建比薩斜塔。
公元1163~1250年
法國建巴黎聖母院。
法國建亞眠主教堂,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築。
公元1248年
德國興建哥特式科隆主教堂,至19世紀全部建成。
公元1296~1462年
義大利建佛羅倫薩大教堂,1420~1434年建造穹窿頂,成為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
公元14世紀
西班牙格拉那達建阿蘭布拉宮。
公元1377~1492年
德國建哥特式建築烏爾姆主教堂,尖塔高161米,為中古時期歐洲最高建築。
公元1385年
義大利興建米蘭教堂。
公元1444~1460年
義大利佛羅倫薩建美第奇府邸,為文藝復興早期府邸建築代表作。
公元1452年
義大利建築師阿爾伯蒂寫成《論建築》,1485年出版。
公元1485~1520年
義大利威尼斯建聖馬可廣場公元15世紀。
俄國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初具規模。
公元1506~1626年
羅馬建聖彼得大教堂,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紀念碑。
公元1512~1514年
西班牙建貝殼府邸,為文藝復興時期「銀匠式」風格。
公元1516年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著《烏托邦》,提出理想城市設想。
公元1519~1547年
法國建尚堡府邸。
公元1546年
法國巴黎興建盧浮宮。
公元1549年
義大利維琴察改建巴西利卡。
公元1550年
義大利建埃斯特別墅,為文藝復興中期台地園。
公元1552年
義大利維琴察建圓廳別墅。
公元1555年
俄國莫斯科建華西里·柏拉仁內教堂。
公元1562年
義大利建築師維尼奧拉著《五種柱式規范》。
公元1570年
義大利建築師帕拉第奧發表《建築四論》。
公元1598~1603年
義大利建阿爾多布蘭迪尼別墅,是義大利巴洛克時期台地園。
公元1619~1622年
英國倫敦建白廳宮大宴會廳。
公元1638~1867年
羅馬建聖卡羅教堂,為典型的巴洛克建築。
公元1656~1671年
法國建造孚—勒—維貢府邸的花園。
公元1661~1756年
法國巴黎建凡爾賽宮,1662~1688年建凡爾賽宮花園。
公元1675~1710年
英國建倫敦聖保羅大教堂。
公元1680~1691年
法國巴黎建傷兵院新教堂。
公元1706~1735年
法國巴黎建蘇俾士府邸,客廳裝飾為洛可可風格。
公元1711~1722年
德國德累斯頓建茨慍格院。
公元1713年
英國拆除期托烏府邸的圍牆,引入園外自然風景。1730年肯特改造斯托烏府邸為英國自然風景園風格。
公元1753~1770年
法國巴黎建協和廣場。
公元1754~1762年
俄國彼得堡建冬宮。
公元1755~1792年
法國巴黎建萬神廟,為古典復興建築的典型作品。
公元1772年
英國出版錢伯斯介紹中國園林的著作《東方造園泛論》。
公元1777年
彼得堡始建巴甫洛夫公園,為俄羅斯園林典範。
公元1789~1793年
德國柏林建勃蘭登堡門,為古典復興建築實例。
公元1791年
美國開始制訂華盛頓規劃方案。
公元1793~1867年
美國建國會大廈,是羅馬復興建築的代表作。
公元1808~1836年
法國巴黎建雄師凱旋門,後改稱星形廣場凱旋門。
公元1823~1847年
英國倫敦建不列顛博物館。
公元1836~1868年
英國倫敦建議會大廈,為浪漫主義建築實例。
公元1851年
英國倫敦建水晶宮,被認為是近代建築的開端。
公元1858年
美國奧姆斯特德主持設計紐約中央公園。
公元1859~1860年
英國肯特郡建「紅屋」,為「工藝美術運動」的建築代表作。
公元1861~1847年
法國建巴黎歌劇院,為折衷主義建築的典型。
公元1882年
西班牙索里亞·伊·馬泰提出「帶形城市」理論,1892年在馬德里規劃建設第一個帶形城市。
公元1885~1887年
美國芝加哥建馬歇爾菲爾德百貨公司,是芝加哥學派的典型作品。
公元1887~1889年
法國巴黎建埃菲爾鐵塔。
公元1889年
法國巴黎建世界博覽會機械館,採用鋼三鉸拱結構,跨度115米。
公元1893年
美國舉辦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從此出現城市美化運動。
比利時布魯塞爾建都靈路12號住宅,為「新藝術運動」的代表性建築。
公元1897年
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建成龍沙公園,為中國自建公園之始。
公元1898年
英國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理論,1909年英國建成第一個田園城市萊奇沃思。
公元1900~1915年
美國賽賓提出吸聲系數概念和混響理論,為室內聲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美國建羅比住宅,賴特設計。
公元1909年
柏林建德國通用電氣公司渦輪機工廠,被稱為第一座現代派建築。
公元1911~1912年
德國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和邁耶建法古斯鞋楦廠,為現代派建築的代表作。
公元1911~1913年
美國紐約建伍爾沃斯大廈,為早期摩天樓代表作。
公元1915年
英國格迪斯著《進化中的城市》出版。
公元1922年
勒柯布西耶著《明日的城市》出版,提出「現代城市」設想。
公元1923年
勒柯布西耶發表《走向新建築》。
中國蘇州工業專門學校設建築科,1927年並入中央大學,設建築系,是為中國建築教育開端。
公元1924年
蘇聯莫斯科建列寧墓。
荷蘭烏德勒支建施羅德住宅,為風格派代表作。
公元1925~1926年
格羅皮烏斯建包豪斯校舍,為現代主義建築早期代表作。
公元1928年
國際現代建築協會在瑞士成立。
公元1928~1931年
法國建薩伏伊別墅,現代主義建築的典範作品之一。
蘇聯莫斯科建成一新型公園——高爾基文化休息公園。
西班牙建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德國館,密斯·范·德·羅設計。
美國佩里提出鄰里單位的規劃思想。
公元1929~1931年
美國紐約建帝國州大廈,高381米,102層,為當時世界上最高建築。
公元1929~1933年
芬蘭建帕伊米實結核病療養院,阿爾托設計。
公元1933年
國際現代建築協會第4次會議通過《雅典憲章》。
公元1936~1939年
美國匹茲堡建流水別墅,是賴特的「有機建築」理論的代表作。
公元1936~1946年
巴西建教育衛生部大廈,尼邁耶等設計。
公元1938年
美國建西塔里埃辛冬季營地,建築師賴特設計。
公元1942年
沙里寧著《城市,它的生長、衰退和將來》,提出「有機疏散」論。
公元1942~1944年
英國制訂大倫敦規劃。
公元1946年
英國議會通過《新城法》,展開新城建設運動。
公元1947~1953年
紐約建聯合國總部大廈,主體為玻璃幕牆板式高層建築。是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作。
公元1948年
國際建築師協會成立。
公元1948~1951年
美國芝加哥建湖濱公寓,建築師密·斯·范·德·羅設計。
公元1951年
勒·柯布西耶受聘負責制定印度昌迪加爾市總體規劃。
公元1951~1952年
紐約建利華大廈,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
公元1954年
史密森夫婦提出粗野主義建築理論。
公元1954~1958年
美國紐約建西格拉姆大廈,密斯·范德羅設計。
公元1955年
法國建成朗香教堂(又譯洪尚教堂),建築師勒·柯布西耶設計。
公元1955~1959年
義大利米蘭建皮瑞里大廈,蓬蒂、奈爾維設計。
公元1956~1962年
美國紐約建環球航空公司候機樓,沙里寧設計,為象徵主義建築代表作。
公元1956~1963年
聯邦德國建西柏林愛樂音樂廳,沙龍設計。
公元1957年
義大利建成羅馬小體育宮,奈爾維等設計。
聯邦德國西柏林舉行國際建築展覽會。
公元1957~1964年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理查德醫學研究中心,為卡恩代表作。
公元1958年
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建美國館,為典雅主義代表作,斯通設計。
公元1958~1960年
巴西利亞建巴西議會大廈,尼邁耶設計。
公元1959~1973年
澳大利亞建悉尼歌劇院,建築師伍重設計。
公元1960~1963年
美國費城建老年人公寓文丘里,設計,反映了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
公元1962~1976年
美國紐約建世界貿易中心,高411米、110層,雅馬薩基(山崎實)設計。
公元1963~1968年
加拿大建多倫多市政府大廈。
公元1966年
希臘雅典成立人類聚居學世界學會。
法國制定《大巴黎區規劃和整頓指導方案》,80年代建成新的城市副中心德方斯。
公元1968年
英國重新頒布了《城鄉規劃法》,採用了結構規劃和局部規劃的規劃編製程序。
日本開始建設築波科學城。
公元1969年
莫斯科建成經濟互助委員會大樓。
公元1970~1974年
美國芝加哥建西爾斯大廈,高443米、110層,為當時世界最高建築,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
公元1971年
蘇聯批准新的莫斯科總體規劃。
公元1972~1977年
法國巴黎建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
公元1974~1978年
美國新奧爾良建義大利廣場,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代表作。
公元1977年
國際建築師協會在智利簽署《馬丘比丘憲章》。
公元1978年
美國建成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貝聿銘設計。
公元1980~1984年
美國紐約建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總部大樓,約翰遜設計,為後現代主義代表作。
Ⅱ 施羅德住宅的風格
20世紀初荷蘭美術界出現「風格派」的藝術流派,倡導幾何形體與純粹色塊版的組合與構圖。風格派對現代建權築藝術有重要影響。這座由傢具設計師兼建築師里特維爾德設計的位於荷蘭烏德勒支市的施羅德住宅是風格派在建築領域最典型的代表。簡潔的體塊,大片的玻璃,明快的顏色,錯落的線條,與荷蘭風格派畫家蒙特里安的繪畫有極為相似的意趣。這座住宅1924年建成。
Ⅲ 施羅德住宅
施羅德住宅編輯
施羅得住宅是一棟用輕靈的手法表現出明晰的建築主題的別墅,是荷蘭風格派藝術在建築領域最典型的表現。雖然也有人批評它是一件擺設多於可用的建築,過於強調客觀性而忽略了其實用性。但它卻是現代建築的重要參照物和先導。
目錄1簡介
2風格
1簡介編輯Schroder house
Rietveld Schröderhuis (Rietveld Schröder House)
施羅德住宅,荷蘭烏德勒支市(1924年)(又名烏德勒支住宅)
建築師:格里特·托馬斯·里特維爾德
設計人G.里特維爾德是傢具設計師兼建築師,受荷蘭當時「風格派」影響,風格派藝術家倡導藝術作品應是幾何形體和純粹色塊的組合構圖。這座施羅德住宅是風格派藝術主張在建築領域的典型表現。由光光的牆板,簡潔的體塊,大片玻璃組成橫豎錯落,若即若離的構圖,與當時著名的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繪畫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維的風格派繪畫。施羅德住宅對許多現代建築師的建築藝術觀念有不小的影響,是現代建築非常重要的開端。
2風格編輯20世紀初荷蘭美術界出現「風格派」的藝術流派,倡導幾何形體與純粹色塊的組合與構圖。風格派對現代建築藝術有重要影響。這座由傢具設計師兼建築師里特維爾德設計的位於荷蘭烏德勒支市的施羅德住宅是風格派在建築領域最典型的代表。簡潔的體塊,大片的玻璃,明快的顏色,錯落的線條,與荷蘭風格派畫家蒙特里安的繪畫有極為相似的意趣。這座住宅1924年建成。
Ⅳ 烏德勒支住宅的中文名稱
烏德勒支式住宅(又名施羅德住宅)
Ⅳ 列舉古代世界著名建築藝術代表作品
赫爾辛基火車站,芬蘭(1906~1916年)
建築師:E.沙里寧
辛基火車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雖有古典之厚重格調,但又高低錯落,
方圓相映,因而生動活潑,有紀念性而不呆板,被視為20世紀建築藝術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羅那(1906~1910年)
建築師:A.高迪
米拉公寓於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建成。西班牙著名建築 師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以浪漫主義的幻想極力使塑性藝術滲透到三度空間的建築中去,把重點放在造型的藝術表現方面。吸收了伊斯蘭建築的風格,與哥特式建築的結構特點相結合,採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獨創的塑性建築楷模。
林肯紀念堂,美國華盛頓(1919~1922年)
建築師:H.培根
紀念堂吸取了古希臘神廟的傳統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圍繞,象徵林肯時期美國的36個州。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瑞典(1909~1923年)
建築師:R.奧斯特柏格
市政廳內的幾個 大廳裝飾華麗而不俗,具有北歐地區的詩情畫意,被認為是民族浪漫主義建築的一個精品。
施羅德住宅,荷蘭烏德勒支市(1924年)
建築師:G.里特維德
這座施羅德住宅是風格派藝術主張在建築領域的典型表現。
包豪斯校舍,德國(1926年)
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
現了「包豪斯」的設計特點:重視空間設計,強調功能與結構效能,把建築美學同建築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經濟性與建造的精美直接聯系起來。這座校舍和包豪斯學校的教
學方針與方法均對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過極大的影響。
薩伏伊別墅,法國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它與歐洲傳統住宅大異其趣,表現出20年代建築運動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築觀念。
巴塞羅那博覽會德國館,西班牙(1929年)
建築師:密斯·凡·德·羅
展館對20世紀建築藝術風格產生了廣泛影響。
紐約帝國州大廈,美國(1931年)
建築師:S.L.H.建築事務所
高度達381米。它保持高度冠軍稱號達42年之久。直到今天,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流水別墅,美國(1935年)
建築師:F.L.賴特
流水別墅不但是F.L.賴特本人作品中特別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紀世界建築園地中罕見的一朵奇葩。
馬賽公寓,法國(1946~1952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由於現澆混凝土模板拆除後,表面不加任何處理,讓粗糙地表現人工操作痕跡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現出了一種粗擴、 原始、朴實和敦厚的藝術效果,後來它被帶上了「粗野主義」始祖的「桂冠」。
朗香教堂,法國(1950~1953年)
建築師:勒·柯布西耶
朗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勒·柯布西耶設計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
·柯布西耶創作風格的轉變,並對西方「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文藝復興前的建築師
卡利克拉特
希臘古典時期建築的開拓者
伊克蒂諾
為全希臘的大神造廟
穆尼西克拉
獨守衛城大門
皮泰歐
收束衛城建築群
維待魯威
首位進行建築理論寫作的羅馬建築師
喬托·迪·邦多納
創造比過去更完美的藝術
卷二 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師
菲利浦·布魯奈萊斯基
使圓頂恢復活力的八
列昂·巴蒂斯塔·阿爾貝蒂
私生子寫出建築巨著
多納托·布拉曼特
平民出身的大師
米開朗琪羅·波納羅蒂
終身未娶的藝術大師
拉斐爾·桑蒂奧
善畫聖母像的建築師
雅可博·珊索維諾
威尼斯的佛羅倫薩入
安德烈亞·帕拉第奧
他創造了帕拉第奧母題
胡安·德·埃雷拉
菲利浦國王的建築師
伊尼哥·瓊斯
英國建築師的鼻祖
卷三 巴洛克及洛可可時期的建築師
喬凡尼·洛倫佐·貝爾尼尼
巴洛克藝術的首席代表
弗朗西斯科·波羅米尼
緊張狂躁的建築大師
瓜里諾 ·瓜里尼
建築中的幾何
巴爾塔扎爾·諾伊曼
追求纖巧、 自由和自然
卷四 古典主義時期的建築師
路易·勒沃
扛起古典復興的大旗
克里斯多夫·雷恩
與莎士比亞齊名的偉大人物
朱爾·哈杜安·孟薩
搖擺在巴洛克和古典主義之間
卷五 新古典主義及19世紀的建築師
約翰·范布勒
能寫劇本的建築師
安熱-雅克·加布里埃爾
法國優雅傳統的完美闡釋者
蘭斯洛特·布朗
英國最偉大的造園家
威廉·錢伯斯
東方建築文化的傳播者
艾蒂恩-路易·布雷
幻想建築的集大成者
羅伯特·亞當
從室內裝飾開始
克羅德一尼古拉斯·勒杜
平等的建築
喬治·丹斯
凸顯建築的個牲
托馬斯·傑斐遜
總統建築師
詹姆斯·懷亞特
青年得志
康斯坦丁·安德烈耶維奇·托恩
沙皇陛下建築師
卷六 現代主義時期的建築師(上)
亨利·拉布魯斯特
設計體現功能
約瑟夫·帕克斯頓
溫室花匠創造水晶宮
拜倫·奧斯曼
巴黎改造的「鷹派」建築師
古斯塔夫·埃菲爾
「巴黎鐵娘子」的創造者
奧托·瓦袼納
新建築的推動者
安東尼·高迪
建築中的自然與永恆
亨德里克·彼得若斯·貝冪拉赫
創造空聞
路易斯·沙利文
形式隨功能而定
維克多·霍爾塔
布魯塞爾的建築大師
亨利·凡·德·維冪德
不一樣的新藝術運動
約瑟夫·奧布雷克
最富個性的分離派建築師
彼得·貝倫斯
現代工業設計的先驅
查爾斯·麥金托什
格拉斯哥的畫家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瀑布、草原和房子
阿道夫·盧斯
去那片湖濱吧
奧古斯特·貝瑞
一棵正在成長的樹
瓦爾特·袼羅皮烏斯
包豪斯的第一住校長
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
「解剖學」建築師
埃里克·門德爾松
抓住瞬間想像中的輪廓
勒·柯布西耶
一個筆名成就一個時代
卷七 現代主義時期的建築師(下)
康斯坦丁·梅爾尼科夫
直覺主義的全能推手
皮埃爾·奈爾維
作為工程師的建築師
理查德·約瑟夫·紐特拉
沙漠中的別墅
漢斯·夏隆
德國有機建築的實現者
阿爾瓦·阿爾托
人性化的建築
路易斯·卡恩
神秘的建築詩句
菲利浦·約翰遜
美國建築「教父」
奧斯卡·尼麥耶
曲線中的情感與自由
埃羅·;少利南
由雕塑走向建築
丹下健三
世界的丹下
貝聿銘
華商建築設計第一人
喬爾恩·伍重
建築天堂的「童話王子」
詹姆斯·斯特林
博採眾長的英袼蘭爵士
弗蘭克·蓋里
建築界的畢加索
理查德·邁耶
白色經典
漢斯·霍雷恩
從小蠟燭店走出的建築大師
諾曼·福斯特
尋找新的建築形態
保羅·安德魯
法國優雅傳統的繼承者
安藤忠雄
十八歲闖盪世界的獨行客
扎哈·哈迪德
Ⅵ 跪求 里特維爾德的施羅德住宅 的平立剖圖!!!要帶數據的!!!謝謝各位大俠啦!!!急求!!!
再讀里特維爾德的施羅德住宅蔡麗蓉彭峰江西理工大學建築與測繪工程內學院城市規劃容教研室江西贛州塞氆莖苤仔商要】施羅德住宅是里特維爾德一生中最重要的也是建築設計史上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它的設計思想和手法與他早期的魄藍櫛』知、出一轍同時也貫徹著「風格派」的設計和藝術理念是風格派建築的最典型代表。通過對建築師里特維爾德的介紹對施羅德住宅的解析再度賞析風格派建築的魅力。飫熊詞】施羅德住宅里特維爾德風格派一概述施羅德住宅位於荷蘭烏德勒支
Ⅶ 外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建築師有哪些
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築師
赫爾辛基火車站,芬蘭(~1916年)
建築師:E.沙里寧
芬蘭赫爾辛基火車站建於1906~1916年,是本世紀初車站建築中的珍品,也是北歐 早期現代派范疇的重要建築實例,但基本上還是折衷主義的。它輪廓清晰,體形明快, 細部簡練,既表現了磚石建築的特徵,又反映了向現代派建築發展的趨勢。
赫爾辛基火 車站的設計者是著名建築師艾里爾·沙里寧(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爾 辛基火車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義建築的代表作,雖有古典之厚重格調,但又高低錯落,方圓相映,因而生動活潑,有紀念性而不呆板,被視為20世紀建築藝術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羅那(1906~1910年)
建築師:A.高迪
米拉公寓於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羅那建成。設計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築 師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築藝術探新中勇於開辟另一條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義的幻想極力使塑性藝術滲透到三度空間的建築中去,在米拉公寓設計 中,把重點放在造型的藝術表現方面。他發揮想像力,建築形象奇特,怪誕不經。
同時 吸收了伊斯蘭建築的風格,與哥特式建築的結構特點相結合,採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獨創的塑性建築楷模。
林肯紀念堂,美國華盛頓(1919~1922年)
建築師:H.培根
林肯紀念堂由美國建築師亨利·培根設計,坐落在摩爾林蔭大道末端的一處人造高 地上,面積為2200平方米,對面是華盛頓紀念碑。紀念堂吸取了古希臘神廟的傳統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圍繞,象徵林肯時期美國的36個州。雖然平面似古希 臘神廟,但沒有通常希臘神廟的山花,而是一個團進去的屋頂層,放在古典柱式的頂部。
紀念堂內部用排列柱將平面劃分為一個主廳和兩個側廳,側廳內牆壁上繪制了表現林肯 一生中最顯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畫。整個紀念堂的高潮是正對入口位於主廳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從入口到雕像這一縱向序列的引導下,人們會感受到氣氛的庄嚴。爾後人們 會漸漸看清這尊在散射入室的陽光照射下表情嚴肅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縱橫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導形成了庄嚴肅穆的氣氛,這是這座紀念建築設計上的傑出手筆。
斯德哥爾摩市政廳,瑞典(1909~1923年)
建築師:R.奧斯特柏格
本世紀20年代,創造新建築風格的呼聲已在西歐興起,而傳統建築風格仍保持著強 勁的勢頭。1923年落成的這幢市政廳即是尊重和繼承傳統的一種表現。瑞典建築師R.奧 斯特柏格在市政廳設計中,他尊重古典建築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將歷史上的多種建築風 格與手法融合一起,創作了這座體形高低錯落、虛實相諧的水邊建築。市政廳內的幾個 大廳裝飾華麗而不俗,具有北歐地區的詩情畫意,被認為是民族浪漫主義建築的一個精品。
施羅德住宅,荷蘭烏德勒支市(1924年)
建築師:G.里特維德
設計人G.里特維德是傢具設計師兼建築師,受荷蘭當時「風格派」影響。風格派藝 術家倡導藝術作品應是幾何形體和純粹色塊的組合構圖。這座施羅德住宅是風格派藝術 主張在建築領域的典型表現。由光光的牆板,簡潔的體塊,大片玻璃組成橫豎錯落,若 即若離的構圖,與當時著名的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繪畫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維的風格派繪畫。施羅德住宅對許多現代建築師的建築藝術觀念有不小的影響。
包豪斯校舍,德國(1926年)
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
此建築群由著名建築師W.格羅皮烏斯設計,建於德國德騷市。它由教學樓、實習工 廠和學生宿舍三部分組成。空間布局的特點是根據使用功能組合為既分又合的群體,既 獨立分區,又方便聯系。教學樓與實習工廠均為四層,佔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層,連接二者的是兩層的飯廳兼禮堂。居於群體中樞並連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師辦公室 和圖書館。
建築佔地面積為2630平方米。這樣不同高低的形體組合在一起,既創造了在 行進中觀賞建築群體給人帶來的時空感受,又表達了建築物相互之間的有機關系,更體 現了「包豪斯」的設計特點:重視空間設計,強調功能與結構效能,把建築美學同建築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經濟性與建造的精美直接聯系起來。這座校舍和包豪斯學校的教學方針與方法均對現代建築的發展產生過極大的影響。
Ⅷ 施羅德住宅是誰設計的啊
施羅德施拉德爾Schroeder House住宅 建築師里特維爾德 GERrit G.T.Rietveld
作品說明:
風格派是二十世紀初期在法國產生的回立體派藝術的答分支和變種。他們認為最好的藝術就是基本幾何形象的組合和構圖。風格派和構成派熱衷於幾何形體、空間和色彩的構圖效果。最能代表風格派建築特徵的是荷蘭烏德勒支(Utrecht)地方的這所由里特維德設計的住宅。他非常偏愛單純線條、顏色,以便大量製造。這種簡潔的設計概念深刻的影響了日後餓設計界。所住宅大體上是一個立方體,但設計者將其中的一些牆板、屋頂板和幾處樓板推伸出來,稍稍脫離住宅主體,這些伸挑出來的板片形成橫豎相間、錯落有致、縱橫穿插的造型,加上不透明的牆片與透明的大玻璃窗的虛實對比、明暗對比、透明與反光的交錯,造成活潑新穎的建築形象。
有著傢具設計師背景的里特維爾德清楚的表達了施羅德施拉德爾住宅的純凈結構,室內很少採用牆體,而是推拉屏風代替,這是當時最為純粹的住宅。但在它的背面它被加上了一個便利的陽台。
Ⅸ 求施羅德住宅的詳細平立剖圖及詳細尺寸 急用啊!
施羅德施來拉德爾Schroeder House住宅 建築師里特自維爾德 GERrit G.T.Rietveld
作品說明:
風格派是二十世紀初期在法國產生的立體派藝術的分支和變種。他們認為最好的藝術就是基本幾何形象的組合和構圖。風格派和構成派熱衷於幾何形體、空間和色彩的構圖效果。最能代表風格派建築特徵的是荷蘭烏德勒支(Utrecht)地方的這所由里特維德設計的住宅。他非常偏愛單純線條、顏色,以便大量製造。這種簡潔的設計概念深刻的影響了日後餓設計界。所住宅大體上是一個立方體,但設計者將其中的一些牆板、屋頂板和幾處樓板推伸出來,稍稍脫離住宅主體,這些伸挑出來的板片形成橫豎相間、錯落有致、縱橫穿插的造型,加上不透明的牆片與透明的大玻璃窗的虛實對比、明暗對比、透明與反光的交錯,造成活潑新穎的建築形象。
有著傢具設計師背景的里特維爾德清楚的表達了施羅德施拉德爾住宅的純凈結構,室內很少採用牆體,而是推拉屏風代替,這是當時最為純粹的住宅。但在它的背面它被加上了一個便利的陽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