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住宅容積率的要求
容積率一般是由政府規定的。現行城市規劃法規體系下編制的各類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一般而言,容積率分為:
獨立別墅為0.2~0.5
聯排別墅為0.4~0.7
6層以下多層住宅為0.8~1.2
11層小高層住宅為1.5~2.0
18層高層住宅為1.8~2.5
19層以上住宅為2.4~4.5
住宅小區容積率小於1.0的,為非普通住宅
計算公式為:總建築面積÷總用地面積×100%
當建築物層高超過8米,在計算容積率時該層建築面積加倍計算。
容積率越低,居民的舒適度越高,反之則舒適度越低。
所謂「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總建築面積與用地面積的比率。對於發展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綠地率也是如此。綠地率較高,容積率較低,建築密度一般也就較低,發展商可用於回收資金的面積就越少,而住戶就越舒服。
這兩個比率決定了這個項目是從人的居住需求角度,還是從純粹賺錢的角度來設計一個社區。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3,綠地率應不低於30%。但由於受土地成本的限制,並不是所有項目都能做得到。
特性
(一)容積率表達的是具體「宗地」內單位土地面積上允許的建築容量。宗地是地籍管理的基本單元,是地球表面一塊有確定邊界、有確定權屬的土地,其面積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綠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設施用地等。容積率只有在指「宗地」容積率的情況下,才能反映土地的具體利用強度,宗地間才具有可比性。
(二)容積率(R)、建築密度(C)與層數(H)之間有一定關系。建築密度是指在具體「宗地」內建築物基底面積與宗地面積之比。當宗地內各房屋的層數相同,且對單個房屋來說各層建築面積相等時,三者之間的關系可表示為:R=C·H,此種情況下,建築層數與容積率成正比例關系。
(三)容積率可以更加准確地衡量地價水平。人們購買土地使用權的目的是為了對土地進行開發,建設房屋。 房屋的單方開發成本=房屋單方造價+樓面地價+稅+費 樓面地價=宗地總價/宗地內允許總建築面積=土地單價/容積率 因此,樓面地價比單位地價更能准確地反映地價的高低。
樓面地價=土地總價÷規劃建築面積 =土地單價÷規劃容積率
規劃建築面積=土地面積×容積率
(四)容積率存在客觀上的最合理值。在一般情況下,提高容積率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但建築容量的增大,會帶來建築環境的劣化,降低使用的舒適度。為做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相協調,城市規劃中的容積率存在客觀上的最合理值。
2. 各類居住用地一般而言,容積率分為多少
容積率一般是抄由政府規定的。 現行城市規劃法規體系下編制的各類居住用地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一般而言,容積率分為 獨立別墅為0.2~0.5, 聯排別墅為0.4~0.7, 6層以下多層住宅為0.8~1.2, 11層小高層住宅為1.5~2.0, 18層高層住宅為1.8~2.5, 19層以上住宅為2.4~4.5, 住宅小區容積率小於1.0的,為非普通住宅。 並根據不同城市的特點有所差別。
3. 現有54200平米住宅用地,要求容積率=2;建築密度(%)<或等於30;綠化率(%)>或=30;建築限高<或=60米;
容積率:是指項目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全部建築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回。附屬建築物也計算在內答,但應註明不計算面積的附屬建築物除外。
建築密度:即建築覆蓋率,指項目用地范圍內所有基底面積之和與規劃建設用地之比。
綠化率:是指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綠地面積與規劃建設用地面積之比。
以上所提到的規劃建設用地面積是指項目用地紅線范圍內的土地面積,一般包括建設區內的道路面積、綠地面積、建築物(構築物)所佔面積、運動場地等等.
根據你提供的數據計算如下:
建築面積:用地面積*容積率=54200*2=108400平米,容積率為2,可以考慮小高層和多層,也可考慮低層和高層,也可考慮綜合業態;
首層建築面積:用地面積*建築密度=54200*30%=16260平米
綠地面積:用地面積*綠化率=54200*30%=16260平米
建築層數:按2.95米/層高計算,層數=(建築高度-室內外高差-女兒牆)/層高=(60-0.45-0.6)/2.95=20層
建築面積最大的理論值:16260*20=325200平米;
4. 商服用地和住宅用地的容積率哪個高
分片區,一般是商服用地高
5. 一般二類居住用地可以建幾層是根據二類居住用地的容積率計算嗎
.
容積率是指來建築自總面積與建築用地面積的比。例如,在1萬平方米用地的土地上,有6000平方米的建築總面積,其容積率為0.6。
房屋價值不單是按每平方米建築面積,價格差關鍵是容積率大小,如:容積率1.40左右比容積率2.80左右的房屋,每平方米價格要高出一倍左右。
規劃對低密度住宅的大體標准概念,高層低密度住宅容積率不大於2.2;多層低密度住宅容積率不大於1.2;排屋(Town House)容積率不大於0.7;別墅(Villa)容積率不大於0.35。
6. 住宅容積率一般多少
一般多層小區容積率通常不可能超過1.5,11層以下小高層住區容積率通常不可能超過2.0,18層以下小高層住區容積率通常不可能超過2.5,18層以上百米以下高層住區容積率通常不可能超過3.5。
容積率指一個小區的地上總建築面積與凈用地面積的比率。又稱建築面積毛密度。對於開發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
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3,綠地率應不低於30%。但由於受土地成本的限制,並不是所有項目都能做得到。容積率是衡量建設用地使用強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容積率的值是無量綱的比值。容積率越低,居民的舒適度越高,反之則舒適度越低。
一般情況下指某一基地范圍內,地面以上各類建築的建築面積總和與基地面積的比值。可以根據規劃和管理需要對地下建築面積計算地下容積率。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地方政府自行規定的,關於地下室是否算容積率,地下商業建築(商業用房)算不算容積率都做了很好的探索。不算容積率是考慮到節約用地,鼓勵開發地下空間,計入容積率是規范房地產市場,防止不良房地產開發商有漏洞可鑽。容積率將直接關繫到建築用地的大小。
(6)住宅用地用地容積率擴展閱讀
建築面積一般按照《建築工程建築面積計算規范》(GB/T50353-2013)的規定計算;存在以下特殊情況。
1、建築底層架空作為通道、公共停車、布置綠化小品、居民休閑、配套設施等公共用途的,架空層層高宜在2.8米至3.6米之間,其建築面積不計入容積率。
2、建築物頂部有圍護結構的樓梯間、水箱間、電梯機房,結構(設備管道)轉換層,底層車庫、雜物間等。當層高在2.2米及以上的按全面積計入容積率,若層高不足2.2米的按1/2面積計入容積率。
3、建築物的陽台,不論是凹陽台、挑陽台、不封閉陽台均按其水平投影面積的一半計算,當進深超過1.8米的各類陽台,封閉陽台均按全面積計入容積率。
4、半地下室凡頂板標高超出室外地坪標高1.0米以上的建築部分應計入地上建築面積計算值;不足1.0米的,不計入容積率。
5、如建築室外地坪標高不一致時,以周邊最近的城市道路標高為准加上0.2米作為室外地坪,之後再按上述規定核准。
6、根據有關規定,容積率計算式中建築總面積不包括地下室、半地下室建築面積,屋頂建築面積不超過標准層建築面積的10%的也不計算。
7. 商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建築容積率的大小有什麼規定
這個要先知道你的項目是在什麼地方,因為每個地方的規劃局對用回地的性質大部分是已答經控制好了的。所以想要知道容積率的大小建議你還得咨詢當地的規劃局,因為國家對於當地的地塊的規劃還沒這么詳細,只是當地的規劃局會對用地進行比較嚴格的控制,然後擬定相關文件送人大審批,審批通過後該地的用地性質,容積率。建築密度,限高等都是已經規定好的。是有法律依據的。所以你的這個提問只能依據你現在項目用地是位於那個地方,你就去哪個地方咨詢當地的規劃局吧
8. 2018版居住區規劃設計標准中4.0.2中住宅用地容積率為1.5,建築高度最大值一定為27米嗎
. 容積率是指抄建築總面襲積與建築用地面積的比。例如,在1萬平方米用地的土地上,有6000平方米的建築總面積,其容積率為0.6。 規劃對低密度住宅的大體標准概念,高層低密度住宅容積率不大於2.2;多層(小高層)低密度住宅容積率不大於1.2;排屋(Town House)容積率不大於0.7;別墅(Villa)容積率不大於0.35。房屋價值不單是按每平方米建築面積,價格差關鍵是容積率大小,如:容積率1.20左右比容積率2.40左右的房屋,每平方米價格要高出一倍左右。
9. 住宅用地200畝,容積率3,商業用地150畝,容積率2.5,成交價5.5億,怎樣計算樓面地價
1、樓面來地價的具體計算公式為源:樓面地價=土地總價格 / 建築總面積,其中建築總面積=土地總面積*容積率。
2、也可以這樣理解:樓面地價是指單位建築面積所分攤的平均的土地價格,簡單地可以理解為在土地上蓋出房子後,每單位售價中所包含的土地成本。樓面地價最真實地反映了建築單價中所包含的單位土地成本價格。
樓面地價的計算公式如下: 樓面地價 = 土地價格 / 規劃建築面積 = 土地單價 / 容積率
備註:規劃建築面積=土地面積×容積率
10. 用地性質為居住用地、容積率≤1.8、建築密度≤30%、建築限高24米、綠地率≥35%。
限高是24米的話也只能做七層,你這塊地很小,我估計也就能做兩個七層的板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