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西方建築有哪些
公元前3000年
巴比倫城逐漸形成。
約公元前27世紀
埃及薩卡拉建昭賽爾金字塔,為台階形。
約公元前27~前26世紀
埃及吉薩建金字塔群,其中最大的為胡夫金字塔。
公元前2350~前1750年
印度按規劃建摩亨朱—達羅城,有大量磚建築。
公元前2000年
埃及代爾·埃爾—巴哈里建曼都赫特普三世墓。
公元前2000年
克里特島建米諾斯王宮。
公元前19世紀
埃及興建卡洪城。
公元前1530~前323年
埃及卡納克建阿蒙神廟。
公元前8世紀
亞述建薩爾貢王宮。
公元前6世紀
建新巴比倫城,伊什達門用琉璃貼面。
巴比倫建空中花園。
希臘建普南城,前4世紀重建。
公元前518~公元前460年
波斯建波斯波利斯豪華宮殿。
公元前500年~公元750年
墨西哥留存特奧蒂瓦坎城,有太陽神金字塔建築群。
建雅典衛城,中有帕提農神廟等建築。
希臘希波丹姆規劃米利都等城,建立了城市規劃模式。
公元前3世紀
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築園於雅典。
約公元前250年
印度桑吉建窣堵波。
公元前27~前23年
羅馬維特魯威著《建築十書》。
公元70~82年
羅馬建大角斗場。
公元82年
羅馬建第度凱旋門。
公元98~112年
羅馬建國拉真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為教堂建築的濫觴。
公元120~124年
羅馬建萬神廟,為當時穹頂技術最高成就。
公元126~134年
羅馬建哈德良離宮。
公元211~217年
羅馬建卡拉卡拉浴場。
公元224~226年
羅馬建君士坦丁凱旋門。
公元366年
中國開鑿敦煌石窟。
公元5世紀末
瑪雅人在蒂卡爾城(今墨西哥境內)建神殿(現稱1號神殿)。
公元532~537年
拜占廷在君士坦丁堡建聖索非亞大教堂。
開羅建伊本·土倫禮拜寺。
德國建沃爾姆斯主教堂,為羅曼建築實例。
公元1063~1092年
義大利建比薩主教堂,1174~1350年建比薩斜塔。
公元1163~1250年
法國建巴黎聖母院。
法國建亞眠主教堂,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築。
公元1248年
德國興建哥特式科隆主教堂,至19世紀全部建成。
公元1296~1462年
義大利建佛羅倫薩大教堂,1420~1434年建造穹窿頂,成為文藝復興建築的開端。
公元14世紀
西班牙格拉那達建阿蘭布拉宮。
公元1377~1492年
德國建哥特式建築烏爾姆主教堂,尖塔高161米,為中古時期歐洲最高建築。
公元1385年
義大利興建米蘭教堂。
公元1444~1460年
義大利佛羅倫薩建美第奇府邸,為文藝復興早期府邸建築代表作。
公元1452年
義大利建築師阿爾伯蒂寫成《論建築》,1485年出版。
公元1485~1520年
義大利威尼斯建聖馬可廣場公元15世紀。
俄國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初具規模。
公元1506~1626年
羅馬建聖彼得大教堂,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紀念碑。
公元1512~1514年
西班牙建貝殼府邸,為文藝復興時期「銀匠式」風格。
公元1516年
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著《烏托邦》,提出理想城市設想。
公元1519~1547年
法國建尚堡府邸。
公元1546年
法國巴黎興建盧浮宮。
公元1549年
義大利維琴察改建巴西利卡。
公元1550年
義大利建埃斯特別墅,為文藝復興中期台地園。
公元1552年
義大利維琴察建圓廳別墅。
公元1555年
俄國莫斯科建華西里·柏拉仁內教堂。
公元1562年
義大利建築師維尼奧拉著《五種柱式規范》。
公元1570年
義大利建築師帕拉第奧發表《建築四論》。
公元1598~1603年
義大利建阿爾多布蘭迪尼別墅,是義大利巴洛克時期台地園。
公元1619~1622年
英國倫敦建白廳宮大宴會廳。
公元1638~1867年
羅馬建聖卡羅教堂,為典型的巴洛克建築。
公元1656~1671年
法國建造孚—勒—維貢府邸的花園。
公元1661~1756年
法國巴黎建凡爾賽宮,1662~1688年建凡爾賽宮花園。
公元1675~1710年
英國建倫敦聖保羅大教堂。
公元1680~1691年
法國巴黎建傷兵院新教堂。
公元1706~1735年
法國巴黎建蘇俾士府邸,客廳裝飾為洛可可風格。
公元1711~1722年
德國德累斯頓建茨慍格院。
公元1713年
英國拆除期托烏府邸的圍牆,引入園外自然風景。1730年肯特改造斯托烏府邸為英國自然風景園風格。
公元1753~1770年
法國巴黎建協和廣場。
公元1754~1762年
俄國彼得堡建冬宮。
公元1755~1792年
法國巴黎建萬神廟,為古典復興建築的典型作品。
公元1772年
英國出版錢伯斯介紹中國園林的著作《東方造園泛論》。
公元1777年
彼得堡始建巴甫洛夫公園,為俄羅斯園林典範。
公元1789~1793年
德國柏林建勃蘭登堡門,為古典復興建築實例。
公元1791年
美國開始制訂華盛頓規劃方案。
公元1793~1867年
美國建國會大廈,是羅馬復興建築的代表作。
公元1808~1836年
法國巴黎建雄師凱旋門,後改稱星形廣場凱旋門。
公元1823~1847年
英國倫敦建不列顛博物館。
公元1836~1868年
英國倫敦建議會大廈,為浪漫主義建築實例。
公元1851年
英國倫敦建水晶宮,被認為是近代建築的開端。
公元1858年
美國奧姆斯特德主持設計紐約中央公園。
公元1859~1860年
英國肯特郡建「紅屋」,為「工藝美術運動」的建築代表作。
公元1861~1847年
法國建巴黎歌劇院,為折衷主義建築的典型。
公元1882年
西班牙索里亞·伊·馬泰提出「帶形城市」理論,1892年在馬德里規劃建設第一個帶形城市。
公元1885~1887年
美國芝加哥建馬歇爾菲爾德百貨公司,是芝加哥學派的典型作品。
公元1887~1889年
法國巴黎建埃菲爾鐵塔。
公元1889年
法國巴黎建世界博覽會機械館,採用鋼三鉸拱結構,跨度115米。
公元1893年
美國舉辦芝加哥世界博覽會,從此出現城市美化運動。
比利時布魯塞爾建都靈路12號住宅,為「新藝術運動」的代表性建築。
公元1897年
中國黑龍江齊齊哈爾建成龍沙公園,為中國自建公園之始。
公元1898年
英國霍華德提出「田園城市」理論,1909年英國建成第一個田園城市萊奇沃思。
公元1900~1915年
美國賽賓提出吸聲系數概念和混響理論,為室內聲學奠定了理論基礎。
美國建羅比住宅,賴特設計。
公元1909年
柏林建德國通用電氣公司渦輪機工廠,被稱為第一座現代派建築。
公元1911~1912年
德國建築師格羅皮烏斯和邁耶建法古斯鞋楦廠,為現代派建築的代表作。
公元1911~1913年
美國紐約建伍爾沃斯大廈,為早期摩天樓代表作。
公元1915年
英國格迪斯著《進化中的城市》出版。
公元1922年
勒柯布西耶著《明日的城市》出版,提出「現代城市」設想。
公元1923年
勒柯布西耶發表《走向新建築》。
中國蘇州工業專門學校設建築科,1927年並入中央大學,設建築系,是為中國建築教育開端。
公元1924年
蘇聯莫斯科建列寧墓。
荷蘭烏德勒支建施羅德住宅,為風格派代表作。
公元1925~1926年
格羅皮烏斯建包豪斯校舍,為現代主義建築早期代表作。
公元1928年
國際現代建築協會在瑞士成立。
公元1928~1931年
法國建薩伏伊別墅,現代主義建築的典範作品之一。
蘇聯莫斯科建成一新型公園——高爾基文化休息公園。
西班牙建巴塞羅那國際博覽會德國館,密斯·范·德·羅設計。
美國佩里提出鄰里單位的規劃思想。
公元1929~1931年
美國紐約建帝國州大廈,高381米,102層,為當時世界上最高建築。
公元1929~1933年
芬蘭建帕伊米實結核病療養院,阿爾托設計。
公元1933年
國際現代建築協會第4次會議通過《雅典憲章》。
公元1936~1939年
美國匹茲堡建流水別墅,是賴特的「有機建築」理論的代表作。
公元1936~1946年
巴西建教育衛生部大廈,尼邁耶等設計。
公元1938年
美國建西塔里埃辛冬季營地,建築師賴特設計。
公元1942年
沙里寧著《城市,它的生長、衰退和將來》,提出「有機疏散」論。
公元1942~1944年
英國制訂大倫敦規劃。
公元1946年
英國議會通過《新城法》,展開新城建設運動。
公元1947~1953年
紐約建聯合國總部大廈,主體為玻璃幕牆板式高層建築。是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作。
公元1948年
國際建築師協會成立。
公元1948~1951年
美國芝加哥建湖濱公寓,建築師密·斯·范·德·羅設計。
公元1951年
勒·柯布西耶受聘負責制定印度昌迪加爾市總體規劃。
公元1951~1952年
紐約建利華大廈,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
公元1954年
史密森夫婦提出粗野主義建築理論。
公元1954~1958年
美國紐約建西格拉姆大廈,密斯·范德羅設計。
公元1955年
法國建成朗香教堂(又譯洪尚教堂),建築師勒·柯布西耶設計。
公元1955~1959年
義大利米蘭建皮瑞里大廈,蓬蒂、奈爾維設計。
公元1956~1962年
美國紐約建環球航空公司候機樓,沙里寧設計,為象徵主義建築代表作。
公元1956~1963年
聯邦德國建西柏林愛樂音樂廳,沙龍設計。
公元1957年
義大利建成羅馬小體育宮,奈爾維等設計。
聯邦德國西柏林舉行國際建築展覽會。
公元1957~1964年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理查德醫學研究中心,為卡恩代表作。
公元1958年
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建美國館,為典雅主義代表作,斯通設計。
公元1958~1960年
巴西利亞建巴西議會大廈,尼邁耶設計。
公元1959~1973年
澳大利亞建悉尼歌劇院,建築師伍重設計。
公元1960~1963年
美國費城建老年人公寓文丘里,設計,反映了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
公元1962~1976年
美國紐約建世界貿易中心,高411米、110層,雅馬薩基(山崎實)設計。
公元1963~1968年
加拿大建多倫多市政府大廈。
公元1966年
希臘雅典成立人類聚居學世界學會。
法國制定《大巴黎區規劃和整頓指導方案》,80年代建成新的城市副中心德方斯。
公元1968年
英國重新頒布了《城鄉規劃法》,採用了結構規劃和局部規劃的規劃編製程序。
日本開始建設築波科學城。
公元1969年
莫斯科建成經濟互助委員會大樓。
公元1970~1974年
美國芝加哥建西爾斯大廈,高443米、110層,為當時世界最高建築,SOM建築設計事務所設計。
公元1971年
蘇聯批准新的莫斯科總體規劃。
公元1972~1977年
法國巴黎建蓬皮杜藝術和文化中心。
公元1974~1978年
美國新奧爾良建義大利廣場,被認為是後現代主義代表作。
公元1977年
國際建築師協會在智利簽署《馬丘比丘憲章》。
公元1978年
美國建成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貝聿銘設計。
公元1980~1984年
美國紐約建美國電報電話公司總部大樓,約翰遜設計,為後現代主義代表作。
Ⅱ 美國常見的房屋類型有哪些
一、獨立屋(SingleFamily Home)
獨立屋的屋主擁有此土地的全權的使用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自己作決定(在合理范圍內),從房屋外型風格、庭院改善以及家庭生活習慣到建造花園,游泳池,網球場,飼養寵物等等。它還可以分為Attached聯排獨棟別墅和Semi-Detached獨棟別墅兩種。1、聯排獨棟別墅Attached 獨立屋就是我們所說的雙拼房,兩棟房子有一堵公用的牆,但是每家有自己的門牌。
2、獨棟別墅獨棟別墅,這種房子是獨立院戶,通常有自家的車道(driveway),車庫(garage) 和庭院(yard)。房屋主人擁有土地和房屋的完全所有權的同時,也有負責維護自家庭院和物業的責任。比如下雪天要對自家房屋的車道鏟雪,對自家庭院的花草也要及時澆灌或者修剪。
二、多家庭獨立住宅(Multi-FamilyHouse)
這種房屋類型並不被許多中國人熟悉,這是美國特有的一種房屋形式。屋的外觀來看和獨立屋住宅並沒有多大的區別。但是建築裡面卻可以容納2-4戶家庭(單元)。每個家庭有獨立的衛生間,廚房,起居室和卧室。這種結構的房屋類型,很受投資者喜愛。是一種很典型的投資房。如果您擁有一套多家庭獨立住宅,你可以自用一個單元,其他空置單元可以投放到市場出租。這樣收租的錢就可以用來償還房屋貸款和補貼家庭支出。但這種房在郊區或者商業區以外的地方比較常見。
三、公寓(Apartment)
公寓大多是年輕人群體的選擇,他們熱愛城市生活,而且不想生活在恬靜的小村莊里。在美國,公寓的配套設施十分完善,有洗衣間、供暖、空調、健身房、游泳池、停車場、門衛甚至還有小教堂,小區周邊也有生活便利超市。公寓的所有權可以是公司和個人。以公司形式存在的公寓通常是由公司進行管理,這一類的公寓不出售,只招租。而個人形式的公寓,就是個人通過買賣獲得了公寓的所有權。這種房屋可以投放到市場招租或者出售,也可以自己居住。不過這兒小編還想帶大家更細致地了解不同Apartment—Walk up式和Elevator式,其實主要的區別就是有無電梯。
四、獨立產權公寓(Condo)
從外形上來說Condo和Apartment 沒有區別,Condo只是房屋產權形式並不是房屋類型。Condo和Apartment最大的不同,是 Apartment 整體以單一個人或單一公司持有; Condo 則是以 其中的一個單位 以單一或單一公司持有所以每年業主需要繳納房地產稅。所以如果是租Condo的話,通常都是與屋主簽訂租房合同,而不是房產公司。當然整棟建築還是會有委託的物業公司進行日常維護。如果你居住或者租住在Condo裡面, 你想對房屋的內部或者陽台進行改善必須經得物業管理公司的同意。對於Condo式房子來說,有電梯式要比無電梯式明顯多很多。
五、合作公寓(CO-OP)
常常有很多人把Condo和CO-OP傻傻分不清。合作公寓(CO-OP)與獨立產權公寓(Condo)從外觀上來看並沒有什麼太大差別,它們的不同集中在產權形式上。合作公寓(CO-OP)一般由大業主或者公司購買下整棟公寓,再將公寓樓內的公寓賣給不同的戶主。但是合作公寓內的戶主個人並不擁有任何產權,而是擁有合作公寓的股份(share),並且擁有所居住單位的使用權。
Ⅲ 中西方住宅室內設計風格和流派的區別在哪裡
現如今,隨著科技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社會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不斷
有更新的認識,進而對居住環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這也促使了室內設計業的蓬勃發展.不論是中方還是西方,在其各自的發展中都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從傳統的中式風到現代派,從古羅馬風、哥特風到國際派、風格派,中西方都在其經濟和文化的推動下完成室內設計風格上的華麗轉身.介於我一直對室內設計很感興趣,也一直在關注類似交換空間等家裝節目,所以在這次的研究課題中,我著重對中西方室內設計風格在傳統和現代兩方面進行了對比,旨在讓大家更清晰的了解二者的共同點及不同點,為以後設計風格的選取起一定的理論支撐作用。
[關鍵詞]室內設計 傳統風格 現代風格 對比 一、概述
現代室內設計根據建築的功能、投資的差異與使用對象的不同,已明顯的顯示出多層
次、多風格的發展趨勢。「多層次、多風格」主要體現在室內設計風格的運用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室內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追求溫馨舒適的居住環境氛圍。
從室內風格的發展來看,主要分為傳統風格和現代風格,當然中西方各有差異。傳統風格的室內設計,是在室內布置、線形、色調以及傢具、陳設的造型等方面,吸取傳統裝飾「形」「神」的特徵。例如我國傳統明、清傢具造型,或西方傳統風格中羅馬風等,都是遵循了這一特點。現代風格起源於1919年成立的鮑豪斯學派,該學派處於當時的歷史背景,強調突破舊傳統,創造新建築,重視功能和空間組織,注意發揮結構構成本身的形式美,尊重材料的性能,發展了非傳統的以功能布局為依據的不對稱的構圖手法。
每一室內設計風格都有自己的特徵,總的來說,住宅的室內設計從古至今,由原始的簡單到古代的繁瑣,再發展到現代的簡潔,再到目前的豐富多彩,總是在循環往復、螺旋變化著。
二、傳統風格的對比
------中式風格
中國傳統的室內設計融合了莊重與優雅雙重氣質。現在的中式風格更多地利用了後現代手法,把傳統的結構形式通過重新設計組合以另一種民族特色的標志符號出現。例如,廳里擺一套明清式的紅木傢具,牆上掛一幅中國山水畫等.中式風格的客廳具有內蘊的風格,為了舒服,中式的環境中也常常用到沙發,但顏色仍然體現著中式的古樸,中式風格這種表現
使整個空間,傳統中透著現代,現代中揉著古典。這樣就以一種東方人的「留白」美學觀念控制的節奏,顯出大家風范,其牆壁上的字畫無論數量還是內容都不在多,而在於它所營造的意境。
中國的傳統風格現多以明清建築樣式為代表,大型的建築,室內有木柱,空間分隔以雕花格扇漆畫屏風、落地罩等實施,其門窗花式較多,隨主人的地位和富有程度而變化。地面鋪有方磚或木地板,天花、梁枋用彩畫裝飾。室內陳設包括字畫及手工藝品、精美的瓷器等。
------西式風格
古典歐式
古典歐式設計風格繼承了巴洛克風格中豪華、動感、多變的視覺效果,也吸取了洛可可風格中唯美、律動的細節處理元素,受到了社會上層人士的青睞。特別是古典風格中,深沉里顯露尊貴、典雅中浸透豪華的設計哲學,也成為這些成功人士享受快樂理念生活的一種寫照。歐式風格以華貴氣派、典雅厚重的氣質為代表,強調清新自然,純美主義的生活的環境,風格包括北歐、西歐、北美等不同風格.
哥特式風格
哥特式風格是對羅馬風格的繼續直升的線形,體量急速升騰的動勢,奇突的空間推移是其基本風格。窗飾喜用彩色玻璃鑲嵌,色彩以藍、深紅、紫色為主,達到12色綜合應用,斑斕富麗精巧迷幻。哥特式的彩色玻璃窗飾是非常聞名的,家裝中在吊頂時可局部採用,有著夢幻般的裝飾意境。
三、現代風格的對比
------中式風格
現代的中式室內風格,將現代抽象藝術的創作思想及其成果引入室內裝飾設計中現代風格,力求創造出適應工時代精神,獨具新意的簡化裝飾。設計簡朴通俗清新,更接近人們生活。其裝飾由
曲線和非對稱線條構成,體現在牆面欄桿窗戶和傢具等裝飾線條,有的柔美有的靈動富有節奏感,整個立體形式的形成還歸功於大量使用鐵制構件以及玻璃瓷磚等新工藝,將室內裝飾藝術引入新意。
------西式風格
風格派
始於20世紀20年代的荷蘭,以畫家P?蒙德
里安等為代表的藝術流派,強調「純造型的表現」。風格派認為「把生活環境抽象化,這對人們的生活就是一種真實」。他們對室內裝飾和傢具
經常採用幾何形體以及紅、黃、青三原色,間或以黑、灰、白等色彩相配置。風格派的室內,在色彩及造型方面都具有極為鮮明的特徵與個性。建築與室內常以幾何方塊為基礎,並以屋頂、牆面的凹凸和強烈的色彩對塊體進行強調。如上圖:以紅藍黃背景牆為主色,吸引人眼球, 同時強烈表現出風格派的特點。
構成派
構成風格運用立體平面色彩大構成原理,將簡潔的幾何形體,點線面直曲折彎等數字造型模式,經過多種組合運用到設計之中,再賦予純凈的色彩原色,體現種強烈的理性和象徵,帶有明顯的主觀精神構成風格普遍受到年輕代的歡迎,迎合了E時代人們追求強烈個性的心理。在配色方面趨向慎重處理,用色簡單明快,講究比例與均衡,除了採用白、灰、黑等色以外,還有局部使用黃、深藍、綠、
紅、
膚色等,收到較好的藝術效果。
國際派
國際風格派調形式服務於功敞、內外通透,設限制,被稱為流室內的牆面、地陳設乃至燈具、造型,光潔的質要特徵。色彩以著混凝土的灰色外觀。
反對虛偽的裝飾,強能,追求室內空間開計自由,不受承重牆動的空間。如左圖:面、天花板、傢具、器皿等,均以簡潔的地,精細的工藝為主白、灰、黑為主,反映表面和鋼鐵的深藍色
四、小結
通過以上的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不管是傳統還是現代設計風格,西方較於中方更具多元化,中式的裝飾風格也略顯保守。但中式較西式的優勢在於其文化在設計中的滲透,更具一份深沉的底蘊。
不過不同的設計風格相結合,所呈現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只有掌握了它們彼此之間的應用原則才能使室內空間更加的舒適、富於美感。而且面對現代社會人們需求的變化,風格也在不斷的演進。
Ⅳ 西方建築的概述
西方建築就是西方國家的人們用泥土,磚,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鋼筋砼,型材)等建版築材料按權照西方人的構成理念建築成的一種供西方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間,如住宅,橋梁,體育館,窯洞,水塔,教堂,寺廟等等。西哲有雲: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是一部石頭史書。古羅馬建築家維特魯耶的經典名作《建築十書》提出了建築的三個標准:堅固,實用,美觀。這三個標准一直影響著後世建築學的發展。西方的傳統建築以磚石結構為主。現代西方的建築則是以鋼筋混凝土為主。
Ⅳ 歐洲有什麼民居建築
歐洲的住房分三大類:公寓、HOUSE和別墅。公寓的概念與國內大致相同,即常見的一版幢幢高層或一排排多層,一個門牌權號里有72家房客。
別墅就不同了,歐洲的別墅必是依山傍水,附帶方圓幾畝的綠地森林,至少也要有標准面積的網球場、游泳池,雇有侍者、園丁、車夫若干,是一個奢華的概念,一般只有藝界紅星或商界大賈才能坐擁此宅。
歐洲的中等住宅是HOUSE,大致是一種獨門獨戶的概念,有2層也有3層的,為一個家庭擁有,也有2-3個家庭合住一個的,稱為多家庭HOUSE,是中產階級理想的家居概念。對照國內現有住宅類別,HOUSE暫時還沒有比較合適的現成翻譯,較接近的是排屋(聯體別墅),還應加上封閉小區中的單體別墅。
Ⅵ 西方現代的住宅的特點
西方的建築師以及西方培養的中國建築師在上海開埠以後引進了歐洲建築文化,在19 世紀下半葉和20 世紀初建造了一大批富有藝術性和功能性的建築,完全打破了傳統的建築型制和建築空間。從新古典主義、哥特復興式、折衷主義到盛行歐美的現代主義建築、裝飾藝術派建築、復興中國傳統建築藝術的中國新古典建築等,各種風格的建築鱗次櫛比,數量之多、種類之繁雜、規模之宏大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諸如新古典主義的代表作匯豐銀行(1921-1923) 、麥力利銀行(1922-1923) 、上海郵政總局(1922-1924) 、嘉道里公館(1924) 、法國體育總會(1924-1926) 等;哥特復興建築有中國通商銀行大樓(1893) 、徐家匯天主堂(1910) 等;中國古典傳統復興的代表作如原國民黨上海特別市政府大樓(1931-1933) 、中國銀行大樓(1937) 等,以及一些具有中國傳統裝飾的商業建築;折衷主義的代表作如有利銀行大樓(1913-1916) 、海關大樓(1925-1927) 、王伯群住宅(1930-1934) 、馬勒住宅(1936) 等;二三十年代流行全世界的裝飾藝術風格建築對上海的影響使上海成為國際上裝飾藝術風格的中心之一,其代表作有沙遜大廈(1926-1929) 、國泰大戲院(1932) 、中匯銀行大樓(1934) ,以及遍布上海西區的許多公寓建築;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作則有國際飯店(1931-1934) 、大光明大戲院(1933) 、畢卡第公寓(1934) 、吳同文住宅(1938) 以及許多花園洋房等。
Ⅶ 西方國家的房子為什麼都是別墅
西方也是什麼樣的房子都有的,只是你只聽說別墅,請採納吧。
Ⅷ 中西方房子特點和差異
西方人結婚儀式有很多習俗都是大家所熟悉的,首先西方婚慶場面既歡快熱鬧,又美麗浪漫。近年來由於我國的不斷改革開放,東西方文化不斷交融,我國現在的婚俗不少方面也在受西方婚俗的影響,比如穿婚紗、戴鑽戒等等已經成為我國都市婚禮中不可或缺的內容。然而究其淵源及象徵意義,並不是所有人都清楚的。下面就介紹一下西方婚禮用品及名詞的來歷和含義。
白色婚紗:白色婚紗在維多利亞時代最為盛行。當年,維多利亞女王就是身穿漂亮的白色婚紗嫁給心上人的。從此,白色婚紗風靡全世界,一直到現在仍然是最受女孩們青睞的婚慶禮服,因為它象徵著純潔和忠貞。而在維多利亞女王之前,新娘穿衣服並不看重顏色,哪怕黑色也可以,只要漂亮就行。
訂婚戒指:根據西歐風俗,在很久以前,訂婚戒指只是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中的一部分。其實質有點像現在我們購買貴重物品時預先交付的定金一樣,假若男方反悔,戒指將不再奉還。
結婚戒指:結婚戒指要戴在左手的無名指上,據說這根手指上的神經與心臟直接相連。將愛人贈送的戒指戴在手上,就等於把愛人放在了心裡。
穿新戴舊,帶金帶藍:新娘結婚時除了要穿嶄新漂亮的婚紗外,還要戴一副已婚女士送的舊吊襪帶,一枚借來的象徵著太陽的金幣,以及一件象徵著月亮的藍色物品(因為月亮女神黛安娜被看作是女人的保護神)。據說只有這樣,才能有好運降臨。
威爾士愛匙:過去威爾士男子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海上度過的,他們會挑選一塊上好木料親手雕刻一把「愛匙」。這把「愛匙」象徵著愛情、財富、忠誠和奉獻,是定情之物。「愛匙」的式樣和所刻圖案豐富多彩,形象各異,每把都有其獨具匠心之處。這就要看雕刻它的小夥子心有多靈,手有多巧,愛意有多深了。小夥子從海上歸來後,就會將這把「愛匙」獻給心儀已久的女孩。現如今它仍然是愛情的象徵,只是不僅限於作定情之物,在生日、結婚紀念日或其它特殊場合都可以送「愛匙」。
婚禮面紗:這是用來遮蓋新娘的臉,以防她的舊情人看到後,嫉妒心起而攪黃了婚禮。
吊襪帶:其實吊襪帶的作用不只是祈求好運,還可以幫新娘躲過鬧新房這一關。過去,新娘新郎入洞房的時候,所有的客人都會跟著送他們。現在風俗已經改了好多,只有幾位關系非常密切的客人可以入洞房鬧新娘。為了擋住鬧洞房的客人,新郎會把新娘的吊襪帶取下扔向他們,在一片笑聲和混亂中趁機把卧室門關上。
馬蹄鐵:在英國以及其它一些西方國家,新娘常用綢帶將馬蹄鐵拴在自己的手腕上。傳說聖師鄧斯坦曾在馬蹄鐵上施加了魔力,並將其套在了魔鬼的腳上,魔鬼求饒,許諾今後再也不會踏入有馬蹄鐵的房子,因此馬蹄鐵就有了避邪的作用。現在,馬蹄鐵已經成為好運和多子多福的象徵。
婚禮宴會:伴娘和伴郎也要像新娘和新郎一樣精心裝扮一番,據說是為了欺騙新娘和新郎的舊情人,使他們無法辨認出新娘和新郎,從而使婚宴順利進行。還有一種說法是為了欺騙邪惡的精靈,防止它降禍於新人。
拋花束:新娘背對著大家向後拋擲花束,誰有幸接到了,誰就是下一位要結婚的人。這可是個非常令人心動的時刻喲!
結婚蛋糕:以前,結婚蛋糕的最上層都要被特意留下來,藏在新房的床下,以祈求新娘多生幾個健壯的孩子。一年後,新郎新娘將蛋糕取出,一同吃下。這將保佑他們身體健康,好運連連。不用說,這一習俗現在已經不流行了,但還是有一些新婚夫婦將蛋糕放在冰箱里儲存起來,等到第一個結婚紀念日時再來分享。
蜂蜜酒:結婚的當晚,新郎新娘要共飲蜂蜜酒。這是中世紀流傳下來的習俗。據說喝了蜂蜜酒,就可以多子多福。倘若新娘在婚後10個月就生了小孩,這對釀造蜂蜜酒的人來說將是極大的榮耀。此釀酒師將名聲大振,生意也將由此大大紅火起來,而且他的名字還會被當作新生兒的名字。
撒糖果:婚禮中還經常拋撒裹糖的杏仁,這預示著婚姻有苦也有甜。拋撒的糖果必須是奇數,人們認為這樣可以給新人帶來好運。
Ⅸ 西方的建築具有什麼特點
歐洲的一些國家是用石頭來建造房屋,如蘇格蘭的奧克尼群島上的斯卡拉·內佈雷。1850年的一場特大容風暴吹出了這個久被埋沒的石器時代的村落,這個村落是大約3000年前被另一場風暴吞沒的。村中的房屋全由石頭建成並有人行道路相連接。房屋的牆壁向內突出而形成煙道,原來的牆壁表面可能是用草泥抹平的。房中有石床、石灶台,甚至還有石頭做的梳妝台。歐洲還有一些國家的原始建築是搭在湖中小島上的木屋。1839年,懷爾德爵士考察了愛爾蘭的一些湖上住宅,或者說是半人工的小島。它們一般用石板、木塊和樹枝築成的(也稱粗雜木材住宅),建築在愛爾蘭的一些湖中小島上。這位爵士所考察的第一個住宅位於拉格爾(Lagore),第二個湖上住宅位於丹貢諾(Dungonon)附近的拉漢湖上。此後發現了越來越多的這類住宅,直到1857年已有46個住宅被記載下來。1853年至1954年的冬天,在瑞士湖岸凱勒博士發現了「沉澱樹林」,他認為史前人類在這里居住的證物相當於最近所證實的丹麥居屋證物。但是,這些發現還沒有顯示出西方建築的特點。
Ⅹ 目前西方建築風格有哪些
西方建築風格有文藝、洛可可、浪漫主義、古典。西方建築不僅特色鮮明,而且在整回個西方造型藝術中答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西方建築就是西方國家的人們用泥土,磚,瓦,石材,木材;(近代用鋼筋砼,型材)等建築材料按照西方人的構成理念建築成的一種供西方人居住和使用的空間,如住宅,橋梁,體育館,窯洞,水塔,教堂,寺廟等等。
西哲有雲: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是一部石頭史書。古羅馬建築家維特魯耶的經典名作《建築十書》提出了建築的三個標准:堅固,實用,美觀。這三個標准一直影響著後世建築學的發展。西方的傳統建築以磚石結構為主。現代西方的建築則是以鋼筋混凝土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