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查爾斯·蘭姆作品
查爾斯·蘭姆(Charles Lamb,1775—1834),英國散文家。
代表作:
Tales from Shakespeare《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
Album Verses
Essays of Elia《伊利亞隨筆》
在19世紀初期的英國文學界,有這么一位作家,他個子不高,身材瘦弱,一件倫敦職員常穿的黑色燕尾服下擺緊貼在細細的腿上;面孔是長長的,一雙淡褐色的眼珠有時流露出憂郁的神氣,有時又含著調皮的光芒;他性格溫和,有時又有點倔倔的脾氣;他有口吃的毛病,可在朋友們當中又愛說句俏皮話;他的文章也寫得有點曲折、古怪。這個人就是英國散文家查爾斯·蘭姆。
作為一位作家,「偉大」之類的稱號加不到蘭姆的頭上,但作為一個 隨筆作家,蘭姆卻是與蒙田並列的具有世界聲譽的一大家。
蘭姆出身貧窮,他的父親是一個律師的親信傭人。他七歲時進入為貧寒子弟而開設的倫敦基督慈幼學校念書,拉丁文學得很好,是高材生,可惜口吃,不能升入大學。他14歲即輟學自謀生活,先在倫敦南海公司、後在東印度公司整整做了三十六年職員,直到50歲退休。所以,他曾經開玩笑說自己的真正著作「全集」就是每天在公司里登錄的那些大帳本。
蘭姆一生經歷平凡但又屢遭不幸。他小時常到外祖母為人管家的鄉下田莊去住,認識一個名叫安妮·西蒙斯的小姑娘,青梅竹馬,有了感情。但他20歲時,安妮卻與一個當鋪老闆結婚。在失戀的打擊下,蘭姆一度精神失常,在瘋人院住了六周,才得復元。次年,他家裡發生一件大禍:他的姐姐瑪利因日夜趕做針線活貼補家用,過度勞累,發了瘋病,竟拿小刀刺死了自己的母親。這件事決定了蘭姆一輩子的生活道路。為了贍養老父親、照顧瘋姐姐,他把沉重的家庭負擔完全挑在自己身上。為了不使瑪利流落到瘋人院,他一生未婚,與姐相依為命,過著清寒寂寞的生活。
蘭姆的文學寫作大部分是在下班之後業余進行的。他寫過詩歌、傳奇、劇本、莎劇論文。美術評論,還和瑪利合寫過一部《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我國解放前的中譯本曾叫作《莎氏樂府本事》)——這原是為英國兒童寫的通俗讀物,現已成為全世界莎劇初學者必讀的入門書。
1818年,蘭姆43歲,出了兩卷《文集》,打算「封筆」了。但是《倫敦雜志》的一位有眼光的主編向他約稿,文章內容和形式都不限,月出一篇。這對一個作家來說是極其寶貴的機遇。蘭姆可以不受任何拘束地寫出自己最熟悉、最高興寫的東西。於是他借用一位老同事的名字「伊利亞」作為筆名,陸陸續續發表了大小六十多篇隨筆散文.以後出版成為兩本書,即《伊利亞隨筆》(1823)和《伊利亞續筆》(1833)——這是蘭姆最重要的代表作。
蘭姆的這些隨筆內容多種多樣:或寫他青少年時代的往事,或寫他的親人朋友,或寫他做小職員的辛苦生涯,或寫他忙中偷閑的小小樂趣,或漫談他讀過的書、念過的詩、看過的戲、認識的演員,或寫倫敦的街景市情,還寫乞丐、掃煙囪的窮孩子,寫書獃子、單身漢和酒鬼,等等。他的筆法是敘事、抒情、議論互相穿插,使用的語言是白話之中夾點又言,情調是亦庄亦諧、寓庄於諧,在諧謔之中暗含著個人的辛酸。
從文學史的角度說,蘭姆的隨筆屬於英國浪漫派文學運動的一個分支。從思想上擺脫理性主義的約束,追求個性和感情的解放;從創作方法上擺脫古典主義的限制,追求「我手寫我心」——在這些根本方面,蘭姆和其他英國浪漫派作家並無二致。但不同之處在於:當其他浪漫派作家(如華慈華斯)以農村、大自然。崇高理想、熱烈愛情當作自己的匯歌對象時,蘭姆在自己的隨筆里卻以倫敦的城市生活為自己的描寫對象;他從城市的芸芸眾生中尋找出有詩意的東西,賦予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以一種浪漫的異彩。美國學者安妮特·魯賓斯坦博士指出:蘭姆是19世紀資本主義社會中職員、教員、會計、僱傭文人等中下層「白領工人」的代言人。
蘭姆生活在18、19世紀之交,當時全歐的最大政治事件是法國革命。蘭姆在早年和其他英國熱血青年一樣,受法國革命影響,結交了一批思想激進的朋友,一同著文辦刊,向反動保守勢力斗爭,同時也受對方攻擊。但滑鐵盧一戰,拿破崙失敗,歐洲形勢大變,封建勢力復辟;英國政府的政策日趨反動,蘭姆的朋友們也走向分化,有的受輿論圍攻,有的受審訊、下獄,有的流亡國外,有的思想轉為保守。在這種形勢下,蘭姆寫文章只談日常瑣事了。批評家貝雷爾說:「蘭姆知道自己神經脆弱,又深知自己一生中所要承受的沉重負擔,所以他拚命躲進那些瑣事里,有意裝傻,以免由於激動而變成瘋子。」他有他的苦衷。盡管如此,蘭姆一生中對於社會下層的窮困者、弱小者、婦女、兒童和殘疾人始終懷著真摯的同情,對於他那些處於逆境之中的思想激進的朋友,如葛德文、亨特和赫茲利特等,他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友誼,並盡力給予支援幫助。這種感情,從他的隨筆的字里行問時時可以覺察出來。
蘭姆在他的隨筆中使用了一種特殊的文風,那是個性畢露、披肝瀝膽的——讀了他的隨筆,就了解了他的個人經歷、性格和感受。因此,他說過:他的隨筆集,不需要序言來介紹,因為他的每篇隨筆都是自己的「序言」。他的文章寫得文白交錯、迂迴曲折而又跌宕多姿、妙趣橫生——這是由他那不幸遭遇所形成的性格,以及他那博覽群書所養成的「雜學」所整個決定的。他的風格像是突破了重重障礙、從大石下彎彎曲曲發芽生長、終於開放的一朵奇花。他的隨.筆寫作,是把個人的不幸升華為美妙的散文作品。他常常板著面孔說笑話。兩剿伊利亞隨筆腫貫串著一種別人無從模仿的幽默感。這種幽默乃是一顆善良的心所發出的含淚微笑。
應該順便一說的是:「絮語散文」這個名詞是我國「五四」以後對於英國文學中的familiar essay的一種早期譯法,今天一般稱為「隨筆」或「小品文」,其含意自然是「漫談式
❷ 查爾斯·馬金托什的設計風格
馬金托什最早開始嘗試採用簡單的縱橫幾何結構設計是他的海報設計。他早年創作的海報凸現了非常特殊的強調縱橫直線組合的基本結構,比如他1896年設計的蘇格蘭音樂回顧海報,同年設計的格拉斯哥藝術學院海報,都有這種特徵。他在平面創作上受到日本浮世繪風格非常強的影響,同時也受到英國年青的插圖畫家奧布利·比亞茲萊(Aubrey Beardsley)插圖風格的影響,他的作品不但強調縱橫直線布局,同時也注意線條的應用,講究平面感,而不再是歐洲藝術中通常的對於立體體積的強調。
1902年他開始從事建築設計,這個時期的設計項目包括希爾住宅(Hill House),與此同時,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室內設計,比如在格拉斯哥南園路住宅的起居室,希爾住宅的起居室等等。但是,真正奠定他的風格和影響基礎的是他設計的母校建築,即著名的格拉斯哥藝術學院校舍建築,是其風格特徵的集中體現。其中體現了新藝術運動的風格,也包含了現代主義的特點,同時更具有他個人的特徵,是二十世紀的經典之作。他在這些項目中,都體現了自己對於簡單幾何形體、對於縱橫直線,特別是比較長的直線,對於黑色的運用的強調。
他的大部分設計,都基於中性色彩計劃,以白色為底色,傢具常常採用黑色,再用鮮明的色彩點綴,很注意平衡處理,因此非常突出。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一套系列傢具,特別是具有高靠背的黑色椅子,成為現代設計經典作品之一。他的室內設計,特別是晚期設計的楊柳茶屋(the Room de Luxe,Willow tea Room),以它典雅的傢具、燈具、彩色鑲嵌玻璃窗戶聞名於世。
他的作品,首先得到維也納分離派的重視,通過1900年分離派第八屆展覽,而為世人所熟悉,可以說,他影響了當時整整一批前衛的設計師,創造了一種不隨波逐流的新設計風格。馬金托什的風格不是突然產生的,他是英國設計運動和歐洲大陸設計運動的發展成果之一。他上承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另外還受到歐洲新藝術運動,特別是被視為現代主義前奏的一些人物,如維也納的分離派運動、美國的弗蘭克·賴特、格林兄弟等等的影響。
馬金托什處在一個非常特殊的設計階段,對於舊有風格的厭倦,對於新風格的畏懼,導致工藝美術運動和新藝術運動的興盛,他能夠在這個時刻挺身而出,正視機械化的形式,採用接近現代風格的簡單幾何形態和黑白色計劃,為設計的進一步發展開拓了一種積極的可能性。他是工藝美術時期與現代主義時期的一個重要的銜接式的人物,在設計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和意義。
❸ 查爾斯林德伯格和山本五十六之間有什麼聯系嗎
山本認為他在被襲擊和殺害時已經超出了P38的射程。根據林德伯格的建議,事實並非如此。
加上J型P-38的額外燃料電池,撒旦的天使已經進行了六個半小時和七個小時的飛行。7月1日,林德伯格與該小組執行了第三次任務,武裝偵察位於格爾溫克灣西岸的納比爾、薩根1號和2號、奧塔維里和蘭斯基的敵人地帶。林德伯格的技術眼光已經注意到了一些事情。經過六個半小時的飛行,他的閃電坦克中還剩下210加侖的燃料。」
「7月3日,該集團執行了兩次任務,覆蓋了16架重型轟炸機對jeffman島的攻擊。林德伯格帶領哈迪斯中隊的白色飛行,在笨拙的b -25轟炸機上方來回穿梭。襲擊發生後,閃電就去找駁船了。
襲擊計劃要求美國戰斗機以極低的高度飛行400英里以上,找到山本的航班,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摧毀山本的飛機。唯一能夠滿足這些要求的飛機是P-38。P-38能達到這個射程的唯一原因就是林德伯格。
林德伯格的建議起了作用,當日本人認為他們已經超出射程時,P38攻擊並殺死了山本。
❹ 查爾斯·柯里亞的個人評價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印度逐漸出現了一批非常優秀的建築作品。在歐美建築一內統天下的局面下使人們眼前容一亮,因為他們足以與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區的優秀建築相媲美。優秀的建築作品背後必定有優秀的建築設計師,作為國際大師的柯里亞正是眾多印度建築師中的領軍人物。
柯里亞的研究領域十分廣泛,以至於我們無法將其歸屬於哪一種流派。在崇尚可持續發展的21世紀,建築耗能問題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而柯里亞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展開了低技術生態設計的研究與實踐。他的「管式住宅」被視作早期低技術生態建築的經典實例而被各類研究論文廣泛引用。在人們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方格子」在全球各地的泛濫感到憂慮時,柯里亞用帶有強烈地域特徵和民族特色的一個個建築實例為我們作出了完美的解答。當我們把注意力投向人居環境質量的提高時,柯里亞對低收入者住宅的理論研究與工程實踐又為我們指明了今後的探索方向。
如果一定要對柯里亞有生以來的成就進行概括,那就是」繼承傳統,探索地域精神」,這是他所有學術理論的思想核心。柯里亞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他在建築專業領域上的傑出貢獻,更重要的是他對本土文化的熱愛和對社會底層貧苦大眾的同情與關注。
❺ 我在網上買了一顆查爾斯科瓦的莫桑鑽,賣家標的是1克拉,但到手後我稱了一下只有0.88克拉。
我覺得這個有誤導嫌疑。莫桑鑽確實是個不錯的東西,從裝飾效果來看比鑽石還版要好,用肉眼99.9%的情況下權是區別不出來的。關鍵是還便宜,一般小白領也可以經常換換款式。
不過盡管像但還是有區別,折射率和密度都有點不同。實際上美國CharlsCorvard的莫桑鑽完全是按照鑽石的切割工藝來做,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1克拉莫桑鑽,實際上只有0.85-0.9克拉,因為碳化硅的密度比鑽石小一些。而且因為折射率的差異,鑽石的切割工藝並不能讓莫桑鑽有鑽石一樣的視覺效果。
另外一家莫桑鑽供應商Venuscube則做得更好一些,重新設計了切割工藝,1克拉的裸鑽就是實際重量。而且由於根據碳化硅的特性重新設計了切割角度,能夠展現出最好的火彩以及八心八箭的效果,這是CharlsCorvard的莫桑鑽所不具備的。
不過,作為飾品嘛,看著是1克拉大小就差不多了,畢竟除了最好的朋友也沒有太多人會非常仔細去觀察手上的鑽戒是不是有那麼好的火彩是不是有八心八箭。
❻ 有這樣一種傳聞說查爾斯並不受寵,為什麼呢
傳聞說查爾斯並不受寵,其實查爾斯是幸運的,雖然父母沒空照顧他,但祖父祖母卻非常寵他。
我們都知道,查爾斯王子是英國的王儲,他今年已經71歲,被立為王儲也已經有65年的時間了,如今成為了世界上年齡最大的王儲。這都是因為他的母親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還超長待機,女王雖然這么大的年紀了,但依舊沒打算退位,這也讓查爾斯繼位遙遙無期。
所以說,查爾斯的童年雖然缺少父母的照顧,但他也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他的祖父祖母給了他很多的愛,這真的很讓人羨慕。
❼ 查爾斯·林德布洛姆的著作
《政治與市場:世界的政治—經濟制度》是林德布洛姆教授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也是當代西方比較經濟學和政治學的名作之一。這本書主要以歐美、蘇東、中國和古巴為經驗對象,研討林德布洛姆所講的成型及成熟的世界主要的政治經濟制度的結構、組織方式及其意識形態,尋找各種體系的異與同,客觀分析它們的起源、現狀及走勢,比較評說它們的成就和缺陷。與西方現代政治學的許多「純理論」的經典不同(如阿爾蒙德、達爾、亨廷頓等人的作品),也有別於比較經濟學——這一學科作為成熟的形態是在60年代才剛剛崛起——的許多重要成果,林德布洛姆的這本書把比較經濟學和比較政治學兩大學科的對象與方法巧妙地結合使用,嫻熟地貫穿制度分析的始終;作為一部「毋寧說更多地是經驗的」著述,作者卻同時獨辟蹊徑地在理論和研究手法上提出了新的內容:例如,在政府(政府)與市場的關系這一「個案」式的主題下面,林德布洛姆教授避開了傳統的市場與計劃、「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集權(集中)與分權(分散)的分析套路,相反,他從權威(國家權力)、交換(市場關系)、說服(訓導制度)三種范疇出發(他稱之為「要素」),建構、顯示和比較人們平日熟悉的各種政治—經濟組織構造之異同,並闡發了一系列既有特色又有內在邏輯的命題(論點),如:西方多頭政治中趨於明顯化的大眾化控制的循環;實業界在市場經濟內的特權地位以及市場制度的雙重領導權;西方的政府和公司在計劃和管理上不同於「東方」的創新;權威方式與說服方式(訓導式「教育」)的並用與差異(尤其在他所說的「共產主義制度」——現實社會主義國家的應用);市場社會主義的長處、限度以及它在東西方的經驗對照(林德伯洛姆取70年代的南斯拉夫、一定程度上還有當時的匈牙利為這一實驗的範例)。邏輯和分析當然有時令人殫精竭慮,但教授在書中列舉的大量饒有趣味、生動形象的事實證據以及鮮明且一以貫之的線索,想必會給勤於思考、擇善固執的讀者帶來仔細閱讀的興致。
當然,必須強調的是,作為一個生長在美國的資產階級思想家,林德布洛姆無論是政治價值觀、或知識的背景,還是觀察事物的立場、乃至詞語的使用法,都與我們中國讀者大相徑庭,在不少問題上存在偏見甚至謬誤;這一切,相信明智而有耐心的讀者能夠以正確的態度批判鑒定。作為政治學家和比較經濟學家,林德布洛姆教授涉獵廣泛且著述眾多,主要作品有:
《合並與資本主義》(1949年版);
《政治、經濟和福利》(1953年版,與R.A.Dahl合著);
《決策戰略》(1963年版,與D.Brybrooke合著);
《民主的知識》(1965年版);
《決策過程》(1968年初版、1980年再版);
《政治與市場: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制度》(1977年版)
《可用的知識:社會科學和社會問題的解決》(1979年版,與D.K.Cohen合著)。
❽ 查爾斯 柯里亞是誰有什麼貢獻
查爾斯·柯里亞曾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密執根州學院研究建築。從1958後在印度孟買開設私人事務所。他的作品范圍很廣,包括有沙巴麥迪·阿希蘭姆的麥哈特瑪·甘地紀念館,賽普洱的賈瓦哈·卡拉·肯得拉,麥達哈雅·普來得西的州議會大樓,以及德里,孟買,艾哈麥達巴德和印度其它城市的幾個城鎮規劃和住宅項目。他的所有作品特別重視流行的資源,文化和氣候條件,這在空間次序上是主要決定因素的。
作為第三世界發展低收入者住宅的先驅之一,柯里亞為窮人提供了可供選擇的住宅模式。從1970到1975年,柯里亞擔任CIDCO,既城市和工業發展公司的總建築師。1985年前總理拉吉夫·甘地指定他為國家城市建築部主席。
柯里亞的建築和規劃項目已發表在各種建築雜志和書中。他在國內外還做過各種教學工作。1979年,他還應倫敦大學的邀請發表演講,1983年為皇家藝術協會發表演講。
時代周刊曾提名他為1974年全球150新領袖封面人物。1972年,柯里亞獲得印度總統設的帕德瑪·希來里獎。1979年他獲得英國建築師學會榮譽會員,1980年獲得密執根大學榮譽成員,1984年他獲得了威廉斯王子頒發的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的金獎,1987年獲印度建築師協會的獎金,1990年獲得國際建築師協會金獎,1994年獲得日本藝術協會的普雷米爾·茵帕里勒建築獎。歷經三十年的發展,印度出現了一批質量卓著的當代建築,其水平堪與當今世界各地最優秀的作品相媲美。孟買建築師查爾斯·柯里亞(Charles Correa)正是其中的一員。
象所有在西方受過教育的印度建築師一樣,查爾斯·柯里亞很快便認識到印度大陸的局限性。但他拒絕持一種斷然否定的態度,他寧可把這看成一種機遇。與其同時代的人的作品比起來,柯里亞在很大程度上更執著於一種他稱之為「開場空間」(open-to-sky-space)的東西,一種以不便應萬變的范型,此是他建築中的一貫主題。柯里亞的第二種重要范型是被他稱之為「管式住宅」的東西。這種獨特的形式,在不能使用空調的社會里,被認為是一種節能手段。在柯里亞前二十年的獨立實踐歷程中,這兩種典範,「開敞空間」和「管式住宅」,被廣泛因;應用於住宅的領域,不論是公共住宅還是私人住宅。在他前二十年的事業中,「住宅」幾乎成了他運用這兩種普遍類型的控制性主題。
近期代表作品
查爾斯‧柯里亞從1958年開始便在孟買執業。其作品涉及甚廣,包括在阿穆達巴的聖雄甘地紀念館 (1960年),加霸的齋浦爾藝術中心 (1990年),博帕爾省維德漢‧巴瓦尼州議會大廈 (1998年),及在印度的達理、孟買、阿穆達巴等城市的許多市鎮規劃及住宅設計。
發表著作
柯里亞發表過的著作如下:
《第三世界城市新景觀》 (1989年),
《查爾斯‧柯里亞》 (1997年),
《住宅設計與城市規劃》 (1999年),
《住宅設計與城市規劃:為人與城市所提出的建築方案》 (2000年)。
評 論
柯里亞的設計反應了傳統的印度建築概念,雖然他的建築語匯是現代的,卻糅合了傳統印度的建築精神、理論與價值。
❾ 有人在澳大利亞聽說過charles sturt university的嗎覺得怎麼樣啊
學校簡介
http://www.csu.e.au/
[email protected]
CharlesSturtUniversity(CSU)是一所多校區的大學,是新南威爾士州的重要大學。
本校以探險家(CharlesSturrt)船長的名字命名。查爾斯·斯德特大學目前擁有的三所校園所在地的大部分地區就是由他開發的。
在本校的三個校區中,有500多名來自20多個不同國家的國際學生。
課程介紹
CSU有五個學院,頒發專科文憑、學士、碩士、博士文憑、五個學院分別為:文學院、商學院、教育學院、保健學院、科學農學院。
學校設施與學生服務
三個校區都有學生服務中心,提供完善的服務。Wagga和Bathyrst二校區有住校醫療服務。學生顧問可輔導學生個人及學業上的問題。校內有各式的運動及休閑設施,另有藏書豐富的圖書館及電腦中心。
開學日期
每學年分為二個學期,自二月開課到十二月結束。在每學期中間都有一個短假期,另外在七月有一個長達四個禮拜的假期。
住宿安排
Eagga和Bathurst兩校都提供優良的校內宿舍,保證國際學生來校的第一年都能申請到校內宿舍。
查爾斯杜大學MBA課程
查爾斯杜大學是澳洲97年度的"最佳大學",其MBA課程的最大特點是海外學生報讀時不用提交託福成績而可直接申請,當學生到達澳洲時,由學校組織進行英文水平測試,如合格就可直接進入MBA課程學習,若不合要求,則必須參加學校提供的英文強化課程,最長時間達20周。
※注意:不要以為不要求提供托福成績就意味著查爾斯杜大學對英語要求不高,據前往就讀的學生反映,該大學的英文水平測試並不比托福簡單。
此外,查爾斯杜大學還與馬來西亞精英學院開辦聯合課程,海外學生可以在馬來西亞就讀該大學的MBA課程,成績合格後取得查爾斯杜大學頒發的MBA證書,此證書和在澳洲本土就讀取得的MBA證書完全一樣。這種聯合課程對經濟條件不太理想的留學生無疑是很大的福音。
入學資格:
本科學歷者無工作經驗要求可直接申請,大專學歷者需5年左右的工作經驗方可申請。
(在馬來西亞就讀的條件和上述條件相同。)
學制:
加上英文強化課程最長為半年,MBA主課程為1年。
(在馬來西亞就讀也是如此。)
學費:
19,500澳幣,每周英文強化課程285澳幣(在馬來西亞就讀的學費為馬幣27,000元,每周英文強化課程為馬幣120元。1馬幣約等於2.5元人民幣。)
申請時間:
每年2月、5月及9月
(申請前往馬來西亞就讀也是如此。)
主要課程:
商業經濟,企業策劃,商業金融會計,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管理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