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金剛石是怎麼形成
原生金剛石是在地下深外處(130—180Km)高溫(900—1300℃)高壓(45—60)×108Pa下結晶而成的,它們儲存在金伯利岩或榴輝岩中,其形成年代相當久遠。南非金伯利礦,橄欖岩型鑽石約形成於距今33億年前,這個年齡幾乎與地球同歲;而奧大利亞阿蓋爾礦、波札那奧拉伯礦,榴輝岩型的鑽石雖說年輕,也分別已有15.8億年和9.9億年了。藏於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鑽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或長途遷徒淀於河流沙土之中。前者形成的是原生管狀礦,後者形成的則為沖積礦。這些礦體歷經艱辛開采後,還需經過多道處理遴選,才可從中獲怪毛坯金剛石。毛坯金剛石中僅有20%左右可作首飾用途的鑽坯,而大部分只能用於切割、研磨及拋光等工業用途上。有人曾粗略地估算過,要得到1ct重的鑽石,起碼要開采處理250噸礦石,采獲率是相當低的;如果想從成品鑽中挑選出美鑽,那兩者的比率更是十分懸殊的了
已知現今世界上只有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產鑽石,且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澳洲、非洲,次為亞洲和南美洲。其中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前蘇聯和南非為世界上五大鑽石生產國,佔全球鑽坯供應量八成有多。
我國鑽礦開發雖有著較長歷史,清道光年間湘西桃源、常德一帶、山東郯城區都先後發現過鑽石。20世紀中葉湖南還找到過鑽石砂礦。然而,鑽石原生礦床60—70年代僅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貴州東部地區發現
物以稀為貴。綜觀當今世界,鑽石分布范圍小,產量低。加之開采困難,自然鑽石就更顯彌足珍貴了。一顆鑽石,從孕育於地殼岩漿之中至佩戴於您的手上,輾轉周遊萬里,途經數百人之手,個中開采、加工艱辛復雜,做成精緻的飾品更是藝術的創造,最後又經您慧眼上識,佩戴,才再度炫耀於世,因此,這是一種何等奇特的福緣!
人造金剛石
鑽石由金剛石加工琢磨而成,是珠寶中的貴族,它通明剔透,散發著清冷高貴的光輝,頗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天然金剛石的形成和發現極為不易,它是碳在地球深部高溫高壓的特殊條件下歷經億萬年的「苦修」轉化而成的,由於地殼的運動,它們從地球的深處來到地表,蘊藏在金伯利岩中,從而被人類發現和開采。
金剛石不僅可以加工成價值連城的珠寶,在工業中也大有可為。它硬度高、耐磨性好,可廣泛用於切削、磨削、鑽探;由於導熱率高、電絕緣性好,可作為半導體裝置的散熱板;它有優良的透光性和耐腐蝕性,在電子工業中也得到廣泛應用。18世紀末,人們發現身價高貴的金剛石竟然是碳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從此,制備人造金剛石就成為了許多科學家的光榮與夢想。
一個世紀以後,石墨 ——碳的另一種單質形式被發現了,人們便嘗試模擬自然過程,讓石墨在超高溫高壓的環境下轉變成金剛石。為了縮短反應時間,需要2 000 ℃高溫和5.5萬個大氣壓的特殊條件。
1955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專門製造了高溫高壓靜電設備,得到世界上第一批工業用人造金剛石小晶體,從而開創了工業規模生產人造金剛石磨料的先河,現在他們的年產量在20噸左右;不久,杜邦公司發明了爆炸法,利用瞬時爆炸產生的高壓和急劇升溫,也獲得了幾毫米大小的人造金剛石。
金剛石薄膜的性能稍遜於金剛石顆粒,在密度和硬度上都要低一些。即便如此,它的耐磨性也是數一數二,僅5微米厚的薄膜,壽命也比硬質合金鋼長10倍以上。我們知道,唱片的唱針在微小的接觸面上要經受極大的壓力,同時要求極長的耐磨壽命,只要在針尖上沉積上一層金剛石薄膜,它就可以輕松上陣了。如果在塑料、玻璃的外面用金剛石薄膜做耐磨塗層,可以大大擴展其用途,開發性能優越又經濟的產品。
更重要的是,薄膜的出現使金石的應用突破了只能作為切削工具的樊籬,使其優異的熱、電、聲、光性能得以充分發揮。目前,金剛石薄膜已應用在半導體電子裝置、光學聲學裝置、壓力加工和切削加工工具等方面,其發展速度驚人,在高科技領域更加誘人。
將來技術進步了,人造金剛石會成為普通材料的。
② 金剛石的開采加工
金剛石礦體歷經艱辛開采後,還需經過多道處理遴選,才可從中獲得毛坯金剛石專。毛坯金屬剛石中僅有20%左右可作首飾用途的鑽坯,而大部分只能用於切割、研磨及拋光等工業用途上。有人曾粗略地估算過,要得到1ct重的鑽石,起碼要開采處理250噸礦石,采獲率是相當低的;如果想從成品鑽中挑選出美鑽,那兩者的比率更是十分懸殊的了。
③ 金剛石和鑽石有什麼區別~~~~
其實沒什麽區別,鑽石就是金鋼石,只是金鋼石是化學名字,而鑽石是我們平時說的名字,金鋼石經過加工變成鑽石
④ 金剛石銼刀毛坯哪裡有 請問哪裡有銼刀坯子賣的,
我們這很多,不知道需要什麼規格,用量怎麼樣?河北滄州這東西很便宜
⑤ 中國三個主要產地金剛石毛坯大小、質量(重量)及完整性統計特徵差異及其意義
鑽石大小和品質頻率分布,包括鑽石的大小、顏色、晶體形態、表面形貌、質量分布(干凈程度)等特徵是可以指示特定產礦區鑽石整體特徵。由於不同礦區產出鑽石的統計特徵不相同,這些特徵成為幫助判斷鑽石產地來源重要的基礎之一。這些特徵通常也被鑽石開采公司採用來校準他們的產品,如機械故障或失竊等產生問題的判斷。事實上,一些非常有經驗的鑽石貿易行家常常可以根據鑽石毛坯的這些基本特徵就能夠非常准確判斷出某些鑽石的產地(通常是相對有限的區域內),2008年金伯利進程證書制度鑽石專家工作組研製了分析毛坯鑽石特徵的方法,對象牙海岸的Bobi 和 Tortiya礦區鑽石的大小、晶體形態、質量分布特徵進行了統計(Kimberly Process/Chairs report to the Plenary on the activites of KPCS,2008)。2009年金伯利進程呈交了對迦納鑽石特徵的統計,對於阻止象牙海岸的沖突鑽石起到了明顯作用(Kimberley Process,2009)。
通過對項目實驗研究用樣品和礦區開采樣品的觀察和統計分析,並結合前人的研究資料,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湖南地區砂礦金剛石普遍粒度較小,並在沅水流域顯示分段富集的特點,平均粒度和重量較山東和遼寧地區小,而山東金剛石的粒度和重量分布都具有較大的差異。
(2)湖南地區砂礦金剛石以帶有磨圓特徵的完整晶體居多,完整度也最高,為89.4%,遼寧和山東地區金剛石的晶體完整度比例不及湖南地區,其中遼寧金剛石的晶體完整度又較山東金剛石晶體高。總的來說,山東鑽石的晶形完整度最差,不規則晶體和碎塊約佔40%。根據前人研究資料:山東地區鑽石破碎率約為55%;遼寧地區鑽石晶體晶形多數完整;湖南地區鑽石晶體完整度約為86%,單形高達96%以上;這與本文的研究樣品的晶形和晶體完整度統計結果基本一致,說明本報告在實驗研究樣品的選取方面基本和歷史資料符合,有一定的代表性。
(3)遼寧金剛石晶形的完整度比例最高。羅聲宣等(1999)認為金伯利岩中的金剛石晶體包括完整晶體和原生碎塊(破碎面上有蝕象)兩種,金伯利岩中的金剛石在選礦過程中,平均產生15.45%的次生機械破碎,一個完整的金剛石晶體可分裂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次生碎塊。因此,金伯利岩中金剛石的完整晶體,實際上比統計數據要多得多,同時,大粒級金剛石的含量,實際上比統計數據要高得多。因此,前文中對於遼寧和山東地區金伯利岩原生鑽石的大小、完整度統計結果也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但是綜合歷史及現在對湖南、山東和遼寧質量特徵的數據,還是可以顯示出有一定代表性的差異:湖南金剛石的質量大小具有穩定性,而山東、遼寧金剛石的質量大小相對參差不齊,其中山東最參差。
(4)遼寧和湖南礦區寶石級金剛石產出相對較多,山東礦區寶石級金剛石含量較少,這和過去鑽石貿易中我國遼寧鑽石的平均價格在三個產地中最高(基本上可以接近非洲國家最好質量鑽石的水平)(丘志力,2000)相一致。根據歷史資料及本項目的觀察調研,三個產地鑽石毛坯的質量(重量)及完整性的對比見圖3.2,圖3.3。
圖3.2 中國三個產地鑽石毛坯的質量(重量)對比圖
Figure 3.2 Comparison chart of rough diamond weights of the three diamond fields in China
圖3.3 中國三個產地鑽石毛坯的完整性對比圖
Figure 3.3 Comparison chart of rough diamond intactness of the three diamond fields in China
總之,山東金剛石的粒度最大,質量(重量)變化也最大;湖南鑽石相對較小,質量(重量)變化小,完整性最好;遼寧鑽石晶形完整度比例最高,寶石級鑽石的含量最高。
本章參考文獻
陳征,買瀟,陳令霞. 2003. 遼寧瓦房店金剛石礦參觀紀實[J].寶石和寶石學雜志,(4):37.
池際尚等.1996a.中國原生金剛石成礦地質條件研究[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44.
池際尚等.1996b.華北地台金伯利岩及古生代岩石圈地幔特徵[M].北京:科學出版社,301.
李子雲. 1997.湖南原生礦找礦研討會資料[C].
遼寧省地質局旅大地質六隊. 1975.遼寧省復縣金剛石礦42號岩管地質勘探報告[R].
遼寧省地質局旅大地質六隊. 1976.濟南:遼寧省復縣頭道溝金剛石礦區50號岩管地質勘探報告[R].
羅聲宣等. 1999. 山東金剛石地質[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36.
馬文運. 1989. 沅江流域寶石級金剛石砂礦特徵[J].湖南地質,1:51—53.
丘志力.2000. 珠寶市場估價[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山東省地礦局第七地質大隊. 1990a. 魯西金剛石普查報告[R].
山東省地礦局第七地質大隊. 1990b. 山東省金剛石原生礦成礦預測報告[R].
談逸梅,容振球. 1983. 湖南金剛石和寶石金剛石[J].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訊,1:4—6.
王久華. 2005. 山東省的彩色鑽石資源[J].上海地質,3:61—62.
王實. 1999. 中國寶玉石資源大全[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415.
王致全,毛壽廣. 1989. 礦產資源戰略分析(單礦物分析系列課題成果)——金剛石[R].
肖騏. 1994. 湖南鑽石資源特徵及開發現狀[J]. 長春地質學院學報(3).
尹作為,路鳳香,陳美華等. 2005. 山東蒙陰金剛石的形成時代及地質環境[J].地學前緣,12(4):614—621.
趙秀英. 1988. 遼東半島南部原生金剛石特徵[J]. 遼寧地質(1): 47—53.
Kimberley Process. 2008. Final Communique,3~6 November 2008,Available at: http://www. kimberleyprocess.com/download/getfile/810.
Kimberley Process. 2009. Intersessional Meeting,25 June 2009,Available at: http://www. kimberleyprocess.com/download/getfile/912.
⑥ 金剛石是怎樣形成的
原生金剛石是在地下深外處(130—180Km)高溫(900—1300℃)高壓(45—60)×108Pa下結晶而成的,它們儲存在金伯利岩或榴輝岩中,其形成年代相當久遠。南非金伯利礦,橄欖岩型鑽石約形成於距今33億年前,這個年齡幾乎與地球同歲;而奧大利亞阿蓋爾礦、波札那奧拉伯礦,榴輝岩型的鑽石雖說年輕,也分別已有15.8億年和9.9億年了。藏於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鑽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或長途遷徒淀於河流沙土之中。前者形成的是原生管狀礦,後者形成的則為沖積礦。這些礦體歷經艱辛開采後,還需經過多道處理遴選,才可從中獲怪毛坯金剛石。毛坯金剛石中僅有20%左右可作首飾用途的鑽坯,而大部分只能用於切割、研磨及拋光等工業用途上。有人曾粗略地估算過,要得到1ct重的鑽石,起碼要開采處理250噸礦石,采獲率是相當低的;如果想從成品鑽中挑選出美鑽,那兩者的比率更是十分懸殊的了。?
已知現今世界上只有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產鑽石,且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澳洲、非洲,次為亞洲和南美洲。其中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前蘇聯和南非為世界上五大鑽石生產國,佔全球鑽坯供應量八成有多。
我國鑽礦開發雖有著較長歷史,清道光年間湘西桃源、常德一帶、山東郯城區都先後發現過鑽石。20世紀中葉湖南還找到過鑽石砂礦。然而,鑽石原生礦床60—70年代僅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貴州東部地區發現。?
物以稀為貴。綜觀當今世界,鑽石分布范圍小,產量低。加之開采困難,自然鑽石就更顯彌足珍貴了。一顆鑽石,從孕育於地殼岩漿之中至佩戴於您的手上,輾轉周遊萬里,途經數百人之手,個中開采、加工艱辛復雜,做成精緻的飾品更是藝術的創造,最後又經您慧眼上識,佩戴,才再度炫耀於世,因此,這是一種何等奇特的福緣!
什麼是人造金剛石
鑽石由金剛石加工琢磨而成,是珠寶中的貴族,它通明剔透,散發著清冷高貴的光輝,頗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氣質。天然金剛石的形成和發現極為不易,它是碳在地球深部高溫高壓的特殊條件下歷經億萬年的「苦修」轉化而成的,由於地殼的運動,它們從地球的深處來到地表,蘊藏在金伯利岩中,從而被人類發現和開采。
金剛石不僅可以加工成價值連城的珠寶,在工業中也大有可為。它硬度高、耐磨性好,可廣泛用於切削、磨削、鑽探;由於導熱率高、電絕緣性好,可作為半導體裝置的散熱板;它有優良的透光性和耐腐蝕性,在電子工業中也得到廣泛應用。18世紀末,人們發現身價高貴的金剛石竟然是碳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從此,制備人造金剛石就成為了許多科學家的光榮與夢想。
一個世紀以後,石墨 ——碳的另一種單質形式被發現了,人們便嘗試模擬自然過程,讓石墨在超高溫高壓的環境下轉變成金剛石。為了縮短反應時間,需要2 000 ℃高溫和5.5萬個大氣壓的特殊條件。
1955年,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專門製造了高溫高壓靜電設備,得到世界上第一批工業用人造金剛石小晶體,從而開創了工業規模生產人造金剛石磨料的先河,現在他們的年產量在20噸左右;不久,杜邦公司發明了爆炸法,利用瞬時爆炸產生的高壓和急劇升溫,也獲得了幾毫米大小的人造金剛石。
金剛石薄膜的性能稍遜於金剛石顆粒,在密度和硬度上都要低一些。即便如此,它的耐磨性也是數一數二,僅5微米厚的薄膜,壽命也比硬質合金鋼長10倍以上。我們知道,唱片的唱針在微小的接觸面上要經受極大的壓力,同時要求極長的耐磨壽命,只要在針尖上沉積上一層金剛石薄膜,它就可以輕松上陣了。如果在塑料、玻璃的外面用金剛石薄膜做耐磨塗層,可以大大擴展其用途,開發性能優越又經濟的產品。
更重要的是,薄膜的出現使金石的應用突破了只能作為切削工具的樊籬,使其優異的熱、電、聲、光性能得以充分發揮。目前,金剛石薄膜已應用在半導體電子裝置、光學聲學裝置、壓力加工和切削加工工具等方面,其發展速度驚人,在高科技領域更加誘人。
⑦ 寶石級金剛石國內到哪裡賣
我也有一個天然寶石級金剛石原石
⑧ 金剛石銼刀毛坯哪裡有
鋼銼的基體的話在常州魏村買.那裡最多!如果是電鍍金剛石銼刀的基體,那麼在江陰霞客鎮買,那裡是金剛石工具主產地,廠家也多.
⑨ 金剛石到底是在哪找到的呢
原生金剛石是在地下深外處(130—180Km)高溫(900—1300℃)高壓(45—60)×108Pa下結晶而成的,它們儲存在金伯利岩或榴輝岩中,其形成年代相當久遠。南非金伯利礦,橄欖岩型鑽石約形成於距今33億年前,這個年齡幾乎與地球同歲;而奧大利亞阿蓋爾礦、波札那奧拉伯礦,榴輝岩型的鑽石雖說年輕,也分別已有15.8億年和9.9億年了。藏於如此大的地下深處達億萬年之久的鑽石晶體要重見天日,得有助於火山噴發,熔岩流將含有鑽石的岩漿帶入至地球近地表處,或長途遷徒淀於河流沙土之中。前者形成的是原生管狀礦,後者形成的則為沖積礦。這些礦體歷經艱辛開采後,還需經過多道處理遴選,才可從中獲怪毛坯金剛石。毛坯金剛石中僅有20%左右可作首飾用途的鑽坯,而大部分只能用於切割、研磨及拋光等工業用途上。有人曾粗略地估算過,要得到1ct重的鑽石,起碼要開采處理250噸礦石,采獲率是相當低的;如果想從成品鑽中挑選出美鑽,那兩者的比率更是十分懸殊的了。?
已知現今世界上只有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產鑽石,且分布極不均勻,主要集中在澳洲、非洲,次為亞洲和南美洲。其中澳大利亞、扎伊爾、波札那、前蘇聯和南非為世界上五大鑽石生產國,佔全球鑽坯供應量八成有多。
我國鑽礦開發雖有著較長歷史,清道光年間湘西桃源、常德一帶、山東郯城區都先後發現過鑽石。20世紀中葉湖南還找到過鑽石砂礦。然而,鑽石原生礦床60—70年代僅在遼寧瓦房店、山東蒙陰和貴州東部地區發現。?
物以稀為貴。綜觀當今世界,鑽石分布范圍小,產量低。加之開采困難,自然鑽石就更顯彌足珍貴了。一顆鑽石,從孕育於地殼岩漿之中至佩戴於您的手上,輾轉周遊萬里,途經數百人之手,個中開采、加工艱辛復雜,做成精緻的飾品更是藝術的創造,最後又經您慧眼上識,佩戴,才再度炫耀於世,因此,這是一種何等奇特的福緣!
金剛石不僅可以加工成價值連城的珠寶,在工業中也大有可為。它硬度高、耐磨性好,可廣泛用於切削、磨削、鑽探;由於導熱率高、電絕緣性好,可作為半導體裝置的散熱板;它有優良的透光性和耐腐蝕性,在電子工業中也得到廣泛應用。18世紀末,人們發現身價高貴的金剛石竟然是碳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從此,制備人造金剛石就成為了許多科學家的光榮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