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開發商賣一手商鋪,開發商要納什麼稅
房地產開發商出售商品房,取得收入應繳納下列稅種:
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執行一般計專稅法的11%;一般納稅人屬執行簡易計稅法的和小規模納稅人3%。
附加稅:以增值稅稅額為基數的12%。
預交土地增值稅:銷售額的2~3%。(地方差異)
預交企業所得稅:銷售額的2~3%。(地方差異)
合同印花稅:合同價的萬分之五。
『貳』 開發商賣出商鋪需交什麼費用
全額抄計征的話,賣方:增值稅及附加——全額的5.6%,個稅——全額20%,土地增值稅——全額5%,印花稅——全額0.05%
買方:契稅——全額3%,印花稅——全額0.05%,登記費550元/本,每增加一本加收10元
差額計征的話,賣方:增值稅及附加——差額5.6%,個稅——差額20%,土地增值稅——四級超率累積稅率,印花稅——全額0.05%
買方:契稅全額3%,印花稅——全額0.05%,登記費550元/本,每增加一本加收10元
請採納,謝謝
『叄』 想買個商鋪,聽說剛開始12年是開發商經營。開發商經營是什麼意思
正確來說是開發商委託某家經營公司去管理經營商鋪.法律法規明確表示開發商不可以自經營.
另:開始12年開發商經營.簡單點說就是開發商在把商鋪賣給你以後.再統一向你們小業主所購買的商鋪租賃12年,再委託經營公司用作經營,至於商鋪在使用過程中的給予你們小業主的租金和相關的有償使用.是另外的一回事了.
『肆』 開發商賣商鋪有幾種形式
開發商出售商鋪有幾種形式:只售不租、長期包租、短期委託經營、帶租約銷售等形式。根據商業項目的規模、位置、鋪位類型、經營管理等各種因素的不同,開發商會採取不同的銷售模式,
作為投資者購買商鋪時要結合項目的具體情況,綜合考量各種銷售模式的優劣,來選擇自己心中理想的商鋪。
只售不租就是開發商將商鋪產權直接銷售給投資者,不負責該商鋪的招商,由投資者自行使用。直接銷售商鋪,對投資者而言,可以自由使用該商鋪,可出租給商家亦可自己經營,靈活度較高。但只售不租帶來的是整個賣場或商業街的產權分離,開發商只管賣不管租,小業主各自為政。這勢必將導致整個賣場或商業街陷入沒有規劃、沒有主題、沒有特色的混亂經營局面,規模大的賣場後果將更嚴重。業主自行出租商鋪將容易出現商業街中介或某一業態過多,業態互補性不夠,整條商業街的商業聚客能力不足。
期返租模式返租銷售也叫售後包租、售後回租,是指開發商在出售商鋪時與投資者約定,在出售後的一定年限內,由開發商以代理出租的方式進行包租,或者直接承租經營使用,包租期間或者承租期間的租金沖抵部分售價款或償付一定租金回報。根據包租或承租年限的長短,可分為長期包租和短期返租兩種方式,其中長期包租的年限往往根據大商家的承租年限,一般以十年、十五年為常見。
短期委託經營,指開發商通過聘請的經營管理公司一次性支付業主短期(一般兩三年)租金,取得商鋪短期的經營權。開發商得到了物業前期的經營管理權,進而可以對賣場統一招商、規劃和管理。由此,委託經營期結束之後業主得到的是一個人氣較旺的商鋪,租金收益較穩定,投資回報有保障。
帶租約銷售由於開發商在銷售商鋪前已經進行招商,因此對商鋪整體業態控制的較好,也有利於統一經營定位。同時,對於投資者而言,商戶的租金真實反映了商鋪售價水平,水份較少。但是,帶租約銷售使投資者承擔了被動接受商家的風險,一旦商家經營無力,租金回報將降低。因此,投資者購買商鋪前一定要充分了解商家的經營能力、品牌度等等。
開發商銷售商鋪,往往是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多種銷售模式進行銷售,如街鋪只售不租、內鋪返租銷售;街鋪部分帶租約+直接銷售;街鋪帶租約銷售、內鋪返租銷售等等。不管是哪種銷售模式,商鋪投資者投資前一定要先認清各種銷售模式的優勢及其風險,了解開發商、商家的信譽及經營管理能力,考察商家的業態、業種規劃,同時要結合自己的資金能力。只有經過多方參考,才能有效迴避投資風險。
更多詳情可以點擊我要租鋪網咨詢。
『伍』 開發商出售商鋪要交哪些稅,稅率各是多少 –
一、房地產開發商出售商品房,取得收入應繳納下列稅種:
1、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執行一般計稅法的11%;一般納稅人執行簡易計稅法的和小規模納稅人3%。
2、附加稅:以增值稅稅額為基數的12%。
3、預交土地增值稅:銷售額的2~3%。(地方差異)
4、預交企業所得稅:銷售額的2~3%。(地方差異)
5、合同印花稅:合同價的萬分之五。
二、計算:
1、營業稅+城建稅+教育附加稅:登記價*5.2%
2、土地增值稅:土地增值額*30%(土地增值額在原值的50%以內的部分)+土地增值額(土地增值額在原值的50%到100%之間的部分)*40%+土地增值額*50%(土地增值額在原值的100%以上的部分)
3、個人所得稅:(土地增值額-現土地增值稅-供樓利息-裝修發票額)*20%+裝修發票額*5.75%。
(5)開發商賣商鋪擴展閱讀:
一、買家支付
1、房地產交易手續費:5元/平方米為普通住宅,非普通住宅為11元/平方米.
2、房屋登記費:550元/本(每增加一本證書按每本10元收取工本費)。
3、權證印花稅:5元/本。
4、印花稅:0.05%
5、契稅:交易價(或評估價)×4%。
二、賣家支付
賣家出售的時候,商鋪不論年限,都要交納以下幾種稅費:
房地產交易手續費3元/平方米。
印花稅:房屋產價的0.05%。
土地增值稅:
A、可提供上手購房發票的,土地增值稅=[轉讓收入-上手發票價(每年加計5%)-有關稅金]×適用稅率。
B、不能提供上手購房發票的,土地增值稅=(轉讓收入-轉讓收入×90%)×30%。
個人所得稅:
據實徵收為(轉讓收入-房產原值-合理費用)×20%,核定徵收為轉讓收入×7.5%×20%。
轉讓收入-房產原值-合理費用相當於個人凈收入。
營業稅及附加稅:
A、可提供上手購房發票的,為(轉讓收入-上手發票價)×5.5%。
B、不能提供上手發票的,為轉讓收入×5.5%。
C、稅費為差額的5.56%
『陸』 開發商賣商鋪有幾種形式
開店創業的前提是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商鋪,不管創業者選擇什麼樣的經營項目,他們都必須明白什麼樣的商鋪最適合自己。
超市商鋪
大型超市往往伴隨居住區而生,擁有聚集人氣的先天優勢。大型超市內的商鋪大多是分割型的,較獨立商鋪來說成本要低,經營靈活,因此風險也較低。
不過,超市商鋪是依賴於超市而產生的,因此超市經營得好壞將直接影響超市商鋪的贏利狀況。所以,選擇有實力的超市經營商或者已經樹立起良好口碑的超市,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商務區商鋪
商鋪投資的訣竅之一就是「看客買鋪」。哪裡的消費能力高,哪裡的商鋪投資就越有價值。商務區的商鋪特別適合一些現代商貿服務行業。在高質量定位的前提下,商務區內的商鋪投資潛力較大,甚至在未來幾年會成為商鋪中的稀缺資源。
一般來說,商務區的商鋪客流消費能力相對較高。以商務樓白領為目標消費群的酒吧、咖啡館、健身健美中心、美容美發廳、高級餐廳都會是這些地方的熱點。可適當選擇這些領域的投資項目。
社區商鋪
社區商鋪將成為潛力最大的商鋪類型之一,這在業界已形成了共識。一般來說,一個新的社區只要項目定位準確,發展環境良好,隨著社區的成熟所帶來的商鋪價值提升是毋庸置疑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開發商通過對項目的包裝宣傳,從而促成了社區商鋪銷售價格虛高,這使商鋪喪失了升值的空間。因此投資前最好進行詳細的考察。
商業街商鋪
商業街的「經典」旺鋪,其優越的商業氛圍、穩定的客流量,決定了該類商鋪的運營收益水平較高。但其租金或單位面積價格也高不可攀。不過,商業街商鋪的投資回報率高,其風險也會相應增加。而且此類位置佳、地段好的所謂「經典旺鋪」,其價格往往已被抬至一個很高的價位區間,若盲目入市,可能存在很大的風險。
以上就是一些比較常見的店鋪形式,希望創業者們都能從中選擇到讓自己實現財富夢想的店鋪。
『柒』 房地產開發企業能不能將賣出去的商鋪返租回來,然後再自行招商
房地產開發商不會,返租這種模式是其他運營公司跟開發商合作協商簽訂統一招商內運營合同,以容開發商的名義把賣出去的商鋪統一返租回來,統一規劃招商。這種模式在深圳各個大型社區很常見,這樣就不會出現市場惡性競爭,聚集各個餐飲品牌入駐,杜絕多個相同餐飲入駐。合理規劃,讓買商鋪業主放心的同時運營公司也有利潤可圖。
『捌』 開發商自持的商鋪和可以買賣的商鋪有什麼區別
開發商自持來:就是開發源商對自己的商業進行統一的規劃,制定各種業態存在的合理的比例,以確定一個商業體能夠應有盡有,這樣的話也會是的商業體更加合理。但是經營者之後使用權,需要和開發商簽訂合同經營。
開發商對外出售:這樣的話就沒有同意的規劃可言了,商業的存在業態基本上是由市場和消費的情況而定的,那麼在商業產品上不能應有盡有,消費體驗可能是比較一般的。
『玖』 開發商賣鋪位使用權和出租鋪位使用權的區別
恩,有區別的哦,商鋪是有產權的,產權歸購買者所有,是可以自由轉讓、抵押、繼承、饋贈等。
但是租賃商鋪的租賃戶只能享受使用權。開發商都很精明的,既可以賺到可觀的租金,遇到滿意的價格也可以視情況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