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住宅開發 > 住宅古建裝修

住宅古建裝修

發布時間:2021-01-24 13:56:07

『壹』 中國古建築庭院布局的特點

(一)以木構架為主的結構方式
木構結構大體可分為抬梁式、穿斗式、井乾式,以抬梁式採用最為普遍。天津首創裝飾提醒您,抬梁式結構是沿房屋進深在柱礎上立柱,柱上架梁,樑上重疊數層瓜柱和梁,再於最上層樑上立脊瓜柱,組成一組屋架。平行的兩組構架之間用橫向的枋聯結於柱的上端,在各層梁頭與脊瓜柱上安置檁,以聯系構架與承載屋面。檁間架椽子,構成屋頂的骨架。這樣,由兩組構架可以構成一間,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間。
(二)獨特的單體造型以是多間
國古代建築的單體,大致可以分為屋基、屋身、屋頂三個部份。凡是重要建築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般台基為一層,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宮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單體建築的平面形式多為長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圓形。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對構成建築物單體的立面形象起著重要作用。由於採用木構架結構,屋身的處理得以十分靈活,門窗柱牆往往依據用材與部位的不同而加以處置與裝飾,極大地豐富了屋身的形象。 中國古代建築的屋頂形式豐富多彩。早在漢代已有廡殿、歇山、懸山、囤頂、攢尖幾種基本形式,並有了重檐頂。以後又出現了勾連搭、單坡頂、十字坡頂、盂頂、拱券頂、穹窿頂等許多形式。為了保護木構架,屋頂往往採用較大的出檐。但出檐有礙採光,以及屋頂雨水下泄易沖毀台基,因此後來採用反曲屋面或屋
(三)中軸對稱、方正嚴整的群體組合與布局
中國古代建築多以眾多的單體建築組合而成為一組建築群體,大到宮殿,小到宅院,莫不如此。它的布局形式有嚴格的方向性,常為南北向,只有少數建築群因受地形地勢限制採取變通形式,也有由於宗教信仰或風水思想的影響而變異方向的。方正嚴整的布局思想,主要是源於中國古代黃河中游的地理位置與儒學中正思想的影響。 中國古代建築群的布置總要以一條主要的縱軸線為主,將主要建築物布置在主軸線上,次要建築物則布置在主要建築物前的兩側,東西對峙,組成為一個方形或長方形院落。這種院落布局既滿足了安全與向陽防風寒的生活需要,也符合中國古代社會宗法和禮教的制度。當一組庭院不能滿足需要時,可在主要建築前後延伸布置多進院落,在主軸線兩側布置跨院(輔助軸線)。曲阜孔廟在主軸線上布置了十進院落,又在主軸線兩側布置了多進跨院。它在奎文閣前為一條軸線,奎文閣以後則為並列的三條軸線。至於壇廟、陵墓等禮制建築布局,那就更加嚴整了。這種嚴整的布局並不呆板僵直,而是將多進、多院落空間,布置成為變化的頗具個性的空間系列。像北京的四合院住宅,它的四進院落各不相同。第一進為橫長倒座院,第二進為長方形三合院,第三進為正方形四合院,第四進為橫長罩房院。四進院落的平面各異,配以建築物的不同立面,在院中蒔花植樹,置山石盆景,使空間環境清新活潑,寧靜宜人。
(四)變化多樣的裝修與裝飾
國古代建築對於裝修、裝飾特為講究,凡一切建築部位或構件,都要美化,所選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與構件性質不同而有別。 台基和台階本是房屋的基座和進屋的踏步,但給以雕飾,配以欄桿,就顯得格外庄嚴與雄偉。屋面裝飾可以使屋頂的輪廓形象更加優美。如故宮太和殿,重檐廡殿頂,五脊四坡,正脊兩端各飾一龍形大吻,張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條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飾有九個琉璃小獸,增加了屋頂形象的藝術感染力。 門窗、隔扇屬外檐裝修,是分隔室內外空間的間隔物,但是裝飾性特別強。門窗以其各種形象、花紋、色彩增強了建築物立面的藝術效果。內檐裝修是用以劃分房屋內部空間的裝置,常用隔扇門、板壁、多寶格、書櫥等,它們可以使室內空間產生既分隔又連通的效果。另一種劃分室內空間的裝置是各種罩,如幾腿罩、落地罩、圓光罩、花罩、欄桿罩等,有的還要安裝玻璃或糊紗,繪以花卉或題字,使室內充滿書卷氣味。 天花即室內的頂棚,是室內上空的一種裝修。一般民居房屋製作較為簡單,多用木條製成網架,釘在樑上,再糊紙,稱「海墁天花」。重要建築物如殿堂,則用木支條在梁架間搭制方格網,格內裝木板,繪以彩畫,稱「井口天花」。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裝飾性的一種屋頂內部裝飾,它結構復雜,下方上圓,由三層木架交構組成一個向上隆起如井狀的天花板,多用於殿堂、佛壇的上方正中,交木如井,繪有藻紋,故稱藻井。 於建築物上施彩繪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建築物不可缺少的一項裝飾藝術。它原是施之於梁、柱、門、窗等木構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後來逐漸發展演化而為彩畫。古代在建築物上施用彩畫,有嚴格的等級區分,庶民房舍不準繪彩畫,就是在紫禁城內,不同性質的建築物繪制彩畫也有嚴格的區分。其中和璽彩畫屬最高的一級,內容以龍為主題,施用於外朝、內廷的主要殿堂,格調華貴。旋子彩畫是圖案化彩畫,畫面布局素雅靈活,富於變化,常用於次要宮殿及配殿、門廡等建築上。再一種是蘇式彩畫,以山水、人物、草蟲、花卉為內容,多用於園苑中的亭台樓閣之上。
(五)寫意的山水園景
中國古典園林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有意境,它與中國古典詩詞、繪畫、音樂一樣,重在寫意。造景家用山水、岩壑、花木、建築表現某一藝術境界,故中國古典園林有寫意山水園之稱。從造景藝術創作來說,它攝取萬象,塑造典型,托寓自我,通過觀察、提煉,盡物態,窮事理,把自然美升華為藝術美,以之表現自己的情思。賞景者在景的觸發中引起某種情思,進而升華為一種意境,故賞景也是一種藝術再創作。這個藝術再創作,是賞景者借景物抒發感情,寄寓情思的自我表現過程,是一種精神升華,使人心性開滌,達到高一層的思想境界。 在中國古典園林中,景的意境大體分為:治世境界、神仙境界、自然境界。儒學講求實際,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關心社會生活與人際關系,重視道德倫理價值和治理國家的政治意義,這種思想反映到園林造景上就是治世境界。老莊思想講求自然恬淡和煉養身心,以靜觀、直覺為務,以浪漫主義為審美觀,藝術上表現為自然境界。佛、道兩教追求涅與幻想成仙,園林造景上反映為神仙境界。治世境界多見於皇家苑囿,如圓明園四十景中約有一半屬於治世境界,幾乎包含了儒學的哲學、政治、經濟、道德、倫理的全部內容。自然境界大半反映在文人園林之中,如宋代蘇舜欽的滄浪亭,司馬光的獨樂園。神仙境界則反映在皇家園林與寺廟園林中,如圓明園中的蓬島瑤台、方壺勝境、青城山古常道觀的會仙橋、武當山南岩宮的飛升岩。 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神內涵特徵有三。其一,審美價值與政治倫理價值的統一。藝術價值高的建築,也同時發揮著維系、加強社會政治倫理制度和思想意識的作用。其二,植根於深厚的傳統文化,表現出鮮明的人文主義精神。其三,總體性、綜合性很強。往往動用一切因素和手法綜合成一個整體形象,從空間組合到色彩裝飾都是整體的有機組成部分,抽掉其中任何一項都會整體效果。面舉拆、屋角起翹,於是屋頂和屋角顯得更為輕盈活潑。

『貳』 關於古代室內的裝飾

1.上古至秦漢時期
上古至秦漢時期是中國建築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階段。從遠古的穴居、巢居開始,人們就開始有目的地營造自己的生存空間,直至公元前21世紀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代開始,又經過商、周、春秋、戰國至秦漢,中國古代建築作為—個獨特的體系,已基本上形成。
根據墓葬出土的畫像石、畫像磚,漢代的住宅已比較成熟和完善。一般規模較小的住宅,平面為方形或長方形,屋門開在當中或偏在一旁。有的住宅規模稍大,有三合式與日字形平面的住宅,布局常常是前堂後寢,左右對稱,主房高大。貴族居住的住宅更大,合院內以前堂為主,堂後以牆、門分隔內外,門內有居住的房屋,但也有在前堂之後再建飲食歌樂的後堂。從這里可以看出,中國住宅的合院布局已經形成,這種主次分明,位序井然,充分反映出中國家庭中上下尊卑的思想觀念。
住宅內部中的陳設也是隨著建築的發展以及起居習慣的演化而決定的。由於跪坐是當時主要的起居方式,因而席和床榻是當時室內的主要傢具陳設,尤其是漢代的床用途最廣泛。人們在床上睡眠、用餐、會客。漢朝的門、窗常常置簾與帷幕,地位較高的人或長者往往也在床上加帳幔,逐漸成為必需的設施,夏天可避蚊蟲,冬天又避風寒,同時也起到裝飾居室的作用。

2.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
從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再到兩晉和南北朝近300年的對峙,一直到公元581年隋文帝統一中國,這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長期處於分裂的狀態,是最不穩定的一個階段,直至唐朝才成為一個長治久安的國家。這個時期的建築,在繼承秦漢以來成就的基礎上,並吸收融合外來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一個成熟完整的建築體系。
這一時期宮殿、住宅繼續高度發展。宮殿建築由於年代久遠沒有現存,而室內情況因為留傳下來的繪畫、墓葬明器以及文字資料相對更豐富,從住宅建築的變遷上反映的更充分一些。這一時期的住宅總體上還是繼續傳統的院落式木構建築形式。到隋唐時期住宅有明文規定的宅第制度,貴族的宅院在兩座主要房屋之間用具有直欞窗的迴廊連接為四合院,布局的方法多是有明顯的軸線和左右對稱。從三國到隋代統一,朝代不斷更迭,無疑也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室內裝飾與陳設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席地而坐的習慣雖未完全改變,但傳統傢具有了不少新發展,如床已增高,人們既可以坐在床上,又可以垂足坐於床沿。東漢末年西北民族進入中原以後,逐漸傳人了各種形式的高坐具,如椅子、圓凳等,尤其是進入隋唐時期,上層貴族逐漸形成垂足而坐的習慣,長凳、扶手椅、靠背椅以及與椅凳相適應的長桌、方桌也陸續出現,直至唐末後期的各種傢具類型已基本齊備。傢具的式樣簡明、樸素大方,線條也柔和流暢。室內的屏風一般附有木座,通常置於室內後部的中央,成為人們起居活動和傢具布置的背景,進而使室內空間處理和各種裝飾開始發生變化,與早年席地而坐的方式已迥然不同了。 齊生設計教育

自漢代開始傳人佛教以來,佛教建築也逐漸成為一個主要的建築類型。到了隋唐時期,佛寺遍布中國各地,但大多都已被毀壞,流傳下來的唐代佛寺殿堂較為完整的只有兩處,即山西五台山的南禪寺( NanchanTemple)正殿和佛光寺(Foguang Temple)正殿。這兩座大殿的內部空間設計同外觀形象一樣,其風格雖有漢代的痕跡,但卻透出一種圓熟的古樸和凝重,而不是單純的粗放,既富有大氣又不乏細膩。如圖2--20所示。

3.宋、遼、金元和明清時期
唐朝結束又經過五代十國戰亂之後,進入北宋與遼,南宋與金、元對峙的時期,接著於1368年建立了明朝。後來滿族貴族奪取了政權,於1661年滅了明朝統一了中國。從北宋開始,中國建築形成又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取得了不少成就。明清時期又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豐富和發展,成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最後一個高峰。

進入宋朝以後,除佛寺外,祠廟也是宗教建築的一個主要類型。祠廟是古代宗族祭祠祖先的地方,有宗祠、家祠、先賢祠等。被視為宋式建築代表作的山西太原晉祠(Tai YuanJinci),就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座,晉祠的主殿聖母殿建成於1032年,位於晉祠中軸線上,坐西朝東,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平面近方形。殿內梁架用減柱做法,所以內部空間寬敞。 齊生教育

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建築的木構架體系更加成熟和完善,但也趨向程式化和裝飾化,北京故宮也稱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而且室內裝修與設計也是其他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的,太和殿的內部裝修就是其中最輝煌的一個,明清兩代皇帝即位、大婚、朝會、命將出征等都在這里舉行。殿內設七層台階的御座,環以白石欄桿,上置皇帝雕龍金漆寶座,座後為七扇金屏風,左右有寶像、仙鶴。殿中矗立6根蟠龍金漆柱,殿頂正中下懸金漆蟠龍吊珠藻井。整個大殿的裝修金碧輝煌,同時又不失莊重嚴肅,給人一種很強的威懾力。如圖2-21所示。內廷中的乾清官是皇帝的寢官,也是清朝皇帝舉行內廷典禮、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其內部布置接近太和殿,芷前方也是一個雕龍寶座,後設五扇龍飾屏風,左右安置香爐、香筒、仙鶴等陳設。屏風上置「正大光明」匾額,是大殿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

宋朝的住宅,一般外建門屋,內部仍採取四合院形式。貴族的住宅繼續沿用漢以來前堂後寢的傳統原則,但在接待賓客和日常起居的廳堂與後部卧室之間,用穿廊連成丁字形、工字形或王字形平面。至明清時期,這種四合院組合形式更加成熟穩定,成為中國古建築的基本形式,也是住宅的主要形式。北方住宅以北京的四合院住宅為代表,它的內外設計更符合中國古代社會家族制的倫理需要。四合院內部根據空間劃分的需要,用各種形式的罩、隔柵、博古架進行界定和裝飾。山東的曲阜孔府(Kong Family Mansion,qufu)是北方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府邸,其室內裝飾與布置充分反映出明清較成熟的住宅府邸基本形式。 qse.net

南方的住宅也有許多合院式的住宅,最常見的就是「天井院」。它是一種露天的院落,只是面積較小,其基本單元是以橫長方形天井為核心,三面或四面圍以樓房。正房朝向天井並且完全敞開,以便採光與通風,各個房間都向天井院中排水,稱為「四水歸堂」。正房一般為三開間,一層的中央開間稱為堂屋,也是家人聚會、待客,祭神拜祖的地方。堂屋後壁稱為太師壁,太師壁上往往懸掛植物山水書畫,壁兩側的門可通至後堂。太師壁前置放一張幾案,上邊常常供奉祖先牌位、燭台及香爐等,也擺設花瓶和鏡子,以取「平平靜靜」的寓意。幾案前放一張八仙桌和左右兩把太師椅,堂屋兩側沿牆也各放一對太師椅和茶幾。堂屋兩邊為主人的卧室。安徽黟縣宏村月塘民居內部設計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到宋朝時,終於完全改變了商周以來的跪坐習慣及其有關傢具。桌椅等傢具在民間已十分普遍,同時還衍化出諸如圓或方形的高幾、琴桌、小炕桌等新品種。隨著起坐方式的改變,傢具的尺度也相應地增高了。至明清時期傢具已相當成熟,品種類型也相當齊全,而且選材合理,既發揮了材料性能,又充分利用材料本身色澤與紋理,達到結構和造型的統一。

另外室內設計發展到明清的時候,出現了很多靈活多變的陳設,諸如書畫、掛屏、文玩、器皿、盆景、陶瓷、楹聯、燈燭、帳幔等等,都成為中國傳統室內設計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自明、清代以來,室內的木裝修同外檐裝修一樣成為建築內外裝飾設計的一個重要特徵。內裝修內容和形式都十分豐富,室內的隔斷,除板壁之外,還採用落地罩、花罩、欄桿罩以及博古架、書架、帷幔等不同的方式進行空間劃分。內裝修的材料,多採用紫檀、花梨、楠木製作。結構均為榫卯結構,造型洗練,工藝精緻。室內的木裝修已成為中國傳統室內設計的主要內容。

『叄』 古建築牆面裝飾材料有哪些

建築工程上按使用貼面材料和工藝不同,常用外牆裝飾材料分以下幾類:
(1)鑲面類,如大回理石板、花答崗石板、面磚、陶瓷錦磚、玻
璃錦磚、水磨石板等。適用於高級建築的外牆、柱、勒腳或牆裙飾面。
(2}石碴類,如水刷石、干粘石、剎斧石等,多用於一般
中、高級建築的外牆、柱、勒腳飾面。
(3)砂漿類,如水砂漿(用作拉毛灰、甩毛灰)、聚合物水
泥砂漿或水泥漿『用作噴漆、滾塗、彈塗),適用於一般民用或公
用建築的外牆飾面。
(4)色漿塗料,如水泥色漿、乳膠漆,適用於一般的外牆飾面。
常用的內牆裝飾材料有以下幾類:
(1)貼面類,如大理石板、花崗石板、瓷磚、陶磚錦磚、水磨石板等。大理石板、花崗石板、水磨石板適用於高級建築的大廳、牆裙、柱、地面的飾面;釉面磚和陶瓷錦磚適用於廁所、浴室、廚房、地面的飾面。
2)裱糊類如紙基塑料壁紙、聚氯乙烯薄膜復合壁紙和玻璃纖維布等。適用於賓館、住宅門廳、卧室、走廊內牆的飾面.
(3)塗料類如石灰漿、大白漿、油漆、乳膠漆等。適用於一般建築內牆塗刷飾面口。

『肆』 古裝飾裝房子的嗎,請教一下好嗎

1.上古至秦漢時期
上古至秦漢時期是中國建築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階段。從遠古的穴居、巢居開始,人們就開始有目的地營造自己的生存空間,直至公元前21世紀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代開始,又經過商、周、春秋、戰國至秦漢,中國古代建築作為—個獨特的體系,已基本上形成。
根據墓葬出土的畫像石、畫像磚,漢代的住宅已比較成熟和完善。一般規模較小的住宅,平面為方形或長方形,屋門開在當中或偏在一旁。有的住宅規模稍大,有三合式與日字形平面的住宅,布局常常是前堂後寢,左右對稱,主房高大。貴族居住的住宅更大,合院內以前堂為主,堂後以牆、門分隔內外,門內有居住的房屋,但也有在前堂之後再建飲食歌樂的後堂。從這里可以看出,中國住宅的合院布局已經形成,這種主次分明,位序井然,充分反映出中國家庭中上下尊卑的思想觀念。
住宅內部中的陳設也是隨著建築的發展以及起居習慣的演化而決定的。由於跪坐是當時主要的起居方式,因而席和床榻是當時室內的主要傢具陳設,尤其是漢代的床用途最廣泛。人們在床上睡眠、用餐、會客。漢朝的門、窗常常置簾與帷幕,地位較高的人或長者往往也在床上加帳幔,逐漸成為必需的設施,夏天可避蚊蟲,冬天又避風寒,同時也起到裝飾居室的作用。

2.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隋唐時期
從東漢末年到三國鼎立,再到兩晉和南北朝近300年的對峙,一直到公元581年隋文帝統一中國,這段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長期處於分裂的狀態,是最不穩定的一個階段,直至唐朝才成為一個長治久安的國家。這個時期的建築,在繼承秦漢以來成就的基礎上,並吸收融合外來文化的影響,逐漸形成一個成熟完整的建築體系。
這一時期宮殿、住宅繼續高度發展。宮殿建築由於年代久遠沒有現存,而室內情況因為留傳下來的繪畫、墓葬明器以及文字資料相對更豐富,從住宅建築的變遷上反映的更充分一些。這一時期的住宅總體上還是繼續傳統的院落式木構建築形式。到隋唐時期住宅有明文規定的宅第制度,貴族的宅院在兩座主要房屋之間用具有直欞窗的迴廊連接為四合院,布局的方法多是有明顯的軸線和左右對稱。從三國到隋代統一,朝代不斷更迭,無疑也促進了民族大融合,室內裝飾與陳設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席地而坐的習慣雖未完全改變,但傳統傢具有了不少新發展,如床已增高,人們既可以坐在床上,又可以垂足坐於床沿。東漢末年西北民族進入中原以後,逐漸傳人了各種形式的高坐具,如椅子、圓凳等,尤其是進入隋唐時期,上層貴族逐漸形成垂足而坐的習慣,長凳、扶手椅、靠背椅以及與椅凳相適應的長桌、方桌也陸續出現,直至唐末後期的各種傢具類型已基本齊備。傢具的式樣簡明、樸素大方,線條也柔和流暢。室內的屏風一般附有木座,通常置於室內後部的中央,成為人們起居活動和傢具布置的背景,進而使室內空間處理和各種裝飾開始發生變化,與早年席地而坐的方式已迥然不同了。 齊生設計教育

自漢代開始傳人佛教以來,佛教建築也逐漸成為一個主要的建築類型。到了隋唐時期,佛寺遍布中國各地,但大多都已被毀壞,流傳下來的唐代佛寺殿堂較為完整的只有兩處,即山西五台山的南禪寺( NanchanTemple)正殿和佛光寺(Foguang Temple)正殿。這兩座大殿的內部空間設計同外觀形象一樣,其風格雖有漢代的痕跡,但卻透出一種圓熟的古樸和凝重,而不是單純的粗放,既富有大氣又不乏細膩。如圖2--20所示。

3.宋、遼、金元和明清時期
唐朝結束又經過五代十國戰亂之後,進入北宋與遼,南宋與金、元對峙的時期,接著於1368年建立了明朝。後來滿族貴族奪取了政權,於1661年滅了明朝統一了中國。從北宋開始,中國建築形成又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取得了不少成就。明清時期又在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進行豐富和發展,成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的最後一個高峰。

進入宋朝以後,除佛寺外,祠廟也是宗教建築的一個主要類型。祠廟是古代宗族祭祠祖先的地方,有宗祠、家祠、先賢祠等。被視為宋式建築代表作的山西太原晉祠(Tai YuanJinci),就是現存規模最大的一座,晉祠的主殿聖母殿建成於1032年,位於晉祠中軸線上,坐西朝東,殿面闊七間,進深六間,平面近方形。殿內梁架用減柱做法,所以內部空間寬敞。 齊生教育

明清時期中國古代建築的木構架體系更加成熟和完善,但也趨向程式化和裝飾化,北京故宮也稱紫禁城(Forbidden City),是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築群。而且室內裝修與設計也是其他任何朝代都無法比擬的,太和殿的內部裝修就是其中最輝煌的一個,明清兩代皇帝即位、大婚、朝會、命將出征等都在這里舉行。殿內設七層台階的御座,環以白石欄桿,上置皇帝雕龍金漆寶座,座後為七扇金屏風,左右有寶像、仙鶴。殿中矗立6根蟠龍金漆柱,殿頂正中下懸金漆蟠龍吊珠藻井。整個大殿的裝修金碧輝煌,同時又不失莊重嚴肅,給人一種很強的威懾力。如圖2-21所示。內廷中的乾清官是皇帝的寢官,也是清朝皇帝舉行內廷典禮、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臣的地方,其內部布置接近太和殿,芷前方也是一個雕龍寶座,後設五扇龍飾屏風,左右安置香爐、香筒、仙鶴等陳設。屏風上置「正大光明」匾額,是大殿中最引人注目的焦點。

『伍』 中國傳統建築的裝飾特點

一、圍院的平面空間

眾所周知,外國建築是院在外,即院子包圍房子,中國建築則相反,院在內而房在外,即房屋包圍院子。房屋、牆垣等圍合成院落,以院為中心;或是以主單元(即正殿、正廳)為中心,次單元(即兩廂)圍繞主單元,一正兩廂,並以抄手廊連接,組成一座建築。如在各地民居中的四合院空間。其特點就在於把「院子」作為建築平面的組成部分,室內外空間融為一體,以房廊作為過度空間,富有生活氣息。院周圍建築互不獨立,相互聯系。但合院建築不是群體,而只是「一座」建築。

從四合院住宅到萬里長城雖然空間層次不同,但都屬於一樣的空間形態——即內向的外封閉的空間形態,共同體現或服務於一個社會系統。國,古為城的廣稱,即政治機構、軍事實力及絕大部分的民眾生息,都在一城之中。城外是自然廣川,可以村居結廬,造別業,但它不是獨立的。從東周起,一城一國或數城一國模式,一直到秦統一中國,仍以城池為「國」,數「國」合為大統一的國家。國中有家,故稱國家。但家的空間模式與國相同,只是范圍縮小了,可以這樣說家是國的單元或細胞,或者說家是國的縮微,國是家的擴大。長城原為御敵戌疆而設,但從某種意義上說,長城就好比「國」這個大空間的圍牆。無論是歷朝都城,宮廷、園林和寺、廟、祠、觀,還是各地的民居及市肆都以這種圍院空間布局為特點。

這種內向層次型的建築空間模式,尤以傳統園林為最。它不但是形式的,而且更是意境的。園林之中,四周有廊、亭、軒、廳等建築或粉牆,院在內,以樹木、假山、池水、牆垣或建築分割空間。「庭院深深深幾許」,令人心曠神怡。

二、軸線的空間藝術

中外建築單體都講究對稱,但中國建築、空間布局尤以軸線對稱見長。這主要體現在受中國「周禮」思想影響較大的建築體系當中。古代都城規劃中,都以主宮殿位於中軸線上,以宮室為主體,次要建築位於兩側,左右對稱布局,「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等,如唐大都與明清北京城的規劃布局。再如中國古代寺廟中,強調軸線空間布局的實例也是很多。一般均將主殿大雄寶殿放在軸線的重要位置上,配殿居前後左右。「左閣右藏」、「左鍾右鼓」等。空間層層遞進,庭院森森。典型的如河北正定隆興寺的布局。此寺始建於隋,改建於宋,保存至今。

當然,中國傳統建築這種空間的形成,有其主客觀原因。客觀上如自然的、地理的、生態的原因等,主觀上如中國長期保持的生產方式、經濟形態和人文形態等原因。這里不再贅述。

三、誠實的結構

中國傳統建築,論其結構,不論是皇家的宮苑,還是散見於各地的各類型的建築,包括民居,其結構特點在世界古代建築史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具有代表性的結構形式主要有兩種:

1,抬梁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架梁,樑上放短柱,其上再放梁,梁的兩端並承檁;這樣層疊而上,在最上層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檁。這種結構的建築,室內少柱或無柱,空間較大,在我國應用很廣,特別是北方用得更多。

2,穿斗式,這種結構的特點是由柱徑較細柱距較密的落地柱與短柱直接承檁,柱間無梁而用若干穿枋聯系,並以挑枋承托出檐。這種結構用料小,但室內柱密,空間不夠開闊,在我國南方使用很普遍。由於是以木構架為主,柱承重,牆不承重,所以門窗可自由布置,體現了形式與結構的統一。在皇家建築和重要的壇、廟建築中,還以斗拱支撐在柱頭、屋檐間,使得建築出檐深遠,保護木結構的屋身。在這里,斗拱一方面是結構構件,另一方面也成為建築上的裝飾物,即以結構構件為裝飾物,形式反映了功能,結構真實,功能合理,也是一種真善美的統一。但不論是何種建築,結構上的基、柱、梁、檁、椽、斜撐等部分大都外露,形狀上也加工成裝飾構件,結構、構件間用榫卯結合,不施釘子。

外觀上和其它國家的許多建築一樣,分台基、屋身和屋頂三部分,但中國傳統建築的屋頂尤其大,有時幾乎和屋身同高,且每個部分都有一定的比例及標准做法。

四、「天人合一」的建築環境

崇尚自然,喜愛自然自古亘有。先民們早就注意到「天時、地利、人和」的協調統一。《周易。乾卦》:「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共德,與日月合共明,與四時合共序,與鬼神合共吉凶。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儒家崇尚「天人合一」,道家推崇「自然無為」。天也,自然也。不論是儒家的「上下與天地同流」(《孟子。 盡心》),還是道家的「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莊子。齊物論》),都把人和天地萬物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從而形成一種主觀力量,促使人們去探求自然、親近自然、開發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壯麗,景象萬千,祖國各地的美好景色又啟發著人們熱愛自然、謳歌自然的無限激情。「天人合一」的思想與對自然美的鑒賞融揉成為傳統美學的核心,相應地產生了絢麗的山水文化、山水畫、山水園林,出現了風景名勝區

『陸』 古建築造價和商品房造假一樣嗎

商品房的造價很難一言以蔽之。以全現澆結構住宅樓為例:
包括建築、裝飾、採暖、給排水(含中水)、消防、通風、照明、動力、消防報警、電梯、可視對講、有線電視、電話、防雷接地等十四個專業。含電梯、消防、通風設備,普通燈具;公共部分粘貼地磚,天棚、牆面刷耐擦洗塗料,普通潔具、噴灑頭。外牆外保溫粘貼聚苯板,泰柏板隔牆,混凝土為預拌混凝土,土方運距20公里以內。
每平米造價1850.98元。其中:建築工程:1011.17元;電氣工程:220.54元;管道工程:316.81元;通風工程:302.46元;
基本建設費是固定的,即使是不收土地款的動遷房,以國家最低標准承建,造價也難以少於1000元/平方米。實際上,多層普通商品房,建安成本大約在1200元/平方米左右,小高層與高層普通商品房,建安成本大約在1500~1800元/平方米左右,檔次越高,造價越高。能讓利的主要是:小區的檔次、向政府交納的土地費及地方政府部分的稅費、廣告策劃銷售環節的費用、裝修費用等。另外,開發商的開發品質也有一定關系,如果一味壓價,品質是要差一些;民營開發商比國營/政府開發商的成本確實也低一些,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大多數民營企業主要以效益為主導,成本一般控製得好一些,二是民營企業腐敗成本相對要低一些。不論何種原因,同品質的小區成本上下也不會超過100~200元/平方米。

『柒』 如何把屋子裝修成秦漢風格

在我看來確定建造方式以後就是確定建築規模,你要建什麼類型的建築,是民版居還是離宮或者權是皇宮。然後就是查找相關書籍資料,搜你要的建築類型,畫設計圖紙。秦漢建築或者說唐代以前的建築目前來說資料都太少,越往前資料越少。一般都是通過遺址測繪、文字資料、出土模型、畫像磚、壁畫等收集資料。現代的古建築書籍也鮮有詳細的資料供你參考。

『捌』 中國古代建築裝飾(急急急。。)

框架式結構
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因為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檐的重量通過梁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牆倒屋不塌」這句古老的諺語,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築這種框架結構最重要的特點。這種結構,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氣候條件下,滿足生活和生產所提出的千變萬化的功能要求。同時,由於房屋的牆壁不負荷重量,門窗設置有極大的靈活性。此外,由這種框架式木結構形成了過去宮殿、寺廟及其它高級建築才有的一種獨特構件,即屋檐下的一束束的「斗拱」。它是由斗形木塊和弓形的橫木組成,縱橫交錯,逐層向外挑出,形成上大下小的托座。這種構件既有支承荷載梁架的作用,又有裝飾作用。只是到了明清以後,由於結構簡化,將梁直接放在柱上,致使斗拱的結構作用幾乎完全消失,變成了幾乎是純粹的裝飾品。
庭院式組群布局
從古代文獻記載,繪畫中的古建築形象一直到現存的古建築來看,中國古代建築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這就是每一處住宅、宮殿、官衙、寺廟等建築,都是由若干單座建築和一些圍廊、圍牆之類環繞成一個個庭院而組成的。一般地說,多數庭院都是前後串連起來,通過前院到達後院,這是中國封建社會「長幼有序,內外有別」的思想意識的產物。家中主要人物,或者應和外界隔絕的人物(如貴族家庭的少女),就往往生活在離外門很遠的庭院里,這就形成一院又一院層層深入的空間組織。宋朝歐陽修《蝶戀花》詞中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字句,古人曾以「侯門深似海」形容大官僚的居處,就都形象地說明了中國建築在布局上的重要特徵。
蘇州園林局部
同時,這種庭院式的組群與布局,一般都是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沿著縱軸線(也稱前後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比較重要的建築都安置在縱軸線上,次要房屋安置在它左右兩側的橫軸線上,北京故宮的組群布局和北方的四合院是最能體現這一組群布局原則的典型實例。這種布局是和中國封建社會的宗法和禮教制度密切相關的。它最便於根據封建的宗法和等級觀念,使尊卑、長幼、男女、主僕之間在住房上也體現出明顯的差別。
中國的這種庭院式的組群布局所造成的藝術效果,與歐洲建築相比,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一般地說,一座歐洲建築,是比較一目瞭然的。而中國的古建築,卻象一幅中國畫長卷,必須一段段的逐漸展看,不可能同時全部看到。走進一所中國古建築也只能從一個庭院走進另一個庭院,必須全部走完才能看完。北京的故宮就是最傑出的一個範例,人們從天安門進去,每通過一道門,進入另一庭院;由庭院的這一頭走到那一頭,一院院、一步步景色都在變換,給人以深切的感受。故宮的藝術形象也就深深地留在人們的腦海中了。
裝修與裝飾
中國古代建築對於裝修、裝飾特為講究,凡一切建築部位或構件,都要美化,所選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與構件性質不同而有別。
台基和台階本是房屋的基座和進屋的踏步,但給以雕飾,配以欄桿,就顯得格外庄嚴與雄偉。屋面裝飾可以使屋頂的輪廓形象更加優美。如故宮太和殿,重檐廡殿頂,五脊四坡,正脊兩端各飾一龍形大吻,張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條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飾有九個琉璃小獸,增加了屋頂形象的藝術感染力。
門窗、隔扇屬外檐裝修,是分隔室內外空間的間隔物,但是裝飾性特別強。門窗以其各種形象、花紋、色彩增強了建築物立面的藝術效果。內檐裝修是用以劃分房屋內部空間的裝置,常用隔扇門、板壁、多寶格、書櫥等,它們可以使室內空間產生既分隔又連通的效果。另一種劃分室內空間的裝置是各種罩,如幾腿罩、落地罩、圓光罩、花罩、欄桿罩等,有的還要安裝玻璃或糊紗,繪以花卉或題字,使室內充滿書卷氣味。
天花即室內的頂棚,是室內上空的一種裝修。一般民居房屋製作較為簡單,多用木條製成網架,釘在樑上,再糊紙,稱「海墁天花」。重要建築物如殿堂,則用木支條在梁架間搭制方格網,格內裝木板,繪以彩畫,稱「井口天花」。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裝飾性的一種屋頂內部裝飾,它結構復雜,下方上圓,由三層木架交構組成一個向上隆起如井狀的天花板,多用於殿堂、佛壇的上方正中,交木如井,繪有藻紋,故稱藻井。
於建築物上施彩繪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建築物不可缺少的一項裝飾藝術。它原是施之於梁、柱、門、窗等木構件之上用以防腐、防蠹的油漆,後來逐漸發展演化而為彩畫。古代在建築物上施用彩畫,有嚴格的等級區分,庶民房舍不準繪彩畫,就是在紫禁城內,不同性質的建築物繪制彩畫也有嚴格的區分。其中和璽彩畫屬最高的一級,內容以龍為主題,施用於外朝、內廷的主要殿堂,格調華貴。旋子彩畫是圖案化彩畫,畫面布局素雅靈活,富於變化,常用於次要宮殿及配殿、門廡等建築上。再一種是蘇式彩畫,以山水、人物、草蟲、花卉為內容,多用於園苑中的亭台樓閣之上
台基
一稱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築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築物,並使其防潮、防腐,同時可彌補中國古建築單體建築不甚高大雄偉的欠缺。大致有四種。
1、普通台基
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磚三合土夯築而成,約高一尺,常用於小式建築。
2、較高級台基
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邊建漢白玉欄桿,用於大式建築或宮殿建築中的次要建築。
3、更高級台基
即須彌座,又名金剛座。「須彌」是古印度神話中的山名,相傳位於世界中心,系宇宙間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沒其間,三界諸天也依傍它層層建立。須彌座用作佛像或神龕的台基,用以顯示佛的崇高偉大。中國古建築採用須彌座表示建築的級別。一般用磚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線腳和紋飾,台上建有漢白玉欄桿,常用於宮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築。
4、最高級台基
由幾個須彌座相疊而成,從而使建築物顯得更為宏偉高大,常用於最高級建築,如故宮三大殿和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即聳立在最高級台基上。
開間
四根木頭圓柱圍成的空間稱為「間」。建築的迎面間數稱為「開 間」,或稱「面闊」。建築的縱深間數稱「進深」。中國古代以奇數為 吉祥數字,所以平面組合中絕大多數的開間為單數;而且開間越 多,等級越高。北京故宮太和殿,北京太廟大殿開間為十一間。
大梁
架於木頭圓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頭,以形成屋脊。常用松 木、榆木或杉木製成。是中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斗拱
是中國古代建築獨特的構件。方形木塊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長木叫昂,總稱斗拱。一般置於柱頭和額訪(又稱闌頭,俗稱看 訪,位於兩檐柱之間,用於承托斗拱)、屋面之間,用來支撐荷載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裝飾作用。由斗形木塊、弓形短木、斜置長木組 成,縱橫交錯層疊,逐層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彩畫
原是為木結構防潮、防腐、防蛀,後來才突出其裝飾性,宋代以 後彩畫已成為宮殿不可缺少的裝飾藝術。可分為三個等級。
1、和璽彩畫
是等級最高的彩畫。其主要特點是:中間的畫面由各種不同的龍或鳳的圖案組成,間補以花卉圖案;畫面兩邊用《 》框住,並 且瀝粉貼金,金碧輝煌,十分壯麗。
2、旋子彩畫
等級次於和璽彩畫。畫面用簡化形式的渦卷瓣旋花,有時也可畫龍鳳,兩邊用《 》框起,可以貼金粉,也可以不貼金粉。一般用次要宮殿或寺廟中。
3、蘇式彩畫
等級低於前兩種。畫面為山水、人物故事、花鳥魚蟲等,兩邊用《 》或( )框起。「( )」被建築家們稱作「包 袱」,蘇式彩畫,便是從江南的包袱彩畫演變而來的。
屋頂
[2]中國傳統屋頂(古稱屋蓋)有以下七種,其中以重檐廡殿頂、重檐歇山頂為 級別最高,其次為單檐廡殿、單檐歇山頂。
1、廡殿頂
四面斜坡,有一條正脊和四條斜脊,屋面稍有弧度,又稱四阿頂。
2、歇山頂
是廡殿頂和硬山頂的結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部轉折成垂 直的三角形牆面。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依脊組成,所以又稱 九脊頂。
3、懸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伸出山牆之外。屋面上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又稱挑山頂。
4、硬山頂
屋面雙坡,兩側山牆同屋面齊平,或略高於屋面。
5、攢尖頂
平面為圓形或多邊形,上為錐形的屋頂,沒有正脊,有若干屋脊交於上端。一般亭、閣、塔常用此式屋頂。
6、卷棚頂
屋面雙坡,沒有明顯的正脊,即前後坡相接處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山牆
即房子兩側上部成山尖形的牆面。常見的山牆還有風火山牆, 其特點是兩側山牆高出屋面,隨屋頂的斜坡面而呈階梯形。
藻井
中國傳統建築中天花板上的一種裝飾。名為「藻井」,含有五行 以水克火,預防火災之義。一般都在寺廟佛座上或宮殿的寶座上方。是平頂的凹進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圓形,上有雕 刻或彩繪,常見的有「雙龍戲珠」。
木頭圓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製成的圓柱形木頭。置於石頭(有時是銅器) 為底的台上。多根木頭圓柱,用於支撐屋面檁條,形成梁架。

『玖』 古建築的民居形式與裝飾

潮汕城市,都是從原來的縣城、墟市、港口發展起來的。城內按中國傳統城市格局,依大街小巷縱橫列成直線,也有依地理環境或某些人為原因而彎曲的。大街多為店鋪,小巷多為民宅。臨街店鋪多為單間或多間連體結構,面狹而進深,多為三合土的土木歇山頂瓦屋。上有閣樓,後半為客廳或卧室,前半為店面。店鋪人家也有小巷內的住宅。小巷裡有許許多多的建造單元:富戶人家建三廳二天井外加包屋的大院;中戶建造二廳一天井的四合院(即四點金)或一廳一天井的三合院(即下山虎);小戶單間或多間連體的「竹竿厝」。城市宅地難覓,往往難以統一規格。潮汕各城市舊民宅牆體多為三合土夯築,均較矮,磚砌樓房極少。揭陽、潮州、潮陽等早城和開埠僅有百餘年歷史的汕頭市,兩、三層以上的水泥結構樓房都是在本世紀20年代以後才有的。汕頭市少數四、五層以下的樓房是30年代才興建的。民宅也仍多是一、二層平房。從80年代開始,城鎮的多層建築日增,高層建築(十層以上)才逐漸出現。 揭陽至今保存著不少有名的古建築物和古民居。如孔廟、關帝廟、雙峰寺、城隍廟、丁日昌府、方耀故居、三山國王廟等。 潮汕農村,多聚族而居於沿海平原地帶。城鄉居民均有濃厚的氏族觀念,體現在聚落建築就是以姓氏宗祠為中心的轉寨格局。清府縣志載,必極工巧。大宗小宗,競建祠堂,爭誇壯麗,不惜貲費。這是200年間潮汕望族大村富人競建祠堂大屋的記載,是有傳承性的風俗現象。
聚落群不管是聚點散點,其中心是大宗祠,兩旁是小宗祠,祠前是廣場式的陽庭,庭前有照壁、圍牆。大宗祠、小宗祠堂的兩側和背後是包屋和「四點金」(四合院)、「下山虎」(三合院)一類住宅單元。以宗祠為中心的村寨,三座祠堂並列的稱「三壁連」,五座並列的稱「五壁連」。此類村寨,排列整齊、巷道筆直、前低後高,屋脊高昂,頗有些小皇城的氣勢。村寨大都環東西北三面栽樹種竹,前面是池塘、排水小溪。
小格局的住宅單元。除包屋外,都是以「四點金」(四合院)為基本形式增減。「四點金」,中軸線是:前廳——天井——後廳。後廳前廳兩側各一房,占居四合院的四角,這就是「四點金」名稱的由來。天井兩側,前廳後廳之間是廊,既是走道,也是廚室。「四點金」減去前廳及兩側兩間前房,便是三合院「下山虎」。一些諸如「四馬拖車」、「五間過」大屋,都是四點金、下山虎這些基本單元組合而成的。這是大家庭或家族親聯合建造的堡壘式民宅,窮人只能在包屋營建單間連體屋。
潮汕各地建築裝飾的重點是門樓、廳堂和屋面。石雕、木雕、嵌瓷、泥塑、彩繪、油漆等裝飾工藝品種,綜合施用。
受城市樓房居室配套的影響及鋼筋水泥的普遍應用,農村出現許多中西結合的住宅樓房,多是三合院的樓房化,二、三、四屋均有,有廚廁配套。 在農村古民居中最有獨特風格的建築物是圍樓(俗稱寨樓),主要分布在揭西的北部山區。其特點多數為圓形,寨體大,構築時可就地取材。寨樓的布局適合群居,便於防護,圓形平面,結構性能好,通風透光,夏涼冬暖,具有防盜防風的作用。

『拾』 中國古建築中內檐裝修有哪些分類

內檐裝修有的是建築物內部間隔,有的是內部陳設,內容很多但都不是起避風雨隔寒暑作用的。今擇要介紹如下。

(一)內檐格扇

也叫碧紗櫥。在分間的隔斷上有的滿裝格扇,可用六扇、八扇、或者更多,依間深大小而定。每塊格扇的結構做法和外檐所用一樣、框架仍用邊挺抹頭,上下仍依格心裙板布局,由於格心每每在宮殿及講究的住宅中糊以綠紗,所以有碧紗櫥之稱。

內檐裝修用料多硬木如紫檀、紅木、……也有鑲嵌景泰藍花朵,青玉花朵各種作法,雕刻精緻是其特點。

(二)罩

罩使用在房屋內兩種不同地方之間,而這兩種不同地方又無太大的不同,所以又不必顯著地隔斷開來。如三間大廳即可在左右兩排柱上順著梁枋安欄桿罩或花罩,如是中間的明間即是較為正式的會客場所,而左右次間則是比較隨便漫談的地方。

罩可分類如以下幾種:

1.幾腿罩

帶有裝飾性的隔斷物,下端不著地,只在裝飾物的兩端用小垂柱收住。花樣很多,有的用欞條捲曲盤繞成各種紋樣,有的雕刻花草植物或動物。

2.欄桿罩

依進深方向分為三段,用立柱兩根間隔,邊側兩端較窄設欄桿隔截;中間較寬的一段走人。

3.落地罩

也有叫地帳的。做法是在開間的左右柱上安格扇各一道,格扇上有橫披,橫披與格扇轉角的地方安花牙子。

4.炕罩

北地天寒習慣用火炕邊沿上做的裝飾性隔斷物就叫炕罩。

(三)神龕

1.神龕

依《營造法式》記載叫做佛道帳。神龕內供神佛祖先,雕刻講究。一般制度,下為基座(常用須稱彌座形式),中為柱身,上為屋頂。(常附有斗栱)均用木雕成,比較尊貴的神龕則在屋頂上還加做平坐、天宮樓閣(就是比神龕更小的樓閣,如在天宮一樣)等物。

2.壁藏

壁藏是佛教藏經書用的木櫃,常沿著建築物牆壁建造,故名壁藏。山西大同下華嚴寺薄伽教藏殿內的經廚是一很好遺物。它是二層樓閣式樣雕造的,斗栱屋頂的雕刻至為精細准確,尤其欄桿式樣更為豐富。這個經廚和薄伽教藏殿為1038年(遼重熙七年)建造,迄今九百餘年仍很完整。

3.轉輪經藏

在一般寺廟里常有專設轉輪經藏的殿座。轉輪經藏是一個可旋轉的藏經櫃,內藏經書,中有轉軸,下有鐵軸托相承。平面多呈八角形,立面上也分為基座、柱身、屋頂三段。正定隆興寺內就有一座轉輪經藏,惜已殘缺不全。但四川江油雲岩寺的飛天藏尚保存完整。

閱讀全文

與住宅古建裝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產培訓機構有哪些 瀏覽:243
十年期房貨利率 瀏覽:239
天津小戶型中單怎麼裝修 瀏覽:506
怎麼賣個人二手房 瀏覽:888
房地產投資長期看什麼短期看什麼 瀏覽:168
柬埔寨期房 瀏覽:603
大型開發商維權 瀏覽:224
南通開發區新開苑房價多少 瀏覽:801
房產達人怎麼買錘子手機版 瀏覽:70
沙烏地阿拉伯需要什麼樣地產地證 瀏覽:442
商品住宅房產證 瀏覽:733
農村房產證沒有怎麼辦理 瀏覽:587
外灘的房價多少錢一平 瀏覽:639
青島最貴房價是多少錢一平米 瀏覽:519
二手房比喻什麼 瀏覽:135
樓盤派籌是什麼意思 瀏覽:319
鎮江楓苑二手房怎麼買 瀏覽:230
衡陽市有哪些好樓盤 瀏覽:459
房地產模型設計費入什麼科目 瀏覽:619
晶福園最新房價是多少 瀏覽: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