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居民住宅的設計
在很多年前各大城市就不再建議設計「方盒子」造型的建築了,回這類規規矩矩的建答築雖然採光好且利用率高,但是那僅僅適合50-60年代,而當今是個信息爆炸、彰顯個性化的時代,「規規矩矩」的造型早已被淘汰,所以才會有各種造型的建築,這是一種設計師理念的體現,也是對城市「藝術化」的一種表現形式。而至於說採光,除了住宅其他公建項目都可以不用考慮採光,而住宅中除了南側,其他位置的採光也是在弱化要求中,所以即使造型再特殊,南側足夠的採光也是國家的強條要求,也是設計師必須遵守的
2. 住宅設計常見問題有哪些
這類問題很多比如滲水問題(目前是各大公司最關注的問題)、地下車庫積水問題、住戶對戶型改造率過高、項目內道路規劃問題、停車位問題、項目內景觀效果、施工整體質量問題、電梯問題等
3. 房屋設計的特點有哪些
1.區域位置。高端住宅一般主要位於城市核心區,商務、金融、科技等產業周邊區域,交回通便捷,市答政配套完善,自然景觀資源稀缺的地段。這些區域都具有較高的認可度,符合高端客戶杜宇上風上水等地域文脈的認知及與國際接軌的心理特徵。
2.自然景觀資源。高端住宅獨有的景觀優勢和市場稀缺性,使其附加值大幅提高。
3.精細化設計。精細化造就臻品,更是人性化的延伸和體現。戶型設計:戶型平面營造根據客戶群的生活習慣和個性的要求專門定造,布局功能更加完善和細化,講究空間感和舒適度,各類設計細節到位,可以滿足功能性需求。精裝修住宅、公共區域、園區景觀、地下車庫等目之所及之處皆無功能和設計盲點,精細化
設計滲透每個環節,處處彰顯人性關懷。如大堂入口處設寵物清潔間;車庫內車輛導流、行進方向導視系統,超寬、超高車位預留比,行車路線考慮電梯廳出入口等
設計,車庫電梯廳人性化裝修設計,公共空間感應式安防門,車庫自然採光通風一集景觀結合等;垃圾處理、暫存、轉運的最佳管理方式。
4.高檔的裝修標准。建築立面裝飾材料用料應該高檔,一般以石材較為廣泛,其次為面磚,塗料應用范圍較小。
4. 住宅建築的設計要點有哪些
1、住宅應按套設計每套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廳)、廚房和衛生間等基本空間應齊全。
2、廚房應有直接採光、自然通風,應設置爐灶、洗滌池、案台、排油煙機等設施或預留位置。
3、衛生間應設置便器、洗浴器、洗面器等設施或預留位置。衛生間不應直接布置在下層住戶的卧室、起居室(廳)和廚房的上層,其地面和局部牆面應有防水構造。
4、卧室、起居室(廳)的室內凈高和局部凈高應分別滿足不低於2.40m和2.1m的規定;
5、利用坡屋頂內空間作卧室、起居室(廳)時,其1/2 面積的凈高應滿足不低於2.1m的規定。
6、陽台欄桿設計應防止兒童攀爬,欄桿的垂直桿件凈距不應大於0.11m。放置花盒處必須採取防墜落措施。
7、六層及六層以下住宅的陽台欄桿凈高不應低於1.05m,七層及七層以上住宅的陽台欄桿不應低於1.10m。封閉陽台桿也應滿足陽台欄桿凈高要求,不允許按窗檯高度設計。
8、外窗窗檯高度低於0.90m 的應有防護設施,防護欄桿的高度應從可踏面起計算,保證凈高0.9 0m。
9、樓梯梯段凈寬、樓梯踏步和欄桿高度應符合以下規定:六層及六層以下住宅,一邊設有欄桿的梯段凈寬不應小於1.00m,七層及七層以上住宅的樓梯段凈寬不應小於1.10m,樓梯踏步寬度不應小於0.26m,踏步高度不應大於0.175m;扶手高度不應小於0.90m,水平段欄桿長度大於0.50m 時其扶手高度不應小於1.05m。
10、樓梯井凈寬大於0.11m 時必須採取防止兒童攀爬滑的措施。
11、七層及七層以上的住宅或住宅入口樓面距室外設計地面的高度超過16m 以上的住宅必須設置電梯。
12、七層及七層以上的住宅建築入口、入口平台、侯梯廳、公共走道和無障礙住房等部位應有無障礙設計,並符合以下規定。
1) 建築入口設台階時,應設輪椅坡道和扶手。坡道的坡度,當坡道高度0.60m 時坡度應≤1:10;高度0.75m 時,坡度應≤1:12;高度1.00m 時,坡度應≤1:16;
2) 供輪椅通行的門凈寬不應小於0.80;門把手一側的牆面不應小於0.50m,門扇應安裝視線觀察玻璃、橫執手和關門拉手,在門扇的下方應安裝高0.35m 的護門板;門內外地面高差不應大於15 ㎜,並應以斜坡過渡;
3) 七層及七層以上住宅建築入口平台寬度不應小於2.00m;候梯廳深度不應小於多台電梯中最大轎廂深度,並不得小於1.5m;
4) 供輪椅通行的走道凈寬不應小於1.2m。
5. 住宅設計原則有哪些基本的
1.社區發展原則
1954年,馬斯洛提出需求等級學說。該學說認為人的需要的產生是一個從低級的生理需要到高級的自我實現需要的發展過程,只有當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後才可能產生對高層次需要的需求。由此推出,在整個人類社會中,各層次需求的人的數量呈金字塔型。
在住宅區的規劃設計過程中,應從滿足人的需求出發,充分考慮住宅區的適居性、識別性與歸屬性以及營造具有文化與活力的人文環境。其中,衛生、安全、方便和舒適是住宅區適居性的基本物質性內容。衛生包括環境衛生與生理健康衛生;安全包括人身安全與治安安全;方便是指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程度;舒適則既含有與物質因素有關的生理性方面的內容,也包括與物質因素和非物質的社會因素相關的心理性方面的內容。識別與歸屬反映著人對居住環境的社會心理需要。其中,場所與特徵是居住環境具備識別性與歸屬感的兩個主要要素。場所指特定的人或事佔有的環境的特定部分,與心理歸屬感關系密切;特徵與居住環境的形象識別性、社會歸屬感有著直接聯系,一般可通過建築的風格、空間的尺度、綠化的配置、街道的線型、空間的格局、環境的氛圍等塑造。而豐富的社區文化、祥和的生活氣息、融洽的鄰里關系和文明的社會風尚是富有文化與活力的人文環境的重要內容。
2.生態優化原則
生態優化原則提出的依據是全球化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通過積極應用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充分合理地利用和營造當地的生態環境,改善住宅區及其周圍的小氣候,實現住宅區的自然通風與採光,減少機械通風與人工照明,綜合考慮交通與停車系統、供排水系統、供熱取暖系統、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等小區物質系統的建立與完善,以節約能源、減少污染、營造出生態優良的小區環境。
3、社區共享原則
住宅區規劃設計應充分考慮全體居民對住宅區財富的公平共享,包括設施共享、景象共享、服務共享與公眾參與。社區共享原則要求住宅區的規劃設計應該在設施選擇上注意類型、項目、標准和消費費用的大眾化,在設施布局上注意均衡性與選擇性,在服務方式與管理機制上注意整體性與到位程度,以直接面向住宅區自身的居住對象。公眾參與是住宅區全體居民參與社區事務的保證機制和重要過程。公眾參與包括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社區建設、社區發展決策以及社區信息交流等內容。
6. 住宅規劃設計規范有哪些
①滿足建築功能要求
滿足建築物的功能要求,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活動創版造良好的環境權,是建築設計的首要任務。
②採用合理的技術措施
正確選用建築材料,根據建築空間組合的特點,選擇合理的結構、施工方案,使房屋堅固耐久、建造方便。
③具有良好的經濟效果
設計和建造房屋要有周密的計劃和核算,重視經濟領域的客觀規律,講究經濟效果。房屋設計的使用要求和技術措施,要和相應的造價、建築標准統一起來。
④考慮建築美觀要求
建築物是社會的物質和文化財富,它在滿足使用要求的同時,還需要考慮人們對建築物在美觀方面的要求,考慮建築物所賦予人們精神上的感受。
⑤符合總體規劃要求
單體建築是總體規劃中的組成部分,單體建築應符合總體規劃提出的要求。建築物的設計,還要充分考慮和周圍環境的關系,例如原有建築的狀況,道路的走向,基地面積大小以及綠化等方面和擬建建築物的關系。新設計的單體建築,應使所在基地形成協調的室外空間組合,良好的室外環境。
來源於問問我建築網
7. 怎樣設計住宅空間的方案
方案初步設計階抄段的主要工作有襲以下兩點。
①收集和整理與本住宅空間設計項目有關的資料與信息,優化平面布置方案,構思整體設計方案,並繪制方案草圖;
②優化方案草圖,製作設計文件。設計文件主要包括設計說明書、設計意向圖、平面布局圖、設計構思草圖和主要空間的效果圖。
8. 房屋設計用途有哪些分類
如果與住宅、商業經營用房有關的兼有兩種以上用途的房屋,應按設計規定回的用途分別計算建築面答積。住宅是指專供居住的房屋,包括別墅、公寓、職工家屬宿舍和集體宿舍(包括職工單身宿舍和學生宿舍)等。但不包括住宅樓中作為人防用、不住人的地下室等,也不包括托兒所、病房、療養院、旅館等具有專門用途的房屋。 成套住宅 是指由若干卧室、起居室、廚房、衛生間、室內走道或客廳等組成的供一戶使用的房屋。 非成套住宅 是指供人們生活居住的但不成套的房屋。 集體宿舍 是指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的單身職工、學生居住的房屋。 躍層住宅 套內空間跨躍兩樓層及以上的住宅。 公用設施用房 是指自來水、泵站、污水處理、變電、燃氣、供熱、垃圾處理、環衛、公廁、殯葬、消防等市政公用設施的房屋。 商業用房 是指各類商店、門市部、飲食店、糧油店、菜場、理發店、照相館、浴室、旅社、招待所等從事商業和為居民生活服務所用的房屋。 經營用房 是指各種開發、裝飾、中介公司等從事各類經營業務活動所用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