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產業地產的發展現狀
在房地產調控和鼓勵產業升級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產業與地產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產業地產既作為房地產企業新的轉型方向受到地產企業的關注,也在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蓬勃發展。截止2010年末,國家級高新區新增了13家,總數達到70家之多;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新增44家,總數超過100家,省級開發區1568個,加上市級、縣級的開發區總數已逾4000多個,產業園區的數量呈現快速飆升的態勢。
2010年全國工業用地出讓面積與2009年基本持平。一線城市由於工業用地稀缺性逐日顯現,工業用地價格普遍大幅上漲,僅廣州微降4.9%。二線城市為吸引更多投資,同時加大各開發區的建設力度,工業用地價格普遍有所下調,但總成交額較2009 年大幅上漲。
對房地產企業而言,產業地產建設與傳統房地產開發具有部分替代性。而當前國家對傳統房地產項目不斷的進行調控,作為替代性的建設項目這也客觀上為產業地產建設創造了更大的經營空間,客觀上減少了產業地產的投資風險,提高了運營的穩定性和可控性。產業地產融合產業經濟發展和房地產發展兩個概念,突出地產作為產業經濟發展平台的功能作用,也將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關注,具有穩定的發展空間。
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從而把市場體系、市場機制、市場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完全提升到基本制度層面.長期從事專業市場、產業地產電商服務的咨詢機構億雲通給我們列出了新形勢下的一些問題。例如,專業批發市場、產業地產作為市場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和力量,與市場經濟的演變和發育成長存在著什麼樣的關系?發展和完善市場體系,專業批發市場有哪些職能和使命?現代專業批發市場與電子商務、現代物流、展貿經濟以及國際采購等是一種什麼樣的產業生態關系?專業批發市場與工業化、市場化等有怎樣的邏輯關系等等。
『貳』 產業地產,住宅地產和商業地產的區別在哪裡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房地產行業商業模式創新設計與投資前景預測分析報告》內顯示,住宅地容產的營銷策略是針對商品的戶型、環境、住戶採取的營銷方式,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只是一個廣告——預售——開盤——簽約的過程。
而商業地產的營銷策略則不是這么簡單,它需要在銷售前期、中期、後期採取不同的策略。商業地產在售前一定要保證定位非常明確,有理有據,告訴商戶、投資人、投資客、經營戶我們做什麼,通過前期的明確定位保障商業物業的投資方向、商戶目標和經營目標。在明確了商業定位之後,就要在銷售過程中有後續的招商推進,邊賣邊招商,相互促進,通過招商推動銷售。在銷售後期,要嚴格按照售前各項管理合同、管理公約、管理保障、管理措施、管理要求來提供專業和規范的管理,保障投資人的信心和利益,通過招商之後的管理服務來保障銷售。簡而言之,就是在售前要明確方向,售中推進銷售,售後保障利益,否則對開發商、對投資商戶都是沒有好處的。
『叄』 中國有哪些知名的產業地產企業
目前國內還是以老牌的產業地產企業為主力軍。如萬科等傳統房企轉型回尚無成功案例。一方水答土養育一方園區,老牌的產業地產企業還是呈現出顯著的區域特色。
各家的核心競爭力不同、商業模式不同、專注區域、發展歷程、背景也不盡相同。總體來說,目前國內產業地產領域有以下幾家企業比較知名,也比較受政府信賴:華夏幸福、上海臨港、張江高科、招商局蛇口、萬科、億達中國、啟迪控股、聯東集團、蘇高新集團、中業慧谷集團、天安數碼城、中電光谷、隆基泰和、宏泰發展、東湖高新等。
推薦閱讀這篇文章,應該是對各家分析的比較全面的:網頁鏈接。望採納。
『肆』 產業地產的發展背景
產業地產是2003年提出,是工業地產的升級與換代。
在政府方面,追求高效增長的經濟與自已減少回的資源之間的矛答盾,政府一方面要求經濟的快速發展,一方面又要解決日益減少的土地資源等問題,迫切需要一種高效利用的平台既能實現經濟發展又能高效利用土地資源;
在客戶方面,追求核心競爭力的提高與市場運作效率低之間的矛盾,企業需要提高核心競爭力,就必須要求企業的成長環境日益優越;
伴隨著經濟全球化進入大融合時代,政府、企業兩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產業地產孕育而生,傳統的工業開發區正逐步向產業地產全面戰略轉型。
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如何理解產業地產的概念?》
『伍』 產業地產的經典案例
工墅壹號
為了解決中小型生產企業的這些難題,重慶豐茂實業積極響應國家「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號召,充分領會江津區「打造全市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和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為目標,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區戰略,推動工業集群發展,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精神,立志將工墅壹號打造成生產環境好、辦公環境優美的「生態、生意、生活、生產」型產業園區,並努力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為入園企業提供人才支持、貸款融資、訂單支持、技術支持、品牌孵化等產業升級服務,為中小企業打造創富家園。
工墅壹號項目位於重慶江津德感工業園,項目一期規劃用地200畝,總規劃建築面積約15萬畝,總投資額4億元。其中包括標准廠房生產區、品牌展示區、產業服務區、生活配套區四大區塊。將於2014年5月全部竣工。
工墅壹號在重慶開拓性的提出「工墅」的新概念和標准,專業為生產性中小企業提供優越的生產辦公環境和快速成長平台。
經過詳細的市場調研,中小型生產企業目前普遍存在生產環境不理想,辦公環境形象差的問題,這導致企業生產優化難、客戶接單難、增產擴容難,人才引進難、融資貸款難,也就嚴重製約著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
同時,工墅壹號立足德感工業園優越的區位交通和戰略位置,積極配合園區高端裝備製造和糧油食品產業發展格局,努力引進這兩大產業的配套型中小企業,旨在為德感工業園和新型工業化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項目建成後,將容納近百家企業入駐,年產值超過15億元,解決就業3000多人,年創造利稅2000萬元,豐茂實業將以激情高昂,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精神將工墅1號打造為「政府創稅、企業創富、農民創收」的新型產業園區。
龔杏●產業城
在國家中部崛起戰略及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戰略的規劃指導的大背景下,江西工業地產處於快速發展階段。江西在全國率先提出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概念後,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發改委、江西工信委聯合發文:以江西園區為依託、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途徑,大力發展江西工業和產業經濟。
龔杏●產業城(又稱江西龔杏產業基地)由江西省工信委牽頭,江西龔杏投資開發運營的龔杏產業基地模式作為江西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典型代表作,以南昌高新/小藍/上饒/萍鄉4個產業配套基地為試點,十二五期間將在全省鋪開,龔杏投資公司(現已成立江西龔杏集團)擬在全省范圍內建立30家戰略新興產業配套基地。
龔杏●產業城由江西省工信委牽頭,江西龔杏集團主導開發。龔杏●產業城是集生產、食堂、公寓、研發辦公、商業和生產性服務「六位」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城。是產業地產開發的一個經典案例。
龔杏集團已開發運營了四座龔杏●產業城,分別是:龔杏(高新)產業城、龔杏(小藍)產業城、龔杏(萍鄉)產業城和龔杏(上饒)產業城。
『陸』 現在哪些企業做產業地產比較厲害的,我想投資產業地產。
做產業地產,需要兼顧各方面不同主體的需求,共同來做,才能共同把這個事情做好。能夠讓專業的企業加入,不管是開發的,還是運營的,應該是讓專業企業共同來參與未來產業運營。比如萬購地產網之類的。
『柒』 房地產為何是支柱產業
中國城鄉建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淮謝謝大家!我講十分鍾,因為後面還有三個人。我想借著剛才盧主任的話題即興地講一下,剛才盧主任說2012年轉型經濟,經濟增速是不是下降?是必然性,但是實質最重要的下降因素是效益的改進,人力資本的效率提高,那麼效益改進在經濟學意義上有哪幾個影響因素呢?第一是技術,技術升級。第二,集約化和規模經濟。第三,基礎設施,資源優化配置帶來的交易成本降低。第四,體制調整帶來的這種積極性發揮或者說資源產業組織結構更加合理。簡單說四個因素中,房地產在後三個因素中都是主角的,沒有一個城市,城市化,城市固定資產的這樣一個基礎,我們談不到未來五年、十年、二十年效益改進。除了技術進步以外,我們一定需要一個強大的物質基礎,才能帶來集約性和規模經濟,才能帶來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和交易廣泛地分工發展。房地產產業又是推動剛才盧主任在分享的時候也提到了資金、土地等一些體制至今改革最滯後的部分往前進一步發展。 第二個問題我還不說剛才給我指定的為什麼是支柱產業?結構調整,因為我們今天的主題講結構與轉型,房地產業在今後一段時間確實面臨著結構調整與轉型,如同剛才一開始前面的領導發言就指出我們前面的黃金十年後面如何了,哪些轉型?我想也是四點。第一個城市結構的調整,大家注意剛才盧主任的PPT里有一條房地產調控不放鬆,人們其實最常問的,開發商最關心之一調控政策就是限購,其實在中國297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限購的城市也不過四十個左右,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僅僅指望這占總城市中地級中等城市以上,只佔16%17%城市的限購政策放開我們行業才有景氣,指望放開第三套和第五套房的需求我們才好過,沒有前途。中國進入城市化第二個和第三個十年在二三線城市,只要我們沒有大中小城市發展結構,我們不會用限購限貸限價也解決不了少數特大城市房價問題。這是第一個城市結構調整。第二個是需求結構的調整,我們注意到在二十世紀之後十年,和進入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我們在滿足大多數人有房子住的目標之後,在目前進一步加強了對那些低端住房嚴重困難的群體保障性救濟,保障房供應的任務之後,老百姓改善性需求提到日程上,享受改善性,舒適性的需求將成為未來十到二十年的主流需求。我們大多數城鎮居民並不像個別媒體說的都蝸居著,人人都是房奴,這完全不符合客觀事實。我們大多數人在過去二十年,十年中受益於了中國房地產業的發展,老百姓居住條件大幅度改善。但是這個需求只是滿足了老百姓基本住房需求,我們在未來五到年從基本住房需求為主向改善性住房需求為主的改變也勢在必行。第三個結構調整我們得說營銷經濟,剛才新浪樂居說了電商這個事,我大聲疾呼銷售模式以及房地產領域里的進一步精細化分工在未來十年將有極大的突破,將使我們房地產的投資交易以及其他的種種大家今天說熟悉的與在生產模式發生極大的變化。房子在網上賣,我想三到五年大家會看到突飛猛進的過程,實際上我說的業態不僅僅是電商,每一個老百姓在網上買房子,三天能看幾個樓盤,到了一個樓盤你見到售房的銷售人員能給你介紹多少信息,你想要什麼他都能給你說什麼。但是在網上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過你自己的高效選擇,什麼價位,在哪一片區域,什麼檔次的,擊中了這個房子各自的優劣特點,你可以自己最便捷地獲取充分信息。當然這個結構並不只是電商,還包括專業化的專門機構的銷售發展,還包括中介機構的金融功能的增強,比如說很多老百姓改善性需求,賣了第一套房,買第二套房,但是這個過程無法先把第一套房賣掉,再買第二套房這中間有一個交叉,這就需要一個金融支持。再比如說商業地產也好,大的住宅地產也好在國外幾乎沒有開發商直接面對一個一個散戶往外賣房子的,都是有專門的銷售機構來承銷的,這樣的發展是第三個結構的調整。最後一個我想說的體制改革,改革因素的一個變化。這個改革的因素使我們過去靠土地協議轉讓,後來靠招牌掛,但是這些小改小鬧遠不足以稱之為結構調整和轉型。我剛才說中國的體制改革我們終於找到了向市場經濟轉變,但是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我們在僅僅實現了一個產品的市場化,大家所說的價格自由漲落,企業自發自主決策,這都僅僅是產品的市場化,我們越過了土地和資金這兩種最基礎要素的市場化階段,直接進到了第三個產權市場化階段,產權市場化在中國我們也只走了一半,比如國企改革和A股市場的發展,我們注意到國企改革走到一半基本停滯了,而且停滯一些年了,到今年人們在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中最受人購並的因素之一就是國進民退。在另一個方面A股市場在過去三年成為最差的資本市場,這因為我們隔過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素市場化,而推動資金與土地這兩種最基礎要素走向市場化,自由競爭,優勝劣汰,顯而易見離不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我想這種體制性結構變化也會很快顯現出來,甚至比宏觀調控對房地產行業影響還要大得多。我想就結構調整轉型就以上的發言,關於中國房地產是不是支柱產業的話題我們下一屆再和大家交流,謝謝大家!
『捌』 世界上唯一以房地產業為支柱產業的國家是
這個回答下沒有數據就瞎帶節奏的人太多了,當然這本來就是個專引戰的問題。這種互聯網的現屬狀實在是悲哀。
我來擺個數據:
2017年,中國房地產業GDP為53851億元,佔GDP的6.5%
2015年,美國房地產業增加值為21752億美元,佔全部增加值的12.5%
2015年,日本房地產業增加值為604299億日元,佔全部增加值的11.5%
2015年,德國房地產業增加值為3089億歐元,佔全部增加值的10.9%
2015年,英國房地產業增加值為2345億英鎊,佔全部增加值的13.9%
2016年,法國房地產業增加值為2591億歐元,佔全部增加值的13%
2016年,義大利房地產業增加值為2122億歐元,佔全部增加值的14.1%
2016年,印度房地產業增加值為283250億盧比,佔全部增加值的19.2%
以上列舉的都是世界上存在感比較高、比較重要的國家,可以看到中國房地產佔GDP的比重遠低於其他國家,說中國是這些國家裡唯一不以房地產也為支柱的國家都不為過。不知是打了誰的臉?
『玖』 誰懂產業地產公司排名是怎樣的
據統計,國內排名前20的房企,目前一半以上涉足產業地產,包括萬科、綠地、富力、碧桂園、世茂、招商、綠城、保利、金地等,都成立專職部門,打造利潤增長的新板塊。但政策的指向、盈利模式的不同、產業打造能力的欠缺,品牌房企轉型產業地產一直並未有特別成功的案例。
以下根據公開資料中搜集並列舉目前國內較為知名、受到政府信任且具有較強開發運維實力的產業地產商,參考:中國知名產業地產品牌大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