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類,二類,三類居住用地有什麼區別城市用地
一類,二類,三類居住用地的區別如下:
1.一類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以低層住宅為主。
2.二類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以多、高層住宅為主。
3.三類居住用地,市政公用設施比較齊全,布局不完整,環境一般,或住宅與工業等用地有混合交叉。
(1)三類住宅用地擴展閱讀:
根據國家標准《城市用地分類規劃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規范規定,居住用地的主要內容有:
1、住宅用地。住宅建築基底佔地及其四周合理間距內的用地(含宅間綠地和宅間小路等)的總稱。
2、公共服務設施用地。一般稱公建用地,是與居住人口規模相對應配建的、為居民服務和使用的各類設施的用地,應包括建築基底佔地及其所屬場院、綠地和配建停車場等。
3、道路用地。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及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車、單位通勤車等停放地。
4、公共綠地。滿足規定的日照要求、適合於安排遊憩活動設施的、供居民共享的遊憩綠地,應包括居住區公園、小游園和組團綠地及其他塊狀帶狀綠地等。
居住區內各項用地所佔比例的平衡控制指標,應符合居住區用地平衡控制指標;人均居住區用地控制指標也應符合規定。
❷ 一類,二類,三類居住用地有什麼區別
一類居住用地是指市復政制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以低層住宅為主的用地。二類居住用地是指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較好、以多、中、高層住宅為主的用地。一類居住用地、二類居住用地與房管部門所劃分的一類地段、二類地段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它與拆遷安置標准無關。區別在於建築容積率不同,通俗點就是這塊地能造多少平米房子不同。一類基本上就是別墅、二類基本是多層小高層、三類基本是高層、四類居住用地,就是棚戶區。
❸ 什麼是二類用地.三類用地
一、二類用地:
二類居住用地」涵蓋了分布廣泛的以多層、中高層及高層單元式居住建築為主、配套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的用地,該類用地在全市分布廣泛,在居住用地中佔主導地位。
根據用地供應日趨緊張的趨勢和集約用地的原則,以後建設3層以下單元式住宅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因此,在「二類居住用地」中不考慮納入3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用地。
二、三類用地:
「三類居住用地」主要是針對在工業區、倉儲區和學校(尤其是大學)等功能區中配套建設的居住建築物用地,主要容納企業單身職工或學校單身師生員工居住,這類居住建築物往往作為工業區、倉儲區和學校的附屬配套設施出現。
(3)三類住宅用地擴展閱讀:
土地分類原則
(1)實用性和科學性相結合的原則。在盡量滿足當前我國土地管理工作需要的情況下,維護土地分類的科學性,並盡可能的與其他部門的相關規定及國際慣例保持一致。
(2)連續性原則。土地分類標准既要發展、修改,又要同原有體系和調查成果相銜接,盡可能小改、不改,也為以後的發展留有餘地。
(3)多途徑滿足土地管理需要的原則。通過修改土地分類體系最大限度滿足管理需要的同時,必須考慮通過其他渠道、方法來滿足單靠修改土地分類尚難以滿足的那部分需要,並在修改中為之創造條件。如城市、建制鎮、村莊的建設用地面積等將另行單獨列表統計。
(4)精簡、協調的原則。凡能精簡、歸並的地類盡量歸並,並使修改後的土地分類與原有土地分類相協調,既為過渡到城鄉工地統一分類創造條件,又盡可能減少過渡成本。
❹ 一類,二類,三類居住用地有什麼區別
一類,二類,三類居住用地的區別:
一、建築質量與層數
1、一類居住用地,國標為R1,意為: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以低層住宅為主的用地。
可簡單理解為別墅。獨立式住宅的層數基本是3層或3層以下。每戶平均建築面積42至45平方米,適用於新建廠礦企業的職工對在邊遠地區和偏僻地區的職工住宅,每戶平均建築面積可高於此數,但不得超過50平方米。
2、 二類居住用地,國標為R2,意為: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較好、以多、中高層住宅為主的用地。
可簡單理解為多層或小高層,一般12層以下。該類用地在全市分布廣泛,在居住用地中佔主導地位。根據用地供應日趨緊張的趨勢和集約用地的原則,以後建設3層以下單元式住宅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3、三類居住用地,國標為R3,意為:市政公用比較設施齊全、布局不完整、環境一般、或住宅與工業等用地有混合交叉的用地。主要容納企業單身職工或學校單身師生員工居住,這類居住建築物往往作為工業區、倉儲區和學校的附屬配套設施出現。單身宿舍與普通單元式住宅在戶型結構上的最大區別是沒有設置獨立廚房。
二、環境布局
1、「一類居住用地」是高端的低密度居住用地,包括別墅區、獨立式花園住宅、四合院等,公用設施、交通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
2、「二類居住用地」是中、高密度居住用地,公用設施、交通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比較齊全、布局相對完整、環境良好。
3、「三類居住用地」是指以需要加以改造的簡陋住區為主的居住用地,包括公用設施、交通設施不齊全,公共服務設施較欠缺,環境較差的危改房、棚戶區、臨時住宅等。這類用地在我國大多數城市中均有一定數量,通常在現狀居住用地調查分類時採用。
(4)三類住宅用地擴展閱讀:
原農村居民的住宅用地大多數為集體土地,基本是通過農民自建的方式進行,宅基地的劃分基本是以村為單位相對集中,自建住宅的形式都是多層或中高層的獨棟住宅,因此形成了以村為單位的一片分布極為密集的獨棟住宅群,是城市空間形態中具有較特殊物質空間肌理的住宅建築群。
著眼於未來的城市建設趨勢,農村居民住宅將逐步得到改造,重點是完善居住配套設施及改善環境。因此,在本「城市用地分類和代號表」中將原農村居民住宅用地及其相應的配套設施作為單獨的一個用地中類「四類居住用地」,包含「原農村居民住宅用地」(R41)、「四類幼托用地」(R42)、「四類社區體育設施用地」(R43)、「四類社區其它設施用地」(R44)、「四類住宅區道路用地」(R45)和「四類住宅區綠地」(R46)等6個用地小類。
❺ 怎麼區別一類居住區、二類居住區
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區別
一、兩者居住區內的建築層數不同。
1、一類專居住區:小區內的建築高屬度是在三層及三層以下的住宅。
2、二類居住區:小區內的住宅以多、高層住宅為主。
二、兩者居住區內的建築屬性不同。
1、一類居住區:小區內的建築屬獨立式住宅。
2、二類居住區:小區內的住宅是以高層單元式居住建築為主。
三、兩者居住區內的分類有所不同。
1、一類居住區:它的分類中是沒有保障性住宅用地的類別。
2、二類居住區:它的分類中是含有保障性住宅用地的類別。
❻ 什麼是「三類住宅用地」
據我所知,三類住宅用地是只能用於建設配套的單身集體宿舍的土地。一類為三層以下的別墅,二類為多層住宅,四類為農村宅基地。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
❼ 一類住宅和二類住宅有什麼區別
區別:來
1、國標不同
一類住宅源:國標為R1。
二類住宅:國標為R2。
2、范圍不同
一類住宅: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以低層住宅為主的用地。
二類住宅:市政公用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較好、以多、中高層住宅為主的用地。
3、建築面積不同
一類住宅:每戶平均建築面積42至45平方米,適用於新建廠礦企業的職工對在邊遠地區和偏僻地區的職工住宅,每戶平均建築面積可高於此數,但不得超過50平方米。
二類住宅:多層或小高層,一般12層以下。該類用地在全市分布廣泛,在居住用地中佔主導地位。
4、環境布局不同
一類住宅:是高端的低密度居住用地,包括別墅區、獨立式花園住宅、四合院等,公用設施、交通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
二類住宅:是中、高密度居住用地,公用設施、交通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比較齊全、布局相對完整、環境良好。
❽ 居住用地分類
根據《城市抄用地分類與規劃襲建設用地標准》中3.3城市建設用地分類,居住用地分三類:
1. 一類居住用地:公用設施、交通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齊全、布局完整、環境良好的低層住區用地。
2. 二類居住用地:公用設施、交通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較齊全、布局較完整、環境良好的多、中、高層住區用地。
3. 三類居住用地:公用設施、交通設施不齊全,公共服務設施較欠缺,環境較差,需要加以改造的簡陋住區用地,包括危房、棚戶區、臨時住宅等用地。
(8)三類住宅用地擴展閱讀:
現批准《城市用地分類與規劃建設用地標准》為國家標准,編號為GB50137-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實施。
❾ 請問二類、三類居住用地是怎麼樣劃分的
「一類居住用地」抄和「二類居住用襲地」主要是城市居民住宅用地,屬於國有土地,由城市居民區的業主共有居住區的土地使用權。
「三類居住用地」主要是針對在工業區、倉儲區和學校(尤其是大學)等功能區中配套建設的居住建築物用地,主要容納企業單身職工或學校單身師生員工居住,這類居住建築物往往作為工業區、倉儲區和學校的附屬配套設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