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地鐵站牌曝光,你還見過哪些開發商不擇手段賣房
假地鐵站牌曝光,開發商不擇手段進行賣房。事情是發生在今年,某開發商憑借假的地錢站宣稱自己的房子臨近地鐵,因此交通出行非常方便。以此作為熱點進行銷售自己的商品房,但是在實際當中並沒有相映的地鐵站出現,使得消費者受到了商家的欺騙。這種不擇手段的賣房行為引發了社會的廣大關注。不管是媒體還是輿論,對於商家的行為進行了批評與指責,同時商家瑤為其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收到法律的制裁。那麼在我們生活中,商家為什麼會不擇手段地賣房?同時也會有哪些不擇手段賣房的現象出現呢?
如果商家通過這種行為進行銷售商品房,那麼它將是一種違法的行為,應當遭受法律的制裁。同時作為一種不誠信的行為,該企業的名聲以及信譽將會遭到進一步的降低。對此很快將處於破產的邊緣徘徊。
2. 常看到售樓人發的朋友圈一開盤就賣完連夜排隊買房的視頻,房子真的這么好賣嗎
之前買房就親身經歷了,一千多人強200套房子的場景,還是期房,沒蓋起來的那種。因為專買的人太多了,開發屬商本來現場首房改成了網上搶房,開盤2秒鍾,房子被搶光。那時候房價大漲,房子搶到立馬出手賣掉就能賺二十萬。而且不少購房者都是中介代理,也就是中介收一部分錢,然後同時派出多個搶房的人,搶同一套房子,增加搶中的概率。人是不是太有才了。
但是一年後,房子再賣三期的時候,就沒有這么火爆了。因為房價降了。售樓處的整天給你打電話,問你要不要買房,還有中介會免費把之前搶到的房轉賣給你,加二十萬變成加五萬了。當然,越降價越沒人買。我想買的時候,買不到,過了時間,我就不想買了。畢竟還有新蓋的房子更好的選擇,我也不想走回頭路。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房子都這么好賣。我也去看過一些房子,你去看房的時候,然後就一幫人(房托)和你一起看房子。有的當場就表示要買房,演的可鄙真可鄙真了。然後再過一個月再去看房,那個房子還沒賣出去。
所以,買房不要去管是不是套路。你要有自己的想法,根據自己的需要去選擇買不買房。而不是看別人買不買,就不會被忽悠。你想要的房子,你就買,買不著就再看看。不用著急。屬於你的就是你的誰也搶不走。
3. 起訴中介找房托欺騙賣房簽獨家協議,賺差價
保留證據,可以去工商局投訴,可能會快一點。
4. 武鳴違規收改造費,房產開發商飢餓營銷製造沒房假象
某些開發商為謀利而採用的營銷策略或行為是否屬於違規,不便貿然下結論。但購房者在供需關系中通常處於被動或弱勢的一方,或是說一般樓市表現為賣方市場,這個就不好說了,對於買方,願打願挨也好,有苦難言也罷,或是不甘不忿!大多無奈,如商家確有違法違規事實或可到相關部門反映、維權吧!
當然,開發商為了牟利而營造和誇大賣方市場的效果,捂樓惜售、飢餓營銷或僱傭房托在售樓現場製造「搶房」的熱銷火爆競爭氛圍與場面,給購房者形成購房的緊迫感,打消其觀望、猶豫的心理等等,也是公開的秘密,再加上以前樓市上很多能量巨大的炒房團的推波助瀾,呵呵,樓市亂象叢生。房價如果已漲到危險邊緣,就是說漲到大多剛需無法承受之重時,物極必反,對樓市或經濟發展可能造成難料的後果,大量資金和人口的流入推高了房價,但超過一個特定的「值」後就會反過來……,有個很現實的例子——「比特幣」的貶值。當今樓市房價尚居高位,關鍵看後續人口和資金能否撐起多高房價,還要看房企出台多大「誠意」的促銷活動啊!
隨著18年國家對樓市密集調控下,已達到讓發燒的樓市一定程度降溫的目的,19年很可能是一個「眾」所觀望的一年,房企、政府和剛需們都在觀望、關注樓市的走向吧!已經有報道稱:某某售樓現場排隊搖號成了擺設,樓市已現買方市場跡象,恐怕開發商該飢餓了吧!
注:未必正確,僅供參考!
5. 房地產開發商委託第三方賣房而第三方私自簽合同並收了房款怎樣處理
有,這很容易被法院認定為《合同法》規定的「由第三人履行」,即仍然內恪守合同的相對性,容合同的當事人仍是債權人與開發商,如果債務人拒絕交付房款或者無能力支付的,構成違約的,仍然要由債權人向開發商承擔違約責任。
參見《合同法》:
第六十五條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的,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
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6. 我想買二手房,在中介公司領著看了幾家,每當看上房後敲定時,房主都以各種托詞不賣了,這是遇到房託了嗎
我就是做中介的
好房子不是輕易能買到的
我帶我一個客戶看房子
一個老太太(一版想權這事我就生氣)
我們這房價那個時候不高
124平 才賣76萬
然後我客戶決定買了 (這老太太說死也不賣說什麼要等他兒子回來,我當時問過他房產證是不是他的名,能不能做主,我當時都問過。他都說能,這會又不賣)
然後過兩天我換個電話問這老太太還賣不
他說80萬
其實就是玩我們中介呢
我去看他那房子去一次就得將近半個小時
帶著我那客戶 真心不容易 他就這么玩我們
其實這不是中介的錯
而是房主不道德的一面
他想試試他房子值多少錢
然後中介就成他的試驗品了
7. 購買新房時售樓員有什麼套路,能講講嗎
1、特價房
不知道大家在買房子的時候,會不會經常聽到售樓人員的這樣一句話,您真是太有眼光了,這套房子是我們這里最受歡迎的一種房源,如今也是最便宜的價格,算是特價房源,如果您需要的話,我們可以給您極大的優惠,保證不會讓您吃虧,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這樣的話;
其實特價房,為什麼會稱為特價房,不是因為他把價格給壓低了,而是因為這種房子,剛出來的時候,開發商定的價格就很低,所以我們拿到手的價格自然就低了,可價格低並不是什麼好事。
2、營造供不應求場景
很多人在買房子的時候,上午剛看的房子,下午他就跟你說這套房源已經賣出去了,希望你趕緊訂下一套,不然的話就訂不到了,在心理上都開始發慌,怎麼會賣得這么快,那我趕緊也要搶購一套,很多售樓人員在這方面營銷,可謂是得心應手;
這也被稱為飢餓營銷,很多人會聘請一些外來人員瘋狂搶房,給別人營造一種供不應求的場景,甚至還打造出一種眾人搶一套房源的現象,其實很多時候,這都是一些假的銷售套路,我們需要當心。
3、定金問題
我們在買房子的時候,剛剛看中一套,他就告訴我們要先繳納一部分的定金,這款房源就不會再推銷給其他客人了,相信很多人都遇到這種情況,可是交了定金,如果一旦後悔,那你定金根本就拿不回來。
(7)開發商雇房托賣房嗎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房屋採光
房子最重要的就是採光,要看你買的那棟樓南邊有沒有樓,沒有樓最好,這樣買低樓層都可以,畢竟樓層越高價格越貴嘛,能省點就省點;
如果有樓的話,你的樓層就要往上選了,具體看兩棟樓的樓間距大不大,樓間距越小樓層就要選越高,畢竟買房時為了居住,如果採光不好的話,你會很難受的,就連曬衣服都沒地方,家裡陰嗖嗖。
另外,光線的好壞跟看房天氣有關,如陰雨天、早晚都有所不同,看房時需多留一個心眼,分不同時段看房以確保房屋採光良好。
配套設施
要關注小區周邊有什麼配套,小區本身有什麼配套,比如:超市,醫院,學校,銀行網點,菜市場,學區,商業街,公交路線等。如果那個小區有本身的學區的話,那就更好了,價格也比較貴,很搶手的。
開放商實力
開發商的品牌、實力,小開發商喜歡搞些小動作,經常扯皮,買時保證有的東西等到交房時沒有了,因此要關注開發商的信譽。
8. 交了定金發現開發商找了房托演的假象定金能退嗎
如果雙方在買賣過程當中不存在強買強賣的違法行為,就不會給您退錢。
9. 開發商賣房套路深 學會這幾招才能不吃虧!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一套房也許就是一輩子的積蓄,萬一遇見個不良開發商,不慎中了他的套路,屆時恐怕是哭都來不及,因此我們提醒大家,買房一定要記住這幾句口訣。
一、 漂亮的沙盤要警惕
售樓大廳的沙盤圖做得精緻大方,道路寬敞整潔,所有配套規劃合理且完善,讓人一眼看去就覺得這是個不錯的小區。
然而俗話說得好,「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你要買的不是房子的外觀,更何況沙盤圖也僅僅只是參考,很可能與實際情況相差甚遠,因此不要輕易掏錢,還是等到實地看房後再決定吧。
二、 准現房不一定沒風險
准現房指的是主體大致完工,但小區綠化和配套尚未完工的房屋,由於這樣的房子比期房貴不了多少,但質量卻更有保障,且居住體驗更直觀,因此受到不少人的喜愛。
但是,即使只有綠化和配套尚未完工也不能掉以輕心,如果碰見無良開發商,最後的收尾工作沒有好好做,綠化不達標,配套不齊全,即使住進去也很糟心。
三、 許多人搶的房子未必值得買
所謂「奇貨可居」,好房子必然會招來眾多人爭搶,這也讓購房者陷入了一個誤區,認為許多人搶的房子就一定值得購買,但其實並非如此。
有些開發商為了營造出熱銷的現象,可能會雇一些「房托」來搶房,從而干擾購房者的判斷,所以買房切忌沖動、盲目,要從實際出發,從自身出發,購買適合自己的房子。
四、 高樓層不一定比低樓層好
買房不必一味地追求高樓層,有時候低一點會更合適。從經濟角度出發,低樓層不僅出入更方便,而且價格相對還比較便宜,對於有老人的家庭來說,這點顯得尤為重要。
此外,很多人覺得高樓層噪音少,其實這也是誤區之一,實際上正相反,樓層太高反而會更容易遭遇灰塵和噪音的污染。
五、僅是現在夠住還不行
買房不僅是為了自住,更是一種長遠投資,購房者應仔細考慮房子本身的潛力和日後一家人的生活便捷度。
尤其是適婚族買房,眼光更要放長遠,在購置婚房時,可以優先考慮教育地產。同時,要選擇地段較好、周圍配套齊全的「潛力房」,才能具有更高的升值空間。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7-02-22,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點擊查看更全面,更及時,更准確的新房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