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要買房子了,房屋結構,鋼混剪力牆和框架結構有什麼不同
兩種結構是不一樣的。
框架結構,平常所見到的12層以下建築常用的內以鋼筋混凝容土澆搗成承重樑柱,再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等輕質板材隔牆分戶裝配成而的住宅。而鋼混結構,則是以鋼結構替代框架結構中鋼筋混凝土的承重樑柱。其它沒多少區別。
從抗震的角度來說,鋼混結構優於框架結構,而從耐腐蝕、防火的角度來說,框架結構則優於鋼混結構,因此一些鋼混結構的建築必須在外露的鋼體上經常重刷防火及防腐塗料,以保持其一定的防火耐腐性能。從成本的角度來說,鋼混結構要大於框架結構,而且鋼混結構的房屋也是一種環保的,可回收的資源節約型建築,便於產業化生產。
2. 鋼混結構的房子與框架結構的房子有什麼區別
1、作用不來同
鋼混結構住宅的結源構材料是鋼筋混凝土,即鋼筋、水泥、粗細骨料(碎石)、水等的混合體。
框架結構是由許多梁和柱共同組成的框架來承受房屋全部荷載的結構。
2、功能不同
鋼混結構的住宅具有抗震性能好、整體性強、抗腐蝕能力強、經久耐用等優點,並且房間的開間、進深相對較大,空間分割較自由。
框架以現場澆柱居多,為了加速工程進度,節約模板與頂撐,也可採取部分預制(如柱)部分現澆(梁),或柱樑預制接頭現澆的施工方式。
3、特點不同
鋼混結構是型鋼和混凝土的混合結構,包括外圍鋼框架或型鋼混凝土、鋼管混凝土框架與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所組成的框架-核心筒結構,以及由外圍鋼框筒或型鋼混凝土、鋼管混凝土框筒與鋼筋混凝土核心筒所組成的筒中筒結構。與鋼筋混凝土結構不一樣的。
框架結構的房屋牆體不承重,僅起到圍護和分隔作用,一般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空心磚或多孔磚、浮石、蛭石、陶粒等輕質板材砌築或裝配而成。
3. 框架結構和鋼混結構的住宅哪個好有什麼區別請高手指教!
框架結構(frame structure)
框架結構住宅是指以鋼筋混凝土澆搗成承重樑柱,再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爛等輕質板材隔牆分戶裝配成而的住宅。適合大規模工業化施工,效率較高,工程質量較好。 框架結構由樑柱構成,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受力特點類似於豎向懸臂剪切梁,樓層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層框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這時,現澆樓面也作為梁共同工作的,裝配整體式樓面的作用則不考慮,框架結構的牆體是填充牆,起圍護和分隔作用,框架結構的特點是能為建築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但抗震性能差。
[編輯本段]特點
分類
房屋的框架按跨數分有單跨、多跨;按層數分有單層、多層;按立面構成分有對稱、不對稱;按所用材料分有鋼框架、鋼筋混凝土框架、預應力混凝土框架、膠合木結構框架或鋼與鋼筋混凝土混合框架等。
受力特點
水平方向仍然是樓板,然後樓板應該搭在這個樑上,梁支撐在兩邊的柱子上,這就把重量遞給了柱子,沿著高度方向傳到基礎的部分,即梁、板、柱構成的承重體系。框架結構的特點非常突出:所有的牆都不承重跟廠房的承重沒有關系,那個承重,是板搭在樑上,梁傳給了柱子,牆都是後坐上去的用於其他的輕質材料,牆都不會承重,應用的時候都很靈活,如想要大房間不要牆,就要大房間,不想要大房間,想要小的,就可以在其中用其它的輕質材料來進行房間的劃分,房間劃分成若干個小房間,因此它的牆不承重,及起著一個劃分空間的作用,僅起著一個保溫,隔熱,隔聲的部分。注意:框架結構:指梁、板、柱的承重體系。框架建築的主要優點是空間分隔靈活,自重輕,有利於抗震,節省材料;同時具有可以較靈活地配合建築平面布置的優點,利於安排需要較大空間的建築結構;同時框架結構的梁、柱構件易於標准化、定型化,便於採用裝配整體式結構,以縮短施工工期。框架結構體系的缺點為:①框架節點應力集中顯著;②框架結構的側向剛度小,屬柔性結構框架,在強烈地震作用下,結構所產生水平位移較大,易造成嚴重的非結構性破性;③對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當高度大、層數相當多時,結構底部各層不但柱的軸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載所產生的彎矩亦顯著增加,從而導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對建築平面布置和空間處理,就可能帶來困難,影響建築空間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價方面,也趨於不合理。④鋼材和水泥用量較大,構件的總數量多,吊裝次數多,接頭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費人力,施工受季節、環境影響較大。
應用范圍
框架結構可設計成靜定的三鉸框架或超靜定的雙鉸框架與無鉸框架。框架鋼結構常用於大跨度的公共建築、多層工業廠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築物中,如劇場、商場、體育館、火車站、展覽廳、造船廠、飛機庫、停車場、輕工業車間等。
[編輯本段]框架結構抗震構造措施
1.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截面寬度不宜小於200mm;
(2)截面高寬比不宜大於4;
(3)凈跨與截面高度之比不宵小於4.
2.採用梁寬大於柱寬的扁梁時,樓板應現澆,梁小線宜與柱中線重合,扁梁應雙向布置,且不宜用於一級框架結構。扁梁的截面尺寸應符合下列要求,並應滿足現行有關規范對撓度和裂縫寬度的規定:
3.梁的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粱端縱向受拉鋼筋的配筋率不應大於2.5%。且計入受壓鋼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壓區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級不應大於0.25.二、二級不應大於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頂面縱向鋼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計算確定外,一級小應小於0.5,二、三級不應小於O.3.
(3)梁端箍筋加密區的長度、箍筋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應按表12-29採用,當梁端縱向受拉鋼筋配筋率大於2%時,表中箍筋最小直徑數值應增大2mm.
4.梁的縱向鋼筋配置,尚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沿梁全長頂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級不應少於2φ4,且分別不應少於梁兩端頂面和底面縱向配筋中較大截面面積的1/4,三、四級不應少於2φ12;
(2)一、二級框架梁內貫通中柱的每根縱向鋼筋直徑,對矩形截面柱,不宜大於柱在該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對圓形截面柱,不宜大於縱向鋼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長的1/20.
5.梁端加密區的箍筋肢距,一級不宜大於20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二、三級不宜大於25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四級不宜大於300mm.
6.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截面的寬度和高度均不宜小於300mm;圓柱直徑不宜小於350mm.
7.柱的鋼筋配置,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柱縱向鋼筋的最小總配筋率應按表12-31採用,同時每一側配筋率不應小於0.2%;對建造於Ⅳ類場地且較高的高層建築,表中的數值應增加0.1.
註:採用HRB400級熱軋鋼筋時應允許減少0.1,混凝土強度等級高於C60時應增加0.10.
2)二級框架柱的箍筋直徑不小於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於200mm時,除柱根外最大間距應允許採用150mm;三級框架柱的截面尺寸不大於400mm時,箍筋最小直徑應允許採用6mm;四級框架柱剪跨比不大於2時,箍筋直徑不應小於8mm.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於2的柱,箍筋間距不應大於100mm.
8.柱的縱向鋼筋配置,尚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
(1)宜對稱配置。
(2)截面尺寸大於400mm的柱,縱向鋼筋間距不宜大於200mm.
(3)柱總配筋率不應大於5%。
(4)一級且剪跨比不大於2的柱,每側縱向鋼筋配筋率不宜大於1.2%。
(5)邊柱、角柱及抗震牆端柱在地震作用組合產生小偏心受拉時,柱內縱筋總截面面積應比計算值增加25%。
(6)柱縱向鋼筋的綁扎接頭應避開柱端的箍筋加密區。
9.柱的箍筋加密范圍,應按下列規定採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圓柱直徑),柱凈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層柱,柱根不小於柱凈高的1/3;當有剛性地面時,除柱端外尚應取剛性地面上下各500mm.
(3)剪跨比不大於2的柱和因設置填充牆等形成的柱凈高與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於4的柱,取全高。
(4)框支柱,取全高。
(5)一級及二級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11.柱箍筋加密區箍筋肢距,一級不宜大於200mm,二、三級不宜大於250mm和20倍箍筋直徑的較大值,四級不宜大於300mm.至少每隔一根縱向鋼筋宜在兩個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約束;採用拉筋復合箍時,拉筋宜緊靠縱向鋼筋並鉤住箍筋。
12.柱箍筋加密區的體積配箍率,
註:①普通箍指單個矩形箍和單個圓形箍;復合箍指由矩形、多邊形、圓形箍或拉筋組成的箍筋;復合螺旋箍指由螺旋箍與矩形、多邊形、圓形箍或拉筋組成的箍筋;連續復合矩形螺旋箍指全部螺旋箍為同一根鋼筋加工而成的箍筋;
②框支柱宜採用復合螺旋箍或井字復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徵值應比表內數值增加0.02,且體積配箍不應小於1.5%;
③剪跨比不大於2的柱宜採用復合螺旋箍或井字復合箍,其體積配箍率不應小於1.2%,9度時不應小於1.5%;
計算復合螺旋箍的體積配箍率時,其非螺旋箍的箍筋體積應乘以換算系數0.8.
13.柱箍筋非加密區的體積配箍率不宜小於加密區的50%;箍筋間距,一、二級框架柱不應大於10倍縱向鋼筋直徑,三、四級框架柱不應大於15倍縱向鋼筋直徑。
14.框架節點核芯區箍筋的最大間距和最小直徑宜按本章6.3.8條採用,一、二、三級框架節點核芯區配箍特徵值分別不宜小於0.12、0.10和0.08且體積配箍率分別不宜小於0.6%、0.5%和0.4%。柱剪跨比不大於2的框架節點核芯區配箍特徵值不宜小於核心區上、下柱端的較大配箍特徵值。
[編輯本段]框架結構設計的要點和過程
1. 結構設計說明
主要是設計依據,抗震等級,人防等級,地基情況及承載力,防潮抗滲做法,活荷載值,材料等級,施工中的注意事項,選用詳圖,通用詳圖或節點,以及在施工圖中未畫出而通過說明來表達的信息。如混凝土的含鹼量不得超過3kg/m3等等。
2. 各層的結構布置圖,包括:
(1).預制板的布置(板的選用、板縫尺寸及配筋)。標注預制板的塊數和類型時, 不要採用對角線的形式。因為此種方法易造成線的交叉, 宜採用水平線或垂直線的方法, 相同類型的房間直接標房間類型號。應全樓統一編號,可減少設計工作量,也方便施工人員看圖。板縫盡量為40, 此種板縫可不配筋或加一根筋。布板時從房間裡面往外布板, 盡量採用寬板, 現澆板帶留在靠窗處, 現澆板帶寬最好≥200(考慮水暖的立管穿板)。如果構造上要求有整澆層時, 板縫應大於60。整澆層厚50, 配雙向φ6@250, 混凝土C20。純框架結構一般不需要加整澆層。構造柱處不得布預制板。地下車庫由於防火要求不可用預制板。框架結構不宜使用長向板,否則長向板與框架梁平行相接處易出現裂縫。建議使用PMCAD的人工布板功能布預制板,自動布板可能不能滿足用戶的施工圖要求,僅能滿足定義荷載傳遞路線的要求。對樓層凈高很敏感、跨度超過6.9米或不符合模數時可採用SP板,SP板120厚可做到7.2米跨。
(2).現澆板的配筋(板上、下鋼筋,板厚尺寸)。板厚一般取120、140、160、180四種尺寸或120、150、180三種尺寸。盡量用二級鋼包括直徑φ10(目前供貨較少)的二級鋼,直徑≥12的受力鋼筋,除吊鉤外,不得採用一級鋼。鋼筋宜大直徑大間距,但間距不大於200,間距盡量用200。(一般跨度小於6.6米的板的裂縫均可滿足要求)。跨度小於2米的板上部鋼筋不必斷開,鋼筋也可不畫,僅說明鋼筋為雙向雙排φ8@200。板上下鋼筋間距宜相等,直徑可不同,但鋼筋直徑類型也不宜過多。頂層及考慮抗裂時板上筋可不斷,或50%連通,較大處附加鋼筋,拉通筋均應按受拉搭接鋼筋。板配筋相同時,僅標出板號即可。一般可將板的下部筋相同和部分上部筋相同的板編為一個板號,將不相同的上部筋畫在圖上。當板的形狀不同但配筋相同時也可編為一個板號。應全樓統一編號。當考慮穿電線管時,板厚≥120,不採用薄板加墊層的做法。電的管井電線引出處的板,因電線管過多有可能要加大板厚至180(考慮四層32的鋼管疊加)。宜盡量用大跨度板,不在房間內(尤其是住宅)加次梁。說明分布筋為φ6@250,溫度影響較大處可為φ8@200。板頂標高不同時,板的上筋應分開或傾斜通過。現澆挑板陽角加輻射狀附加筋(包括內牆上的陽角)。現澆挑板陰角的板下宜加斜筋。頂層應建議甲方採用現澆樓板,以利防水,並加強結構的整體性及方便裝飾性挑沿的穩定。外露的挑沿、雨罩、挑廊應每隔10~15米設一10mm的縫,鋼筋不斷。盡量採用現澆板,不採用予制板加整澆層方案。衛生間做法可為70厚 10高差(取消墊層)。8米以下的板均可以採用非預應力板。L、T或十字形建築平面的陰角處附近的板應現澆並加厚,雙向雙排配筋,並附加45度的4根16的抗拉筋。現澆板的配筋建議採用PMCAD軟體自動生成,一可加快速度,二來盡量減小筆誤。自動生成樓板配筋時建議不對鋼筋編號,因工程較大時可能編出上百個鋼筋號,查找困難,如果要編號,編號不應出房間。配筋計算時,可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將板上筋乘以0.8~0.9的折減系數,將板下筋乘以1.1~1.2的放大系數。值得注意的是,按彈性計算的雙向板鋼筋是板某幾處的最大值,按此配筋是偏於保守的,不必再人為放大。支承在外圈框架樑上的板負筋不宜過大,否則將對梁產生過大的附加扭距。一般:板厚>150時採用φ10@200;否則用φ8@200。PMCAD生成的板配筋圖應注意以下幾點:1.單向板是按塑性計算的,而雙向板按彈性計算,宜改成一種計算方法。2.當厚板與薄板相接時,薄板支座按固定端考慮是適當的,但厚板就不合適,宜減小厚板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3.非矩形板宜減小支座配筋,增大跨中配筋。4.房間邊數過多或凹形板應採用有限元程序驗算其配筋。PMCAD生成的板配筋圖為PM?.T。板一般可按塑性計算,尤其是基礎底板和人防結構。但結構自防水、不允許出現裂縫和對防水要求嚴格的建築, 如坡、平屋頂、櫥廁、配電間等應採用彈性計算。室內輕隔牆下一般不應加粗鋼筋,一是輕隔牆有可能移位,二是板整體受力,應整體提高板的配筋。只有垂直單向板長邊的不可能移位的隔牆,如廁所與其他房間的隔牆下才可以加粗鋼筋。坡屋頂板為偏拉構件,應雙向雙排配筋。
(3).關於過梁布置及輕隔牆。現在框架填充牆一般為輕牆,過梁一般不採用預制混凝土過梁,而是現澆梁帶。應註明採用的輕牆的做法及圖集,如北京地區的京94SJ19,並註明過梁的補充筋。當過梁與柱或構造柱相接時,柱應甩筋,過梁現澆。不建議採用加氣混凝土做圍護牆,裝修難做並不能用在廁所處。
(4).雨蓬、陽台、挑檐布置和其剖面詳圖。注意:雨棚和陽台的豎板現澆時,最小厚度應為80,否則難以施工。豎筋應放在板中部。當做雙排筋時,高度<900,最小板厚100;高度>900時,最小板厚120。陽台的豎板應盡量現澆,預制擋板的相交處極易裂縫。雨棚和陽台上有斜的裝飾板時,板的鋼筋放斜板的上面,並通過水平挑板的下部錨入牆體圈樑(即挑板雙層布筋)。兩側的封板可採用泰柏板封堵,鋼筋與泰柏板的鋼絲焊接,不必採用混凝土結構。挑板挑出長度大於2米時宜配置板下構造筋,較長外露挑板(包括豎板)宜配溫度筋。挑板內跨板上筋長度應大於等於挑板出挑長度,尤其是挑板端部有集中荷載時。內挑板端部宜加小豎沿,防止清掃時灰塵落下。當頂層陽台的雨搭為無組織排水時,雨搭出挑長度應大於其下陽台出挑長度100,頂層陽台必須設雨搭。挑板配筋應有餘地,並應採用大直徑大間距鋼筋,給工人以下腳的地方,防止踩彎。挑板內跨板跨度較小,跨中可能出現負彎距,應將挑板支座的負筋伸過全跨。挑板端部板上筋通常兜一圈向上,但當鋼筋直徑大於等於12時是難以施工的,應另加筋。
(5).樓梯布置。採用X型斜線表示樓梯間,並註明樓梯間另詳。盡量用板式樓梯,方便設計及施工,也較美觀。
(6).板頂標高。可在圖名下說明大多數的板厚及板頂標高,廚廁及其它特殊處在其房間上另外標明。
(7).梁布置及其編號,應按層編號,如L-1-XX,1指1層,XX為梁的編號。柱布置及編號。
(8).板上開洞(廚、廁、電氣及設備)洞口尺寸及其附加筋,附加筋不必一定錨入板支座,從洞邊錨入La即可。板上開洞的附加筋,如果洞口處板僅有正彎距,可只在板下加筋;否則應在板上下均加附加筋。留筋後澆的板宜用虛線表示其范圍,並註明用提高一級的膨脹混凝土澆築。未澆築前應採取有效支承措施。住宅躍層樓梯在樓板上所開大洞,周邊不宜加梁,應採用有限元程序計算板的內力和配筋。板適當加厚, 洞邊加暗梁。
(9).屋面上人孔、通氣孔位置及詳圖。
(10).在平面圖上不能表達清楚的細節要加剖面,可在建築牆體剖面做法的基礎上,對應畫結構詳圖。
3. 基礎平面圖及詳圖:
(1).在柱下擴展基礎寬度較寬(大於4米)或地基不均勻及地基較軟時宜採用柱下條基。並應考慮節點處基礎底面積雙向重復使用的不利因素,適當加寬基礎。
(2).當基礎下有防空洞或枯井等時,可做一大厚板將其跨過。
(3).混凝土基礎下應做墊層。當有防水層時,應考慮防水層厚度。
(4).建築地段較好,基礎埋深大於3米時,應建議甲方做地下室。地下室底板,當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時,可不再外伸以利於防水。每隔30~40米設一後澆帶,並註明兩個月後用微膨脹混凝土澆注。設置地下室可降低地基的附加應力,提高地基的承載力(尤其是在周圍有建築時有用),減少地震作用對上部結構的影響。不應設局部地下室,且地下室應有相同的埋深。可在筏板區格中間挖空墊聚苯來調整高低層的不均勻沉降。
(5).地下室外牆為混凝土時,相應的樓層處梁和基礎梁可取消。
(6).抗震縫、伸縮縫在地面以下可不設縫,連接處應加強。但沉降縫兩側牆體基礎一定要分開。
(7).新建建築物基礎不宜深於周圍已有基礎。如深於原有基礎,其基礎間的凈距應不少於基礎之間的高差的1.5至2倍,否則應打抗滑移樁,防止原有建築的破壞。建築層數相差較大時,應在層數較低的基礎方格中心的區域內墊焦碴來調整基底附加應力。
(8).獨立基礎偏心不能過大,必要時可與相近的柱做成柱下條基。柱下條形基礎的底板偏心不能過大,必要時可作成三面支承一面自由板(類似筏基中間開洞)。兩根柱的柱下條基的荷載重心和基礎底板的形心宜重合,基礎底板可做成梯形或台階形,或調整挑梁兩端的出挑長度。
(9).採用獨立柱基時,獨立基礎受彎配筋不必滿足最小配筋率要求,除非此基礎非常重要,但配筋也不得過小。獨立基礎是介於鋼筋混凝土和素混凝土之間的結構。面積不大的獨立基礎宜採用錐型基礎,方便施工。
(10).獨立基礎的拉梁宜通長配筋,其下應墊焦碴。拉梁頂標高宜較高,否則底層牆體過高。
(11).底層內隔牆一般不用做基礎,可將地面的混凝土墊層局部加厚。
(12).考慮到一般建築沉降為鍋底形、結構的整體彎曲和上部結構和基礎的協同作用,頂、底板鋼筋應拉通(多層的負筋可截斷1/2或1/3),且縱向基礎梁的底筋也應拉通。
(13).基礎平面圖上應加指北針。
(14).基礎底板混凝土不宜大於C30,一是沒用,二是容易出現裂縫。
(15).可用JCCAD軟體自動生成基礎布置和基礎詳圖。生成的基礎平面圖名為JCPM.T,生成的基礎詳圖名為JCXT?.T。
(16).基礎底面積不應因地震附加力而過分加大,否則地震下安全了而常規情況下反而沉降差異較大,本末倒置。
請參照《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89》和各地方的地基基礎規程
[編輯本段]框架結構與框剪結構的區別
框剪結構與框架結構的主要區別就是多了剪力牆,框架結構的豎向剛度不強,高層或超高層的框架結構建築更是如此!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故使用剪力牆.
框架結構住宅是指以鋼筋混凝土澆搗成承重樑柱,再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爛等輕質板材隔牆分戶裝配成而的住宅。適合大規模工業化施工,效率較高,工程質量較好。
框架結構由樑柱構成,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受力特點類似於豎向懸臂剪切梁,樓層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層框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這時,現澆樓面也作為梁共同工作的,裝配整體式樓面的作用則不考慮,框架結構的牆體是填充牆,起圍護和分隔作用,框架結構的特點是能為建築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但抗震性能差。
1.框架-剪力牆結構,出稱為框剪結構
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築平面布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性能。框剪結構中的剪力牆可以單獨設置,也可以利用電梯井、樓梯間、管道井等牆體。因此,這種結構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各類房屋建築。
2.框剪結構的變形是剪彎型。
眾所周知,框架結構的變形是剪切型,上部層間相對變形小,下部層間相對變形大。剪力牆結構的變形為彎曲型,上部層間相對變形大,下部層間相對變形小。對於框剪結構,由於兩種結構協同工作變形協調,形成了彎剪變形,從而減小了結砍的層間相對位移比和頂點位移比,使結構的側向剛度得到了提高。
3.水平荷載主要由剪力牆來承受。
從受力特點看,由於框剪結構中的剪力牆側向剛度比框架的側向剛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載作用下,一般情況下,約80%以上用剪力牆來承擔。因此,使框架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所分配的樓層剪力,沿高度分布比樣均勻,各層樑柱的彎矩比較接近,有利於減小樑柱規格,便於施工。
鋼混是指以工字鋼為主要構架,再澆鑄混泥土,而框架是指以鋼筋為主要鉤架,再澆鑄混泥土。
個人認為鋼混比較堅固一點。
但是我覺得框架的要好一些,用的也多一些。鋼混的施工起來要快一些,所以有的地方喜歡用,但是也有他的缺點。金屬熱脹冷縮比較厲害,而且鋼結構不抗燒,不抗腐蝕,需要做特殊處理
4. 多層住宅一般採用什麼建築結構,鋼混還是磚混
主要根據地區抗震烈度的設計要求以及經濟適用性決定,現在很少用磚混結構,及使用不能超過六層(標高18m),通用鋼混結構,從結構抗震、剛度都是表較好的。
5. 磚混與鋼混結構的區別在哪
鋼混和磚混,是建築學上的兩個不同概念,即建築施工中常說的框架結構與磚混結構。
磚混結構:是指房屋主要承重結構為磚砌牆體。樓板、過梁、樓梯、陽台、挑檐等構件由鋼筋混凝土澆制(或預制)建造的房屋。1999年之前,開發建設的多層住宅,一般均採用磚混結構;磚混結構住宅其優點是工程造價較低廉,但由於其採用牆體承重,住宅內不允許自由分隔。
框架結構:即由鋼筋混凝土澆搗成承重樑柱,組成骨架,再用空心磚或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陶粒等輕質板材作隔牆分戶裝配而成的住宅。牆主要是起圍護和隔離的作用,由於牆體不承重,可以用各種輕質材料製成。梁、板、柱等承重構件,可以預制,也可以澆注,我市當前採用現場澆注。框架結構住宅的優點是抗震性能好,結構牢固,使用壽命長,且住宅內可以自由分隔,大開間住宅均採用此結構。
框架結構住宅是指以鋼筋混凝土澆築成承重樑柱,再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等輕質板材隔牆分戶裝配而成的住宅。適合大規模工業化施工,效率較高,工程質量較好。
磚混結構住宅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牆承重的結構。「磚」指的是一種尺寸統一的建築材料,也有異型粘土磚。「混」指的是由鋼筋、水泥、砂石、水按一定比例配製的鋼筋混凝土配件,與磚做的承重牆相結合,可以稱為磚混結構式住宅。
框架結構又叫現澆結構,它是以梁和柱來承重,它的梁,柱還有樓板都是現澆而成的。房屋的結構可以隨客戶的意願而改變。現澆的房子抗震度比較高,防水性比較好,但價格偏高。
6. 鋼混結構與框架結構的房子有什麼不一樣嗎
目前的房屋結構一都如下幾種:
1、磚混結構:用磚和水泥建的房子,一般以前多層舊房,和家村的洋房都是這種結構。
2、框架結構:以鋼筋混凝土澆搗成承重樑柱,再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爛等輕質板材隔牆分戶裝配成而的住宅。適合大規模工業化施工,效率較高,工程質量較好。
框架結構由樑柱構成,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受力特點類似於豎向懸臂剪切梁,樓層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層框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這時,現澆樓面也作為梁共同工作的,裝配整體式樓面的作用則不考慮,框架結構的牆體是填充牆,起圍護和分隔作用,框架結構的特點是能為建築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但抗震性能差。
80-90年代的高層和小高層都是這種結構。
3、框剪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出稱為框剪結構,它是框架結構和剪力牆結構兩種體系的結合,吸取了各自的長處,既能為建築平面布置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又具有良好的抗側力性能。框剪結構中的剪力牆可以單獨設置,也可以利用電梯井、樓梯間、管道井等牆體。因此,這種結構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各類房屋建築。 框剪結構的變形是剪彎型。眾所周知,框架結構的變形是剪切型,上部層間相對變形小,下部層間相對變形大。剪力牆結構的變形為彎曲型,上部層間相對變形大,下部層間相對變形小。對於框剪結構,由於兩種結構協同工作變形協調,形成了彎剪變形,從而減小了結砍的層間相對位移比和頂點位移比,使結構的側向剛度得到了提高。 水平荷載主要由剪力牆來承受。從受力特點看,由於框剪結構中的剪力牆側向剛度比框架的側向剛度大得多,在水平荷載作用下,一般情況下,約80%以上用剪力牆來承擔。因此,使框架結構在水平荷載作用下所分配的樓層剪力,沿高度分布比樣均勻,各層樑柱的彎矩比較接近,有利於減小樑柱規格,便於施工。
上世紀90年代未至今的高層和小高層都幾乎都這是結構。
4、鋼架結構:全部是鋼材焊接的結構,一般用於超高層的辦公大樓,或大型的會場和展廳。比如深圳的地王大廈、高交會館就是這種結構。
簡單的說,鋼混結構又叫做勁性混凝土結構。是以鋼結構為主體結構,在鋼柱及鋼梁外包裹鋼筋混凝土的一種結構。
7. 房子結構中,鋼混結構和框架結構是一個什麼概念
框架結構是指:該建築用鋼筋混凝土梁、板、柱承重,而牆為填充材料(如空心砌塊等),不承重,起維護和隔音等作用。現在的高層建築多用此結構。
鋼混結構是指:鋼筋混凝土梁、板、、柱、牆共同承重。
兩者最大區別在於使用材料不同,受力面積也不同。
1、框架結構住宅是指以鋼筋混凝土澆搗成承重樑柱,再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爛等輕質板材隔牆分戶裝配成而的住宅。適合大規模工業化施工,效率較高,工程質量較好。 框架結構由樑柱構成,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受力特點類似於豎向懸臂剪切梁,樓層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層框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這時,現澆樓面也作為梁共同工作的,裝配整體式樓面的作用則不考慮,框架結構的牆體是填充牆,起圍護和分隔作用,框架結構的特點是能為建築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但抗震性能差。
2、鋼混結構一般指把磚砌體用作內外承重牆或隔牆,樓蓋、屋蓋、梁、柱(也可是磚柱)是鋼筋混凝土作用在牆柱上的荷載,主要是由梁板傳來的屋蓋、樓蓋上的活、恆荷載,它通過牆柱基礎傳到地基。作用在縱牆上的水平荷載(如風荷)一部分直接由縱牆傳給橫牆,另一部分則通過屋蓋和樓蓋傳給橫牆,再由橫牆傳至基礎,最後傳給地基,承重牆的厚度及長度是根據強度和穩定性的要求,通過計算來確定的。
8. 如何正確區分房屋的鋼混結構二等類型和鋼混結構三等類型
般而言,建築物以其結構類型的不同,可以分為磚木結構、磚混結構、內鋼筋混凝土結容構和鋼結構四大類。
鋼混結構住宅 ——這類住宅的結構材料是鋼筋混凝土,即鋼筋、水泥、粗細骨料(碎石)、水等的混合體。這種結構的住宅具有抗震性能好、整體性強、抗腐蝕能力強、經久耐用等優點,並且房間的開間、進深相對較大,空間分割較自由。目前,多、高層住宅多採用這種結構,但這種結構工藝比較復雜,建築造價也較高。鋼筋混凝土建築里又有框架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框—筒結構等。
所以說框架結構是鋼混結構的一種。框架結構住宅,是指以鋼筋混凝土澆注成承重樑柱,再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岩、浮石、蛭石、等輕質板材隔牆分戶裝配而成的住宅。適合大規模工業化施工,效率較高,工程質量較好。框架結構的住房除了抗震性能好以外,還具有可以自由分割的特點。一套房子之內,卧室、客廳、書房等可以由購房者重新分割、重新組合。
9. 鋼混結構的房子可以砸梁嗎
房梁、柱時不可以動的,牆視是否承重來定能否拆,鋼結構住宅,大部分回是框架或框剪體答系,如果該牆是砌塊牆,那麼一般都是可以進行拆除的。鋼結構住宅是指以鋼作為建築承重樑柱的住宅建築。鋼結構房屋優點有:1、重量輕、強度高,用鋼結構建造的住宅重量是鋼筋混凝土住宅的1/2左右;滿足住宅大開間的需要,使用面積比鋼筋混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2、安全可靠性,抗震、抗風性能好。3、鋼結構構件在工廠製作,減少現場工作量,縮短施工工期,符合產業化要求。4、鋼結構工廠製作質量可靠,尺寸精確,安裝方便,易與相關部品配合。5、鋼材可以回收,建造和拆除時對環境污染較少。
10. 鋼混結構的高層住宅放東西多,會塌嗎
樓板可以承受住,但是會有嚴重安全隱患。
你的這種情況如果放在磚混住宅樓版,樓板絕對會坍塌的!
但是鋼混結權構的最大特點是柱子(或剪力牆)和樓板都是一體的,所以堅固性要明顯強於磚混的樓。但是如果在超載的情況下會發生明顯的樓板凹陷變形的情況,你在兩個屋子裡堆放酒的結果就是:
1 短時間內你會發現你家樓板明顯變形,凹陷下去;
2 樓下房頂會開裂。因為樓下房頂變成了突出形狀,會導致頂部的外層面會開裂甚至脫落砸到人;
3 會造成明顯的安全隱患。不排除樓板坍塌的可能。
另外,在住宅樓里儲藏大量的酒也是一個明顯的火災隱患,這一點也是個問題。
所以強烈建議你不要這樣做;否則對你,對他人的生命安全都會構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