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普通住宅與非普通住宅的規定區別高層住宅是普通住宅嗎
1、定義不同
非普通住宅一般指宅建築面積較大或用作商業用途的房子。例如,別墅、高端公寓等。普通住宅不等同於普通住房,兩者不能混瑕。普通住宅泛指整幢樓,而普通住房指單套住房。普通住宅,是指按所在地一般民用住宅建築標准建造的居住用房屋。
2、面積和容積率不同
普通住宅單套建築面積在120平方米以下。非普通住宅單套建築面積在144平方米以上(不含144平方米)。普通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以上。非普通住宅,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以下(不含1.0)。
3、價格不同
成交價格(這里的成交價是在建委備案的價格)決定。普通住宅,實際成交價格低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下。非普通住宅,實際成交價格高於同級別土地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
4、交易稅費不同
個人所得稅:成交價*1%。普通住宅滿5年(含5年),且為賣方家庭唯一住房,免徵。非住宅(無年限制)按成交價的1%徵收。
營業稅:成交價*5.6%。普通住宅滿5年(含5年)免徵。普通住宅未滿5年,全額徵收。非普通住宅滿5年,差額徵收。非普通住宅未滿5年,全征。
契稅:成交價*1%,90平方米以下的普通住宅,若買方不是唯一住房的按成交價3%徵收。成交價*1.5%,90平方米以上,144平方米以下普通住宅,若查實買方不是唯一住房的按成交價3%徵收。成交價*3%,(144平米以上含144平米)。
土地增值稅:成交價*1%,普通住宅免徵。非普通住宅,全征(無年限制)、 「增值額」*30%徵收。
印花稅:成交價*0.05%。普通住宅類,暫免。贈與,非普通住宅,徵收(雙方各0.05%)。
㈡ 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是怎麼界定的
您好,以來下是區分六環外普自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標准:
①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含)以上;
②單套建築面積在140㎡(含)以下;
③單價不超過最高限(單價23760元),或者是總價不超過最高限(總價280.8萬),滿足其一即可。
以上三點需同時滿足才為普通住宅,反之為非普通住宅。
㈢ 上海市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區別
先看一下上海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判定標准:影響上海住宅判定標准主要有回兩點,答一是總價,二是面積。兩個因素必須同時滿足才能判定為普通住宅。
標准如下:
①外環外:總價低於230萬,面積小於140平方。
②中環內:總價低於310萬,面積小於140平方。
③內環內:總價低於450萬,面積小於140平方。
然後再看稅費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的幾個方面:
1、增值稅:普通住宅產證滿兩年免徵,未滿兩年全額徵收,非普通住宅產證滿兩年,徵收增值部分的5.28%左右,未滿兩年全額徵收。
2、個人所得稅:普通住宅產證滿兩年徵收1%,滿五年唯一免徵,非普通住宅產證滿兩年徵收2%,滿五年唯一免。
3、契稅:產證面積90平以下1%,90平到140平以上1.5%,二套3%。
4、動遷房除外,動遷房首次交易個稅一個點,免徵增值稅
最後,從上海房地產政策方面講,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非定義還沒有到過時的地步,二手房成交均價一直在5萬上下浮動,有漲也有跌,不能把眼光放在市區城區那些高價位的地段,上海畢竟還是單價1-3萬的郊區體量更多一些的。
㈣ 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界定標准
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可從住宅小區容積率、單套房屋建築面積、實際成專交價格與同級屬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的比較三方面進行界定。
一、普通住宅
(一)定義:普通住宅,其一般是按照所在地區,民用住宅的建築標准來建造的居住用房。一般為多層住宅和高層住宅,因各地對多層和高層的定義不一致,劃分標准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確定。
普通住宅不等同於普通住房,普通住宅泛指整幢樓,而普通住房則指單套住房。
(二)主要特點:
1、住宅小區容積率在1.0以上(含1.0)(1);
2、單套房屋建築面積在140平方米以下(不含140平方米);
3、實際成交價格低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下(含1.2倍)。
二、非普通住宅
(一)定義:非普通住宅一般指宅建築面積較大或用作商業用途的房子。
(二)主要特點:
1、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以下(不含1.0);
2、單套建築面積在140平方米以上(含140平方米);
3、實際成交價格高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上(不含1.2倍)。
㈤ 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界定標准
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可從住宅小區容積率、單套房屋建築面積、實際成交價格與同級別土地內上住房平均交易價容格的比較三方面進行界定。
一、普通住宅
(一)定義:普通住宅,其一般是按照所在地區,民用住宅的建築標准來建造的居住用房。一般為多層住宅和高層住宅,因各地對多層和高層的定義不一致,劃分標准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確定。
普通住宅不等同於普通住房,普通住宅泛指整幢樓,而普通住房則指單套住房。
(二)主要特點:
1、住宅小區容積率在1.0以上(含1.0)(1);
2、單套房屋建築面積在140平方米以下(不含140平方米);
3、實際成交價格低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下(含1.2倍)。
二、非普通住宅
(一)定義:非普通住宅一般指宅建築面積較大或用作商業用途的房子。
(二)主要特點:
1、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以下(不含1.0);
2、單套建築面積在140平方米以上(含140平方米);
3、實際成交價格高於同級別土地上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上(不含1.2倍)。
㈥ 普通住房與非普通住房是什麼意思
普通住房
:住宅小區
建築容積率
在1.0(含1.0)以上;單套建築面積在140平方米(含140平方米)以下;實際
成交價
低於同區域享受優惠政策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下。
首次上市的
已購公房
、危改
回遷房
、合作社集資建設住房、
安居房
、康居房、綠化隔離地區農民安置住房等具有保障性質的住房,均視同普通住宅。
非普通住房
:以下三點至少符合一個,即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以下;單套建築面積在140平方米以上;實際
成交價格
高於同級別土地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
(6)普通非普通住宅擴展閱讀
房產
交易稅
徵收方法
1、契稅:普通住宅,徵收房屋成交價的1.5%的契稅;
非普通住宅
則按3%徵收。
2、
印花稅
:買賣雙方各繳納房價款的0.05%。
3、營業稅:購買時間在5年內的房屋需繳納的房屋交易稅—營業稅為成交價的5%;
5年後
普通住宅不徵收營業稅,
高檔住宅
徵收
買賣差價
5%的營業稅。
4、
城建稅
:營業稅的7%。
5、
教育費附加
:營業稅的3%。
6、
個人所得稅
:
普通住宅5年之內:{
售房
收入-購房總額-(
營業稅+城建稅+
教育費附加稅
+印花稅)}×20%;5年以上(含)5年以下的普通住宅:(售房收入-購房總額-印花稅)×20%。
出售公房:5年之內,
(售房收入-
經濟房
價款-
土地出讓金
-合理費用)×20%,其中經濟房價款=建築面積×4000元/平方米,土地出讓金=1560元/平方米×1%×建築面積。5年以上普通住宅免交房屋交易稅的個人所得稅。
7、取得
房產證
5年以上普通住宅免交
房產交易稅
。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
--普通住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房產交易稅
㈦ 普通住宅與非普通住宅的區別
根據抄您描述的情況: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判斷標准如下:
普通住宅標准:
內環內,面積小於140平方,總價低於450萬(含);
內、外環之間,面積小於140平方,總價低於310萬(含);
外環外,面積小於140平方,總價低於230萬(含);
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在交易稅費上有區別:
個稅:普通住宅1%,非普通住宅2%,滿五唯一個稅免徵;
增殖及附加稅:普通住宅滿2年免徵;非普通住宅必須徵收;
二套房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在首付比例上有區別:
普通住宅:50%;
非普通住宅:70%;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您。
㈧ 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區別
您好,主要表現復在以下幾點:
普通制住房應該同時在房屋類型、成交價格、建築面積三個方面滿足如下標准。不能同時滿足條件的為非普通住房。
(1)房屋類型:五層以上(含五層)的多高層住房;不足五層的老式、新式里弄、舊式里弄等。
(2)成交價格:內環以內:≤450萬元/套;內外環之間:≤310萬元/套;外環以外:≤230萬元/套。
(3)建築面積:單套建築面積≤140平方米。
㈨ 普通住房和非普通住房的劃分標準是什麼
劃分標准:
1、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
(1)普通住房: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含1.0)以上;
(2)非普通住房:住宅小區建築容積率在1.0以下。
2、單套建築面積
(1)普通住房:單套建築面積在144平方米(含144平方米)以下;
(2)非普通住房:單套建築面積在144平方米以上。
3、實際成交價格
(1)普通住房:實際成交價低於同區域享受優惠政策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以下;
(2)非普通住房:實際成交價低高於同級別土地住房平均交易價格1.2倍。
(9)普通非普通住宅擴展閱讀
關於住房的保障制度:
1、「宅基地」、「福利分房」都是住房保障制度的一種具體形式。它們是低生產力水平下保障「人人有房住」的制度。依靠市場配置住房資源,並不等於說人人都只能依靠自己的收入買房子住,也不等於說人人都只能靠市場化競爭、自主分散決策來獲取住房。
2、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為了保障每個人都有房子住,政府要實施一些特殊的政策措施,幫助單純依靠市場解決住房有困難的群體。這個政策體系的總稱,就叫做住房保障制度。住房保障制度和失業保障、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等都是社會保障體系的組成部分。
3、住房保障制度,簡單說,就是在社會發展中,買不起房子的人也得保障他們有房子住。這是一個文明社會起碼的目標。因為住房是人生存的必要條件。這是市場經濟下政府必須提供的一個「公共產品」。
(參考資料:網路: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