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居民住宅建築面積和通風的問題
普通住宅的通風,一般要求採用自然通風,除了廚房、衛生間不存在機械換風要求,因此也就沒有住宅的換風風量參數。自然通風開口面積等要求的相關規范如下:
《住宅建築規范 GB 50386—2005》7.2.4
住宅應能自然通風,每套住宅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於地面面積的5% 。
《住宅設計規范 GB 50096-1999》(2003年版)5.1.4
卧室、起居室(廳)應有與室外空氣直接流通的自然通風。單朝向住宅採取通風措施。
《住宅設計規范 GB 50096-1999》(2003年版)5.1.5
採用自然通風的房間,其通風開口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卧室、起居室(廳)、明衛生間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於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20。
2、廚房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於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10,並不得小於0.60平方米。
(1)住宅通風擴展閱讀:
通風面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住宅設計規范Design code forresidentialbuildings》,採用自然通風的房間,其通風開口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卧室、起居室(廳)、明衛生間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於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20。
2、廚房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於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10,並不得小於0.60平方米。
3、房屋共有建築面積分攤計算,有合法產權分割協議的,按協議分攤;無協議或協議不明確的按本《規則》執行。
4、房屋共有建築面積分攤以幢為單位。共有建築面積分攤僅限於本幢內的共有建築面積。與本幢房屋不相連的公用建築(如變電房、水泵房、門衛等)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本幢內為多幢房屋服務的公用設施建築面積亦不得分攤到本幢房屋內。
2. 關於住宅建築通風面積的疑問
規范中准確的術抄語是「通風開口面積」。
什麼叫通風開口面積?規范沒有明確定義。但一般可以理解為:外門窗可開啟面積之和。
具體計算《上海市建築防排煙技術規程》可以參考:
4.3.2 排煙窗的面積應由公式5.2.7計算確定並符合下列要求:
1 當開窗角大於70°時,其面積可按其窗面積計算;
2 當開窗角小於70°時,其面積應按其水平投影面積計算;
3 當採用側拉窗時,其面積應按開啟的最大窗口面積計算。
4 當採用百葉窗時,其面積應按窗的有效面積計算。
設計師在實踐中一般是按毛面積計算的,也就是說不按開啟扇的構造凈尺寸計算。
3. 住宅小區建設如何進行自然通風設計
1、合理建築物的朝向。通常建築物迎風面最大的壓力是在與風向垂直的面上,故設計時應盡量使建築主立面朝向夏季主導風向,側立面對向冬季主導風向。不管是改善夏季自然通風、調節房間熱環境,還是減少室內採暖空調負荷,南向都是建築物朝向最好的選擇。
2、適當加大建築物的間距。在住宅建築群設計中,適當加大部分樓棟的間距,規劃形成組團綠地,不但對改善綠地下風側住宅的自然通風,會有較理想的效果,還能為居民提供良好的休息和交流的場所。
3、優化建築群的布局。設計時多採用錯列或斜列可使風從斜向導入建築群內部,下風向的建築受風面就會大一些,風場分布較合理,通風效果就比較好。方正的住宅小區地塊可通過改變傳統的「橫平豎直」規劃模式,採用以曲代直的規劃方法。
4、風向投射角對自然通風的影響。風向投射角是指風向投射線與房屋牆面法線的交角。設計時應避免住宅長軸垂直於夏季主導風向,目的是為了讓前排建築和後排建築形成很好的通風對流。建築物與風向入射角保持30°、60°通風效果最佳。
5、設計建築物要高低有序。在設計時要盡量避免建築高的高低的低,要做到高低有序避免建築間風向的遮擋。總體設計建築群的布局盡可能沿夏季主導風向,臨近主導風向建築宜採用低層或多層,遠離主導風向的建築宜採用小高層或高層,這樣即可以把自然風引入區內,又可以阻隔冬季寒冷北風的作用。
6、維護結構開口的設計。建築物開口的尺寸、窗戶的型式、窗牆面積比等的合理設計,對建築物內部的空氣流動及通風效果也有很大影響。工程實踐表明:開口寬度為開間寬度的1/3~2/3時,開口大小為地板總面積的15%-25%時,進風口與出風口相對錯開布置,可使室內氣流更均勻,通風效果更好。7、利用先進的技術強化自然通風。可採用雙層玻璃幕牆維護結構或通過太陽能技術來強化自然通風,前者是當今生態建築中普遍採用的一項先進技術,在保持了外形輕盈的同時,很好地解決高層建築中風壓和熱壓過高帶來的風速過大造成的紊流不易控制的問題,和夜間開窗通風而無
4. 住宅通風、朝向、採光怎樣才好
住宅的通風要滿足人對空氣流動的基本要求。開啟門窗時保證室內外空氣順利流通,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要有穿堂風。這就要求一套住宅最好占據住宅樓的兩個朝向,如板式住宅的南與北、東與西,塔式住宅的東與南、南與西等,只佔據一個朝向時(如板式住宅的「眼鏡房」),通風效果要差一些。 通風的另外一個要求是能迅速排除房間內部的異味,包括利用門窗、通風井、天井及機械裝置通風。 在傳統觀念上,以南北朝向為正,東西朝向為偏,朝南的房間為正房,是位尊的表示,從這個意義上說,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一定要選有朝南房間的住宅。通常認為,住宅朝向以正南最佳,東西次之,朝北最次。當然,考慮朝向,除了上述因素外還應考慮開窗時所面對的環境,即窗景。窗景應當趨利避害,趨優避劣。 同層南北不同朝向的價格平均相差10%~15%,甚至20%以上,價格和朝向平衡後選擇為佳。 可參考下表來判斷住宅朝向以及是否具備良好的日照。 建築物朝向 日照有效時間 正南向 9:00-15:00 南偏東1-15度 9:00-15:00 南偏東16-30度 9:00-14:00 南偏東31-45度 9:00-13:00 南偏東46-60度 9:00-12:00 南偏東61-75度 9:00-11:00 南偏東76-90度 9:00-10:00 南偏東1-15度 9:00-15:00 南偏東16-30度 9:30-15:00 南偏東31-45度 10:30-15:00 南偏東46-60度 11:30-15:00 南偏東61-75度 12:30-15:00 南偏東76-90度 13:30-15:00 一處稱心的房子,採光條件十分重要。採光良好的住宅可以節約能源,使人心情舒暢,便於住宅內部各使用功能的布置,否則將會長期生活在昏暗之中,依靠人工照明,對人的身心健康十分不利。 採光可分為直接採光和間接採光,直接採光指採光窗戶直接向外開設;間接採光指採光窗戶朝向封閉式走廊(一般為外廊)、直接採光的廳、廚房等開設,有的廚房、廳、衛生間利用小天井採光,採光效果如同間接採光。選購住宅時,其主要房間應有良好的直接採光,並至少有一個主要房間朝向陽面。
5. 為什麼住所內應經常開窗通風
住所內應經常開窗通風
住所內應經常開窗通風
大城市居民,由於周圍高樓大廈林立,四周皆是水泥建築,所以通常會感到生活空間狹小,而空氣的流通亦會覺得受到阻礙。更能摧殘身體的則是,住宅的房間門窗緊閉、密不透氣。所以從健康角度出發,我們應該經常開窗換氣:
1.清晨起來,打開窗戶,撲面而來的清風使人心曠神怡,精神振奮,頭腦也格外清爽。室內空氣中的氧氣經過一夜的呼吸被消耗了許多,其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卻增高了,空氣就沒有睡前干凈了,如果能呼吸到室外新鮮的空氣,當然會使人感覺很愜意。
2.經常開窗通風還可把室內的各種微生物和灰塵排出去,積存於室內的各種病毒和細菌也可能會減少和被殺滅,從而這些病毒和細菌在室內繼續繁殖污染並危害人體健康的機會也會減少,這樣做對於預防感冒、呼吸道疾病和各種傳染病也有積極作用。
所以,預防疾病,搞好衛生的重要措施之一便是開窗通風。
3.為了把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各種有害氣體排出室外,補充一些新鮮空氣和有益的負離子進來,可以開窗通風換氣,這非常有利於增強人的呼吸系統及心肺功能,同時,它對於促進血液循環也大有好處。
實驗表明,在無風,室內外溫差為20時,要把80立方米的住宅內的空氣交換一遍,只需約9分鍾就能完成;室內外溫差為15時,交換一遍的時間要長一點,但也只需要11分鍾。可以採用打開窗戶或氣窗,或者採用機械通風等各種方法達到換氣的目的。通風的時間一般不應少於30分鍾,具體時間視室內溫差大小而定。
綠化環境對人類的健康有哪些益處?
綠化環境對人類的益處
負離子存在於空氣中,它是一種帶負電荷的氣體離子。它是空氣在來自於陽光紫外線、宇宙線以及土壤和水中微量放射性物質等的輻射作用和空氣中的雷電作用下,不斷產生電離而形成的負電荷離子。新鮮的空氣中含有被稱為空氣中的維生素的負離子,吸入負離子對人體健康是十分有利的,我們要盡力提高空氣中負離子含量。所以,充分認識負離子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對我們來說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就是負離子對人體健康的好處:
1.據我國衛生科研部門研究測定,我國山谷、瀑布、海濱、林區附近的負離子數在2萬個以上,其壽命可達20分鍾;而城市住宅內,每一立方厘米空氣中負離子含量僅為40?50個,其壽命不超過幾分鍾;城市街道上的負離子數也只有100?200個。可見,有益於人們身體健康的最佳之地是環境好、污染少、負離子多的地區。
2.統計結果表明,居住在山區和鄉村的人要比城市的人壽命長。例如,在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資料中,江蘇、上海、湖北和安徽4省市,共有332位100歲以上的老人,其中居住在山區、鄉村的就有289人,佔87%,而城市居民中100歲以上的老人卻只有43人,僅佔13%。這是由於山區、鄉村空氣質量好,負離子含量高,污染少,這種環境為延年益壽創造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
3.每一立方厘米的負離子含量如果少於25個,人們常常會感到疲倦無力,生理活動受限。若負離子濃度陡然下降,人們會出現頭痛、頭昏、關節疼及胸骨痛等症狀。而負離子濃度增加到1?10萬時,人體的各種生理功能呈現出活躍的狀態,這是因為吸入的負離子可隨血液到達身體組織細胞,促使新陳代謝功能加快和機體免疫力增強。尤其是負離子具有的增加紅細胞和血紅蛋白的作用,可使血壓穩定,血液運行良好。
4.在森林、公園、海濱的空氣中含有較多的負離子,所以我們漫步於其中時會感到呼吸特別舒暢。這種負離子有促進新陳代謝,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使人精神旺盛的作用,它能影響人的壽命、行為、情緒、記憶、生長發育等。所以多吸入負離子對人體健康大有益處。
擁有健康從你我做起
綜上所述,創造一個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高的生活環境對我們的健康是十分有利的。所以,為了促進負離子的產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氣質量,我們要主動地美化和改造我們的生活環境,增大綠地覆蓋面積,在城市的公園、廣場等公共休息場所可設置人工噴泉。
6. 房屋怎樣通風
住宅中一般坐北朝南通風好,通風一般是採用自然通風。自然通風是利用空氣的自然流動達到通風換氣的目的,較經濟和適用。但因受外界氣象直接影響較大,通風不夠穩定。住宅中的自然通風是利用空氣的風壓作用而形成的。設想空氣是在一個極大的渠道中流動,房屋處於這個渠道中,當風吹向房屋迎風面牆壁時,氣流受阻後改變原來流動方向沿著牆面和屋項繞過房屋。在迎風面,由於氣流受阻,迎風面的空氣壓力增大,超過大氣壓力。在背風面,由於氣流形成旋渦,出現了空氣稀薄現象,所以該處的空氣壓力小於大氣壓力。實際工作中,空氣壓力超過大壓力時稱為正壓(十),小於大氣壓力時稱為負壓(一)。在正壓區設進風口,在負壓區設排風口,這樣一壓一吸,風從進風口進入室內,把室內的熱空氣或有害氣體從排氣口排至室外,達到通風換氣的目的。如因建築密度過大,或沒有很好的考慮主導風向,或因門窗面積過小或安排位置不當時,可以採用機械通風。廚房和衛生間因油煙氣和臭氣太大,且往往難以有良好的自然通風,則要使用機械通風和增設排氣管道。
在改善夏季室內微氣候上,主要是能使室內有一定的風速,即形成穿堂風。在嚴寒的冬季室內則應避免穿堂風的形成,需要利用通風以維持室內空氣清潔新鮮時,可以安裝適當的氣窗。根據測定,形成適宜室內氣候的風速在0.2~0.5米/秒,最大不宜超過3米/秒。建築物和自然通風一方面和風向、風速、建築物內處的溫差等因素有關,另一方面與建築設計如建築的朝向,進出風口(門窗、氣窗)面積的大小和位置,以及建築物之間的間距有關。
住宅主要朝向(一般為南向或偏南向)前後與其它住宅之間,應有一定的間隔距離。而這個距離通常是由建築日照要求決定的,所以稱其為日照間距,這是因為房屋前後的日照間距,通常大於它們在室外使用、綠化、通風、防火或其它方面要求的間距。
房屋日照間距的要求,是使後排房屋在底層窗檯高度處,保證冬季能有一定的日照時間。房間日照的長短,是由房間和太陽相對位置的變化關系決定的,這個相對位置以太陽的高度角和方位角表示,它和建築物所在地理緯度、建築方位以及季節、時間有關。通常以當地冬至日正午十二時太陽的高度角,作為確定房屋日照間距的依據,日照間距的計算式為: 式中L為房屋間距(日照間距),H是前排房屋檐口和後排房屋底層窗檯的高差,α為冬至日正午的太陽高度角(當房屋正南向時)。在實際設計工作中,房屋的間距,通常是結合日照間距衛生要求和地區用地情況,作出對房屋間距L和前排房屋的高度H1比值的規定,如L/H1=0.8、1.2、1.5等等。在高緯度地區和農村,日照間距要求可大些,L/H1常取1.5~2.0,即房屋前後的間距是房屋高度的1.5~2倍。低緯度地區在1.2~1.5左右。城市用地很緊張,日照間距往往達不到日照衛生要求,但一般要求不小於1,但實際情況中,許多僅有0.8甚至更少,這種住宅狀況是不利於人體健康的。
任何一個房屋都一定要有通風,才會有暢氣(財氣),如果屬於溫和的通風,通風狀況又良好,就是風水上的「藏風聚氣」,具有財運順暢,行事亨通的好運勢。氣流溫和地流入,同時在屋內循環,可以使我們人生順遂通暢,獲得財運的機會綿延不斷。
常見小戶型住宅的通風問題前面已經說過,風水過與不及都不好,如果風與氣流太過疾速強烈灌入,充斥整個屋子,反而是「風煞」,將造成屋子裡的人為財而疲於奔命,或失去情感性與人性的一面,因而帶來傷害,結果自然得不到金錢財運。
小戶型的房屋,因為室內空間不大,一旦天氣變化,風和氣流轉強時,很容易就會一股腦地沖入,充斥整個屋子,形成風水的風煞。
化解之道盡量不開窗,或是將此窗封閉,即可化解風煞。
覓屋訣竅房屋要通風,但不要一開窗就是強風刮掠而入。所以挑選小戶型房屋時,除了確認一定要有通風源之外,也要留心不要挑到容易使強風灌入屋內的房屋。看屋時,現場記得要打開窗戶,親自感受一下通風狀況,氣流是溫和地進入屋內,還是直接灌進來。並且在屋內各個角落走動一下,感受氣流是否在屋內循環暢通,有沒有氣流無法抵達的死角,或是某個方位、角落的氣流特別強勁,讓人感覺寒意不適。
7. 商品住宅室內窗戶通風標准
室內通風換氣
通風就是室內外空氣互換。互換速率越高,降低室內產生的污染物的效果往往越高,但有時也把室外的污染物帶入室內。
加強通風換氣,用室外新鮮空氣來稀釋室內空氣污染物,使濃度降低,改善室內空氣質量,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依據污染物發生源的大小、污染物種類及其量多少,決定採用全面通風還是局部通風,以及通風量大小。在一般家庭居室內,每人每小時需要新風量約為 30m3。
1 開窗、通風換氣的作用
開窗通風可以始終保持室內具有良好的空氣品質,是改善住宅室內空氣品質的關鍵。Sundell教授對瑞典 160幢建築進行研究,發現新風量越大,發生建築病綜合症的風險就越小。即使在較寒冷的冬季,也最好能開一些窗戶,使室外的新鮮空氣能進入室內。
2 通風形式
多數建築物都是透氣的,建築框架有許多進氣和出氣的渠道,如窗戶、門,電線出入口、樓基等孔洞。外部空氣的進入受建築物保溫外殼的密封度及風速和內外溫差等環境因素的影響。通常在寒冷和刮風天進入 /排出換氣程度最大。還可看到:當在無風、溫和天氣,溫差較小時,不管保護外殼密封度如何換氣程度大大降低。
室內外溫差產生的壓差在建築物底部吸入空氣而使空氣在樓頂壓出。這就是煙囪效應。在高樓中尤為明顯。
自然通風與門窗的開閉程度有關。敞開的門窗對換氣有明顯影響,取決於開、閉幅度、頻率和持續時間及風速和室外溫差。沒有長年溫度控制的居民樓內在非夏季主要靠此法通風。
需全年控制溫度的大辦公樓要靠機械繫統通風。機械通風系統被用來控制樓內溫度;控制相對濕度;造成室內外壓差;提供防火安全的氣流;產生使氣流流動以改進保暖條件。
3 存在問題
(1)通風佔加熱和製冷開銷的 50%,因此,如果減少用於通風的室外空氣就能節省能量。所以大樓設計師就設法減少用於通風的室外空氣。在許多情況下,取暖、通風和空調系統 100%靠再循環空氣,沒有室外空氣進入這些系統。
(2)提供的空氣混合不當。在大多數取暖、通風、空調系統中進入和返回的入口和出口往往在天棚,每個孔之間隔約 1米遠。這就造成進氣和下部空氣的層差。根據最近的研究,進入的空氣有 50%形成層差而且沒經過與室內空氣充分混合而被排出。如果房間有入氣口沒有回氣口,氣體就不能充分混合,進入的氣體明顯減少。
4 通風標准
美國取暖、冷凍和空調工程師協會在研究制訂通風標准中起了主導作用,其標准常被包括在州和地方建築法規中。其新標准建議在無人吸煙的建築物中最小通風速率是每分鍾每人 0.14m3,而在有人吸煙時每分鍾每人 0.57m3。實踐中,不論有無吸煙都為每分鍾每人 0.14m3。
5 發揮新風效應
發揮新風效應,既要注重新風的量,更要注重新風的質。引入低污染的新風,同時減少或者消除新風處理、傳遞和擴散過程中的污染。為此要做到以下幾點:①合理選擇新風取風口的位置;②加強新風過濾,改變通常只做粗效過濾的觀念;③提倡新風直接入室,縮短新風年齡,減少途徑污染。入室新風年齡越小,途徑污染越少,新風品質越好,對人的有益作用越大。
合理的氣流組織即是合理布置送排風口,充分將新鮮空氣送入工作區,減少送風死角,以提高室內的換氣效果,充分稀釋室內污染物濃度,從而提高空氣品質。對於集中式全空氣系統,應當設計獨立的新風系統;對大空間,可以設置崗位送新風系統;在高大型公共建築中可以採用置換通風,將清潔新鮮的空氣直接送入人體活動區,避免污濁空氣的再利用,保證工作區的空氣品質;對半集中式的風機盤管系統,除新風直接送入房間外,應增設集中排風,這樣才能發揮新風效應;對分散式的分體式空調房間採用雙向新風換氣機有利於改善室內空氣品質,同時有利於節能。
一個優秀的設計,必須要有高質量的安裝和調試,同時還應有先進到位的運行管理,才能確保達到設計的預期目標。
6 局限性
從直覺上看,通風可明顯降低室內污染濃度。這對間斷性污染,如吸煙、使用煤氣爐尤為如此。但是,對於連續不斷產生的污染問題就不一樣了。對甲醛污染源而言,其釋放率是揮發壓梯度或空氣空間中的甲醛值的函數。通風使該值降低,而釋放量卻增加了。增加的釋放速度部分抵消了稀釋和清除的降低值。因此,其效率大大低於污染為間歇性的、釋放量恆定的情況。所以,通風有其局限性。特別是污染源很強,或因成本限值而通風速率一定時 (如活動房間和大工廠廠房),其局限性更明顯。
8. 居民住宅對採光與通風的要求是什麼
第建造建築物,不得違反國家有關工程建設標准,妨礙相鄰建築物的通風、採光和日照。
9. 國家對住宅建築通風標准有規定嗎
普通住宅的通風,一般要求採用自然通風,除了廚房、衛生間不存在機械換風要求,因此也就沒有住宅的換風風量參數。自然通風開口面積等要求的相關規范如下:
《住宅建築規范 GB 50386—2005》
7.2.4 住宅應能自然通風,每套住宅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於地面面積的5% 。
《住宅設計規范 GB 50096-1999》(2003年版)
5.1.4 卧室、起居室(廳)應有與室外空氣直接流通的自然通風。單朝向住宅採取通風措施。
5.1.5 採用自然通風的房間,其通風開口面積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卧室、起居室(廳)、明衛生間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於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20。
2 廚房的通風開口面積不應小於該房間地板面積的1/10,並不得小於0.60平方米。
5.1.6 嚴寒地區住宅的卧室、起居室(廳)應設通風換氣設施,廚房、衛生間應設自然通風道。
補充回答:
的確,在這些標准、規范中確實沒有機械換風量的規定。住宅的通風就是建築專業靠開窗解決的,規范只明確了需自然通風的面積,沒有說「自然通風不足可用機械補風」,因為如果自然通風不足就違反強制性規范了,是法律所嚴禁的。《住宅建築規范》是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通篇為強制性條文的建築設計規范。至於有些熱心的朋友提出的「每人每小時換風量若干若干」,應該只是做公建時積累的經驗值,在正式的設計規范中是不可能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