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炒房號」是不是就是「炒樓花」的意思
「炒房號」不是就是「炒樓花」的意思,炒房號」與「炒樓花」回區別:
1、相同點:
都是答炒做房屋購買權,在獲取某個房屋的購買權後,不實際購買,而將購買權轉讓的行為。
2、不同點:
炒做的產品階段不同,房號是已開售或准備開售房屋,此類房屋將要或已達到銷售標准(達到正負零或主體結構完工等條件),樓花是未開工項目,只停留在圖紙階段。
按照國家規定,樓花已經是不允許銷售了,只在很少的城市還有樓花可炒,多數城市都是炒房號了。
Ⅱ 炒房手法
房地產--我認為絕對是個機會!從03年下半年我開始關注房市並在年底開始真正出手,我買回房的目的答很明確--賺錢!而不是為了自己住,買了幾個房子後我還是住在公司的宿舍里!
04、05炒房賺錢比較容易,很多房子就像不要錢似的,炒期房半年漲個20~30%的樓盤滿世界都是,就按20%的首付款,半年20%的房價增長算(暫且忽略貸款利息和其它費用,因為有的樓盤漲幅遠遠不止20%,有時出手也根本不用等半年那麼久),理論上你一年的資金回報率就是400%!
100萬的房子首付20%就是投入20萬,增長20%就是賺了20萬,20萬/20萬=100%,再用20+20
Ⅲ 炒房流程是什麼樣的要多少資金不知道不要來刷分
炒房操作流程
一位不願具名的溫州炒家說到:「從產權房和期房的炒作流程可看出,我們只需幾千萬元的流動資金,就可抬高樓盤50%左右的可交易房源的價格,進而能撬動這個樓盤房價。」在新增房源有限下,只要這些標志性樓盤價格一上漲,必將帶動樓市周邊房價上漲,近而帶動全市房價瘋漲。從而達到炒房者最終暴利的目的。
從整個炒房團的特點來分析,分組作戰、圍剿城市核心樓盤,是炒房團的主要特點。在房地產市場,一般來說,3-5名關系緊密的炒家形成一組,一組能集聚上千萬元以上現金,有自己的聯動中介所。各組間主要成員聯系緊密,事先已溝通炒作目標、行動時間等。對某個樓盤進行重點打擊。
在目前房市來看:房源主要以產權房和期房為主。炒家對某個樓盤集中打擊時,在過程中,炒家先與房東達成產權房的購房意向,炒家借口說,他是代第三方預訂房子的,先給多少訂金,等第三方一兩個月回來後,再辦理過戶手續。在此後一兩個月時間里,原本還放在房東手裡的房子,已被炒家堂而皇之掛在中介所,售價已比原房價高出10%以上,等待下家。當炒家與下家確定購房意向時,炒家會稱,因資金突然緊張,無奈賣房,但這房子尚未過戶,但他保證下家與房東之間的過戶安全。購房需先支付訂金 (包括10%以上的抬價總額),至此炒家牟利退出,下家與房東發生交易。如下家還是炒家,類似手法相同。
在炒作期房的操作上,炒家與房東確定期房買賣時,炒家和房東一般會簽訂房屋買賣委託協議,並經公證部門公證。這時本應由房東找的受委託人,反過來卻由炒家來找與其關系緊密的人來操作。在此之前房東和炒家事先商定,炒家先支付30%總房款,辦理產權時再支付其餘70%房款。據了解,期房到辦理產權證一般都需要一兩年時間里,期間因期房限轉政策限制不得變更戶名。這時炒家開始在聯動的中介所掛出這一房源,價格一般比原先高出15%左右。在炒家和下家確定購房意向時,下家需向炒家支付30%的預付款,以及拉價後產生的利潤空間。至此炒家脫身,在不菲勞務費的激勵下,房東也會願意和下家再次簽下房屋買賣委託協議。如下家仍是炒家,操作手法類似。
經過這樣一番炒作後,在辦理產權證之前,期房已經被炒家多次炒作,價格空間已明顯透支。炒客們隨後拿走了虛高了房價的利潤,轉而瞄準下一個目標,留給真正購房者無窮的嘆息和無奈的選擇。
Ⅳ 炒期房的問題,請高手們幫忙。
可以入貨,但復你要做好炒房制炒成房東的准備,最後還是有賺。但如果你只預算了首付的錢,沒想過以後自己可能要供一段時間,那你就小心點,未必就如你所願的。我就是這么做成房東了,當年也什麼都不知道時買的一套房,比市場價低幾萬塊(有大折扣),想著到手手,按市場價放出去就賺幾萬啦,不知道原來要拿到房產證才能賣的,收樓的時候就要交一筆「入伙費用」什麼管道煤氣啦、維修基金啦等等,賣的時候還要交營業稅、契稅、印花稅等等。(幸好那時太菜,不然就不敢入貨了,現在升值兩倍了,都捨不得放了,因為放了之後拿著那點錢買不回來同地頭的房了,供樓,當存錢,把錢存在不動產里。)
Ⅳ 什麼是炒房團
從2000年開始溫州人開始在上海、杭州、蘇州、廈門、北京、寧波、金華等地置業。「溫州的房地產開發規模相當於江西一個省的總量,而溫州市區的人口不過100萬多一點。」溫州市建設局房地產開發處副處長李祥川透露說,炒透本地樓市後,溫州人開始大規模向外擴張,這就有了「溫州購房團」。
據不完全統計,溫州市區及樂清、永嘉等縣約有8萬多人在全國購置房產,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樓,按1人購買2套房子動用資金60萬元計算,總資金額在420億元。
在外地有160萬溫州人,購置多處房產的相當普遍,保守估計在5萬人以上。按照1人1套50萬元計,共為250億元。國外的溫州人在國內投資房產的資金也不下幾十億。而業界廣泛認同的是,溫州有10萬人在炒樓,動用的民間資金高達1000億元。
一位溫州購房團的成員告訴記者,「溫州現在是全民炒房。按照回報率15%計算,這比任何一個產業都要賺錢,可謂『溫州第一產業』。」
業內人士分析,溫州人炒房很有特點:商鋪、公寓、別墅是溫州人炒房的首選。據調查,有在滬購買商鋪意向的溫州人群中,半數以上喜歡購買30萬至50萬元的小商鋪,另有一小部分合股購買百萬甚至千萬元以上的整層商鋪、寫字樓。此外,溫州人有錢,屢屢採用一次性現金付款的「款爺」作派,讓世人稱奇。
中介一條街:炒房如炒股
「房屋面積155平方米,原價4698元/平方米,成交價:按原總價加17.8萬元……」這是記者近日在溫州新世紀D1幢底層的一家房產中介商那裡看到的一份房屋買賣合同。此次成交的是位於溫州新城區的恆達·假日花園的一套期房。
記者自稱是來自杭州的買房客。該房產中介的負責人周先生熱情地介紹說,恆達·假日花園今年2月份剛剛開盤,要到2005年才全部交付使用,現在這個樓盤的許多房子都在房屋中介處掛牌,一般每套已經上漲了20萬元左右。
「你可以買下來,然後加兩三萬元放在我這里,也許明天就出手了。」周先生熱情地鼓動。
「這個地方可是一天一個價。」他強調說。
記者問他有沒有現房。他回答說:「這里都是炒期房的,哪裡有什麼現房?」似乎是為了證實自己的說法,他又出示了另外一個名單:「你看,中心花園剛開盤第二天就有人來掛牌了。」記者掃了一眼,兩套房子的登記資料上赫然顯示:「加5萬元」。
與周先生毗鄰的「誠信房產中介」的吳小姐告訴記者,在她這里登記掛牌的除了已經正式開盤的期房,還沒有正式預售的「房號」也不少。
站在新世紀花園D1幢的樓下,只見房產中介一字排開,總數超過20家。據周先生說,常來這里的專業炒房客不下1000人,其中大約有30多名溫州永嘉的家庭婦女幾乎天天在這里轉悠,就像一些大中城市的股民每天看股票一樣。杭州新政封殺炒房
在溫州市面上,開發商手中的一級市場幾乎沒有存量房,他們以各種形式收取定金,相當一部分3年以後才可能到手的房子在二級市場上已轉了五六手了。
有圈內人士披露,按照常規操作手法,有門路的直接從開發商手中拿到預定號,過段時間抬價賣出;接手者再次抬價、再次脫手;更新的樓盤推出時,又以提高了的房價行情作參照定價,並開始新一輪的炒賣過程。如此周而復始,房價扶搖而上。「溫州的房子和樓花像接力棒似的,在炒家手中一路傳遞。炒家似乎至今尚未被套牢過,而且是屢買屢賺,這使得溫州人把投資熱情幾乎全都落到了房地產上。」
在溫州炒得不亦樂乎之後,投資客開始走向全國:一般由溫州某媒體刊登外地某市的看樓廣告,出面廣招投資客,組成「溫州購房團」。這些購房團大多由一些溫州企業老總的太太牽頭,所以購房團也被稱為「太太團」。據說這些購房團操作已經非常專業和熟練。
上海和杭州成為受溫州購房團影響的「重災區」。以杭州為例,根據杭州市國土局估計的兩組數據:一方面,購買杭州商品房的人,本地人不到50%,而溫州的投資客則以20%之多而位居第二;另一方面,杭州房地產市場近年來的年成交量約在200萬平方米左右,均價一年攀升一個台階,1999年每平方米均價為3000多元,現在杭州商品房每平方米均價大概在5000元左右。
9月18日,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在記者招待會上點名指出,「滬杭房價上漲過快」。這引起浙江省各級政府的迅速反應,日前召開的一次杭州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形成的幾點意見頗為耐人尋味。
「意見」規定,杭州市居民個人轉讓自用5年以上、並且是家庭惟一生活用房的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面對公眾的困惑,杭州市市長茅臨生公開表態:「通過加強稅收征管和恢復征稅,控制炒房現象,如對炒作商品房期房轉讓的,增收期房轉讓契稅;對於炒二手房者,恢復徵收20%的個稅;對購買高檔住宅的實行3%的高稅率等。」
「通過調節稅收抑制房價,在國外有很多。」浙江工業大學經貿學院虞曉芬舉例說,新加坡也曾出現過房地產過熱的現象,政府就徵收過100%的個人所得稅。當炒房者覺得炒房風險太大時,他會退出來使投機性的需求減少,原來囤積的房子,包括開發商手上的房子也會吐出來。
來自浙江省省直房地產置換部的消息顯示,目前在網上掛牌的數量比上月平時翻了一番。這對已飽受溫州投資客所累的杭州市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但政策的執行程度以及城市的監管空白,近期似乎還未能對溫州購房團構成全面封殺的態勢。 (據中國經濟時報、中國商報、新華網)
Ⅵ 什麼是炒樓花
炒樓花,是指買家在樓盤未落成之際只交數量很少的訂金,訂下一套或多套單元,之後轉手賣給別人,套取高額訂金,從中賺取差價。炒樓花屬於期房炒作,以小錢博大錢,在樓市上升期,人們趨之若鶩,是樓市泡沫的主要製造手段。
炒樓花,屬於舶來品,原為香港樓市用語,因為香港施行期房制度,房屋只要滿足預售條件,不需要現房狀態便可以發售。
(6)炒期房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開發商製造了炒樓花空間。開發商一般在手裡掌握部分啟動資金時即開始樓盤銷售,用低價吸引買房人認購「樓花」,再低開高走,用「滾雪球」的手法取得後期建設資金。
2、投資預期好吸引炒家下手。前些時上海一個著名TOWNHOUSE項目以6000~8000元的價格開盤,因為開發商名頭很大,當時別墅售價又高達2、3000美金。
大批投資者看中了此盤的投資潛力,一天幾乎定出一半,認購5~10套的大有人在,樓盤後來均價達到13000元左右,讓炒家們賺了個盆滿缽平。對樓盤投資預期高,對產品有信心,對市場前景樂觀,投資者才會在樓花上大把下注。
3、賣方市場刺激樓花炒作。1997前香港樓市一直暴漲,買家收入根本趕不上樓價漲幅,樓盤開售時基本都有炒家通宵排隊等房號,這些空手道者一個房號通常能賺10~50萬港幣。
Ⅶ 售樓員炒期房倒房掙差價犯法嗎
這種情況應該算不上犯法的行為吧!不過是在自己的樓盤炒房有些道德上說不過去啦!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談不上犯法的。
Ⅷ 炒房團的其他相關
從2000年開始溫州人開始在上海、杭州、蘇州、廈門、北京、寧波、金華等地置業。「溫州的房地產開發規模相當於江西一個省的總量,而溫州市區的人口不過100萬多一點。」溫州市建設局房地產開發處副處長李祥川透露說,炒透本地樓市後,溫州人開始大規模向外擴張,這就有了「溫州購房團」。 據不完全統計,溫州市區及樂清、永嘉等縣約有8萬多人在全國購置房產,其中至少90%以上是炒樓,按1人購買2套房子動用資金60萬元計算,總資金額在420億元。
在外地有160萬溫州人,購置多處房產的相當普遍,保守估計在5萬人以上。按照1人1套50萬元計,共為250億元。國外的溫州人在國內投資房產的資金也不下幾十億。而業界廣泛認同的是,溫州有10萬人在炒樓,動用的民間資金高達1000億元。
一位溫州購房團的成員告訴記者,「溫州現在是全民炒房。按照回報率15%計算,這比任何一個產業都要賺錢,可謂『溫州第一產業』。」
業內人士分析,溫州人炒房很有特點:商鋪、公寓、別墅是溫州人炒房的首選。據調查,有在滬購買商鋪意向的溫州人群中,半數以上喜歡購買30萬至50萬元的小商鋪,另有一小部分合股購買百萬甚至千萬元以上的整層商鋪、寫字樓。此外,溫州人有錢,屢屢採用一次性現金付款的「款爺」作派,讓世人稱奇。
中介一條街:炒房如炒股
「房屋面積155平方米,原價4698元/平方米,成交價:按原總價加17.8萬元……」這是記者在溫州新世紀D1幢底層的一家房產中介商那裡看到的一份房屋買賣合同。此次成交的是位於溫州新城區的恆達·假日花園的一套期房。
記者自稱是來自杭州的買房客。該房產中介的負責人周先生熱情地介紹說,恆達·假日花園剛剛開盤,要到2005年才全部交付使用,這個樓盤的許多房子都在房屋中介處掛牌,一般每套已經上漲了20萬元左右。
「你可以買下來,然後加兩三萬元放在我這里,也許明天就出手了。」周先生熱情地鼓動。
「這個地方可是一天一個價。」他強調說。
溫州炒房團路線圖
記者問他有沒有現房。他回答說:「這里都是炒期房的,哪裡有什麼現房?」似乎是為了證實自己的說法,他又出示了另外一個名單:「你看,中心花園剛開盤第二天就有人來掛牌了。」記者掃了一眼,兩套房子的登記資料上赫然顯示:「加5萬元」。 與周先生毗鄰的「誠信房產中介」的吳小姐告訴記者,在她這里登記掛牌的除了已經正式開盤的期房,還沒有正式預售的「房號」也不少。
站在新世紀花園D1幢的樓下,只見房產中介一字排開,總數超過20家。據周先生說,常來這里的專業炒房客不下1000人,其中大約有30多名溫州永嘉的家庭婦女幾乎天天在這里轉悠,就像一些大中城市的股民每天看股票一樣。杭州新政封殺炒房
在溫州市面上,開發商手中的一級市場幾乎沒有存量房,他們以各種形式收取定金,相當一部分3年以後才可能到手的房子在二級市場上已轉了五六手了。
有圈內人士披露,按照常規操作手法,有門路的直接從開發商手中拿到預定號,過段時間抬價賣出;接手者再次抬價、再次脫手;更新的樓盤推出時,又以提高了的房價行情作參照定價,並開始新一輪的炒賣過程。如此周而復始,房價扶搖而上。「溫州的房子和樓花像接力棒似的,在炒家手中一路傳遞。炒家似乎至今尚未被套牢過,而且是屢買屢賺,這使得溫州人把投資熱情幾乎全都落到了房地產上。」
在溫州炒得不亦樂乎之後,投資客開始走向全國:一般由溫州某媒體刊登外地某市的看樓廣告,出面廣招投資客,組成「溫州購房團」。這些購房團大多由一些溫州企業老總的太太牽頭,所以購房團也被稱為「太太團」。據說這些購房團操作已經非常專業和熟練。
上海和杭州成為受溫州購房團影響的「重災區」。以杭州為例,根據杭州市國土局估計的兩組數據:一方面,購買杭州商品房的人,本地人不到50%,而溫州的投資客則以20%之多而位居第二;另一方面,杭州房地產市場年成交量約在200萬平方米左右,均價一年攀升一個台階,1999年每平方米均價為3000多元,杭州商品房每平方米均價大概在5000元左右。
建設部副部長劉志峰在記者招待會上點名指出,「滬杭房價上漲過快」。這引起浙江省各級政府的迅速反應,日前召開的一次杭州市政府常務會議上形成的幾點意見頗為耐人尋味。
「意見」規定,杭州市居民個人轉讓自用5年以上、並且是家庭惟一生活用房的所得,免徵個人所得稅……
面對公眾的困惑,杭州市市長茅臨生公開表態:「通過加強稅收征管和恢復征稅,控制炒房現象,如對炒作商品房期房轉讓的,增收期房轉讓契稅;對於炒二手房者,恢復徵收20%的個稅;對購買高檔住宅的實行3%的高稅率等。」
「通過調節稅收抑制房價,在國外有很多。」浙江工業大學經貿學院虞曉芬舉例說,新加坡也曾出現過房地產過熱的現象,政府就徵收過100%的個人所得稅。當炒房者覺得炒房風險太大時,他會退出來使投機性的需求減少,原來囤積的房子,包括開發商手上的房子也會吐出來。
來自浙江省省直房地產置換部的消息顯示,在網上掛牌的數量比上月平時翻了一番。這對已飽受溫州投資客所累的杭州市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但政策的執行程度以及城市的監管空白,似乎還未能對溫州購房團構成全面封殺的態勢。 很多溫州人又開始組團出擊炒房了,這些炒房團少則十幾人,多則二三十人。一炒房團團長——溫州天浩置業老總王珍楠預期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投資熱潮。溫州炒家們預期房價能有10%左右的上漲。 長江證券房地產首席分析師蘇雪晶也表示:「從種種情況分析,現在的樓市已經不是回暖,而是該不該再次漲價了。」據了解,北京部分樓盤開售的二期項目紛紛提價,較幾個月前一期開盤的價格上漲了至少10%。蘇雪晶認為:「前幾個月積壓的購買力,隨著近期開發商的大量推盤開始釋放,成交量的回暖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如果調控到此為止,那麼可以說這個被稱為史上最嚴厲房產調控的政策已經成為了空調。」
Ⅸ 炒樓花的介紹
炒樓花,是指買家在樓盤未落成之際只交數量很少的訂金,訂下一套或多套單元,之後回轉手賣給別人,套答取高額訂金,從中賺取差價。炒樓花屬於期房炒作,以小錢博大錢,在樓市上升期,人們趨之若鶩,是樓市泡沫的主要製造手段。炒樓花,屬於舶來品,原為香港樓市用語,因為香港施行期房制度,房屋只要滿足預售條件,不需要現房狀態便可以發售。期房制度在上世紀80年代末傳到了深圳,炒樓花也跟著傳進來。是指買家在樓盤沒落成之前,只用花費數量很少的訂金,同開發商簽訂預售合同,訂下一套或多套單元,之後轉手賣給他人,從中賺取差價。
Ⅹ 炒期房還是炒現房
建議炒現房,不過也要看地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