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對於先定論恩格斯指出了什麼
恩格來斯指出:先定論「是下自面這一事實在宗教上的反映:在商業競爭的世界中.成功或失敗不取決於個人的活動或才智,而取決於不受他支配的情況。起決定作用的不是一個人的意志或行動,而是未知的至高的經濟力量的擺布;在經濟革命時期,當一切舊的商業路線和商業中心被新的所代替的時候,當印度和美洲已經向世界開放的時候,當最神聖的經濟信條——金銀的價值已經開始動搖和崩潰的時候,這種情形就特別真實了」。在16世紀,商業和價格的變化空前劇烈。發財或破產,成功或失敗,主要不是個人的行動或才能決定的,而是取決於經濟力量本身規律的擺布。當人們不認識這種經濟規律的時候,只好把它說成是神,好像謀事在人、成事在神。
Ⅱ 為什麼恩格斯認為蒲魯東主義者解決住宅問題的辦法是不可取的
馬克思主義對這個問題給予了科學的解釋。馬克思主義關於法律起源問題的分析和闡述也有版一個逐漸深化和權發展的過程。1872年5月至1873年1月,恩格斯針對蒲魯東主義者散布解決工人階級住宅問題的資產階級慈善家的改良方案,撰寫了一組重要文章,先後發表在《人民國家報》上,而後以《論住宅問題》為題出版了單行本。在《論住宅問題》中,恩格斯深刻地剖析蒲魯東主義者解決住宅問題的方案的理論基礎——「永恆公平」論,明確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住宅問題的解決總是有利於資產者
Ⅲ 誰知道恩格斯的資料
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全世界無產階級的導師和領袖,馬克思的親密戰友。生於普魯士萊茵省巴門市。父親是個紡織廠主。1837年中學未業,就被迫經商。在不來梅供職時,接近激進的文學團體「青年德意志」,在其刊物《德意志電訊》上發表《烏培河谷來信》,揭露了封建制度的黑暗。1841年去柏林服兵役,在此期間經常到柏林大學聽課,參加了青年黑格爾派小組,寫了《謝林和啟示》等著作,對謝林的神秘主義觀點進行了批判。1842年9月服役期滿後到英國曼徹斯特他父親同別人合營的企業里工作。在這里,經常到工廠和工人住宅區去調查研究工人階級的狀況,同英國憲章運動的活動家來往,同時為《萊茵報》和其他報刊撰稿。1844年2月在《德法年鑒》上發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從社會主義觀點出發,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進行批判。這時,他已由革命民主主義轉向共產主義,由唯心主義轉向唯物主義。
1844年8月底,恩格斯從英國回國,途經巴黎時會見了馬克思,此後並肩戰斗終身。在巴黎和馬克思合寫了《神聖家族》,批判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哲學,闡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1845年3月完成《英國工人階級狀況》,第一次說明了無產階級不只是一個受苦的階級,而且是能夠爭取自身最終解放的階級,提出了社會主義要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思想。1845年在布魯塞爾和馬克思合寫了《德意志意識形態》,進一步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唯心主義,揭露德國「真正的社會主義」的反動面目,闡述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1846年和1847年與馬克思在布魯塞爾共同建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和德意志工人協會,在工人組織中成功地進行了反對蒲魯東主義、魏特林平均共產主義和「真正的社會主義」的斗爭。1847年同馬克思一起加入共產主義者同盟,為該同盟先後起草了《共產主義信條》和《共產主義原理》兩個綱領草案。同盟第二次代表大會後,馬克思和R恩格斯受大會委託,於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合寫了科學共產主義的綱領性文獻《共產黨宣言》,《宣言》成為世界各國無產階級運動的指南。
1848年,德國革命爆發後,恩格斯同馬克思一起從法國回到德國,創辦《新萊茵報》,把無產階級群眾團結在周圍,進行了大量的革命工作。1849年5—7月,親自參加了德國人民武裝起義,表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起義被鎮壓後,經 瑞士前往倫敦,與馬克思共同重建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地方組織和中央委員會。1850—1852年為總結1848年革命的經驗,寫了《德國農民戰爭》、《德國的革命和反革命》兩書。為了從經濟上幫助馬克思,1850年11月重返曼徹斯特,從事商業活動,直到1870年移居倫敦。在這二十年間,同馬克思幾乎天天通信,商討各種政治問題以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中的各種問題。1851—1862年,在《紐約每日論壇報》和其他報刊上發表文章,論述並支持義大利、愛爾蘭、波蘭、德國、美國等國人民以及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以極大興趣研究軍事理論,寫了大量具有預見性的軍事文章。同時,十分關心英國的憲章運動。
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成立後,恩格斯同馬克思一起積極地參加了國際的領導工作,同蒲魯東派、巴枯寧派、工聯派、拉薩爾派進行了原則性的斗爭,為馬克思主義在國際工人運動中的主導地位奠定了基礎。1870年7月普法戰爭爆發後,發表了一系列軍事評論文章,科學地估計了戰爭的進程。在1871年3月,巴黎工人舉行武裝起義,建立了巴黎公社以後,同馬克思一起積極支持巴黎公社。1872—1873年,寫了批判蒲魯東主義者的《論住宅問題》。第一國際解散後,在馬克思主要致力於寫作《資本論》的情況下,承擔了在定期報刊上,特別是在同敵對思潮的斗爭中發表他們的見解的任務。1875年德國社會民主工黨(愛森納赫派)與機會主義拉薩爾派合並時,同馬克思一起,嚴肅地批判了愛森納赫派領袖的投降主義立場,批判了《哥達綱領》中的拉薩爾主義觀點。1876-1878年,寫了《反杜林論》一書,對杜林的觀點進行了全面的批判,第一次系統地論述了馬克思主義的三個組成部分。1879年,同馬克思合寫了有名的《通告信》,批判德國黨內蘇黎世三人團的改良主義和投降主義。從70年代初至1883年,致力於研究自然科學中的哲學問題,並作了許多札記,對當時自然科學的最重要成就作了辯證唯物主義的概括,逝世後這些札記被輯錄成《自然辯證法》一書。
1883年3月馬克思逝世後,恩格斯擔負了整理和發表馬克思的文獻遺產和繼續領導國際工人運動的重任,並寫了許多重要著作。經他整理的《資本論》第2卷和第3卷,分別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1884年寫了《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闡明了階級產生的過程、國家的起源和實質。1888年寫了《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揭示了馬克思主義同黑格爾哲學和費爾巴哈哲學的關系,詳盡地闡釋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1889年親自參加了第二國際的建立,並指導它的活動,同其中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進行了堅決的斗爭。1891年初排除重重阻力,公開發表了馬克思的《哥達綱領批判》,給機會主義以沉重打擊。同年3月再版馬克思的《法蘭西內戰》,並為它寫了導言。6月寫了《愛爾福特綱領草案批判》。1894年針對德國社會民主黨和法國工人黨在農民問題上的錯誤立場,寫了《法德農民問題》,闡述了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理論。1895年為馬克思的《法蘭西階級斗爭》一書再版寫了導言,分析了在階級斗爭條件變化了的情況下工人運動的策略基礎。晚年給各國活動家寫了大量的書信,進一步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原理。1895年8月5日在倫敦病逝。
列寧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偉大功績,在於他們用科學的分析證明了資本主義必然崩潰,必然過渡到不再有人剝削人現象的共產主義」;「在於他們向各國無產者指出了無產者的作用、任務和使命就是首先起來同資本進行革命斗爭」(《列寧選集》第3卷第603頁)。
Ⅳ 恩格斯說的住宅問題,是出在那篇著作
恩格斯的《論住宅問題》
講道理,恩格斯的想法沒錯,但是問題是那個時候的經濟學從來沒有考慮過人的感受問題,也就是心理學那個時候還沒有介入其中,心理學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才作為專門的學科從哲學范圍內獨立出來。
因為心理學研究的深入,經濟學的理論裡面一直難以解釋的一部分現象被補充了。過往經濟學認為的沒有價值的東西,在心理學的范圍內被證明了其價值,以及對人的作用。人本主義的需求理論很大程度上的改變了人的價值觀。其中指出人不僅僅需要滿足生理上和安全上的需求,還存在社交、尊重、以及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
其中,房屋問題、奢侈品這些問題就可以和尊重這個需求掛鉤,過往經濟學中認為是不明智的投資,現在看來是滿足人類需求的合理消費行為。之後,又出現了健康心理學,開始強調心理狀態和人的身體健康有著聯系,由此某些被認為沒有必要的消費甚至可能是和個體的健康也存在聯系。
所以,你要問一百多年前的理論到底還能不能適用,答案是在經濟學范圍是可以的。但是,科學在發展,人觀察事物的角度也在逐漸多元化,如果考慮到心理學的因素,那麼這個觀點恐怕就有待商榷了。就好像馬克思在《資本論》裡面描述資本主義最後會怎麼樣土崩瓦解,結果呢?全球化、反壟斷法、國際貿易組織,這些新的解決方案正在一點一點試圖粉碎馬克思的預言。人類社會的科學發展是加速進行的,可能幾百年前偉人的預言確實可以實現,但是之後隨著各種學科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那些預言實現的可能性也就越來越低了。
Ⅳ 恩格斯如何論述法的起源和發展問題的
法律究竟是怎樣產生的?這是法理學所要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馬克思主義對這個問題給予了科學的解釋。馬克思主義關於法律起源問題的分析和闡述也有一個逐漸深化和發展的過程。1872年5月至1873年1月,恩格斯針對蒲魯東主義者散布解決工人階級住宅問題的資產階級慈善家的改良方案,撰寫了一組重要文章,先後發表在《人民國家報》上,而後以《論住宅問題》為題出版了單行本。在《論住宅問題》中,恩格斯深刻地剖析蒲魯東主義者解決住宅問題的方案的理論基礎——「永恆公平」論,明確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住宅問題的解決總是有利於資產者,資產階級法律不可能解決住宅問題,並從正面科學地揭示了法、法學與社會經濟條件的內在聯系,對法律起源問題做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闡述,然而由於受科學資料和研究成果的歷史局限,恩格斯關於法律起源的論述中仍然包涵著若干沒有獲得解決的重大存疑。直到19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人類學研究的迅速進展尤其是路易斯·亨利·摩爾根關於史前史研究的權威成果,才為解答恩格斯的存疑提供了客觀條件。《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是恩格斯在吸取摩爾根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撰寫出來的一本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和法的問題的傑出著作,是馬克思主義關於法律起源問題的定型之作。
《論住宅問題》關於法律起源問題的闡述與存疑《論住宅問題》是恩格斯同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和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者(尤其是蒲魯東主義者)論戰的產物。法律的起源是這場論戰過程中涉及的主要問題之一。
在恩格斯看來,與國家起源相一致,法律起源問題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歷史觀根本對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論。他指出:「唯物史觀是以一定的歷史時期物質經濟生活條件來說明一切歷史事實和觀念,一切政治、哲學和宗教的。」(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537頁。)但是,這個研究的基本點卻很容易被忽略,「人們往往忘記他們的法權起源於經濟生活條件,正如他們忘記了他們自己起源於動物一樣。」(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539頁。)例如,拉薩爾在他的那本法學專著《既得權利體系》中給自己規定的任務,就是「要證明法權不是起源於經濟關系,而是起源於『僅以法哲學為發展和反映的意志概念自身』。」(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538頁。)至於蒲魯東主義者A·米爾伯格,更毫無掩飾地宣布法權為「永恆公平」或「永恆正義」的產物。諸如此類的觀點,正是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向予以嚴厲駁斥的「法學家幻想」的典型表現。
Ⅵ 30.恩格斯如何論述法的起源和發展問題的
恩格斯認為,與國家起源相一致,法律起源問題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種歷史觀根本對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論。他指出:「唯物史觀是以一定的歷史時期物質經濟生活條件來說明一切歷史事實和觀念、一切政治、哲學和宗教(也包括法律)的。」但是,這個研究的基本點卻很容易被忽略,「人們往往忘記他們的法權起源於經濟生活條件,正如他們忘記了他們自己起源於動物一樣。」
恩 格 斯在《論住宅問題》中作出著名論述:
「在社會發展某個很早的階段,產生了這樣一種需 要:把每天重復著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產品的行為用一個共同規則概括起來,設法使個人服從生產和交換的一般條件。這個 規則首先表現為習慣,後來便成了法律。隨著法律的產生,就 必然產生出以維護法律為職責的機關――公共權力,即國。」
1, 共同規則為人類社會的共同生活所必需。
任何社會要生存下去都 必須一刻不停地進行生產,以及相應的分配和交換的活動,並 使個人服從這種生產、分配和交換的一般條件。
2, 共同規則來自對經濟活動中重復行為的抽象。
每日每時,從不間斷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的行為,首先表現為個 別、具體、重復的行為。同時,這種生產行為又「有某 些共同標志,共同規定把共同點提出來,定下來,免得我們 重復,它就是一個合理的抽象」。所以,這種重復的行為天長 日久,必然逐漸地被抽象為一般的、概括的行為規則,即具有一般社會調整意義的規則。這些行為規則日後又一步步地得到固定,最終形成了模式化的共同規則。
3, 共同規則的形成,經歷了從習慣到法律的過程。
固定的、模式化的共同規則, 開始是表現為習慣。習慣作為人類社會的生活慣例和行為標 准,是原始社會規范的主要表現形式。它是人們長期沿襲下來 的以及自然地、逐漸地養成的,是人們共知、共信、共行的結 果。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在私有制和階級產生之後,習慣又 發展為習慣法即最早的法律。
4, 法律產生的同時,必然產 生以維護法律為職責的公共權力,即國家。
在更晚的時期,由 於國家立法機關的出現,文字的發達,法律又發展為或多或少 的成文習慣法,再進一步便是制定法。
Ⅶ 法理學恩格斯如何論述法的起源和發展問題的
恩 格 斯在《論住宅問題》中作出著名論述:
「在社會發展某個很早的階段,產生了這樣一種內需容 要:把每天重復著的生產、分配和交換產品的行為用一個共同 規則概括起來,設法使個人服從生產和交換的一般條件。這個 規則首先表現為習慣,後來便成了法律。隨著法律的產生,就 必然產生出以維護法律為職責的機關――公共權力,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