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014年国有房地产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如何写
没有人比你写出的更好了
② 房地产市场存在哪些问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房地产还存在一回些结构性矛盾,答今年以来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幅确实比较高,有一些热点城市上涨的压力还比较大,但一些边远地区、人口外流压力比较大的地区还有一些库存。
毛盛勇表示,要因城施策、精准调控。下一步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同时,从供给侧进一步发力,包括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政策举措,实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加快推进租售同权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加快长效机制建设,更好地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③ 现阶段我国房地产存在哪些问题
简单点说吧。抄
1,房地产价格袭泡沫化严重,也就是房价与大众收入水平背离很远。
2.面临着史无前例的不确定性,有下跌甚至崩盘的可能性,也有维持稳定的可能性。
3,政策法律始终不完善,都是治标不治本,治理都是智力表面现象,而很难治理问题的本质。
④ 中国房地产存在的问题
最大的问题就是 政府抄哄抬房价 ,原因房袭地产行业是中国的经济支柱,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大的可怕,一旦捅破那也是灾难。
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不想降价,因为一旦房子降价,损失最大的就是银行,因为银行是国家的,还有就是贷款买房的无知的人们。
⑤ 房地产目前存在的问题都什么
央行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存在四大问题
3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调查显示,近6年来,虽然我国房地产投资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房地产销售额也以每年超出27%的速度增长,但目前我国房地产金融存在四大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指出,目前房地产金融存在的第一大问题是房地产开发资金过多依赖于银行贷款,使房地产投资的市场风险和融资信用风险集中于商业银行。据估算,80%左右的土地购置和房地产开发资金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商业银行信贷。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资金链中,商业银行基本参与了房地产开发的全过程。通过住房消费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和土地储备贷款等,商业银行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承受了房地产市场运行中各个环节的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评点:对房地产人士而言,央行方面提出该观点,一点都不出人意料,该观点只是央行、银监会在房产信贷方面一贯指导思路的体现。
央行研究局课题组认为目前房地产金融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土地储备制度不完善,土地储备贷款存在隐性风险。由于各地城市开发和改造的盘子都很大,土地资产价值往往很高,因此,土地购置的融资要求十分巨大。而土地收购和开发的主要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还款则主要依靠土地出让金。同时,土地储备属于政府行为,这使得土地的购置和开发很容易获得商业银行的巨额贷款。但是,影响土地出让价格的因素很多,土地资产价格本身也波动频繁。这些无不增加了土地购置与开发贷款的隐含风险。
评点: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03年底的一次活动中曾公开表示,当前房地产行业在土地环节就存在一定的价格过高问题,而这极容易导致银行的贷款风险过高。
央行研究局课题组认为目前房地产金融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个人住房消费信贷的发展可能存在违约风险。目前,我国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贷款率不到0.5%,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24%.但按照国际惯例,个人房贷的风险暴露期通常为3年到8年,而我国的个人住房信贷业务是最近3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同时,我国个人诚信系统尚未建立,商业银行也难以对贷款人的贷款行为和资信状况进行充分严格的调查监控。
评点:日前,银监会已公布了“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并就该指引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该指引中实际上已经开始透漏出监管当局对个人房贷业务的高度关注。
央行研究局课题组认为目前房地产金融存在的第四个问题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存在经营行为本身不理性、不科学、不规范等问题。如由于商业银行普遍把房地产信贷作为一种“优良资产”大力发展,在业务经营上容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倾向。 而最大的问题就是 政府哄抬房价 ,原因房地产行业是中国的经济支柱,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大的可怕,一旦捅破那也是灾难。
房价为什么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不想降价,因为一旦房子降价,损失最大的就是银行,因为银行是国家的,还有就是贷款买房的无知的人们。
⑥ 房地产市场存在什么问题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房地产还存在一些结回构性矛盾,今年以答来三四线城市房价涨幅确实比较高,有一些热点城市上涨的压力还比较大,但一些边远地区、人口外流压力比较大的地区还有一些库存。
在张大伟看来,下半年楼市调控力度预计将全面超过上半年,特别是从7月初开始,多个城市开始全面加码调控,预计楼市升级的调控政策内容将不断出现,后续将有更多制度性政策发布。而从政策预期看,下一步应加快住房、土地供应、房地产税、租售同权等制度建设,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毛盛勇表示,要因城施策、精准调控。下一步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同时,从供给侧进一步发力,包括加快推进房地产税相关政策举措,实现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加快推进租售同权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的落实,加快长效机制建设,更好地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
⑦ 一个楼盘在规划上没通过!一般存在那些问题
国画没通过,一般都会出具问题单的。
⑧ 售楼时,常遇问题及回答方案
一般地产公司某个项目开盘前,会有一个统一答辞,你向前辈要下。而且要熟内悉容楼盘周边情况。
一些基本的问题 要平时多积累 关键是不知道的 也不能说不知道。要回答 “正在研究解决” 或是"已报道某某部门" 或者转移话题 "我们这里比您说的更怎么怎么样。”“请放心您说的问题不会发生。”等,说的不能明显是敷衍。
至于各个的销售技巧,就要因人而异,你自己是亲切型的,知识型的,外貌型的,要注意和自己相同类型的人是怎么推销的。
⑨ 房地产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房地产发展存在六大问题
我国房地产业比较年轻,真正发展起来至今不过20年时间。由于政府对房地产管理需要有个认识过程,在过去近20年时间内,房地产运作规范度偏低,尽管这样有利于房地产的放开搞活,促进其发展,但与此同时,房地产的运作中出现了一些秩序的混乱。
一是土地的供应不规范。我们的国土资源局成立还不到10年,在过去20几年的房地产发展中,土地供应很不合理。政府将土地以很低的价格划拨给房地产商,使得在房地产开发中土地所占成本极低,有些得到了大量的便宜土地房地产商得以快速暴富。与此相反的是,有些没有路子和关系的房地产商,拿不到一手划拨地,就必须去买别人倒卖的二手地、三手地,这就造成有些房地产商在房地产开发中,土地所占成本过高,甚至超过国际上公认的土地价占房产价20%的比例。这样既影响了房地产企业的公平竞争,也易出现腐败行为。
二是房产价格相对过高。由于种种原因,房产的需求一直处于旺盛状态。特别是有很多人把房产作为投资项目,进行投机买卖,房产价格一直处于相对高位。据权威部门提供信息,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远高于各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并且一直在快速增长。国际上房地产利润率一般维持在5%左右,高的有6-8%,而中国房地产的利润率高达30-40%。按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国房地产利润率增长每年都在30%以上,2001年增长41%,2002年增长56%,2003年增长32%。在国外人们购一套适于居住的房屋仅是年工资的3-5倍,而国内工薪阶层购一套房的费用多是年工资的10-20倍。像这样的情况,如果不给予调控,广大居民的住房困难就难以解决。
三是建筑安装成本所占比例偏低。在国外建筑安装成本约占房价的70%,也就是说土地和各种税费、利润仅占售价的30%。与国外有很大不同的是,中国房价中的建筑安装成本仅占30%。这种情况说明我们的房屋定价过于偏高,利润过大。另外也说明在中国的房屋建设中,属于人类劳动产品的回报率过低,劳动力应得报酬过少,特别是农民工没能享受应有的待遇,而其劳动的剩余价值都变成了老板的高额利润。以上海为例,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的利润率2001年为38.12%,2002年达86.36%,2003年为74.24%,这个利润率是同期社会资金利润率的20倍左右。这样的问题如不妥善解决,我们的全面小康就难以实现,社会也难以和谐。
四是经济适用房建设比率过低。由于高中档大户型房屋利润较高,而且也有一定市场,所以很多房地产商多热衷于开发大户型的高中档住房。国外要求各个小区都应有一些相对小型的,适于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的户型的,而我们的房地产发展却偏偏忘记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很多中低收入阶层“望房兴叹”,有房买不起。前一时期,北京天通苑出现了通宵排队买经济适用房的现象,有的人等了几天还是连号都拿不到,更不应该的是,建筑商不该去雇人拿号,并以4万元一个号进行倒卖。我们的很多经济适用房大多数盖到了远郊区,像北京的回龙观小区,天通苑小区,都离市中心区约20公里,这也造成真正的低收入阶层住不进经济适用房,而真正入住的都是相对收入较高的有车族。在杭州也因经济适用房建得离市区过远,而无法满足“居者有其屋”的需求。
五是房地产企业自有资金率过少。我国的房地产的开发建设,投资商多数欠缺资金,于是多是在拿到土地后,以土地为抵押,向银行贷款。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情况,在房地产界屡屡出现,广为存在。我曾遇上一个朋友,仅带一个月的工资到某城市去发展房地产,十年不到的时间,现已拥有资产几十亿元。直到现在,很多房地产商进行房地产开发还绝大多数靠银行贷款。例如上海,房企的自有资金2001年仅为18.84%,2002年为17.53%,2003年为16.94%。房地产商自有资金少的存在,利于一些人白手起家,但也给银行带来很多风险。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负债率远高于世界公认的50%举债的警戒线,多数企业达到75.8%,个别地产超过80%。90年代以来,中国各商业银行出现的大批呆账、坏账,超过2万亿元,此中有相当一批与房地产贷款风险和金融部门对房地产过度放贷有关。
六是旧城的改造拆迁引发的矛盾过于普遍。房地产的推进中,有不少企业十分看中旧城改造,看中一些住宅区或城中村的商业价值。在很多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欲望十分强烈情况下,就出现了大拆大改。特别是因为拆改的越多,GDP的增长越快,某些干部的成绩越突出,于是拆迁范围越搞越大,愈演愈烈。很多城市以服从规划需要为名,把五、六十年代建设的住宅区,硬性改为商业区,把仅建成三、四十年的住房定为危房予以拆迁改建。更有一些地方,不考虑百姓利益,把很多上班族从城市迁往郊区,赶到一、二十公里以外,不许回迁,给百姓上下班造成很大困难。由此造成群众上访事件频频发生,去年北京市上访人数和批次都比2003年增加90%以上。百姓为了表示对拆迁的不满,在北京春节时期,曾有人在上衣前后写上大大的“拆”字,行走在大街上。中央关注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出台了相关规定,这是完全必要的,是有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我们的房地产企业家应支持国务院的决定,所有的拆迁,都应“以人为本”,多替百姓着想。最近对物权的改革和对房地产行为的规范,从总体和长远看,将更加有利于房地产的发展。
针对房地产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进行规范,将有利于房地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