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么是开间和进深
定义:
我们把一个楼(或房间)的主要采光面称为开间(或面宽),与其垂直的回称为进深。
住宅答设计中,开间是指相邻两个横墙的定位轴线间的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0-3.9米,砖混结构住宅开间一般不超过3.3 米。
在建筑学上,进深是指一间独立的房屋或一幢居住建筑从前墙壁到后墙壁之间的实际长度。进深大的房屋可以有效地节约用地,但为了保证建成的建筑物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进深在设计上要求不宜过大。
(1)怎么算户型图进深开间扩展阅读:
在住宅设计中,住宅的宽度(开间)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的定位轴线到另一面墙的定位轴线之间的实际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住宅的开间在住宅设计上有严格的规定。根据《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规定: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 4.2米。
《协调标准》——建设部
② 房间开间进深尺寸怎么测量
1、把一个楼(或房间)的主要采光面称为开间(或面宽),与其垂直的称为进深。室内所有的房间都是由横,纵墙组成的,横墙与横墙之间叫开间,纵墙与纵墙之间叫进深。
2、站在门口,正对的为进深,左右的为开间。不管门在哪里,一个房间中,横向的就是开间,纵向的就是进深。
(2)怎么算户型图进深开间扩展阅读
心肠测算楼盘进深和开间
先不管建筑学上对进深和开间的标准注释,在习惯上,我们把一个楼(或房间)的主采光面称为面宽(或开间),与其垂直的称为进深。
达标指数:为了保证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房间的进深在设计上一般被限定在5米左右,不能任意扩大。对于板楼来说,进深以13米左右最为理想。
现场测算:若进深过大,比如超过18米,就会使住房呈狭长型,影响采光和通风(也有开发商用加大面宽的办法来弥补,但造成户型总面积过大,但室内面积的功能性并未增多)。
那么,为什么一些项目会对大进深感兴趣呢?其中的奥妙在于,加大进深一是可以节约建安成本,二是可以多出面积。
同样是100平方米的矩形,当进深为4米、面宽为25米时,矩形周长为58米;当进深拉长为10米、面宽为10米时,周长减为40米。
对于住宅来说,墙体、窗材的成本在建安成本中占的比重较大,墙体面积减小,开窗减少,能省不少成本。
在一个长70米、宽30米的矩形地块中,楼间距要求为10米的话,可排列进深4米的板楼5座,若在同样面宽的情况下,进深10米的板楼可排4座,而此社区的总建筑面积增加了一倍!
当然,受地块形状、土地成本、项目定位影响,楼盘的进深不可能都尽量做“浅”,但明白进深对开发商的“深长”意味,对买房人来说还是必要的。
③ 建筑中的开间和进深是怎么定义的
基本概念
首先要了解横墙和纵墙,横墙:沿建筑物短轴布置的墙 纵墙:沿建筑物长轴方向布置的墙 开间:两横墙间距离 进深:两纵墙间距离 有些结构设计横墙不全在短轴,这种情况不能把开间简单看做两横墙间距离,而一般根据房间门的朝向来区分,房门进入的方向的距离为进深,左右两边距离为开间。 开间进深是指住宅的宽度和住宅的实际长度。 开间是指房屋的宽度,在住宅设计中,住宅的宽度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皮到另一面墙皮之间的实际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和宽度而言,故又称为开间。 住宅开间一般为3.0到4.5米。规定较小的开间尺度,可缩短楼板的空间跨度,增强住宅结构整体性、稳定性和抗震性;房屋的进深,则是指房屋的实际长度。编辑本段标准参数
在1987年颁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对住宅的开间在设计上有严格的规定。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 在1987年实施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进深常用参数: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5.4米、5.7米、6.0米。为了保证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进深不宜过长。住宅的层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面到上层楼层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一层房屋的高度。 在1987年发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层高采用的参数为:2.6米、2.7米、2.8米。住宅的净高是指下层地板面或楼板上表面到上层楼板下表面之间的距离。 净高和层高的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净高=层高-楼板厚度,即层高和楼板厚度的差叫"净高"。编辑本段实际应用
在住宅设计中,住宅的宽度(开间)是指一间房屋内一面墙的定位轴线到另一面墙的定位轴线之间的实际距离。因为是就一自然间的宽度而言,故又称开间。住宅的开间在住宅设计上有严格的规定。根据《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J100-87)规定: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 4.2米。
④ 房屋户型的开间和进深一般是多少
住宅的开间就是住宅的宽度。在1987年颁布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对回住宅的开间在设计上有严格的答规定。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开间常采用下列参数:2.1米、2.4米、2.7米、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
住宅的进深就是指住宅的实际长度。在1987年实施的《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砖混结构住宅建筑的进深常用参数:3.0米、3.3米、3.6米、3.9米、4.2米、4.5米、4.8米、5.1米、5.4米、5.7米、6.0米。为了保证住宅具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进深不宜过长。
⑤ 房间的开间与进深具体怎么区分
1.房间的开间就是房间的宽度,是指一间房内一面墙的定位轴线到版另一面墙的定位轴线之间的实际距权离。通俗的说就是你面向房间内,左右墙的距离。
2.房间的进深在建筑学上是指一间独立的房间前墙皮到后墙皮之间的实际长度。通俗的讲房间进深就是指你面向房间走到头的那面墙的距离。
开间和进深互相垂直。
房间单独看和住宅整体看有区别,下面上图。
以上。
⑥ 每个房间的开间进深尺寸是多少才合适开间、进深如何区别
大家在建房之前,都会测量下宅基地的尺寸,方便做规划。经常会有人会问,开间和进深指的是什么?每个房间的开间进深尺寸是多少才合适?怎样设计才舒服?通常,我们把住宅的主要采光面称为开间(或面宽),也就是进门两边墙的间距。而与其垂直的地方称为进深。
一、卧室
主卧室的最低开间尺寸是3.6m(净3.3m),进深尺寸是4.8m(净4.5m),这是保证家具摆放和人的活动最低适用要求。
主卧室的舒适开间尺寸是3.9m(净3.6m),进深尺寸是5.1m(净4.8m)。
次卧最低“适用”开间尺寸是3.3m(净3.0m) ,进深尺寸是4.5m(净4.2m)。如果小于这个尺寸,应该设计为书房、儿童房等。
建筑面积比较大的户型,次卧可以提高到主卧的标准。
客房最低标准应与次卧相同。如果户型更大,它也可按最低“适用”主卧甚至“舒适”主卧设计。
儿童房一般设计成开间3.0m、进深 4.2m,面积为12.60㎡。
考虑到孩子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的活动空间及需求会更多,可以按次卧或“适用”主卧设计,这样就免去更换房间的烦扰了。
八、楼梯间
楼梯间的适用开间尺寸是2.6m,进深尺寸是5.8m。梯段2.2m,即八个踏步0.275m x8= 2.2m,每层上18步,若层高为2.8m,每个踏步高0.155m。若要达到“高舒适”标准,可将开间增为2.7m,进深增加为6.0m,梯段长增为2.4m(踏步宽由0.275m增为0.3m)。
九、阳台
阳台若作健身房之用,其进深应达到1.8m以上,开间随主卧室( 4.5m) ;若作花房和洗衣房,其进深宜为1.5m至1.8m,开间随次卧室(3.3m或3.6m)。
若有设在厨房北面的生活阳台,其进深以1.3m至1.5m 为宜,开间随厨房(2.1m、2.4m、2.7m、3.0m)。
⑦ 精装修图纸中开间进深尺寸如何确定
实际的 长和宽
⑧ 工程图中怎么算开间、进深。求详解
所有的可以前往,你分就是,只能一个家庭房间的那个宽度,晋升则是长度。
⑨ 户型图怎么看,和怎么算平米(有图)
绝大多数户型都会标注户型的总建筑面积,但是这个数据与实际交房的标准存在上下的浮动误差。因此,很多户型图上面积标注为建筑面积约多少平方米,或者用≥符号。
另外,在看户型图时一定要注意辨别建筑面积与实际使用面积之间的差别,这就需要询问售楼员楼盘的公摊有多少。用建筑面积减去公摊的面积,就是户型的实际使用面积。公摊越小的房子得房率越高,也越实惠。
(9)怎么算户型图进深开间扩展阅读:
1、剖面图
对于剖面图,很多户型宣传资料并不标注。举例而言,一个楼面一般会有电梯、走道、楼梯、弱电房等,每个部分对居住都有或多或少、或利或弊的影响。
把户型放回楼层平面,就能够了解其受这些配件的影响程度。深入一些看,相邻户型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遮挡采光与否,私密性是否得到保证,都很关键。
2、开间与进深
户型好坏。开间、进深非常重要。开间是指房间的宽度,一般在3~3.9米之间。进深是指房间的长度,一般控制在5米左右。进深过深,开间狭窄,不利于采光、通风。
一般的户型图上会标注进深、开间这两个指标。两根拉出的直线中间夹杂着数字,如4.2米、3.9米就是了。一般来讲,进深的总数值是越小越好,而开间则是越大越好。
3、比例与布局
户型的合理与否,并不在于大小,而是房屋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与布局关系。这个关系取决于设计者对于整个房型的把握,更关系到日常生活细节。举例而言,总面积不大的情况下,次卧只留8~9平方米的状况很常见。
这样的状况在实际的使用中难免捉襟见肘,很难施展。另外,也有的户型将卫生间的开门直接对着客厅、餐厅,这样的位置摆放,在看户型图的时候,不会觉得有很大问题,但实际生活中可能就会遇到诸如室内空气不好的问题了。因此,在看户型图的时候,需要购房者仔细研究,慢慢考量。